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語言誘導自殺是犯罪嗎?
構成犯罪,可以構成故意殺人罪。故意殺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屬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權利罪。這是中國刑法中最嚴重的犯罪之一。我國刑法第232條規(guī)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jié)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殺人罪是行為犯。只要行為人有故意殺人行為,就構成故意殺人罪。由于生命權是公民人身權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被害人是否被實際殺害,殺人是否處于故意犯罪的預備、未遂、終止階段,構成犯罪,應當予以偵查。第二,自殺治療
1,預約自殺是指雙方約定自愿共同自殺的行為。由于行為人不存在故意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如果不自殺,一般不認為是故意殺人。但如果行為人受委托殺害對方后又不自殺,應構成故意殺人罪,量刑時可考慮從輕處罰。以相互自殺為名,誘使他人自殺的,應當以故意殺人罪論處。
2,致人自殺
不僅是因為肇事者的既往行為,還導致他人自殺。對此,應區(qū)分三種情況分別處理:
(1)行為人的既往行為是正當?shù)幕蛘咧皇且话沐e誤、一般違法行為。其他人自殺的主要原因是自殺者的思想過于狹隘,此時不存在犯罪問題。
(2)行為人以前有嚴重違法行為,致使被害人自殺的,造成自殺的結果可以認定為情節(jié)嚴重,以前有嚴重違法行為的,可以升級為犯罪。當眾侮辱他人,致其立即自殺的,可以以侮辱罪論處。
(3)只要行為人沒有自殺的意圖,就應當按照其既往犯罪行為定罪,量刑時應當將自殺結果作為從重或者從重的法定刑。意思是犯罪人想自殺,但為了掩人耳目,逃避罪責,不直接殺人。相反,他或她通過自己的脅迫和欺騙,敦促自殺者自殺,也就是說,犯罪者希望借助自己的雙手殺死自殺者。刑法中行為人的行為與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關鍵是查清肇事者是否有追殺自殺者的意圖,其行為是否足以導致他人在特定環(huán)境下自殺。兩人中有一人失蹤的,不應認定為故意殺人罪。應以故意殺人罪論處,但考慮到自殺者的行為往往對教唆、協(xié)助自殺起著決定性作用,故應根據(jù)案情從輕處罰。如果行為人的行為不十分積極,效果不大,主觀愿望出于善意,就不能以犯罪論處。但是,教唆精神病人或者未成年人自殺,由于自殺行為受精神狀態(tài)或者年齡因素的限制,缺乏對自殺行為的正確認識和意志控制能力,不僅應當以故意殺人罪論處,而且不能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犯罪嫌疑人荷蘭行為
將按故意殺人罪論處,但殺人行為不屬于犯罪嫌疑人。所以會從輕處罰。但教唆未成年人或者不愿意承擔責任的行為,不會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這是對你問題的回答,你可以咨詢律師網(wǎng)。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擔保合同應包含哪些內容,簽訂擔保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1-01-20盜補野生動物是否承擔侵權責任
2020-11-19稅務機關進行稅務檢查有權采取哪些行為
2021-01-22自離公司不開離職證明怎么辦
2021-01-07同居關系是否可以主張死亡賠償金
2021-02-15對醫(yī)療事故技術鑒定結論不服如何處理
2020-12-11被擔保合同是什么
2020-11-17破產(chǎn)和解程序中生效的要件有哪些
2020-11-27破產(chǎn)程序中債權人可否提出和解申請
2021-01-05股票被保全后還能交易嗎
2020-12-06父母離異后誰是監(jiān)護人
2020-11-20事實收養(yǎng)如何認定
2021-02-07離婚集資房怎么分,離婚單位集資房如何分割?
2020-12-27起訴離婚起訴書誰給寫更為合適
2021-02-27房屋貸款銀行要評估嗎
2021-01-072020挪用公款罪的立案標準是什么
2021-01-22延長醫(yī)療期后解除合同如何賠償
2021-03-01壽險投保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22保險合同是有償合同
2021-01-12對保險事故發(fā)生時被保險人盡力防止損失擴大的責任
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