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保險法》第六十七條規定:人身保險被保險人因第三人的行為死亡、殘疾或者患病的,保險人向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給付保險金后,無權向第三人追償。該條明確規定,保險人應當在約定的保險事故發生后,按照人身保險合同約定的金額給付保險金,而不計算保險事故造成的實際損失,不得實行代位求償。因此,當某些保險事故是由第三人的行為引起時,被保險人或其受益人是否仍享有向第三人索賠的權利?這是司法實踐中經常遇到的問題。根據《保險法》第六十七條的精神,由于保險人不享有代位求償權,被保險人和受益人仍應享有下列兩項權利:(一)有權領取勞動保險費或者社會福利費;(二)有權向被保險人要求損害賠償。這也符合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九條:“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誤工減收、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造成死亡的,還應當支付必要的喪葬費。”申請人或者受益人可以向加害人要求損害賠償。《保險法》第五十六條第二款規定:“合同約定保險費分期支付的,投保人應當在合同成立時支付第一期保險費,并按期支付剩余的保險費。”可見,法律規定將合同效力與保險費首付的支付掛鉤。也就是說,第一次保險費的支付是壽險合同生效的條件,投保人支付第一次保險費后,保險合同即視為生效。
在由人身保險合同引發的糾紛中,存在這樣一種情況:投保人填寫保險單后,向保險公司支付第一筆保險費,但保險公司通常是在為被保險人進行體檢等檢查程序后才簽發保單。那么,如果在保單正式簽發前發生保險事故,保險公司是否有保險責任?有些人認為保險公司應該支付第一筆保險費。保單只是投保人向保險人提出的訂立保險合同的書面要約。一般來說,它不是保險合同的形式。只有保險人簽發的保單才是保險合同的正式憑證。因此,只要保險公司不正式簽發保單,保險合同就不會生效。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沒有法律依據,規避了保險公司的責任,沒有考慮被保險人和被保險人的利益。保險單由保險公司提前制作,格式統一。保險合同雖然不是正式的保險合同,但其內容可以影響保險合同的效力,補充保險單的遺漏。因此,應將其視為保險合同的一部分。投保人填寫投保單并支付保險費首付時,無論保險公司是否出具正式保單,合同均有效,保險公司承擔保險責任。我國《保險法》第五十二條規定,投保人對下列四種人具有保險利益:一是本人;二是配偶、子女、父母;三是由投保人扶養或者扶養的其他家庭成員、近親屬;(4)除上述人員外,被保險人同意為投保人訂立合同。可見,法律主要通過親屬關系來確定保險利益。法律確定保險利益原則的意義不僅在于防止道德風險的發生,而且在于明確保險利益的個人特殊性。例如,1997年3月,投保人孫先生在中國人壽保險公司為自己投保了金額為2萬元的“99鴻福險”,并繳納了1440元的保險費。次年4月,孫某向當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與丈夫張某離婚,解決財產分割問題。張某認為,孫某為自己支付的保險費是夫妻共同財產,因此這一保險單應屬于夫妻共同財產,離婚時應將保險費平分或從孫某應得的財產中減半。本案的問題是,夫妻離婚時,保險單上的利益應該歸誰?支付的保險費應該從離婚財產中扣除嗎?筆者認為,被保險人和受益人是保險金的權利人。被保險人生還的,被保險人有權要求賠償保險金。這種權利是由保險利益的人身專有財產所決定的,它不同于其他財產利益的同一性。因此,保險單上載明的利益在婚姻存續期間不屬于夫妻雙方的財產,被保險人孫某在世時,其利益應屬于孫某。在司法實踐中,糾紛的主要問題是受益人問題。首先,受益人的名稱不明確。例如,一個城市發生了一起人壽保險索賠糾紛,法院提起了訴訟。被保險人張某婚前參加了一家保險公司的養老保險。在簽訂保險合同時,他在“死亡受益人”一欄填寫了“法律”。被保險人在婚后一年多去世。經審核,保險公司認定為保險責任,應當給付保險金。但在分配保險金時,受益人(被保險人的父母、哥哥、妻子)之間存在爭議。一方認為保險金的給付應按保險事故發生時的法定繼承人處理;另一方認為保險金的受益人應只包括父母和哥哥,因為簽訂合同時只有三個法定繼承人。處理這一案件的關鍵是確定“法定”的含義。一種觀點認為,“法定”是指所有法定繼承人都被指定為受益人,因此保險金不能被視為繼承,根據《保險法》第六十一條第二款的規定,只能由四名法定受益人平分;另一種觀點認為,如果“法定”被視為沒有明確受益人,那么保險金只能作為遺產處理,法定繼承人應當按照繼承法的規定處理。我認為按照第二種意見來處理這個案子比較合適。此外,我國《保險法》第六十三條規定,受益人先于被保險人死亡,保險金作為被保險人的遺產處理,但對受益人和被保險人同時死亡如何處理沒有規定。如果受益人和被保險人在同一架客機上墜毀,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能確定其死亡順序,可以推定受益人先死,那么保險金屬于被保險人的財產,由其法定繼承人依法繼承。這樣比較合適。此外,在人身保險合同中,指定受益人的,應支付給受益人的保險金不應包括在死者(即被保險人)的遺產范圍內,而應僅由受益人享有;保險金不應用于清償死者的債務。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書籍侵權如何處罰
2020-11-22法院強制措施如何執行
2020-11-25簽訂二手房買賣合同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0-11-24村委會換屆選舉手續有哪些
2021-02-03工會之間股權無償轉讓要交稅嗎
2021-02-20論文侵權如何處罰
2020-11-10專利被駁回復審的官費是多少錢
2021-02-03房產拍賣的條件有哪些
2021-01-18夫妻一方離家出走的離婚程序
2020-12-01發生車禍之后是否可以和解
2020-11-25勞動關系轉移函
2021-02-17保障房能否提供抵押擔保
2020-12-28集體土地怎么進行轉讓
2020-12-25投資商業地產需謹慎,從五大注意中學如何保護自己
2021-03-07不激納養老金是否屬勞動爭議
2021-03-04兼職拖欠工資是勞動爭議嗎
2021-02-23簡并票種統一式樣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03意外保險如何索賠
2021-02-15保險公司騙保該如何維權
2021-01-18保險公司承擔的賠償金能追償嗎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