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張某(農村居民)將宅基地上的自建房屋以125萬元的價格出售給陳某(城市居民)。當月,陳某支付了123萬元購房款,其余2萬元因未辦理過戶登記而未支付。
2015年12月,該村被政府納入拆遷范圍。按照拆遷補償辦法,如果房屋被積極拆遷,將給予獎勵。在沒有通知陳某的情況下,張某組織人員拆除了房屋,并獲得了相應的獎勵。經鑒定,被拆遷房屋及其財物價值160萬元。第二,行為人構成什么罪。理由如下:
(1)本案房屋買賣合同無效,張某應退還預收的購房款。根據《物權法》第147條確立的“房地產一體化”原則,農村房屋轉讓涉及宅基地使用權,因此國家明令禁止城鎮居民購買農村房屋。城鎮居民陳某不具備購買農村宅基地住房的主體資格。陳、張二人的房屋買賣合同違反了《土地管理法》第十條“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占、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的規定。因此,應當按照《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的規定予以認定,即“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如果房屋買賣合同無效,張某將退還相應的購房款。
(2)本案房屋所有權未轉移,張某不構成侵占罪。《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九條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消滅,依法登記后生效。”。陳某交了大部分房款并入住使用,但尚未辦理過戶登記。其實,要完成登記過戶是不可能的。房子的所有權仍然屬于張某。《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三十九條規定:“所有人有權依法占有、使用、受益和處分其不動產或者動產”,張某有權從該房屋取得收入。拆遷補償金、積極拆遷獎勵等收入應歸張某所有,其行為不構成侵占罪。
(3)本案中,房屋內其他物品應受刑法保護,張某構成故意毀壞財物罪。首先,張某和陳某的房屋交易無效。張某應將預收的購房款退還給陳某。張某是此次拆遷中被拆遷的法人。其拆除房屋主體的行為是合法的,并依法獲得相應的拆遷補償和積極拆遷獎勵。其次,陳某入住后,對房子進行了裝修和裝飾,并添置了家具、家電等生活用品。這些附屬設施和物品的所有權屬于陳。未經陳某同意,張某將房屋主體拆除,并毀壞附屬設施等物品,給陳某造成經濟損失。如果受損財產價值達到刑事立案標準,陳某的行為構成故意毀壞財產罪。綜上所述,拆除已經出售但尚未轉讓的房屋,嚴重構成故意毀壞財產罪。相信通過閱讀以上介紹,您對故意毀壞財物罪的法律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您對此有任何法律問題,請咨詢律師網,他會給你一個專業的答案。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買來的住房面積縮水怎么辦
2021-03-16婚前借款買房離婚后如何分割
2021-02-15事故認定書如何審查
2021-01-19交通事故鑒定要準備什么材料,怎么選擇鑒定機構?
2021-01-15房產抵押能否對抗財產保全后的執行
2021-02-12房屋裝修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0-12-17什么情形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2021-02-28煤礦工傷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1-24勞務外包需要什么資質
2021-01-10訂立勞動合同時薪水約定不明確如何處理
2021-02-10簽定家庭財產兩全保險合同需注意事項
2021-03-13海洋運輸貨物保險的險別分類有哪些
2020-12-01保險合同的解釋通常是遵循有利于哪一方的原則
2020-12-21農村小額人身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0-11-21【保險合同法】責任保險的可能責任
2021-01-10保險不能理賠怎么辦
2021-01-03保險要有電子版合同嗎
2020-12-06保險合同沒簽字想退保,怎么進行
2021-03-15公眾責任險稅前扣除
2021-01-07保險原則包含哪些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