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護權的具體分類是什么?抗辯權的定義?廣義上的抗辯權是指阻止他人行使權利的對抗權。他人行使的權利是否為請求權不是問題。狹義上的抗辯權是指對抗請求權的權利,即債權人行使請求權時,債務人有權拒絕其請求。抗辯權的分類一、訴訟時效抗辯權是指當事人行使訴訟時效抗辯權的法律行為。也就是說,如果對方當事人已經進入訴訟階段,違反了“訴訟時效”的有關規定,可以向法院提出“訴訟時效抗辯”,請求駁回對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一審當事人未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二審當事人提出訴訟時效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有新的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已經過訴訟時效的除外。第二,預先抗辯權,又稱為搜查抗辯權或預先抗辯權,是指一般擔保的保證人在主要債權人要求履行擔保責任時,有權要求主要債權人對債務人的財產提起強制執行的訴訟;保證人具有特殊的抗辯權主合同債權債務糾紛未經審判或者仲裁,主債務人財產未依法強制執行前,主債權人拒絕承擔擔保責任的抗辯權。就其性質而言,它是一種延期抗辯權。預先抗辯權行使的結果是暫時延長債權的行使,而不是消滅債權。因此,它的功能只是預防,而不是消除。第三,不安抗辯權是在對方當事人恢復履行能力或者提供擔保之前中止履行合同的權利。不安抗辯權的界定,是為了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防止合同欺詐,督促對方履行義務。順序履行抗辯權是指當事人之間相互承擔債務,有履行順序的,先履行的一方在先履行的一方之前和之后有權拒絕其履行請求,先履行的一方不履行的,不符合約定的,后履行的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請求。傳統民法中有同時履行抗辯權和不安履行抗辯權的理論,但沒有順序履行抗辯權的概念。我國《合同法》第六十七條首次明確規定了這種抗辯權。序貫履行抗辯發生在序貫履行的雙向合同中。它基本上適用于先履行人違約的情形,不同于同時履行的抗辯權。同時履行抗辯權是指在雙向合同中,一方當事人沒有約定履行順序,有權在另一方當事人付款前拒絕付款的權利。抗辯權的分類主要體現在狹義上,因為在我國,抗辯權的法律基礎體現在一部合同法中。理解辯護權的分類,對辯護權的理解應該更為深入,也可以為今后的< P/>處理打下基礎和經驗。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警察誤抓有賠償嗎
2021-02-14發明專利初步審查的范圍怎么規定
2021-03-19解約定金如何在合同中約定
2021-03-21反擔保解除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1-03-08財產保全后會面臨什么法律風險
2020-11-20行政處罰的原則是什么
2021-01-10申請破產后法人會被列入黑名單嗎
2021-01-21新三板企業掛牌等于上市嗎
2020-12-06原告不拿離婚調解書怎么辦
2021-01-18涉外侵權行為的地域管轄如何適用
2021-01-25外聘人員合同如何中止
2021-03-24撫恤金的發放標準是怎樣的
2020-12-01毛坯房驗房的十三個步驟
2021-02-02辦理抵押登記可以只用房產證和身份證嗎
2020-12-29競業限制協議每個月應該給補償嗎
2021-02-19實習期最長是多久
2021-01-06用人單位拖欠工資有什么處罰是什么
2021-03-14被公司辭退賠償需要什么證據
2021-01-12保險單的法律效力有哪些
2021-01-27壽險投保的一般流程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