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永川市人民法院
行 政 判 決 書
(2005)永行初字第36號
原告王益江,男,1953年11月24日出生,漢族,農民,住永川市三教鎮仁和村3社。
委托代理人江模國,重慶石松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永川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住所地:永川市萱花路318號。
法定代表人謝澤貴,局長。
委托代理人邱永強,男,1966年9月7日出生,漢族,永川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干部,住該局職工宿舍。
第三人永川市吉祥礦業有限公司,住所地:永川市三教鎮19村4社。
法定代表人龍定祥,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袁國章,重慶進明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蔡運明,重慶市新源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王益江不服被告永川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工傷性質認定一案,于2005年4月15日向本院提起訴訟。本院于5月31日受理后,于同年6月7日向被告送達起訴狀副本及應訴通知書。因永川市吉祥礦業有限公司與本案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原告王益江起訴時將其作為本案第三人參加訴訟,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七條之規定。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05年6月27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原告王益江的委托代理人江模國,被告永川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委托代理人邱永強,第三人永川市吉祥礦業有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袁國章、蔡運明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被告永川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于2004年11月24日向原告王益江作出永勞社傷認不認字[2004]11號工傷認定決定書,認定:王益江于2003年2月到永川市吉祥煤礦工作,擔任該礦井下維修工。2003年6月20日,王益江在該礦井受傷。受傷后,被該礦送往永川市人民醫院、重慶三軍醫大治療,被診斷為右脛腓骨折傷。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七條(二)款、第六十四條、《工傷認定辦法》第七條之規定,王益江提出的工傷認定申請已超過1年的申請時效,本機關決定不受理王益江提出的工傷認定申請。被告于2005年6月14日向本院提供了作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依據。
被告提供的證據有:
1、王益江的身份證復印件。證明王益江在法定勞動年齡內,具有申請人的主體資格。
2、工傷認定申請表。證明王益江受傷的時間是2003年6月20日,申請工傷認定的時間是2004年11月8日。
3、永川市人民醫院出院證及西南醫院診斷證明書。證明王益江的傷情。
4、工傷認定決定書。證明被告于2004年11月24日作出了永勞社傷認不認字[2004]11號工傷認定決定書,決定不受理原告提出的工傷認定申請。
5、送達回證。證明被告向原告送達了工傷認定決定書。
被告提供的依據有:
1、《工傷保險條例》第五條、第十七條(二)款、第六十四條。
2、《工傷認定辦法》第七條。
原告訴稱,原告于2003年2月到永川市吉祥礦業有限公司從事井下維修工作,同年6月20日在井下工作中受傷,被告以原告提出工傷認定申請超過1年的申請時效為由,決定不受理原告提出的工傷認定申請是錯誤的。原告在工作中受傷屬實,應按重慶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關于企業職工傷殘(亡)性質認定有關問題的通知》(渝勞法[2000]45號文件),其申請認定工傷的時效為兩年。原告于2004年11月28日向被告申請認定工傷未超過時效規定。請求撤銷被告作出的永勞社傷認不認字[2004]11號工傷認定決定書,依法認定原告的受傷性質為工傷。本案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
原告在開庭審理前提供了以下證據:
1、行政復議決定書。證明永川市人民政府于2005年3月18日作出永府復[2005]6號行政復議決定書,維持了被告的具體行政行為。
2、送達回證。證明原告于2005年3月31日收到了行政復議決定書。
被告辯稱,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三十八條:“申請人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原告于2005年3月31日收到行政復議決定書,最遲應該在同年4月14日向法院起訴,原告于2005年5月31日向法院起訴,已超過15天的時效;如果原告是4月15日起訴也超過了1天的時效。根據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重慶市工傷保險實施暫行辦法的通知》(渝府發[2003]82號)第四十四條第二款規定:“《條例》實施前1年職工受到事故傷害或患職業病,尚未完成工傷認定的,按照條例和本辦法的規定執行。”《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工傷認定申請時效,是從受傷之日起算一年。因此,本機關作出的不受理決定是正確的。請求依法予以維持。
第三人陳述,被告作出的不予受理決定是正確的,請求法院予以維持。原告的申請時間從2004年1月1日起計算缺乏法律依據,只能從受傷之日起計算一年。原告的工傷認定申請已超過時效。原告于2005年4月18日向法院提起了民事訴訟,根據一事不再理的原則原告不能再提起行政訴訟。
第三人在開庭審理中提供了以下證據:
1、民事起訴狀。
2、舉證通知書。
3、人民法院民事訴訟風險提示書。
4、永川市人民法院傳票。
5、永川市人民法院應訴通知書。
以上證據1―5證明原告已向本院提起了民事訴訟。
經庭審質證,本院對以下證據作如下確認:被告提供的證據1、2、3、4、5具有真實性、合法性和關聯性的特點,且原告和第三人均無異議,本院予以認定。原告提供的證據1、2,被告及第三人無異議,具有真實性、合法性和關聯性的特點,本院予以認定。第三人提供的證據1、2、3、4、5,雖然原被告均無異議,但與本案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不具有關聯性,本院不予認定。
經審理查明,原告王益江于2003年2月到第三人永川市吉祥礦業有限公司擔任井下維修工。同年6月20日,原告王益江在該礦井受傷。傷后,王益江到永川市人民醫院、西南醫院治療。醫生診斷為右脛腓骨骨折等。2004年11月18日,原告王益江向被告永川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要求認定其受傷性質為工傷。2004年11月24日,被告作出永勞社傷認不認字[2004]11號工傷認定決定書,決定不受理原告提出的工傷認定申請。原告不服,向永川市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2005年3月18日,永川市人民政府作出永府復[2005]6號行政復議決定書。決定“維持被告作出的永勞社傷認不認字[2004]11號工傷認定決定的具體行政行為”。原告同年3月31日收到行政復議決定書后,于2005年4月15日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
本院認為,根據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第五條第二款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工傷保險工作。”因此,被告永川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具有對本轄區內工傷性質作出認定的職權。根據《重慶市勞動局關于企業職工傷殘(亡)性質認定有關問題的通知》第二條規定:“勞動行政部門受理企業職工傷殘(亡)性質認定申請的時間,參照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自傷亡事故發生之日或者職業病確診之日起最長不超過兩年。”《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用人單位未按前款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第六十四條規定:“本條例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本條例施行前已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尚未完成工傷認定的,按照本條例的規定執行。”由此可見,《工傷保險條例》實施以前,勞動行政部門受理企業職工傷殘(亡)性質認定申請的時間為自傷亡事故發生之日或者職業病確診之日起最長不超過兩年,而《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申請時間為一年。原告王益江于2003年6月20日受傷,是在《工傷保險條例》施行前受到的事故傷害,且在當年未完成工傷認定的,以后認定為工傷的,應適用《工傷保險條例》。《工傷保險條例》從2004年1月1日起實施,因此,原告王益江申請工傷認定的時間應從2004年1月1日起開始計算。王益江于2004年11月18日向被告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未超過時效的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申請人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十七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訴訟法和本解釋外,可以參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行政訴訟法未對期間作出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五條第二款規定:“期間以時、日、月、年計算。期間開始的時和日,不計算在期間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七十九條規定“民事訴訟中以日計算的各種期間均從次日起算。”原告王益江2005年3月31日收到行政復議決定書后,于同年4月15日向法院起訴,未超過法律規定的期限。
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工傷認定辦法》第十五條規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工傷認定決定。認定決定包括工傷或視同工傷的認定決定和不屬于工傷或者不視同工傷的認定決定。”被告在其作出的永勞社傷認不認字[2004]11號工傷認定決定書中,只能作出工傷或視同工傷的認定決定和不屬于工傷或者不視同工傷的認定決定。但被告作出的結論卻是“本機關決定不受理你提出的工傷認定申請。”屬程序違法。
被告在其作出的工傷認定決定書中,適用的法律依據是《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七條(二)款、第六十四條和《工傷認定辦法》第七條,被告以原告的申請超過時效為由,作出了不受理工傷認定申請的決定,其適用的法律依據錯誤。
綜上所述,被告永川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作出的永勞社傷認不認字[2004]11號工傷認定決定書程序違法,適用法律錯誤,應當依法予以撤銷。原告的訴訟請求本院依法予以支持。第三人陳述原告的起訴超過訴訟時效以及原告在提起民事訴訟后就不能再提起行政訴訟的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采信。為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二)項第2目、第3目之規定,判決如下:
1、撤銷被告永川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于2004年11月24日作出的永勞社傷認不認字[2004]11號工傷認定決定書。
2、由被告永川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在本判決生效后60日內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案件受理費50元,其他訴訟費用450元,共計500元,由永川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負擔(此款原告已預交,由被告直付原告)。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何 平
審 判 員 凌文英
審 判 員 魯 勇
二00五年七月二十五日
書 記 員 向 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海事訴訟財產保全申請書
2020-10-14委托書(商標代理)
2020-10-14人民檢察院量刑建議書格式樣本(試行)
2020-10-14財產保全申請書(樣式一)
2020-10-14取保候審決定書
2020-10-14律師事務所調查專用證明(刑事)
2020-10-14×××人民法院決定書(退回減刑、假釋建議書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補正裁判文書失誤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再審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代理詞(刑事)
2020-10-14取保候審申請書(樣式二)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刑事抗訴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批準逮捕決定書
2020-10-14移送扣押、凍結物品、文件決定書回執
2020-10-14退還、返還扣押(調取)物品、文件決定書
2020-10-14逮捕通知書
2020-10-14糾正不當判刑裁定意見書
2020-10-14刑事賠償決定書
2020-10-14收取保證金通知書
2020-10-14____________執行回執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