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原告:某市房地產開發公司被告:丁先生,經有關部門依法批準,原告在某街道進行拆遷工作。被告人所有的房屋均在拆遷范圍內,房屋均為被告人家屬居住。經原告與被告協商,雙方決定采取產權交換的方式對被告所擁有的房屋進行拆遷補償,并簽訂了產權交換協議。協議規定,原告向被告提供一套兩居室和一套三居室作為產權交換。被告應在原告償還被告的同等房屋面積內,向原告支付每平方米人民幣1450元的差價。原告與被告交換房屋建筑面積不足的部分,由被告按市場價支付。原告還應當向被告支付查封房屋的賠償金。協議簽訂后,被告及時搬家,將房屋交給原告拆遷。原告新房于2002年1月竣工后,被告以協議約定的差價不符合有關規定為由拒絕支付差價。經房屋拆遷主管部門確認,被告與原告簽訂的拆遷協議中約定的房價差價符合有關規定。原告、被告對《產權交易協議》規定的房屋差價的支付存在爭議,經雙方協商無法解決,現提請人民法院解決。原告訴稱:原告與被告簽訂的拆遷協議約定,被告應當自生活補償之日起三個月內支付協議約定的房價差價。現在規定的期限已經過了,被告仍拒不支付,請求人民法院判決被告補交差價。被告辯稱,與原告簽訂的拆遷協議中規定的房價差價不符合相關規定,故被告不能按照協議規定支付房價差價。一審法院經審理認為:原、被告簽訂的搬遷補償協議符合有關規定,雙方應當按照搬遷協議的規定履行搬遷義務,而被告拒不按照動遷協議的規定支付房價差價的行為沒有依據,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據此,根據《民法通則》第111條規定,被告應當自判決生效之日起一個月內向原告支付差價。一審判決送達后,被告不服提起上訴。第二審人民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點評分析】本案是因被拆遷人在房屋交易中拒絕支付差價而引發的訴訟糾紛。拆遷補償的形式是產權交換。在拆遷人與被拆遷人協商進行產權交換的過程中,拆遷人往往要求被拆遷人一次性支付產權交換差額,而被拆遷人往往要求分期支付差額,從而引發產權糾紛付款方式。另外,從實踐的角度看,被拆遷人在進行產權交換時,對支付差價準備不足。因此,在拆遷實踐中,因產權交易產生的差價支付方式存在諸多爭議。我們認為,拆遷人與被拆遷人進行產權交易的協商行為是一種民事行為。根據我國民法的有關規定,拆遷人與被拆遷人可以協商分期付款解決差價。被拆遷人不能一次性支付差價的,房屋拆遷主管部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規定被拆遷人在一定期限內支付差價。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女職工月經期應當調整休息幾天
2021-03-26一般知識產權案件分析報告包括哪些內容
2021-01-11嚴重交通事故處理步驟有哪些
2021-02-04合同簽了多久就生效
2021-02-02擔保法施行前約定保證期限至主債務全部清償后終止的債權人如何向
2021-02-22訴訟公告費由誰承擔
2021-02-08房產抵押后法院還可以凍結嗎
2021-02-28怎么做才能進行人才保密
2021-02-09勞務合同和務工證明有什么區別
2020-12-26勞動者不同意調崗單位解除的合法嗎
2021-01-05勞務外包工傷責任如何擔責
2021-01-10什么是傷殘鑒定費
2021-03-15人壽保險合同非投保人簽字可行嗎
2020-12-24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管轄之探析
2021-01-17人身保險理賠難嗎
2021-01-21被謀殺未指定受益人 百萬理賠金何去何從
2020-12-21投保人與受害人達成的調解協議保險公司會賠嗎
2020-11-12買保險一個月后查出病來有無賠償
2021-01-30開車自殺死亡是否屬于保險賠償范圍
2021-02-03保險欺詐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呢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