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人身傷害的發生,既可能是由于犯罪活動中侵犯公民人身權利(如故意傷害、謀殺、強奸、搶劫、綁架、綁架等)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民事一般侵權行為中人的傷殘或死亡,或者是國家機關履行職責造成的而他們的員工,或按產品質量除此之外,還有人身傷害的交通事故和工傷事故。就民事責任而言,因違法犯罪行為或者其他傷害造成的各種經濟損失,應當依法給予賠償;同時,這種傷害也會給受害人及其親屬造成精神損害,但是否對這種精神損害進行賠償一直是民法界討論的焦點,引起了理論界和司法界的廣泛關注。所謂精神損害,是指民事主體的精神活動受到損害。精神是與物質相對應、與意識相一致的哲學范疇。它是社會存在所決定的人的意識活動及其內容和成就的總稱。法律意義上的精神主要是指精神活動,往往與精神損害及其后果相聯系。因此,侵權行為侵害了自然人、法人的民事權利,破壞了自然人的身心精神活動和自然人、法人維護其精神利益的精神活動,導致被害人的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的損害也會造成受害人的精神損害。精神損害賠償,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其特定的人身權利或者財產權利受到非法侵犯,致使其人身權益受到損害或者遭受精神痛苦的民事法律制度,并要求犯罪人通過財產補償給予救濟和保護。(1) 精神損害賠償的賠償功能雖然精神損害是無形的,不能用財產來衡量,但設立精神損害賠償的目的是以財產的形式對被害人遭受的精神損害進行賠償,它能明顯地填補受害人的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的喪失,使損害更有效地平息下來。金錢作為衡量價值和權利的一般尺度,可以成為滿足受害人個人和精神需求的物質手段。金錢賠償雖然不能彌補被害人的精神損害,但可以使被害人在其他方面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和享受。因此,在本案中,金錢賠償是民法上滿足被害人的有效途徑。這種需要的滿足是為了安撫被害人的精神創傷,撫慰其精神創傷,克服精神創傷對被害人的負面影響。對于精神損害來說,雖然造成的損害是無形的,但有時無形的損害比有形的損害更具破壞性,對受害人的負面影響也更長、更深。如果不對侵權人實施懲罰性制裁,將對被害人極不公平,不利于被害人的保護,因此,有必要使精神損害賠償具有懲罰功能。同時,確立精神損害賠償制度具有現實的可行性和合法性。行為人人人身傷害行為的主觀狀態是故意和過失。行為人的人身傷害行為客觀上不僅損害了被害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而且導致了被害人精神損害的嚴重后果。加害人的人身傷害也會造成間接受害人的精神損害。行為人的故意或者過失行為造成被害人及其親屬人身傷害和精神損害的后果在法律上具有因果關系,構成了賠償責任的依據。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賠償適用情形
2020-12-14管轄權異議法院可以口頭裁定駁回嗎
2021-03-10兩個自然人可以成立公司嗎
2021-02-15交通事故傷殘賠償可否另行訴訟
2021-02-20支票背書轉讓
2021-03-11按揭房注銷抵押登記要多久
2020-11-11未辦理結婚手續的財產問題
2021-03-05經營性停產勞動關系是否延續
2020-11-22什么情況必須先進行勞動仲裁
2020-12-24人壽保險合同及準備金轉移的規定
2020-12-28人壽保險索賠要有哪些材料及理賠標準是什么
2021-03-0950萬重疾險一年多少錢
2020-12-07保險合同是諾成合同嗎
2021-03-02賠償責任誰承擔
2021-02-12青島交通死亡保險公司賠付標準
2020-12-17交通事故受害方如何獲得保險賠償
2021-01-09保險合同成立要件有哪些
2020-12-24什么是代位追償權
2021-01-03出讓土地能建學校嗎
2021-03-13轉讓土地使用手續審批程序是什么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