房屋買賣糾紛中的損害賠償有哪些途徑?
首先,房屋買賣合同簽訂后,由于一方根本違約導致另一方不能訂立房屋買賣合同,守約方要求解除合同,而守約方的損失包括直接損失(即房款、中介費、利息等)和房價差價等可得利益損失,違約方應予以賠償。在確定可得利益損失時,應當考慮守約方的履行情況、違約方的過錯程度、違約方在簽訂合同時能夠或者應當預見的因房屋價值變動而造成的損失,以及守約方是否采取了必要的措施防止損失擴大。可用收益的損失主要是房價差價的損失,即合同價格與房屋當前市場價格之間的差價。實踐中,可以委托具有評估資質的專業機構,通過比較最相似房屋(同一建筑同一樓層、同一戶型,相鄰建筑同一樓層、同一戶型)的市場成交價格,評估或確定房價差價損失,同一區域內的房屋)以買賣合同約定的價格出售,但合同另有約定或者當事人協商確定的除外。確定房屋差價損失的時點,應當從保護守約方利益出發,根據守約方的要求,結合合同約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日、違約認定之日、違約責任終止之日等合理確定合同終止之日、評估之日,以及審判房屋的興衰。第二,出賣人的違約行為符合合同或者法定終止條件,但不存在法定或者事實上的不能履行合同的情形,雙方可以繼續履行合同。此時應按雙方約定的違約條款處理,違約方應承擔違約責任。在這種情況下,守約方提出解除合同的,守約方要求賠償房屋差價等可得利益損失的,應當按照違約條款約定,超出合同范圍,不應當得到法律的支持。三是房屋買賣合同被確認無效或者解除,當事人有損失的,應當按照當事人的過錯程度分擔損失。我國《合同法》第五十六條規定,無效合同或者被撤銷的合同,從一開始就沒有法律約束力。在房屋買賣合同被確認無效或解除的情況下,如果一方要求賠償合同履行過程中房屋差價等可得利益的損失,筆者認為此時不存在可得利益,而當事人沒有法律依據進行索賠,因此不應得到法律的支持。一方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偽造委托書等惡意行為,致使合同無效或者解除的,另一方要求賠償房屋差價等實際損失的,應當根據房屋買賣合同是否實際履行、買受人支付的購房款數額、出賣人是否交付使用等因素,結合本案具體情況,綜合判斷,但以實際履行合同所能獲得的利潤為限。
在房屋買賣過程中,也許因為價格或心態的變化,雙方的意志也會發生變化,導致房屋買賣合同履行出現問題,產生糾紛。房屋糾紛賠償的解決涉及到金錢。買賣雙方都不會放棄。難以達成協議,難以進入訴訟程序。為了這個,律師網還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辭職不批自離有工資嗎
2021-02-02瞞著寫首付贈與協議是否有效
2020-11-14抵押物可以與他人簽訂合同嗎
2021-03-18如何委托律師代理訴訟或仲裁
2021-01-05志愿者屬于雇傭關系嗎
2021-02-14試用期時間有啥規定
2021-03-11工資80,七天試用期給30合法嗎
2021-01-10長時間拖欠工資可否追償利息
2021-02-19勞動仲裁的時效怎么規定
2020-12-22機動車保險的類型有哪些
2021-02-26荊門市消委會點評保險合同
2021-02-25失地保險一次性繳費標準
2021-01-03哪些問題涉及保單的現金價值
2021-03-06用人單位不按規定申報保險怎么辦
2021-03-08車禍理賠需要哪些資料
2020-12-23投保人解除合同需要經被保險人同意是否合法
2021-01-07保險合同的客體包含哪些
2021-01-01車輛是否可以重復投保?
2020-11-10土地承包有時間限制嗎
2021-01-24承包國有林地的要求是什么
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