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法實踐中,除依法屬于村集體的部分外,其余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屬于農民。然而,土地補償費究竟是屬于村集體還是農民(或承包人),還是按一定比例在農民(或承包人)之間分配,一直存在爭議。筆者認為,征收林地產生的土地補償費的歸屬和分配應與征收耕地產生的土地補償費相同。首先,村集體有分配方案,沒有違法行為的,應當按照分配方案分配。根據法律規定,土地補償金屬于集體經濟組織,集體經濟組織有權進行分配。但是,集體所有制土地補償費的前提是集體經濟組織安置失地農民。而且,法律規定分配土地補償費的,分配方案不得與法律相抵觸,否則可以依法撤銷。當然,集體經濟組織應當按照物權法、農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等法律程序,形成土地補償分配方案。總之,集體經濟組織制定的土地補償分配方案必須在實體上和程序上合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四條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可以依照法律規定的民主協商程序,決定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分配已經領取的土地補償款。在確定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時,已經加入集體經濟組織的人員要求繳納相應份額的,應當給予扶持。但是,除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外,已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備案的單行條例和地方政府規章,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土地補償費分配另有規定。”因此,在集體經濟組織統一安置農民的情況下,征收林地的土地補償費屬于集體經濟組織,由集體經濟組織按照合法有效的分配方案進行分配。第二,集體經濟組織不統一安置的,被征收林地的土地補償費除依法屬于集體經濟組織的部分外,還應當直接支付給被征收農民。
根據《土地管理法》的規定,耕地征用補償費包括三部分,一是土地補償費,二是安置補助費,三是地上附著物和苗木補償費。一般來說,村集體儲備20%—30%的土地補償費,其余分配給農民個人。常見的分配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誰的土地被征收,另一種是誰的土地屬于誰。二是平均分配給全體村民,但無論采取哪種分配方式,都要由村民會議決定。按照誰支付安置補助金的原則,被征地農民自愿放棄安置的,安置補助金將支付給被征地農民。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已到退休年齡的農民可以直接領取土地損失保險費,18歲以下的青少年不需要購買社保,因此補償金將直接支付給老百姓。地上附著物和苗木的補償費屬于地上附著物和苗木的所有者。在流轉期間收取的,地上附著物和苗木的補償費歸承租人所有。
本網站上有許多處理托收糾紛能力較強的律師。現在點擊在線咨詢系統,讓他們為您服務。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喝酒打人賠償多少錢
2020-12-15第三方環境保護監督實踐之相關法律分析
2020-12-02商品房驗收注意事項
2021-01-08女子分手后生下孩子,男方否應當承擔撫養費
2021-02-24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的經濟補償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25三責險何時免賠
2021-03-07意外傷害保險理賠范圍是怎樣的
2021-03-26應該找誰賠付房屋意外受到的損失
2021-03-05購買人身保險需要注意什么事項
2021-01-13郵包保險的方式和責任范圍有哪些
2021-03-14人身保險合同是什么)
2021-02-02賠償責任誰承擔
2021-02-12論訴訟代理主體之規范
2021-02-15投保貨物受損后,被保險人應如何辦理索賠手續
2021-02-10土地承包及其程序是什么
2020-11-09國有土地出讓金可以分期支付嗎
2020-11-21拆遷補償協議誰有權查閱
2021-03-05拆遷獲得的回遷房有公攤嗎
2021-01-04房屋拆遷中的拆遷獎勵到底能不能要
2021-02-06拆遷孕婦肚子里的孩子有補償嗎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