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暴力犯罪是違法行為嗎?這是一種身體和精神上的侵犯,通過頻繁的虐待和恐嚇手段,這是法律所禁止的。然而,精神暴力的立法仍有待完善。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反家庭暴力法》第二稿中,社會關注的精神暴力問題被納入其中。
反家庭暴力法明確規定:“本法所稱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員以毆打、捆綁、殘害、強行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虐待、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心等方面的侵害行為。”。一是行為人的主觀態度。
如果演員的消極行為是暫時的,比如夫妻因瑣事吵架,一方不冷靜、不禮貌,傷害了另一方的感情。因為行為人沒有傷害的主觀故意,即使言語偏激,也不應視為精神暴力。但是,如果一方為了達到離婚或者其他非法目的,故意使用消極的手段或者語言刺激另一方,造成心理壓力和恐懼的,應當認定行為人有實施精神暴力的意圖。二是精神暴力的隱蔽性。與家庭暴力不同,精神暴力往往表現為不作為或消極行為。比如妻子生病,身心痛苦,丈夫惡意逃避家庭責任,明知妻子對生活的全部信心全靠他,卻以不回家、不承擔經濟成本、斷絕消息等方式折磨妻子,嚴重損害了妻子的精神。丈夫的消極“不作為”應是妻子的精神損害侵權行為。三是損害后果嚴重。
從“暴力”的字面分析,它比普通侵權嚴重得多。鑒于精神暴力的主觀判斷存在明顯的局限性,有必要判斷是否存在更嚴重的損害后果。最后,我們應該考察損害后果與暴力之間是否存在必然聯系,這也是要求行為人承擔賠償責任的直接原因。
在這個問題上,主要是排除其他原因導致受害人損害后果的可能性。如果只是發生了嚴重的損害后果,但原因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或者侵權人的侵權因素只起到很小的作用,那么在處理時,我們不應該考慮形成精神暴力,而應該承擔導致情感破裂的責任,我們應該給予他們保護。精神暴力也違背了《家庭暴力法》的精神,因為精神暴力比身體暴力危害更大。它給受害者帶來的后果包括精神障礙、譫妄、精神分裂癥、抑郁、對生活失去信心等,精神暴力導致的自殺案例很多。當人們受傷時,應該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向鄰居、親戚朋友或法律尋求幫助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別一個人忍受。律霸還為律師提供在線咨詢服務。歡迎參加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院誤診是否應承擔民事法律責任
2020-11-26商賬追收機構的工作范圍是什么
2021-02-17合伙人的身份在什么情況下發生繼承
2021-03-17什么是家庭暴力,家庭暴力的范圍有哪些
2021-01-27法院協助調查函適用情形
2021-02-28交通事故技術鑒定怎么做
2021-01-03申請傷殘鑒定有什么程序
2020-11-14申請工傷傷殘鑒定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0-12-16商業銀行接管從什么時候開始
2021-02-18無子女的離婚起訴書范文
2021-03-24無證遺產房產怎樣保全
2020-12-12撫恤金遺囑怎樣寫才有效
2020-12-08一般合同糾紛時效為幾年
2020-12-09怎么起訴違建,個人可以起訴廠房違建嗎
2021-01-08如何進行商場受傷索賠
2021-03-10用人單位如何采取措施用法律手段裁員
2021-02-13勞動者月中入職當月是否有工資
2020-11-22競業限制的補償金包含在在職工資里是否違法
2020-11-21轉業軍人喪葬費怎樣拿
2021-03-21待崗期間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