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過繼子女的法律地位
“過繼”是我國農村舊時普遍存在的一種傳統習俗,它是指沒有兒子的人,為了傳宗接代、承繼香火、百年送終,以親兄弟、堂兄弟等同宗人的兒子為自己兒子的做法。從總體上看,這種過繼子女與過繼父母的關系以重男輕女、傳承香火等封建觀念為倫理基礎,本質上屬于封建親屬關系。過繼形式因人因地而異。江西、陜西過繼子嗣有三種:一種是從小即將孩兒過繼來,一直和繼父母相處,由繼父母撫養、教育;另一種是,已長成人過繼,由繼父母為之完婚;第三種是,伯叔父母年老膝下無子,最后族中議定,由某子侄承繼,有時亡后才議定,這叫頂門。有的家庭弟兄數人,只有一子,此子兼祧各家之香煙,俗稱一支開幾門。
關于過繼子女的法律地位,即過繼子女與過繼父母的關系、過繼子女與親生父母的關系等問題,我國現行《婚姻法》、《繼承法》沒有明確規定。實踐中,常發生過繼子女與親生子女之間的繼承糾紛,故有必要對過繼子女的法律地位作出合理的界定。筆者認為,過繼子女的法律地位應依據過繼子女與過繼父母雙方之間是否存在扶養關系、過繼發生的時間以及過繼時的約定來確定。
一、過繼子女與過繼父母的關系
關于過繼子女和過繼父母的關系,筆者認為,如果過繼發生在《收養法》之前,且雙方存在扶養關系,則過繼子女與過繼父母的關系適用婚姻法中的父母子女關系,雙方互有繼承權,過繼子女對過繼父母應當盡贍養義務;雖然過繼發生在《收養法》之前,但雙方不存在扶養關系,雙方不得適用婚姻法中的父母子女關系,互不存在父母子女的權利義務關系;如果過繼發生在《收養法》之后,且未理收養登記的,則不論雙方是否存在扶養關系,均不得適用婚姻法中的父母子女關系,雙方互不存在父母子女的權利義務關系。從上可知,有效的過繼視為合法的事實收養。
以《收養法》的施行時間及扶養關系作為確定過繼子女的法律地位標準的理由:一是以《收養法》的施行時間作為判定標準之一既尊重習俗也符合現行法律與政策。因過繼與我國倡導的男女平等不相容,因而對過繼并未作出具體的規定,但在實踐中,將形成了收養關系的過繼按照收養關系來處理,承認過繼子女的合法地位。這是對民俗的尊重,是實事求是的做法。另一方面,現行法律與政策對過繼基本上是持反對態度的。除收養外,不承認其它形式的擬制父母子女關系。上述兩點,在有關政策中得到具體的體現。《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對象確認條件的政策性解釋》中有關子女的確定,“以1992年4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為界限。在此之前收養子女或過繼子女已形成事實收養關系的,可視為合法收養子女;在此之后收養子女的,必須符合《收養法》的有關規定,方可視為合法收養”。 《福建省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貢獻獎勵制度實施意見》作出了相同的規定。二是以“是否形成扶養關系”作為認定過繼是否有效的實質標準貫徹了權利與義務相一致的原理,符合公平與正義原則,且與《婚姻法》一脈相承。權利與義務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分離的,不存在只有義務沒有權利的“義務”,也不存在只有權利沒有義務的“權利”。享受了權利,就得承擔義務;承擔了義務,就應享有權利。否則,就沒有公平正義可言。正因為如此,《婚姻法》第27條規定, “繼父母與繼子女間,不得虐待或歧視。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 “撫養教育”是繼父母與繼子女的實質聯系點。無此,則繼父母與繼子、女無法律上的權利與義務關系。扶養包括兩方面的意思,一是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撫養,二是成年子女對父母的贍養。對成年人過繼的,假如他對繼父母盡了贍養義務,同樣應認定雙方存在父母子女關系,允許繼承繼父母的財產。
實踐中,可能發生如何認定存在“扶養”關系的問題。一方面,何種行為才能認定為“扶養”。如成年人過繼的,過繼父母為其完婚是否為“扶養”的一種方式?筆者認為,對“扶養”應作更寬泛的理解,不能僅限于撫養與贍養,只要是生活的關照與幫助,均應視為“扶養”。另一方面,扶養多久才算“扶養”,假如過繼幾個月甚至幾天繼父母即死亡的能不能認定存在“扶養”關系。筆者認為,在此情形下,應堅持主客觀相統一的原則。主觀上,過繼父母、子女有長期共同生活的愿望,客觀上存在“扶養”的事實,即應當予以認定。
二、過繼子女與親生父母的關系
在過繼認定有效的情況下,過繼子女與親生父母的權利義務關系是否也如收養關系一樣因過繼事實而消滅呢?筆者認為,過繼子女與親生父母的關系應依據過繼協議來確定。該過繼協議是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且不違反法律的禁止性或強行性規定,應具有法律效力。進一步說,承認協議效力就是尊重民俗,能使裁判獲得廣泛的認同,真正實現定紛止爭。因此,協議約定過繼之后,不再與生父母發生關系的,可以按照收養事實處理;協議約定過繼之后,仍應對親生父母承擔贍養義務,仍有權繼承親生父母之財產的,應當認定過繼之后,過繼子女與親生父母的權利義務關系不變。象“一支開幾門”這種情形,如果完全按照收養關系來處理,社會效果就很差。如果過繼協議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的,要結合過繼子女與生父母之間是否存在扶養事實來認定。
在審判實踐中,應當將過繼關系從收養關系和因父母再婚形成的繼父母子女關系區別開來,將過繼關系混同于收養關系、繼父母子女關系不利于糾紛的解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怎么認定事實婚姻和重婚?
2021-02-25結婚登記在哪辦理,需要哪些身份證明?
2021-01-05離婚用戶口本嗎?
2021-02-26上海法院起訴離婚程序是怎樣的?
2021-01-30離婚起訴狀范本怎么寫
2021-01-28單方起訴離婚的條件是什么
2021-03-10離婚協議書范文簡單范本是什么
2021-03-25離婚答辯狀怎么寫
2020-11-26法定監護人順序是怎樣的,監護人應履行的義務有哪些
2021-01-05介紹醫學出生證明有什么用
2020-11-08云南省單獨二胎政策
2021-02-01探視權糾紛怎么處理
2021-01-01未婚生子罰款是多少
2021-02-05監護人能換嗎?怎么才能更換監護人?
2020-11-13出生證明公證有效期
2021-02-02出國出生證明怎么開?
2021-02-01單親出生證明怎么開
2021-02-23繼子女繼承權怎么確定的?有哪些標準
2021-02-23被執行人拒付撫養費被拘是否符合我國法律的規定?
2021-02-02離婚子女撫養權協議書2020
202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