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人員不能從事原崗位是否可以調崗降薪
發生工傷后,勞動者不能從事原來工作的,用人單位可以與勞動者協商崗位的調整,如果勞動者不同意的,用人單位作出賠償后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后,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職工因工致殘如何調崗
職工發生工傷后,無論評定級別高低,或多或少都會對勞動者自身的勞動能力產生一定影響,導致工作崗位應當進行適當的調整或安排。《工傷保險條例》對于職工因工致殘的不同等級就勞動關系處理和工作崗位安排問題做出了不同的規定:
1、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
2、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五級、六級傷殘的,保留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安排適當工作,難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單位按月發給傷殘津貼,經工傷職工本人提出,該職工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
3、《工傷保險條例》對于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七級至十級傷殘的工作安排沒有具體規定,但規定勞動合同可以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可以提出解除勞動合同。
因此,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因完全喪失勞動能力而無需再提供勞動,五級、六級傷殘職工因大部分喪失勞動能力應適當安排工作,但不強制進行工作,七級至十級傷殘職工屬于部分喪失勞動能力,原則上應恢復原工作崗位,并允許用人單位根據具體情況安排其他適當的工作。
以上就是相關回答,公司不得開除因為工傷而身體出現問題的員工,如果要開除的話需要支付員工經濟補償金,一般情況公司都會采取把員工調離崗位的操作,這樣既可以避免高的賠償也可以讓員工繼續工作。有法律問題的話可以咨詢律霸網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傷殘鑒定程序是怎樣的呢
2021-03-14機動車賣出后因事故承擔責任嗎
2021-01-17檢察院申訴程序有什么要求
2020-12-26行政處分與行政處罰的主要區別是什么
2021-02-12親等是如何計算的
2021-02-12在監獄的保外就醫要經過哪些程序
2021-02-08哪些情形屬于監視居住的有礙偵查
2021-02-27事實收養如何認定
2021-02-07執行標的的異議
2021-01-11公務員集資房買賣有什么限制
2021-03-12人壽保險金給付方式有幾種,哪些人可以領取保險金
2021-02-17搶救傷者非醫保用藥費用商業險公司是否應予理賠
2021-03-11新車自燃廠家賠嗎
2021-02-11簽署保險代理合同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0-11-12不經被保險人同意能解除保險合同嗎
2020-11-29船舶觸碰碼頭設施的侵權責任和損害數額確認的新思路
2021-01-30廠家倒閉車質保怎么處理
2020-12-13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14保險受益權的消滅
2020-12-15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發包方可以用嗎
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