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第十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二條規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可以依法征收或者征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并對被征收的農民給予補償。在我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農村特別是郊區出現了大量集體土地被征用的現象。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規定,農民集體所有土地征收補償費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苗木補償費。征地補償過程中,征地單位通常與村委會或村民小組簽訂征地合同,直接向村委會支付征地補償款,包括土地補償款、安置補助款、青苗補償款和地上附著物補償款。實踐中,村民、村委會、小組對三公經費如何分配存在不同意見。主要原因是村委會普遍認為農村土地屬于村集體,因此除了青苗補償費和地上附著物補償費直接支付給被征收村民外,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等其他補償費由村民自行決定村委會通過民主程序向全體村民分配使用,而被征收村民認為自己承包或租賃的土地被征收的,征地補償款應當直接支付給村民。本文擬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以期統一對這一問題的認識。青苗補償費和地上附著物補償費主要是指未熟作物或正在生長的經濟樹木。地上附著物是指被征收土地上附著的房屋、其他固定設施、普通樹木等附著物。青苗補償費和地上附著物補償費,是指用地單位因破壞被征用土地上的青苗和地上附著物,向種植青苗的單位和個人以及附著物所有人支付的一種補償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的規定,青苗及地上附著物的補償歸青苗及地上附著物所有人所有。青苗補償費是對被征地農民財產損失的補償,所有權原則是誰擁有廠房。承包人以轉包、租賃等方式將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給第三人的,青苗補償費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歸實際投資所有。對地上附著物的補償,只要該附著物在征地協議簽訂前就已經存在,征地單位應當給予地上附著物所有人一定的補償。事實上,村民和村委會之間對于補償費的分配爭議不大。二是征地安置補助,是指土地使用者為安置因征地而產生的富余勞動力而支付的補助金額。根據《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和青苗所有人所有。征地安置補助必須專款專用,不得挪作他用。被安置人員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支付安置補助,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單位安置的,向被安置人員支付安置補助安置單位;不需要統一安置的,安置補助金應當支付給被安置人個人,或者經被安置人同意,用于支付被安置人的保險費用。”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農村土地承包糾紛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三條規定,“承包土地被依法征用,放棄統一安置的家庭承包人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的已經領取的安置補助,應當予以支持”。安置補助是對失去土地承包經營權或出租經營權的農民進行的不屬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租賃經營權補償。安置被征地農民,必須有其特殊用途。被征地農民放棄統一安置的,集體經濟組織應當向被征地農民支付征地安置補助。第三,土地補償費是土地使用單位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占用土地造成的經濟損失所支付的補償費。《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土地補償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但2004年10月20日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明確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按照土地補償費主要用于被征地農民的原則,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土地補償費的分配辦法。2004年11月3日,國土資源部發布了《關于完善征地補償安置制度的指導意見》,明確“按照征地補償費主要用于被征地農民的原則,土地補償費應當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合理分配,具體分配辦法由省人民政府規定。”。2005年7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四條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可以按照規定的民主協商程序依法決定在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分配土地補償款。在確定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時,已經加入集體經濟組織的人員要求繳納相應份額的,應當給予扶持。但是,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已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國務院備案的單行條例和地方政府規章,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土地補償費分配,不得另有規定。”。
從以上規定可以看出:一是土地補償屬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二是土地補償雖然屬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但法律法規允許在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分配;三是,土地補償金的分配雖然屬于集體經濟組織的內部事務,但不得與法律法規相抵觸。地方性法規對分配辦法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因此,村集體經濟組織要求支付征地補償費的請求不應得到支持。但是,被征收的土地屬于農民承包經營的土地的,應當另當別論。《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將土地承包經營權規定為物權,為國家補償農民征用土地提供了法律依據。如果農民只享有債權,如果土地被征用,理論上補償的是集體,而不是農民,頂多是運河等生產設施,但現在將其作為產權來對待,不僅意味著補償上述直接損失,而且意味著補償農民土地權的損失合同管理。同時,《物權法》還規定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喪失的補償。例如,《物權法》第一百三十二條規定:“承包地被征收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有權依照本法第四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取得相應的補償。”。T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違法強拆后向哪個部門投訴
2021-01-25《公司法》對股東直接訴訟有何規定
2021-02-09干股可以收回嗎
2020-12-26專利申請的消極條件是什么
2020-12-04二維碼有專利嗎
2020-12-14重慶商標注冊有什么流程
2021-03-22交通事故死亡索賠訴訟要什么時候起訴
2021-01-14涉外侵權行為的地域管轄如何適用
2021-01-25遇到交通事故怎么處理
2020-11-21室內設計和施工哪個更好
2021-02-25玩忽職守導致公司受損被辭退怎么維權
2020-12-28勞動仲裁補繳養老金最多補繳幾年
2021-01-06單位的工傷意外險能賠多少錢
2021-01-23保險:意外傷害保險賠償標準包括哪些內容2020最新
2021-02-06飛機延誤有賠償嗎
2021-02-17飛機延誤的賠償流程是怎樣的
2021-02-10車禍受傷保險賠償有期限嗎
2020-11-27法院可以查封個人失業保險金嗎
2021-02-17投保財產保險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01租的車出的單方事故保險不賠怎么辦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