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群眾當家做主,公民享有表達意愿的權利,但是這要在一定法律框架下進行。有時候,公民會針對某項訴求游行,而一旦離開了法律的約束,所謂的言論自由都是片面的。我國刑法中對非法游行做出了明確的規定,那么,非法游行罪的定義是什么?下面我們來看看小編的說法。
一、非法游行罪的定義是什么?
非法集會、游行、示威罪是指舉行集會、游行、示威,未依照法律規定申請或者申請未獲許可,或者未按照主管機關許可的起止時間、地點、路線進行,又拒不服從解散命令,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行為。本罪的主體為特殊主體。只有舉行集會、游行、示威的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員才能成為本罪主體。所謂負責人,是指《集會游行示威法》中所規定的提交申請書在申請書中載明的負責人。所謂直接責任人員,是指負責人以外的策劃、組織、指揮集會、游行、示威的人;不服從負責人或者現場組織者的指揮,自行其是,因而直接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人,不是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不能構成本罪。
二、如何認定非法游行罪?
區分罪與非罪的界限,主要是從犯罪構成的客觀性與主觀性上加以區分。雖有非法舉行集會、游行、示威的行為,但沒有拒不服從解散命令或者造成嚴重破壞社會秩序后果的,不構成犯罪。部分人服從解散命令、部分人不服從解散命令的,對于服從解散命令的人,包括負責人,不能認定為犯罪。對于一般參加非法舉行的集會、游行、示威的人員,不宜追究刑事責任,可以進行批評教育或者給予必要的行政處分。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對集會、游行、示威活動的管理制度。憲法規定集會、游行、示威是我國公民的一項重要的政治權利,國家依法保障公民對這些權利的行使。
三、對非法游行罪如何量刑?
《刑法》第二百九十六條:舉行集會、游行、示威,未依照法律規定申請或者申請未獲許可,或者未按照主管機關許可的起止時間、地點、路線進行,又拒不服從解散命令,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對集會、游行、示威的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構成本罪的,是公民未經批準,擅自組織集會、游行,并且對社會秩序造成嚴重破壞。法院審理案件的時候,會按照情節嚴重程度做出判決。這里需要注意,如果當事人有組織非法游行的行為,但是經過勸阻,取消游行的,并未產生嚴重影響的話,是不構成犯罪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近親結婚能影響幾代
2020-12-29一方在離婚期間貸款買車如何分割?
2021-02-09離婚的法定條件是什么
2020-11-28分居多久可以自動離婚
2020-11-252020年訴訟離婚需要多長時間
2020-11-22離婚案件管轄法院怎么確定
2020-12-15登記離婚要什么證件,離婚登記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30無孩子離婚協議范本是怎樣的?
2021-01-07離婚答辯狀開庭時提交嗎
2021-01-16私生子撫養費標準是怎樣的
2020-11-28夫妻離婚孩子撫養費怎么算
2021-02-13變更撫養權代理詞是怎樣的
2021-02-11如何變更孩子的撫養權
2020-11-16小孩出生證明改名字
2021-02-26非婚生子女撫養權起訴狀怎么寫?
2021-03-10變更監護人申請書要怎么寫
2021-01-16關于子女撫養權的司法解釋
2021-03-01出生證明公證費用是怎么進行規定的呢?
2021-02-08父子關系證明模板
2021-01-17繼子女是什么意思?繼子女有繼承權嗎?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