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欺詐性商標誤認的主要案例有哪些?
關于主要的誤認案件:
關于具體的誤認案件,現行《商標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七)項采用的是掛牌方式,即特征和來源。其中,對商品特性的描述是采取舉例列舉和概括的方式,即列出商品的質量,其他特性用“等”字概括。由于商品特性的內容豐富,文章采取列舉的形式,但實際上它仍然是一個非常開放的條款。對商品特性的誤解包括:對商品(含服務,下同)性質、商品質量、商品原材料、成分、商品功能和用途、商品技術、技術特性、商品價格、規格、重量、數量、生產時間等的誤解。
對商品原產地的誤解,是指商標含有國家名稱、地名或者其他表明原產地的因素,但商標申請人并非來自原產地,容易引起公眾誤解。在審查地名的使用是否具有欺騙性和誤導性時,是否應當考慮地名的通俗性以及地名與商品的具體關系,并在明確排除上述規定后予以制止,在實踐中也存在爭議爭論的問題。如果沒有一定的知名度或者特定的聯系方式,即使不是來自某一地區的申請人申請商標注冊,即使顯得“欺騙性”,也不會誤導公眾,因此現行《商標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七項的規定不適用。
對商品或服務來源的虛假認定,即對生產來源的虛假認定,能否納入現行《商標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七)項的范圍?如果可以包含,應該在多大程度上定義它?例如,根據現行審查標準,商標中企業名稱與申請人名稱存在實質性差異,在商標評審實踐中被視為虛假承認產地,并通過現行《商標法》第十條第一款第八項規定的,以誤導公眾為由,駁回以名人名稱或者其諧音注冊的商標。在商標審批實踐中,以虛假認定產地為由拒絕注冊或不予注冊的情況也不少,如“神八樹脂”商標被指定用于未加工的人造樹脂等商品上,商標評審委員會和人民法院認定,在起重機等商品上指定使用“中美”商標,在服裝商品上指定使用“加勒比海盜”商標,在食用油商品上指定使用“千村千鄉”商標上述商標會導致消費者對商品來源產生誤解,從而拒絕或不予注冊。從詞義上看,生產的來源似乎很難被認定為商品的特征,而且與產地也有明顯的區別。然而,這種誤解的根源在于商標的“欺騙性”,這在性質上與現行《商標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七項中的誤解最為接近。因此,對于這樣或類似的案件,是否有必要作出有目的的擴大解釋,是一個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厘清的問題。此外,在上述案件中,有些商標實際上涉及到特定主體的民事權益保護。從現行《商標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七)項的定位來看,不宜適用本條的規定。如何平衡公共利益與私權的保護,如何在實體正義、程序經濟與社會效果之間做出選擇,從而劃出一個合適的界限,仍然是一個需要在實踐中探索和厘清的問題。二是《商標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七)項關于假冒商標的法律法規解釋商標不能注冊和使用的原因,即絕對原因,對于維護商標注冊管理秩序的正常運行,維護商標的合法權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公共秩序、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根據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的決定》,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二修正案》(以下簡稱《商標法第二修正案》)進行比較2001年10月27日,我國現行《商標法》對絕對理由條款進行了多次修改,其中對確權實踐影響最大的是第十條第一款第(七)項修改,將“夸大宣傳、欺騙”改為“欺騙”,容易引起公眾對商品的質量和其他特性或原產地的錯誤認識”。從法律術語來看,“欺騙”是指用虛假的言行掩蓋事實,使人受騙;“誤解”是指錯誤的理解。“欺騙”和“誤讀”之間的邏輯關系是什么?不同的定義對于本條適用要件的確定非常重要:一種理解是,“欺騙”與“誤讀”是平行關系,“欺騙”是現行《商標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七)項規定的核心,“容易使公眾意識到商品質量等特性或不動產”的“虛假認定”不僅是“欺騙”的后果,更是對“欺騙”的進一步解釋,這是一種特定的現象和情形;另一種理解是,“騙”與“假認”是遞進關系,僅“騙”不足以適用該條款的規定,而這種“騙”也應導致“假認”才能適用該條款。
根據最初的理解,現行《商標法》第10(1)(7)條的核心在于“欺騙”。從因果關系來看,“欺騙”是原因,“誤解”是結果。“騙”的根源不是公眾的誤解,而是“名”(商標的形式)與“實”(事物的本來面目)的不一致。這種不一致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可以推定公眾會產生誤解,即使公眾沒有意識到(或暫時沒有意識到),也不會影響“欺騙”的存在。根據第二種理解,“誤解”是該條款的核心。商標欺騙是指相關公眾,即商標指定的商品或服務的經營者和消費者。按照虛構的“理性人”(即具有常識、經驗和能力的人)的判斷標準,只有當相關公眾有了錯誤的認識,影響了自己的利益時,這種“欺騙”才能在消費者行為過程中被法律制止。在《商標法》第二修正案的框架下,除第十條第(一)款第(七)項、第十條第(一)款第(一)項、第十條第(二)項、第十條第(八)項、第十條第(二)項、第十條第(十一)項、第十條第(二)項有關商標審查標準的規定外,關于“誤認”的規定都有,即商標標識含有國家名稱、國家名稱、國家名稱、國家名稱、國家名稱、國家名稱、國家名稱、國家名稱、國家名稱、國家名稱、國家名稱、國家名稱、國家,國家、國家、國家地名、商品特征描述等不適用于國家名稱、地名和顯著性條款,但它們確實會導致誤解。在法律適用方面,適用《商標法修正案(二)》第十條第一款第八項的規定。在現行《商標法》對第十條第一款第(七)項作出調整的情況下,應當將原本分散在各地的“誤解”剔除,納入本條規定的范圍。同時,要對這些誤解進行分類,細化認定標準,統一法律適用。此外,應特別注意本條與上述條款之間的協調,并劃定這些條款之間的適用界限。根據法律適用的一般原則,特別規定優先于一般規定。在適用現行《商標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七)項、第十條第一款第(一)項、第十條第二款、第十一條、第十六條時,第十條第一款第(一)項、第十條第二款、第十一條、第十六條的規定比較明確,而第十條的規定,第1(7)款相對有原則性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連帶責任范圍大于補充責任嗎
2020-12-02最高法關于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問題的規定
2021-02-16強制執行申請書范文
2020-12-09發生交通事故怎么起訴
2020-12-15商業銀行破產給賠付嗎
2021-01-08合同內容前后矛盾如何處理
2021-03-05辭退后還能辦病退嗎
2021-02-08黑龍江省農村宅基地面積標準是多少
2021-02-25集資房屬于什么房產性質
2020-12-31單位不給員工開離職證明,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0-11-22出車險后如何處理
2020-12-22司機無證駕駛肇事逃逸,保險公司照樣得賠
2021-03-04重復投保有什么后果
2020-12-21保險公司如何更進一步保障大家的合法權呢
2020-12-04選擇保險公司三要素
2020-12-10土地承包合同未到期能收回土地嗎
2021-03-19山頭租給他人開采石頭合法嗎
2021-02-13動遷怎么樣能早知道
2021-01-19劃在拆遷紅線內的房子能不能賣
2021-01-11安岳市被拆遷戶遷建的建房補貼有多少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