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拓展農產品業務,張某向銀行借款20萬元,并簽訂了借款合同。合同期限為2年。合同的目的是種植莊稼。結息日為季度末15日,付息日為結息日次日。未付利息,貸款人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的規定計收復利;應付未付利息包括借款期間的應付未付利息(含罰息)和借款逾期后的應付未付利息(含罰息和罰息)。貸款期內的應付和未付利息,在貸款期內按合同約定的貸款執行利率復利,貸款到期日起按逾期貸款利率復利;逾期貸款應付利息按逾期貸款利率復利。銀行與張先生的擔保人李先生簽訂了抵押合同。李先生用他的房子作抵押,還辦理了其他權證。抵押擔保的范圍包括:債務本金、利息、罰息、復利、違約金、損害賠償金、訴訟費、仲裁費、律師費、財產保全費、評估費、拍賣費、執行費、保管費、過戶費等債權人實現債權的費用主合同項下的權利和擔保權。主合同約定的債務履行期屆滿,抵押權人未清償的,抵押權人有權依法直接拍賣或者變賣抵押物,并有優先受償權,或者與抵押人協商將抵押物折合成貨幣清償主合同債務,或者請求人民法院依法拍賣、變賣抵押物。張某第一年就能如期支付利息,但由于生意不好,第二年就無法支付利息。因此,銀行依法拍賣抵押物,但被申請人是否應承擔律師費存在不同的爭議。第一種意見是,銀行與擔保人簽訂的抵押合同明確規定,抵押擔保的范圍包括:債務本金、利息、罰息、復利、違約金、損害賠償金、訴訟費用、仲裁費用、律師費、財產保全費用、評估費用等,主合同項下的拍賣費、執行費、保管費、過戶費等債務因此,銀行主張的律師代理費損失應由擔保人承擔。第二種觀點認為,抵押擔保合同雖然合法有效,但律師費無效。根據《擔保法》的規定,擔保范圍包括主債權和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金和實現債權的成本。律師費在主合同中沒有約定,但明顯超出主債權范圍的律師費不應承擔。作者同意第二種意見。理由如下:
首先,本案律師費是在抵押擔保合同中約定的,而不是在貸款所有人合同中約定的。《擔保法》第二十一條規定,擔保范圍包括主債權和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金和實現債權的費用。擔保合同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當事人對擔保范圍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由擔保人承擔全部債務。因此,約定的擔保范圍不得超過主債務的金額,否則超出部分無效。本案的主要債務實際上是張某尚未歸還銀行的本息,銀行聘請的律師費也未約定。但李某與銀行約定的擔保范圍包括律師費,超出了主債務的范圍。因此,協議無效,李某不應承擔律師費。第二,如果債務人不履行其義務,債權人必須通過訴訟實現其權利。律師費是當事人為實現自己的訴訟請求而發生的費用,屬于當事人的財產損失。這里的律師費是合理的律師費。根據我國民事訴訟中的當事人訴訟(非律師強制代理制度),是否聘請律師進行民事訴訟,由當事人自行決定。因此,除法律明確規定的特殊案件(如知識產權、法律援助等案件)外,一般來說,律師費不是訴訟必須發生的費用,也不是訴訟必然造成的損失。本案事實、理由清楚,律師費、代理費不屬于違約造成的損失。第三,根據抵押擔保合同,支付的費用不是約定的賠償金,而是雙方約定的違約金。我國《合同法》規定,違約金原則上為補償性違約金,即彌補守約方的損失。在本案的借款合同中,借款人違約后,貸款人按照借款期間利率要求的逾期還款利息基本可以彌補借款人違約造成的損失。如果貸款人同時主張罰息,罰息本身就屬于違約金的處罰性質,無論從補償性還是懲罰性的考慮,都足以保護貸款人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貸款人要求借款人承擔一筆違約金(即律師費),顯然會使違約金總額超過其實際損失。根據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約定的違約金高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適當減少。借款人主張不承擔費用的,不予支持。綜上所述,擔保合同中關于律師費的規定是無效的,不受支持。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致殘疾,如何索賠殘疾賠償金
2021-02-01使用虛假身份證件會定罪嗎
2020-12-28涉外婚姻找不到人多久才能判
2021-03-06二審可以增加解除合同的訴求嗎
2020-12-14債權人違反擔保合同約定怎么處理
2020-11-12訴訟保全擔保怎么寫
2021-01-06駁回起訴后能否再起訴
2020-12-19女曝老爸出軌成癮,男方出軌怎么離婚
2020-12-04在校學生實習期間受傷是否算工傷
2020-12-04保險合同生效后十日內可以取消嗎
2021-01-18人身保險合同代簽效力
2021-02-20案例 旅游安全事故應明確旅行社責任險理賠范圍
2020-11-15保險人解除保險合同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7借車給別人出了事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15保險理賠修理費可以申請保全嗎
2021-03-25責任限額與保險公司的賠償責任的聯系
2021-03-16保險收展員的主要職責
2021-02-07帶設計方案土地出讓方式的規定是如何的
2021-02-26土地轉讓承包的流程是什么
2021-03-12怎么處理農村宅基地轉讓糾紛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