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原告:某市房地產開發公司被告:丁先生,經有關部門依法批準,原告在某街道進行拆遷工作。被告人所有的房屋均在拆遷范圍內,房屋均為被告人家屬居住。經原告與被告協商,雙方決定采取產權交換的方式對被告所擁有的房屋進行拆遷補償,并簽訂了產權交換協議。協議規定,原告向被告提供一套兩居室和一套三居室作為產權交換。被告應在原告償還被告的同等房屋面積內,向原告支付每平方米人民幣1450元的差價。原告與被告交換房屋建筑面積不足的部分,由被告按市場價支付。原告還應當向被告支付查封房屋的賠償金。協議簽訂后,被告及時搬家,將房屋交給原告拆遷。原告新房于2002年1月竣工后,被告以協議約定的差價不符合有關規定為由拒絕支付差價。經房屋拆遷主管部門確認,被告與原告簽訂的拆遷協議中約定的房價差價符合有關規定。原告、被告對《產權交易協議》規定的房屋差價的支付存在爭議,經雙方協商無法解決,現提請人民法院解決。原告訴稱:原告與被告簽訂的拆遷協議約定,被告應當自生活補償之日起三個月內支付協議約定的房價差價。現在規定的期限已經過了,被告仍拒不支付,請求人民法院判決被告補交差價。被告辯稱,與原告簽訂的拆遷協議中規定的房價差價不符合相關規定,故被告不能按照協議規定支付房價差價。一審法院經審理認為:原、被告簽訂的搬遷補償協議符合有關規定,雙方應當按照搬遷協議的規定履行搬遷義務,而被告拒不按照動遷協議的規定支付房價差價的行為沒有依據,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據此,根據《民法通則》第111條規定,被告應當自判決生效之日起一個月內向原告支付差價。一審判決送達后,被告不服提起上訴。第二審人民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點評分析】本案是因被拆遷人在房屋交易中拒絕支付差價而引發的訴訟糾紛。拆遷補償的形式是產權交換。在拆遷人與被拆遷人協商進行產權交換的過程中,拆遷人往往要求被拆遷人一次性支付產權交換差額,而被拆遷人往往要求分期支付差額,從而引發產權糾紛付款方式。另外,從實踐的角度看,被拆遷人在進行產權交換時,對支付差價準備不足。因此,在拆遷實踐中,因產權交易產生的差價支付方式存在諸多爭議。我們認為,拆遷人與被拆遷人進行產權交易的協商行為是一種民事行為。根據我國民法的有關規定,拆遷人與被拆遷人可以協商分期付款解決差價。被拆遷人不能一次性支付差價的,房屋拆遷主管部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規定被拆遷人在一定期限內支付差價。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外資企業認繳資本是否可以質押
2020-11-25房屋不動產房貸沒結清怎么辦贈與
2020-11-16父母可以向斷絕關系的子女要贍養費嗎
2021-01-23電梯房地下停車位收費合理嗎
2021-02-01房產證拿去保全了怎么撤銷
2020-12-25運輸合同與勞務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2-28弘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服務承諾包括哪些
2020-12-25保險合同的效力會出現哪些情形
2021-03-13男子墜亡保險公司可以拒賠嗎
2021-03-24人身保險的受益人是由誰指定的
2021-01-27學生意外保險理賠范圍是什么
2021-02-20公司裁人是按照交的保險賠償嗎
2020-12-23事故報案私了后保險理賠嗎
2021-02-13不扣安全帶保險拒賠可行嗎
2020-12-17土地流轉和土地轉讓的區別
2021-03-25土地轉讓需要繳納的稅費有哪些
2021-02-18土地互換后征用補償費怎么結算
2020-12-15小產權房的拆遷補償會比大產權房低嗎
2020-11-19梅州梅縣區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2-04宅基地上的房屋倒塌了怎么申請重建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