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應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我國為了更好地管理各企業的經營活動,制訂了公司法等法律對企業的行為進行約束。不過在實踐中會有一些企業或其中的工作人員因為利益而侵害到企業或他人的合法權益,這些行為有可能會構成妨害對公司的管理秩序罪。那妨害對公司的管理秩序罪是什么意思?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妨害對公司的管理秩序罪是什么意思?
妨害對公司的管理秩序罪并不是一種單獨的罪名,它包括了許多罪名。妨害對公司、企業的管理秩序罪,是指公司、企業違反公司法、企業法或者其他法律、法規的規定,妨害國家對公司、企業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活動,侵犯公司、企業及其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情節嚴重的行為。原來本節為12個罪名,1999年12月25日全國人大常委公布了《刑法修正案》對本節的個別罪名作了變動,并增加了新罪名,現共為14個罪名。
二、妨害對公司的管理秩序罪包括哪些罪名?
(1)虛報注冊資本罪(第158條)
虛報注冊資本罪,是指行為人申請公司登記使用虛假證明文件或者采用其他欺詐手段,虛報注冊資本,欺騙公司登記主管部門取得公司登記,虛報注冊資本數額巨大、后果嚴重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為。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對公司的登記管理制度;客觀方面表現行為人申請公司登記使用虛假證明文件或者采用其他欺詐手段,虛報注冊資本,欺騙公司登記主管部門取得公司登記,虛報注冊資本數額巨大、后果嚴重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為:“虛報注冊資本”是指公司股東的實際出資額低于申請公司登記的法定最低出資額而謊稱已經達到了法定出資額的情形:“虛假證明文件”是指申請公司登記時提供內容失實或者有虛假內容的證明文件:“其他欺詐手段”是指除虛假證明文件之外的其他騙取公司登記的方法;犯罪主體是特殊主體,即公司登記的申請人,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單位;主觀方面是故意,行為人的目的是為了騙取公司登記。
(2)虛假出資、抽逃出資罪(第159條)
(一)概念虛假出資、抽逃出資罪,是指公司發起人、股東違反公司法規定,未交付貨幣、實物或者未轉移產權,虛假出資,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資,數額巨大,后果嚴重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為。
(二)特征
1、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對公司注冊資本的管理制度;
2、客觀方面表現為公司發起人、股東違反公司法規定,未付貨幣、實物或者未轉移財產權、虛假出資,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資,數額巨大、后果嚴重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為;
3、犯罪主體是特殊主體,即公司發起人和股東,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單位;
4、主觀方面是故意。
(3)公司、企業人員受賄罪(第163條)
(一)概念公司、企業人員受賄罪,是指公司、企業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數額較大的行為。
(二)特征
1、侵犯的客體是公司、企業的廉潔制度;
2、客觀方面表現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數額較大的行為。公司、企業的工作人員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歸個人所有的,也按本罪定罪處罰;
3、犯罪主體是特殊主體,即公司、企業的工作人員。按照刑法的規定,如果是國有公司、企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有公司、企業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從事公務的人員有本條所規定的行為的,由于其主體身份不同于公司、企業受賄罪規定的主體,因此,要依照刑法規定的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定罪處罰;
4、主觀方面是故意,而且只能是直接故意。
(三)認定
1、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在金融業務活動中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或者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歸個人所有的,依照公司、企業人員受賄罪的規定定罪處罰。
2、國有金融機構工作人員和國有金融機構委派到非為有金融機構從事公務的人員在金融業務活動中索取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或者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歸個人所有的,依照受賄罪的規定定罪處罰。
(4)對公司、企業人員行賄罪(第164條)
(一)概念對公司、企業人員行賄罪,是指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公司、企業的工作人員以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
(二)特征
1、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對公司、企業的正常管理秩序和廉潔制度;
2、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公司、企業工作人員以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
3、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單位;
4、主觀方面是故意,而且具有謀取不正當利益的目的。
(5)非法經營同類營業罪(第165條)
(一)概念非法經營同類營業罪,是指國有公司、企業的董事、經理利用職務便利,自己經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其所任職公司、企業同類的營業,獲取非法利益,數額巨大的行為。
(二)特征
1、侵犯的客體既包括國家對國有公司、企業的管理秩序,又包括國家的經濟利益;
2、客觀方面表現為利用職務便利,自己經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其所任職公司、企業同類的營業,獲取非法利益,數額巨大的行為;
3、犯罪主體是特殊主體,即國有公司、企業的董事,經理;
4、主觀方面是故意,而且是直接故意。
(6)為親友非法牟利罪(第166條)
(一)概念為親友非法牟利罪,是指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便利以損害本單位利益為代價為親友非法牟利,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
(二)特征
1、侵犯的客體是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的管理制度和經濟利益;
2、客觀方面表現為利用職務便利,為親友非法牟利,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所謂“為親友非法牟利”是指具有下述3種情形之一:
(1)將本單位的盈利業務交由自己的親友進行經營的;
(2)以明顯高于市場的價格向自己的親友經營管理的單位采購商品或者以明顯低于市場的價格向自己的親友經營管理的單位銷售商品的;
(3)向自己的親友經營管理的單位采購不合格商品的。行為人除了要具有上述3種情形之一外,還必須是為親友非法牟利使國家利益遭受到重大損失的,才能構成本罪;
3、犯罪主體是特殊主體,即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
4、主觀方面是故意。
(7)簽訂、履行合同失職被騙罪(第167條)
(一)概念簽訂、履行合同失職被騙罪,是指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直接負責主管人員,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因嚴重不負責任而被詐騙,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
(二)特征
1、侵犯的客體是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的合同管理秩序和經濟利益;
2、客觀方面表現為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因嚴重不負責任被詐騙,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
3、犯罪主體是特殊主體,即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
4、主觀方面是過失。
(三)認定
1、區分罪與非罪的界限。區分的關鍵在于行為人簽訂、履行合同失職被騙是否使國家利益遭受了重大損失,如果在簽訂、履行合同時雖然被騙,但發現后及時采取措施,避免了可能造成的損失,不構成犯罪。
2、區分簽訂、履行合同失職被騙罪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簽訂、履行合同失職罪的界限。兩種犯罪的相同之處在于都是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由于嚴重不負責任而被騙,致使國家利益遭受到重大損失,區別在于犯罪主體不同,前者是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而后者僅限于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8)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員失職罪
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員失職罪,是指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由于嚴重不負責任,造成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破產或者嚴重損失,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的管理秩序和經濟利益;客觀方面表現為由于嚴重不負責任,造成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破產或者嚴重損失,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犯罪主體是特殊主體,即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主觀方面是過失。
在認定這類案件性質時要注意,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徇私舞弊,造成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破產或者嚴重損失,致使國家利益遭受損失的,從重處罰。
(9)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員濫用職權罪
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員濫用職權罪,是指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由于濫用職權,造成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破產或者嚴重損失,致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有公司、企業的管理秩序和經濟利益;客觀方面表現為由于濫用職權,造成國有公司、企業破產或者嚴重損失,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犯罪主體是特殊主體,即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主觀方面是故意。
在認定這類案件性質時要注意,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徇私舞弊,造成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破產或者嚴重損失,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從重處罰。
(10)提供虛假財會報告罪
指公司向股東和社會公眾提供虛假的或者隱瞞重要事實的財務會計報告,嚴重損害股東或者其他人的利益的行為。
本罪侵害的是股東或者其他人的經濟利益。
本罪在客觀上表現為:
1、公司向股東提供的財務會計報表的內容是不真實的、不準確的,是向股東隱瞞了重大事實的報表;
2、該報表嚴重損害了股東、其他投資人的利益,達到股東或者其他投資人不能承受的程度。
本罪犯罪主體是公司,但代表具體執行事務的是人而非公司,因此本罪的犯罪主體應當是業務員、審核員、簽署人。
本罪的主觀表現是故意,過失不構成本罪,即只能是執行職務的業務人員、審核人員、簽署人員故意向股東或者其他投資人提供不符合公司經營狀況的財務報表,達到隱瞞事實、損害股東和其他投資人的利益的目的十一、妨害清算罪是指公司、企業進行清算時,隱匿財產,對資產負債表或者財產清單作虛假記載,或者在未清償債務前擅自分配公司、企業財產,嚴重損害債權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行為。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公司、企業管理制度以及債權人或其他人的合法權益。
本罪在客觀上表現為在公司、企業清算時,隱匿財產,對資產負債表或者財產清單作虛偽記載或者未清償債務前分配公司、企業財產,嚴重損害債權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行為。
本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進行清算的公司、企業。
本罪在主觀上只能由故意構成,即明知隱匿公司財產、對資產負債表或者財產清單作虛偽記載,或者清償債務前分配公司財產會損害債權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而故意實施。過失如因疏忽大意造成資產負債表或財產清單的記載不符合實際情況的不構成本罪。
它并不是一種獨立存在的罪名。在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中,企業或員工的某些行為違反了法律的規定,妨害到國家對企業的管理,破壞社會的經濟秩序,這些行為就有可能構成犯罪。它包括了虛假出資罪、虛報注冊資本罪等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結婚要花多少錢,滿足什么條件
2020-11-17婚前財產買房首付界定有怎樣的規定?
2020-12-27離婚協議書怎么寫
2021-03-01婚外情可以離婚嗎
2021-01-12離婚協議的法律效力是怎樣的?
2021-01-01女方起訴離婚程序
2021-02-24離婚協議書范本格式是什么
2021-02-25訴訟離婚后財產分割的相關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0-12-19協議離婚需要什么材料?
2021-03-16離婚協議書怎么寫才具有法律效力
2020-11-16離婚律師費用能由對方出嗎?如何收取
2021-03-17小孩出生證明丟了怎么補辦?
2021-02-03行使探視權有沒有時間限制
2021-01-12訴訟離婚孩子撫養權起訴狀
2021-03-15父子關系證明格式?
2021-01-28關于離婚孩子撫養權問題
2021-02-23離婚孩子撫養權糾紛怎么解決?
2021-03-24離婚后孩子撫養權最新規定是怎樣的?
2021-02-12什么是夫妻個人財產所有制?
2020-11-12婚前財產公證的法律效力有哪些?
202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