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保是以人的信用和財產為基礎,為主合同的實現提供擔保。它要求債務人不能發債時,保證人應當代為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這當然要求保證人有能力代債務人清償債務。但根據司法解釋第十四條規定,不具備完全賠償能力的法人、其他組織或者自然人在作為擔保人訂立合同后,以無賠償能力為由要求免除擔保責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梢钥闯?,“賠償能力”不是保證人的必要條件。無賠償能力的擔保人簽訂的擔保合同不一定無效,擔保人仍應當承擔擔保責任。更重要的是,法律沒有對“賠償能力”問題規定具體的審查操作標準。在實踐中,擔保人很難確定擔保人是否具有賠償能力。只有在簽訂具體擔保合同的過程中,他才能根據從擔保人處獲得的信息作出主觀判斷。而且,擔保人在簽訂擔保合同時有可能具備“補償性能力”條件,但貸款期限和擔保期限往往較長。幾年后,債權人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時,保證人沒有賠償能力。因此,擔保法中“代為清償債務的能力”的規定只是對債權人的一種警示,沒有實際的功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第三十六條的規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根據《擔保法司法解釋》第十五條規定,其他組織主要包括:依法登記取得營業執照的個人獨資、合伙企業;依法登記取得營業執照的合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合資經營企業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
4。經民政部門核準登記的社會團體;
5。鄉鎮、街道、村辦企業經批準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相應地,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范圍也比較明確。至于可以作為擔保人的公民,根據民法通則,可以按照其民事行為能力分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和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但《擔保法》及其司法解釋中沒有規定可以作為擔保人的公民必須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無論是否具有民事行為能力,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也可以作為擔保人為他人提供擔保。
如果法律沒有禁止性規定,應該理解為可以。應當符合條件,但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應當區別對待。擔保是一種民事法律行為,要求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擔保是一種單方面的義務性合同,是代表債務人履行債務或承擔責任的行為。公民不具備一定民事行為能力的,如何履行債務或者對債務人承擔責任。因此,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決不能作為保證人,因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認定和判斷能力上不為法律所承認。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
2021-02-16沒有購房資格導致不能履行合同承擔什么責任
2021-01-12婚內債務公證怎么做
2020-11-23定金和訂金是一個意思嗎,哪個可以退
2021-02-212020年有前科幾年可以消除
2020-11-12婚內協議效力與離婚賠償
2021-03-14法定監護人變更監護有哪些方式
2021-02-26中止探望權程序有哪些
2021-01-18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與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的區別
2021-01-29房屋裝修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0-12-17公司規章制度設立方法
2021-03-02工傷請假最長多久
2020-11-28雙方在什么條件下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28試用期離職扣2個月工資怎么辦
2020-12-26指定人壽保險受益人需要注意哪幾點
2021-01-15國際貨物運輸保險的兩大基本原則
2021-03-19保險投保時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1-01-28保險合同應當包括什么事項
2021-03-13人身保險可以重復賠償嗎
2020-12-25清包工地上出了事怎樣理賠
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