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東行初字第6號
原告蓋舉金,男,1981年5月12日出生,漢族,大專文化,龍居鎮麻灣中學任教,住東營區辛店居委會219號。
被告東營市東營區教育局。
法定代表人商金友,局長。
委托代理人郭道順,山東黃河律師事務所東營分所律師。
原告蓋舉金與被告東營市東營區教育局教育行政處理一案,原告蓋舉金于2005年9月12日向本院提起訴訟,本院于2005年9月19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05年10月12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原告蓋舉金,被告東營市東營區教育局委托代理人郭道順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蓋舉金于2004年5月12日離校,2004年5月28日,原告沒有通過所在學校校長而直接向龍居鎮教育辦交了請假條,請假截止時間為2004年6月20日,理由是備考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從2004年6月20日起,原告既不到校又不向任何部門請假。根據東區教發[2004]36號《關于加強教職工隊伍管理的意見》第四條和東區教發37號《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區教師工資管理的通知》第五條、東區人字[2003]第25號文件《中共東營區委組織部、東營區人事局關于轉發〈東營市關于事業單位補充工作人員實行聘用制的意見〉的通知》的合同書及招考簡章規定,經區教育局黨組研究,2004年12月31日對原告蓋舉金作出以下處理:1、按有關程序辦理解聘手續;2、自離崗之日(6月20 日)停發工資。
原告蓋舉金訴稱,2004年6月30日,原麻灣中學校長楊同義令原告回家聽候處理。2004年11月,被告東營市東營區教育局停發原告工資。2004年12月,被告以原告從2004年6月20日起,既不到校又不請假為由,按違法程序,對原告作出了解聘并停發工資的處理決定。且該處理決定一直未告知原告本人,2005年7月26日,原告主動赴被告反映問題時,偶然發現了該處理決定,原告索要了一份復印件,且未加蓋公章。但被告至今未與原告辦理解聘手續。因此,原告以被告對其作出的處理決定依據事實錯誤,程序違法,也未告知原告為由,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法院撤銷被告對原告作出的處理決定,恢復原告工資。
被告東營市東營區教育局答辯稱,原告蓋舉金于2003年8月參加全區招考教師時被錄用為龍居鎮麻灣中學任教。在原告試用期間因擅自曠工等原因,經該學校匯報被告充分調查核實后于2004年12月30日下發東區教發[2004]120號文《東營區教育局關于對李艷艷等教師違反教師管理規定進行處理的通報》,該通報中涉及原告的內容:一、按有關程序辦理解聘手續;二、自離崗之日起停發工資。因原告蓋舉金離崗后一直聯系不到其本人,學校無法辦理解聘手續。現原告多次到有關部門吵鬧、上訪,拒不辦理解聘手續并無理要求恢復工資,其行為造成了很壞的影響。為此,被告認為,1、法院應據特別法優于普通法之適用原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之規定,該案應由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處理,法院應駁回原告的起訴。2、該案屬于人事爭議范疇,應由人事仲裁部門管轄,法院應駁回原告起訴。3、被告對原告作出的處理決定事實清楚、程序合法,法院應駁回原告起訴的同時,責令原告盡快按程序辦理解聘手續。
根據原、被告雙方陳述的行政爭議,法庭確定的庭審重點問題是:
1、本案是否屬于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2、被告對原告作出處理決定所認定事實是否清楚?程序是否合法?適用法律是否正確?
對法庭確定的第一個庭審重點,原告蓋舉金認為,根據《憲法》第41條、《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2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有關規定,被告作出的處理決定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權益,原告有權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原告的身份是教師不是公務員,被告作出的處理意見不屬于內部行政行為,原告有權提起行政訴訟,且本案不屬于人事爭議糾紛,應屬于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被告東營市東營區教育局認為,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的有關規定,本案應由同級人民政府或上級主管部門進行處理;且人事爭議應由人事爭議仲裁部門來管轄;原告違反被告及東營市委組織部和人事局關于招聘教師的若干規定,被告對其作出處理決定是合法的;被告的處理決定是管理決定,是不可訴的。并提交《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37條第1項、39條,且按照東營市委組織部和人事局東人發[2003]25號、7號文件的規定,原告蓋舉金是根據招考簡章考試被招聘人員。因此,對于人事爭議應當向人事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而原告沒有申請仲裁,法院應駁回原告起訴。
根據法庭確定的第二個庭審重點,被告東營市東營區教育局向法庭提交了以下證據:
1、2004年5月28日原告請假條一份。
2、2004年5月21日麻灣中學關于蓋舉金老師曠工情況的匯報一份。證明原告在沒有經過學校、教育辦公室批準的情況下擅自離校,并且一年之久沒有消息,給學校的教學工作造成了很壞的負面效果。
3、2005年8月23日和2005年8月25日的調查座談記錄二份。證明原告蓋舉金曠工情況。
4、2005年8月4日原告蓋舉金向東營區教育局反映問題時所寫的材料一份。證明原告擅自離校給學校教學工作造成了極大損失。
5、2005年8月26日東營區教育局對原告的調查記錄一份。證明原告離校以后到北京參加考試,且一直沒有和學校聯系,給學校教學工作造成極大損失。
6、2003年新錄用教師試用期滿考核座談情況匯報一份。證明原告擅自離校并且在試用期間內考核為不合格。
7、2004年5月25日龍居鎮麻灣中學關于蓋舉金曠工情況的匯報。證明原告在學校工作期間通過民主評議和考核為不合格人員。
以上證據,證明被告東營區教育局依據對蓋舉金問題的匯報,于2004年12月31日對其作出的處理意見是按照法律規定和文件的規定對其作出的,原告要求撤回對其作出的處理決定是不合理的。
原告對以上證據發表質證意見:對1號證據,證明原告是請假離校,不屬于曠工。對2號證據,證明原告自6月21日到6月30日一直在校,且6月30日原告離校是學校不給原告安排考場監考,校長主動要求原告離校回家。并且該證據是學校單方面出具的,應不予采信。對3號證據,對該證據的來源有疑問,且該證據沒有任何公章,對該證據不予質證。對4號證據,證明原告在法定期間向被告以書面形式進行了申訴,該證據應為有效證據。對5號證據,該證據雖然有原告的簽名,但該證據內容記錄不全,原告所陳述的很多事實被告故意沒有記錄。對6號證據,該證據也沒有公章,對其真實性表示懷疑;且該證據中涉及原告在學校工作期間的情況不屬實,也證明原告在校期間曾多次見義勇為,并且所教政治課在全鎮參賽中獲第二名。對7號證據,該證據屬于新證據,應為無效證據,不發表質證意見。
被告東營區教育局向法庭提交了以下法律依據:
8、東區教發[2004]36號關于加強教職工隊伍管理的意見。
9、東區教發[2004]37號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區教師工資管理的通知。
10、東區人字[2003]第25號中共東營區委組織部、東營區人事局關于轉發《東營市關于事業單位補充工作人員實行聘用制的意見》的通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37條第1項第39條的規定。證明東營市委組織部和人事局按照東區人字[2003]第25號文件,原告屬于招聘范圍,對于人事爭議應當向人事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原告沒有申請仲裁,法院應駁回其起訴。
11、東人發[2003]7號東營市關于事業單位補充工作人員實行聘用制的意見。
12、東營市事業單位聘用合同書范本一份。
13、東區教發[2004]120號東營區教育局關于對李艷艷等教師違反教師管理規定進行處理的通報。
對以上證據,原告質證認為,本案不涉及對原告考核內容,原告的身份是教師不是公務員,被告對原告作出的處理決定不屬于內部行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的有關規定,教師對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作出的處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訴,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在接到申訴的30日內作出處理,原告不停的向教育部門提起過申訴。被告作出的處理決定已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權益,原告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同時,原告對被告提交的證據發表如下質證意見:被告提交的8、9、10號證據與本案無關,對11號證據,原告是教師不是公務員,且被告與原告并未簽訂聘用合同;對12號證據,原告是請假離校,不是曠工,原告申請法庭調取學校的簽到表予以證實,且聘用單位沒有和原告簽訂聘用合同;對13號證據,證明被告作出的處理決定沒有法律依據,且該處理決定也沒有向原告公示與告知,也沒有向原告送達,直到半年后經原告索要,被告才給了原告一份沒加蓋公章的決定(原告并提交該處理決定復印件一份)。原告于2005年9月14日申請仲裁,但東營市東營區人事局以仲裁機構尚未成立為由,暫不受理原告的申請(并提交該局出具的證明一份)。總之,本案被告對原告作出的處理決定主要事實依據錯誤、適用法律錯誤、程序違法。
經庭審質證,合議庭對以上證據作以下認定,對被告提交的12號證據東營市事業單位聘用合同書范本一份,不能證明被告與原告已簽訂了解聘合同,對其證明力,應不予認定。對被告及原告提交的證據均能證明案件的事實,為有效證據。
根據法庭認定的證據,本案確認以下事實:
2004年5月12日,原告離校,2004年5月28日,原告沒有通過所在學校校長而直接向龍居鎮教育辦交了請假條,請假截止時間為2004年6月20日,理由是備考大學英語四級考試。2004年11月,東營區教育局停發原告工資。被告以原告自2004年6月20日起既不到校又不向任何部門請假。根據東區教發[2004]36號《關于加強教職工隊伍管理的意見》第四條和東區教發37號《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區教師工資管理的通知》第五條、東區人字[2003]第25號文件《中共東營區委組織部、東營區人事局關于轉發〈東營市關于事業單位補充工作人員實行聘用制的意見〉的通知》的合同書及招考簡章規定,經區教育局黨組研究,2004年12月31日對原告蓋舉金作出處理。原告以被告對其作出的處理決定依據事實錯誤,程序違法,也未告知原告為由。于2005年9月12日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本院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條的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具有國家行政職權的機關和組織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不服,依法提起訴訟的,屬于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本案中,被告以原告從2004年6月20日起既不到校又不向任何部門請假為由,于2004年12月31日對原告蓋舉金作出處理決定,原告以該處理決定侵犯其合法權益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屬于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本案中,被告根據東區教發[2004]36號《關于加強教職工隊伍管理的意見》第四條和東區教發37號《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區教師工資管理的通知》第五條、東區人字[2003]第25號文件《中共東營區委組織部、東營區人事局關于轉發〈東營市關于事業單位補充工作人員實行聘用制的意見〉的通知》的合同書及招考簡章規定,經區教育局黨組研究,于2004年12月31日對原告蓋舉金作出處理,該處理決定被告雖未直接送達原告,但該處理決定已對原告的權利義務產生實際的影響,且被告已停發原告工資。在本案中,被告對其作出的處理決定并未提交相關的證據及法律依據予以佐證,故被告對原告作出的處理決定認定事實證據不足,該處理決定無法律依據,且程序違法,應依法應予撤銷。有關原告請求被告恢復其工資的訴訟請求,被告應依據有關規定對其工資進行處理,并給予原告明確答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二項第1、2、3目、《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十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被告于2004年12月31日作出的東區教發[2004]120號關于對龍居鎮麻灣中學蓋舉金的處理決定;
二、被告于本判決生效后30日內對原告工資問題作出處理。
案件受理費50元,由被告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宋繼業
審 判 員 侯麗萍
審 判 員 張曉麗
二00五年十二月十五日
書 記 員 邵金芳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民事判決書(宣告船舶不附有優先權用)
2020-10-14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當事人對案件事實爭議較大的,民事簡易程序訴訟文書樣式(試行))
2020-10-14海事訴前財產保全申請書(樣式二)
2020-10-14變賣成交裁定書樣式
2020-10-14撤訴狀(法人或其他組織撤回上訴時使用)
2020-10-14高級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復核死刑緩期執行改判用)
2020-10-14刑事裁定書(本院決定提起再審用)
2020-10-14取保候審申請書(樣式一)
2020-10-14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筆錄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準許撤回上訴、抗訴用)
2020-10-14報請核準死刑緩期二年執行案件報告(中級人民法院用)
2020-10-14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筆錄(刑事案件用)
2020-10-14律師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的函(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申請書—涉及國家秘密案件用(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代理詞(刑事)
2020-10-14不批準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決定書
2020-10-14不批準延長偵查羈押期限決定書
2020-10-14解除取保候審通知書(送達執行機關)
2020-10-14糾正不當假釋裁定意見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院不抗訴決定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