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意傷害致死與故意殺人的區別有哪些
故意殺人罪是行為犯,只要行為人實施了故意殺人的行為,就構成故意殺人罪。由于生命權利是公民人身權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實際被殺,不管殺人行為處于故意犯罪的預備、未遂、中止等哪個階段,都構成犯罪,應當立案追究。
這兩種犯罪容易混淆的主要是傷害致死與故意殺人罪的既遂,和傷害罪的既遂與故意殺人未遂兩種情況。容易混淆的原因在于每種情況中的兩種罪,都造成相同的結果,因此,必須準確掌握它們之間的區別。
傷害致死與殺人既遂在客觀方面都產生了死亡結果,但其主觀要件的內容不同,前者為故意傷害他人,后者為故意剝奪他人生命。傷害既遂與故意殺人未遂,雖然只產生了傷害結果,但其主觀要件的內容不同,前者為故意傷害,后者為故意剝奪他人生命。
如何判斷行為人故意的內容,是一個復雜細致的問題。必須堅持主客觀相一致的原則,既要考慮行為人的認識水平、行為能力,也要考慮作案時的客觀環境,作案的全過程。只有在把全部案件事實搞清的基礎上,才能準確判明行為人主觀要件的具體內容。
二、故意殺人與故意傷害的區別
1、故意傷害致死與故意殺人罪的既遂,和傷害罪的既遂與故意殺人未遂兩種情況。容易混淆的原因在于每種情況中的兩種罪,都造成相同的結果,因此,必須準確掌握它們之間的區別。傷害致死與殺人既遂在客觀方面都產生了死亡結果,兩者的區別體現在主觀要件的內容不同,前者為故意傷害他人,后者為故意剝奪他人生命。
2、故意傷害既遂與故意殺人未遂,雖然只產生了傷害結果,但其主觀要件的內容不同,前者為故意傷害,后者為故意剝奪他人生命。如何判斷行為人故意的內容,是一個復雜細致的問題。必須堅持主客觀相一致的原則,既要考慮行為人的認識水平、行為能力,也要考慮作案時的客觀環境,作案的全過程。只有在把全部案件事實搞清的基礎上,才能準確判明行為人主觀要件的具體內容。
通過上文的講解,我們可以知道故意殺人罪與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的最大區別在于,二者的主觀心態不同,前者的行為人是有致他人于死地的想法,而后者則僅僅是想要傷害他人的身體,但不慎導致了其死亡。如果您對上述問題存在疑問,不妨向律霸網站的律師詢問,專業的律師能為您答疑解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國婚姻法結婚年齡是多少歲?
2021-01-29法院協議離婚需要什么手續?
2020-11-30起訴探視權需要找律師嗎?
2021-03-09在深圳起訴離婚多少錢
2020-11-07協議離婚后一方不履行怎么辦?
2020-12-10離婚起訴狀格式是怎樣的
2021-01-04離婚手續在哪里辦理
2021-02-04男方起訴離婚有限制條件嗎?
2021-02-21離婚后撫養費不給怎么辦?
2020-12-03變更撫養權代理詞是怎樣的
2021-02-11起訴生父索要撫養費法院駁回法律依據是什么?
2021-02-08離婚孩子撫養權怎么判
2021-01-13孩子撫養權歸屬問題怎么解決,撫養費的數額是多少?
2021-02-28變更監護人的情形,怎樣變更監護人
2021-03-21變更監護人申請書要怎么寫
2021-01-16探視權糾紛怎么處理
2021-01-01父子關系證明格式?
2021-01-28變更離婚子女撫養權協議怎么寫?
2020-12-31房產加名的規定具體是怎樣的
2020-11-14新婚姻法房產增值部分屬于誰?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