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賠償判決書
?。?004)東行終字第8號
上訴人(原審被告)墾利縣永安鎮西九村村民委員會。
法定代表人王憲海,村主任。
委托代理人姜國義,山東齊征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劉偉海,男,1970年12月21日出生,墾利縣永安鎮西九村村民,現任該村黨支部書記,住該村。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袁秋菊,女,1964年10月20日出生,漢族,墾利縣永安鎮西九村村民,現住該村。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楊廣東(系袁秋菊之子),男,1988年9月13日出生,漢族,墾利縣永安鎮西九村農民,現住該村。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楊廣坤(系袁秋菊之子),男,1990年6月9日出生,漢族,墾利縣永安鎮西九村農民,現住該村。
法定代理人楊吉泉(系袁秋菊之夫),男,1958年8月4日出生,漢族,墾利縣永安鎮西九村村民,現住該村。
委托代理人袁樹海,男,漢族,1949年10月30日出生,墾利縣永安鎮北街村村民,現住該村。
委托代理人楊吉泉(系袁秋菊之夫),男,1958年8月4日出生,漢族,墾利縣永安鎮西九村村民,現住該村。
上訴人墾利縣永安鎮西九村村民委員會因土地行政賠償一案,不服利津縣人民法院作出的(2003)利行初字第29號行政賠償判決,于2004年1月14日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于2004年2月10日依法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墾利縣永安鎮西九村村民委員會法定代表人王憲海及其委托代理人姜國義,被上訴人袁秋菊及被上訴人袁秋菊、楊廣東、楊廣坤的委托代理人袁樹海、楊吉泉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一審法院認定,從2001年4月份到現在,原告仍未分得口糧田。被告墾利縣永安鎮西九村村民委員會(以下簡稱西九村委)未履行墾利縣人民法院(2001)墾行初字第6號行政判決書所確定的為原告分配口糧田的法定職責,該行為違法,應當賠償因此而對原告造成的損失。
一審法院認為,被告未履行生效的法律文書所確定的義務,由此給原告造成的損失,應予賠償,原告的賠償請求予以支持。被告主張已給原告分配土地,而原告拒絕接受,缺乏證據證實,故被告的主張不予支持。按照墾利縣人民法院(2001)墾行初字第7號行政賠償判決書所確定的賠償標準,被告應支付原告按每年每畝土地五百元的賠償,(西九村人均土地二畝),賠償從2001年4月份到2004年3月份共計9000元。一審判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68條之規定,判決被告墾利縣西九村村民委員會賠償原告袁秋菊、楊廣東、楊廣坤損失共計9000元,于本判決生效后三十日內付清。
上訴人西九村委上訴稱,一、一審判決缺少事實根據。一審判決認定上訴人沒有給被上訴人分配土地,與事實不符。墾利縣人民法院作出(2001)墾行初字第7號行政賠償判決后,上訴人依法分給被上訴人應分的土地,因被上訴人拒絕接受,故一審判決認定上訴人沒有給被上訴人分土地與事實不符。二、一審判決缺少法律依據。行政賠償只有在確認行政行為違法才存在賠償,上訴人已履行職責,不存在賠償問題。綜上,請求二審法院依法撤銷或改判一審判決,駁回被上訴人的起訴。
被上訴人袁秋菊、楊廣東、楊廣坤答辯稱,被上訴人于1998年8月24日遷入上訴人西九村委,成為上訴人西九村委的合法村民。上訴人不分給被上訴人口糧田的不作為行為是違法行為,上訴人應當為其違法行為導致的后果承擔責任,一審法院判決上訴人賠償被上訴人損失是正確的,請求二審法院依法作出公正的判決。
二審中,雙方當事人爭議焦點:1、上訴人是否對被上訴人分配口糧田已履行職責?2、上訴人的行為是否對被上訴人造成損失?
針對爭議焦點,上訴人西九村委認為:1、被上訴人是由外地遷入上訴人處的,只有被上訴人具備了上訴人處戶口落戶之后,上訴人才給分土地,被上訴人不具備分口糧田的資格。2、2001年土地調整時,土地大部分已分出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的有關規定,土地承包分出之后對外遷入戶,只能從剩余的機動土地中調整。3、2001年墾利縣人民法院作出行政判決后,上訴人按判決履行分給被上訴人土地,被上訴人以土地質量不好拒絕接受。被上訴人沒有分得土地,是因為被上訴人的過錯造成的,責任不在上訴人。4、耕種土地是要付出成本、勞動力的,并要承擔一定的義務。因此,對被上訴人是否有損失,應承擔舉證責任。同時,上訴人西九村委向法庭提供了關于被上訴人拒絕接受對其分配口糧田的會議記錄一份。證明上訴人于2003年1月3-5日,利用三天時間召開村兩委會議為被上訴人協調土地,但被上訴人以給其分得地少地堿為由拒絕接受。
被上訴人質證認為:1、1998年8月被上訴人將戶口遷入上訴人處,成為上訴人的合法村民,應和其他村民一樣享受同樣的待遇。2、墾利縣人民法院作出判決后,上訴人將多年無人耕種的土地分給被上訴人,是不合理的。農民沒有土地耕種,經濟上會受到一定的損失。同時,被上訴人提交了在一審中提供的以下證據:
1.墾利縣人民法院(2001)墾行初字第6號行政判決書。
2.墾利縣人民法院(2001)墾行初字第7號行政賠償判決書。
上訴人西九村委對被上訴人提交的1、2號證據提出異議,該二份判決書是在2001年6月23日判決的,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尚未實施,不能證明被上訴人享有分配土地的條件。
經庭審舉證、質證、辯論認為,上訴人西九村委提交的2003年1月西九村委為被上訴人協調土地的會議記錄,能夠證實上訴人已履行判決給被上訴人分土地,是被上訴人因土地質量不好拒絕接受,該證據的效力,應予認可。對被上訴人提交的(2001)墾行初字第6號行政判決書及(2001)墾行初字第7號行政賠償判決書,是法院生效的法律文書,為有效證據。
本案確認以下事實:
2001年6月23日,墾利縣人民法院作出了(2001)墾行初字第7號行政判決,判決上訴人西九村委于判決生效之日起30日內履行法定職責。即分給被上訴人土地。2003年1月1-5日,上訴人西九村委履行了給被上訴人分配土地的職責,但被上訴人以給其分得的土地地少地堿為由拒絕接受。2003年9月29日,被上訴人以上訴人不分其土地并給其造成損失為由,向利津縣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本院認為,上訴人西九村委已履行墾利縣人民法院于2001年6月23日作出的(2001)墾行初字第6號行政判決分給被上訴人土地,而被上訴人以分得土地質量不好為由拒絕接受,有上訴人提交的西九村民代表、組長會議記錄予以證明。為此,從2001年4月份至今,被上訴人仍未分得土地,上訴人雖有一定的責任,但過錯在于被上訴人一方。故上訴人西九村委自2001年4月份至2003年1月份期間,因未及時履行職責,而給被上訴人造成的損失應予賠償。依照墾利縣人民法院作出的(2001)墾行初字第7號行政賠償判決中所確定的每年每畝土地五百元的賠償標準(西九村人均二畝土地),上訴人應一次性支付被上訴人袁秋菊、楊廣東、楊廣坤造成的二年損失共計6000元。原審判決認為上訴人西九村委未履行墾利縣人民法院作出的(2001)墾行初字第8號行政判決與事實不符。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第(三)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利津縣人民法院作出的(2003)利行初字第29號行政賠償判決;
二、上訴人西九村委于本判決生效后30日內,一次性賠償被上訴人土地損失6000元。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宋繼業
審 判 員 侯麗萍
代理審判員 張曉麗
二00四年三月二日
書 記 員 邵金芳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民法院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書(二審改判用,樣式一)
2020-10-14刑事裁定書(本院決定提起再審用)
2020-10-14刑事裁定書(減、免罰金用)
2020-10-14重新鑒定、勘驗申請書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準許撤訴或者按撤訴處理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最高人民法院核準死刑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取保候審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對申請回避的復議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關于……(被告人姓名和案由)一案的審理報告(二審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立案登記表(刑事申訴案件用)
2020-10-14宣判筆錄(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出庭通知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證據收據(刑事案件用)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詢問通知書
2020-10-14不起訴意見書
2020-10-14收取保證金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釋放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提訊證
2020-10-14人民檢察院通緝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撤銷強制措施決定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