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對受賄罪的處罰
第一百六十三條 公司、企業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公司、企業人員受賄罪)
公司、企業的工作人員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歸個人所有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公司、企業人員受賄罪)
國有公司、企業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有公司、企業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從事公務的人員有前兩款行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五條、第三百八十六條的規定定罪處罰。(受賄罪)
第三百八十五條 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是受賄罪。(受賄罪)
國家工作人員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歸個人所有的,以受賄論處。(受賄罪)
第三百八十六條 對犯受賄罪的,根據受賄所得數額及情節,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的規定處罰。
(二)、離(退)休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的認定
一般認為,刑法第388條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本人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請托人謀取不正當利益”,包含了離(退)休國家工作人員可以成為受賄罪主體的內容。因為國家工作人員離(退)休,職位喪失并不等于其原有的影響或關系網絡的立即喪失,便利條件還會長期存在,就為該類人員受賄提供了可能。
已離、退休的國家工作人員收取他人財物,符合上述受賄罪構成要件,即可認定為受賄罪。如:利用了本人原有職權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在職的國家工作人員,為請托人謀取利益,本人從中向請托人索取或非法收受財物。
據司法解釋,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請托人謀取利益,并與請托人事先約定,在其離退休后收受請托人財物,且其退休后果然收取了有關財物,也構成受賄罪。
對于在職時受賄,而離職后通過他人為請托人謀利,當然構成受賄罪。
(三)、區分受賄與獲取合法收入的界限
國家工作人員,尤其是技術人員,從事業余兼職,獲取合理報酬,不應視受賄,主要要從兼職行為的性質區分:
是付出勞務的對價,還是利用了職務上的便利?
如果收取的財物是對方按勞務支付的相應報酬,收取人付出了勞動或服務,應當視為合法收入,不能認定為受賄。
如果利用的是職務,比如利用職務之便,把在本單位從事職務勞動獲得的技術成果(知識產權屬于單位的)用到本單位之外,為其他單位個人謀取利益的,其所獲取的財物應視為受賄行為。對與其職務無關的業余發明等,用在兼職中牟利的,不屬于受賄。
(四)、國家工作人員親屬受賄的認定
在有些情況下,國家工作人員的親屬,也可以成為受賄罪的共犯,而無論該親屬本身是否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
國家工作人員的故意行為造成:a、直接故意。國家工作人員為請托人謀取利益,自己沒有直接受賄,但卻對其親屬索取和收受賄賂的行為持肯定態度。
b、間接故意。國家工作人員為請托人謀取利益,自己沒有直接受賄,但卻對其親屬索取和收受賄賂的行為持放任態度。即明知,卻不加制止。
存在上述情形的,國家工作人員和其親屬構成受賄罪,屬于共同犯罪。如果親屬利用國家工作人員的職務便利,索取和收取他人財物,國家工作人員確實不知道的,但事后知道后不主動退還或上交的,也構成“事后故意”,構成受賄罪。
如果家屬打著國家工作人員的旗號,以其名義受賄索賄,國家工作人員本人確實不知情且并未為行賄人謀取利益的,則不夠成受賄罪。其親屬有可能構成詐騙等其他犯罪。
三、與其他罪的區別
(一)、區分受賄罪與公司、企業人員受賄罪
兩者在在客觀和主觀方面有相同之處,但兩者亦有不同:
1、犯罪主體不同。公司、企業人員受賄罪犯罪主體范圍是:公司或企業(不具備公司法規定的公司條件)的工作人員,一般是公司、企業管理人員,還有可能是利用職務之便的工人。而受賄罪的主體是國家工作人員,具體見上文受賄罪的主體要件;
2、犯罪客體不同。公司、企業人員受賄罪侵犯的客體是公司、企業的正常管理活動和公司、企業的利益。而受賄罪所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公務人員的廉潔性。
3、處罰不同。公司、企業人員受賄罪的處罰要比受賄罪輕些。
(二)、受賄罪與貪污罪的界限
受賄罪與貪污罪的相同點是:犯罪主體都是國家工作人員,主觀方面都是直接故意,客觀方面都是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但是,兩者又區別:
1、侵犯對象不同,受賄罪侵犯的對象是公私財物,貪污罪侵犯的對象是公共財物。
2、客觀方面不同。受賄罪是采取為他人謀利益的手段,非法索取、收受他人財物;貪污罪是采取侵吞、竊取、騙取等手段,非法占有自已主管、經營、經手的公共財物。
3、主觀方面的犯罪目的不同。受賄罪是為了取得他人或單位的公共財物,貪污罪是為了非法占有公共財物。
(三)、受賄罪與敲詐勒索罪的界限
敲詐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用威脅、要挾等手段,強行勒索公私財物的行為。受賄罪與敲詐勒索罪在主觀方面都是故意,有時主體都是國家工作人員,在客觀方面敲詐勒索罪的索取財物手段與受賄罪的索取財物手段相類似,因此兩者有類似之處。但區別也是存在的:
1、客體不盡相同。懲罰受賄主要是因為該行為侵犯了國家公務人員的廉潔性,妨礙了國家管理;而敲詐勒索主要是侵犯了公私財物所有權,且多是針對私人財物。
2、主體不盡相同,受賄罪主體限定為國家工作人員,而敲詐勒索罪的主體可以是任何年滿16周歲的人。
3、客觀方面不同。雖然同有一個“索”字,但其性質、特點都有區別。敲詐勒索罪的勒索是采用暴力、威脅或其他加害行為或者以其他要挾的方法,強行迫使他人不得不交出公私財物。受賄罪的索取財物行為,一般只是提出索取財物的意向或要求,并不采取暴力、威脅等強行勒索手段,有時也可能出現一些刁難、要挾的情形,但它畢竟與敲詐勒索罪的強行勒索、要挾行為的性質不同。
在特殊情形下,兩者的確不易區分。
(四)、受賄罪與詐騙罪的界限
受賄罪與詐騙罪都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特點,但也有以下不同:
1、主體不同。前者是特殊主體,而后者則是一般主體。
2、客體不同。前者為復雜客體,其中主要客體是國家機關的正常管理活動:后者則是公私財產所有權。
3、客觀方面不同。前者是行為人利用職務之便,索取他人財物或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其基本的特點是“權錢交易”;而后者則是以虛構事實、隱瞞真相,騙取公私財物,特點是“空手套白狼”。
(五)、受賄罪與徇私枉法罪的界限
受賄罪與徇私枉法罪都存在徇私情形。但兩者也有區別:
1、犯罪主體的范圍不同。前者是國家工作人員,而后者限于國家工作人員中的司法工作人員。
2、客體不同。前者破壞了國家正常管理秩序和廉政制度,后者侵犯了國家的司法制度。
3、客觀行為表現和量刑根據也是不同的,在一定情形下徇私枉法罪可以轉化為受賄罪。
四、刑事責任
(一)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情節特別嚴重的,處死刑,并處沒收財產。
(二)數額在五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情節特別嚴重的,處無期徒刑,并處沒收財產。
(三)數額在五千元以上不滿五萬元的,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嚴重的,處七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數額在五千元以上不滿一萬元,犯罪后有悔改表現、積極退贓的,可以減輕處罰或者免予刑事處罰,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四)個人貪污數額不滿五千元,情節較重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較輕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酌情給予行政處分。
對多次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處罰。
索賄的從重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去法院起訴離婚費用是多少
2020-11-13辦理離婚協議公證書需要什么材料
2020-11-18強制離婚的條件是什么
2021-02-22女方提出離婚協議書需要要注意什么?
2020-11-30離婚的程序都有哪些?
2020-12-27夫妻離婚協議書要幾份
2021-02-27未成年子女撫養費標準
2021-01-18離婚后撫養費不給怎么辦?
2020-12-03未婚同居生子是否違法 未婚生子的犯法嗎
2020-11-21新婚姻法孩子撫養權怎樣判
2021-01-22離婚小孩撫養費標準及支付方式
2021-02-04探視權可以接回家住嗎?相關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1-03-02監護人怎么確定?
2020-12-28出生證明公證費用是怎么進行規定的呢?
2021-02-08離婚子女撫養權協議怎么寫?
2021-03-13婚前財產的法律規定
2021-03-13婚姻法中財產分割證明
2021-03-23婚前財產公證怎么辦
2021-02-27離婚財產怎么分配,離婚小孩跟誰?
2021-02-05離婚夫妻共同財產分割是怎樣的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