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規定,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和農村村民房屋、其他地上附著物、苗木的補償費應當依法足額及時繳納,并為被征收農民安排社會保障費。實踐中,按照《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的規定,直接向失地農民支付青苗及附著物補償費,沒有異議。但在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分配問題上,存在著不同的爭議。產生爭議的原因是農村“集體成員”身份的認定、男女地位的不平等、戶籍這一特殊主體并不是確定集體成員身份的唯一依據,但戶籍權應與土地所有權一并考慮。
一般來說,戶籍在村的,只要農民身份沒有改變,就享有土地權利,土地被征收時,應當作為集體成員分配土地補償款;即使一個人的戶籍已遷出村,也不能簡單粗暴地掠奪其村集體成員資格,還要看他是否仍以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為收入來源,村集體義務的大小等因素。從農村征地補償分配糾紛的主體來看,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并逐一論述:
首先,已婚婦女要求分配征地補償。根據《婦女權利保護法》第三十二條和第三十三條的規定,與城鎮職工結婚的農村婦女和因政策原因不能與丈夫定居的居民,應當承認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與其他村民同等的補償權和興趣。實踐中,大多數案例都是“已婚農婦”的分配補償問題。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切實維護農村婦女土地承包權益的通知》,“婦女出嫁所在村要優先解決土地承包問題。在安置前,已婚婦女母親家所在村不得強行收回其原承包地。對未辦理續約手續的已婚婦女,在辦理續約手續時,應當給予承包地。對已完成婚后續約工作的婦女,如當地實行“大穩定、小調整”的辦法,應在“小調整”中統籌解決;如果地方政府實行“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的政策,就應該保留已婚婦女母國的承包地,這就意味著“已婚農婦”的集體成員權益應該得到保護在母國和村莊之間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不應以戶籍或婚姻為由推卸責任,而應以征地時土地是否在婆家重新分配為準,從而避免土地流失“兩頭都丟”的問題。第二,對于農村多余的女婿,應該分配征地補償金。
只要戶籍遷入,所帶子女在當地居住,村委會就要保證他們享有與村民同等的待遇,不得以違反國家政策和公民基本權利的方式,扣除或者減少與村民同等待遇的補償。第三,關于離婚或喪偶的女性。
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切實維護農村婦女土地承包權益的通知》,“婦女離婚、喪偶后仍住在原居住地的,原居住地應當保證有承包地份額。離婚、喪偶后不在原居住地居住,新居住地尚未為其解決土地承包問題的,原居住地所在村保留土地承包權。”因此,土地征收劃撥權應當由戶籍所在地為原居住地實施。四是關于農業戶籍向大學生轉移。
對于進入大中專的農業戶口學生來說,雖然戶口遷到了上學的學校,但只是為了方便學習和管理,畢業后還是要遷回原籍,上學期間沒有獨立的收入來源。他們還需要把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和收入作為他們的基本生活條件和基本生活保障,因此,他們沒有失去村組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資格,因此不能剝奪他們參與土地補償分配的權利。第五,關于農民工問題。
,由于其在本市的戶籍仍在當地,仍依靠集體土地生存。勞動只是原集體土地收入的額外收入,不改變其原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身份。因此,應該和村里的村民平分。第六,關于超生兒童問題。
雖然超生違反了國家計劃生育政策,但超生子女依賴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事實,仍然決定了他們作為集體組織的新成員,接受相應處罰并執行到位的,有權獲得相應的征地補償。7服兵役。
具有農業戶口的現役志愿兵,不停止發放福利;晉升、轉業到部隊義務兵并有固定工資的,停止發放福利。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改制屬于法院受理范圍嗎
2021-01-14個人賣房合同范本
2021-01-25政府法律顧問的條件
2021-03-11公司預審到備案需要多久時間
2021-01-13二維碼有專利嗎
2020-12-14人身傷害侵權人死亡有誰賠償
2021-01-01子女贍養父母有哪些應盡義務
2021-01-26被保全的財產還能質押嗎
2021-03-05法律允許兒子與父母斷絕關系嗎
2020-12-21合同訂立的形式有哪些,簽訂擔保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1-01-23業主委員會的法律地位是怎樣的
2020-12-26集體土地征收與補償
2020-11-15什么叫傷殘津貼,傷殘津貼應該如何計算
2021-01-08恢復勞動關系裁決書什么時候生效
2021-01-14勞動中受了傷該如何賠償呢?
2021-03-09企業重組員工的經濟補償金怎么算
2020-11-22車輛損失保險賠償的案例分析
2021-03-09也談《“拼車”發生交通事故,責任主體如何確定?》
2021-02-06在網上購買保險時,如何防范風險
2020-11-08如何給年老父母養老上保險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