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征地拆遷安置補償通知書的內容一般由基本情況、土地及地上附著物調查復核結果、補償情況、房屋拆遷安置方式和告知事項四部分組成。
基本信息。主要包括當事人的基本情況、列入征地范圍的土地和房屋、當事人的補償登記或簽約選房、補償依據等。
被征收土地和地上附著物的復核結果和補償情況。比如被征收房屋的四個方面,建筑面積、建筑面積、建筑結構、房屋的評估與補償等。房屋產權交易方式的選擇包括:被征收土地和地上附著物的補償、搬遷補助、臨時安置補助、安置房屋類型、建筑面積和價格、各種資金的結算方式等,貨幣補償方式的選擇包括:征地及地上附著物補償、搬遷補助、貨幣安置補助等。
通知。包括在規定日期內選擇安置方式的權利、逾期不選擇的法律后果等。二是征地拆遷補償通知的性質是國土資源部門對相對人采取的行政行為,但究竟是行政法律行為還是行政事實行為一直存在爭議。
行政法律行為是行政主體調整行政關系,運用行政權力設定、變更、消滅或者確認特定或者不特定相對人的權利義務的行政職能;行政事實行為是行政主體運用行政權力實現行政規制的行政職能,但并不產生相應的法律效力。兩者的區別在于行政權力行為是否具有法律約束力。該通知是國土資源部門在政府征地拆遷補償安置過程中作出的。它是根據現有國家與被征收人之間存在的征地、拆遷、補償安置關系而頒布的。通知本身并沒有設定、變更、消除和確認行政法律關系,而是落實“兩公告一登記”的要求,進一步落實被征收人的登記程序。它是對現行行政法律行為&執行行為的補充。因此,告知應當屬于行政事實行為。《行政復議法》第二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應當向行政機關申請行政復議,行政機關應當受理申請行政復議,作出行政復議決定。因此,告知作為一種行政事實行為,不應成為行政復議的對象。新行政訴訟法第二條明確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本文將原“具體行政行為”改為“行政行為”,進一步擴大了行政機關接受司法審查行為的外延,不僅包括具體行政行為,還包括行政事實行為。事實行為雖不產生行政法約束力,但仍可能損害公民、法人或者第三人的合法權益。比如,在對被征地人財產的調查核實中,通知缺失或者資產評估標準偏低,都可能損害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因此,對通知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訴訟。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存疑不訴有追訴時效嗎
2020-12-19行政處罰催繳通知書不執行會怎樣
2021-03-02計算機應用程序可否獲得專利
2021-02-14交通事故責任認定
2021-03-18父親已死能討贍養費嗎
2020-11-28出獄后民事賠償有效期
2021-01-10婚姻法關于離婚協議法律如何規定
2020-11-18超市購物車小孩摔死,應當由誰負責
2020-12-05借他人身份入職工傷如何賠償
2021-02-02勞動合同怎么變更
2021-01-04終止勞動關系領取失業保險條件
2020-12-31試用期要交保險嗎
2021-02-11公司單方調崗降薪是否屬于違法
2021-01-20單位口頭通知調崗不降薪,勞動者是否可以去新崗位報到呢
2021-02-02保險市場上的經營主體分幾類
2020-12-14保險合同是諾成合同嗎
2021-03-02保險利益的內容有什么
2021-02-15保險代理人簽訂假合同保險公司應否擔責
2020-11-16雙方對于拆遷補償問題無法協商的如何處理
2020-12-31拆遷安置房質量有問題,拆遷戶可以拒絕收房嗎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