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外匯業務的申請、審批和終止
第三章 外匯資本金、營運資金、資本準備金、呆帳準備金
第四章 外匯業務范圍
第五章 外匯業務管理
第六章 財務和統計報表
第七章 外匯業務檢查與考評
第八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 則
???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銀行外匯業務的管理,保持金融秩序的穩定,保證外匯業務健康發展,特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銀行是指經國務院或者中國人民銀行批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中資銀行及其分支機構。
第三條 銀行經營外匯業務必須遵守本規定。
第四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是銀行經營外匯業務的監管機關,負責銀行外匯業務的審批、終止、管理、指導、協調、監督和檢查。
第二章 外匯業務的申請、審批和終止
??? 第五條 銀行經營、停辦外匯業務由國家外匯管理局審查和批準。
第六條 符合下列條件的銀行,可以申請經營外匯業務。
一、具有法定外匯現匯實收資本金或者營運資金。全國性銀行有5,000萬美元或其它等值貨幣的實收外匯現匯資本金;區域性銀行有2,000萬美元或者其它等值貨幣的實收外匯現匯資本金;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銀行分支行有500萬美元或者其它等值貨幣的實收外匯現匯資本金;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全國性銀行的分支行有200萬美元或者其它等值貨幣的實收外匯現匯營運資金;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區域性銀行的分支行有100萬美元或者其它等值貨幣的實收外匯現匯營運資金。銀行的外匯現匯實收資本金或者營運資金可以高于上述規定的法定數額。
二、具有與其申報的外匯業務相應數量和相當素質的外匯業務人員。其中機構和部門外匯業務主管人員應當有三年以上經營金融、外匯業務的資歷,并在以往經營活動中有良好的經營業績。
三、具有適合開展外匯業務的場所和設備。
四、國家外匯管理局要求的其它條件。
第七條 銀行申請經營外匯業務應當向國家外匯管理局提交下列文件和資料:
一、經營外匯業務的申請書;
二、經營外匯業務的可行性報告;
三、中國人民銀行頒發的《經營金融業務許可證》;
四、中國人民銀行批準的章程(非獨立法人資格的銀行分支行不需提供);
五、國家外匯管理局指定的注冊會計師事務所對其實收外匯資本金或者營運資金的驗資報告;
六、近三年的人民幣資產負債表、損益表;
七、機構和部門外匯業務主管人員和外匯業務操作人員的名單和簡歷;
八、經營外匯業務的場所和設施情況簡介;
九、國家外匯管理局要求提供的其它文件和資料。
銀行分支行除提供上述文件和資料外,還應當提供其上級行或者總行同意其開辦外匯業務的文件和籌備外匯業務的驗收報告。
第八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收到銀行經營外匯業務的申請書之后,應當予以審核,并自收到經營外匯業務申請書之日起九十日內予以批復。對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銀行分支行申請經營外匯業務的,應當自收到經營外匯業務申請書之日起六十日內予以批復。
第九條 銀行申請經營外匯業務一經批準,應當在三十日內到國家外匯管理局領取《經營外匯業務許可證》。逾期不領取的,批準文件自動失效。
銀行領取《經營外匯業務許可證》后,方可經營外匯業務。
第十條 銀行根據外匯業務發展的需要可以申請擴大外匯業務范圍。
銀行申請擴大外匯業務范圍應當向國家外匯管理局提交下列文件和資料:
一、擴大外匯業務范圍的申請書;
二、擴大外匯業務范圍的可行性報告;
三、經營外匯業務的情況報告;
四、擴大外匯業務范圍所需增加的外匯業務主管人員和外匯業務操作人員的名單和簡歷;
五、擴大外匯業務范圍所需場所和設施情況;
六、一年來的人民幣和外匯資產負債表、損益表;
七、原《經營外匯業務許可證》復印件;
八、擴大外匯業務范圍需要增加外匯資本金或者營運資金的,須提供由國家外匯管理局指定的注冊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實收外匯資本金或外匯營運資金的驗資報告。
九、國家外匯管理局要求提供的其它文件和資料。
銀行分支行除提交上述文件和資料外,還應當提供其上級行或者總行同意其擴大外匯業務范圍的文件和驗收報告。
第十一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收到銀行擴大外匯業務范圍的申請書后,應當予以審核,并自收到申請書之日起六十日內予以批復。
第十二條 銀行申請擴大外匯業務范圍一經批準,應當在三十日內到國家外匯管理局換領《經營外匯業務許可證》。逾期不換證的,批準文件自動失效。
銀行領取新的《經營外匯業務許可證》后,方可經營擴大的外匯業務。
第十三條 銀行分支行下屬的辦事處、分理處、儲蓄所、代辦處辦理外匯業務必須經國家外匯管理局認可,領取《經營外匯業務許可證》。
第十四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根據國家和地區經濟和金融發展情況,可以限制銀行經營外匯業務分支機構的數量。
第十五條 銀行在領取《經營外匯業務許可證》后,未經國家外匯管理局同意,六個月不經營外匯業務的,視為自動停業。國家外匯管理局收回其《經營外匯業務許可證》。
第十六條 銀行根據自身經營狀況可以申請停辦外匯業務。
銀行申請停辦外匯業務,應當向國家外匯管理局提交下列文件和資料:
一、停辦外匯業務的申請書;
二、停辦外匯業務的詳細說明書(包括停辦外匯業務的原因和停辦外匯業務后債權債務的處理措施、步驟);
三、由國家外匯管理局指定的注冊會計師事務所簽章的三年來的人民幣、外匯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
四、銀行全行停辦外匯業務的,須提交其上級主管部門同意其停辦外匯業務的文件;銀行分支行停辦外匯業務的,須提交其上級行或總行同意其停辦外匯業務的文件;股份制銀行或股份制銀行的分支行停辦外匯業務的,須提交同級董事會決定停辦外匯業務的文件;
五、國家外匯管理局要求提供的其它文件和資料。
第十七條 銀行停辦外匯業務應當提前向國家外匯管理局提出申請。全行停辦外匯業務的,應當在擬停辦日九十天前向國家外匯管理局提出申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分支行停辦外匯業務的,應當在擬停辦日六十天前向國家外匯管理局提出申請;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分支行停辦外匯業務的,應當在擬停辦日三十天前向國家外匯管理局提出申請。
第十八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收到銀行停辦外匯業務的申請書后,應當予以審核并批復。對全行停辦外匯業務的,應當自收到申請書之日起六十日內予以批復;對分支行停辦外匯業務的,應當自收到申請書之日起三十日內予以批復。
第十九條 經批準停辦外匯業務的銀行應當進行債權債務的清理。屬全行或者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分支行停辦外匯業務的,由國家外匯管理局指定注冊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會同有關部門按照法律規定對其外匯債權債務進行清理;屬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分支行停辦外匯業務的,由其上級行或者總行接收其全部外匯債權債務。
外匯債權債務清理完畢或者接收完畢,交回《經營外匯業務許可證》。
第二十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對嚴重違反本規定的銀行,有權決定終止其經營外匯業務。
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終止銀行經營外匯業務,應當提前七天通知該銀行,并同時對其外匯業務實施監管。
第二十一條 被終止經營外匯業務的銀行應當進行外匯債權債務的清理。全行或者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分支行被終止經營外匯業務的,由國家外匯管理局指定注冊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會同有關部門按照法律規定對外匯債權債務進行清理。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銀行分支行被終止外匯業務的,由其上級行或者總行接收其全部外匯債權債務。
外匯債權債務清理完畢或者接收完畢,由國家外匯管理局吊銷《經營外匯業務許可證》。
第二十二條 《經營外匯業務許可證》有效期限為五年。銀行應當在有效期滿四十五天前向國家外匯管理局申請換領《經營外匯業務許可證》。
銀行申請換領《經營外匯業務許可證》,應當提交下列文件和資料:
一、換領《經營外匯業務許可證》的申請書;
二、五年來的外匯業務經營情況總結報告;
三、由國家外匯管理局指定的注冊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實收外匯資本金驗資報告;
四、三年來的外匯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
五、國家外匯管理局要求提供的其它文件和資料。
第二十三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收到換領《經營外匯業務許可證》的申請書后,應當在六十日內予以審核,并作出準予換證或者不準予換證的批復。準予換領《經營外匯業務許可證》的,按本規定第九條辦理;不準予換證的按照終止外匯業務的規定辦理。
第二十四條 銀行領取或者換領《經營外匯業務許可證》后,應當在四十五天內登報公布。
第二十五條 銀行申請經營外匯業務、申請擴大外匯業務范圍或者申請換領《經營外匯業務許可證》所提供的文件、資料必須真實、完整,若文件、資料不真實,國家外匯管理局除給予人民幣50000元的罰款外,可暫停其部分或者全部外匯業務,或者終止其經營外匯業務。
第二十六條 銀行領取或者換領《經營外匯業務許可證》之前經營外匯業務、經營擴大的外匯業務或者繼續經營外匯業務,國家外匯管理局除沒收其非法經營所得、給予人民幣100000元的罰款外,可暫停其部分或者全部外匯業務,直至終止其經營外匯業務。
第三章 外匯資本金、營運資金、資本準備金、呆帳準備金
??? 第二十七條 銀行實收外匯資本金和外匯營運資金的構成:
一、非股份制銀行及其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分支行實收外匯資本金由財政部門的撥款、上級主管部門或者上級行的撥款、自籌外匯資本金和歷年補充的外匯資本金構成。
二、股份制銀行及其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分支行實收外匯資本金由開辦外匯業務時股東投入的外匯股本金和歷年擴充股份的外匯股本金構成。
三、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銀行分支行外匯營運資金由上級行或者總行撥入的外匯營運資金和歷年由其上級行或者總行核增的外匯營運資金構成。
銀行不得以借入外匯資金、信貸資金充作外匯資本金或者外匯營運資金;也不得以人民幣資本金抵作外匯資本金或者外匯營運資金。
銀行違反前款規定,國家外匯管理局除責令其限期清退或者更換不實外匯資本金或外匯營運資金外,可給予警告、通報批評的處罰。對逾期不清退或更換的,處以人民幣50000元的罰款。
第二十八條 銀行在經營過程中必須保證其實收外匯資本金或者營運資金不低于本規定第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法定數額。未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任何部門不得抽調或者核減其實收外匯資本金。銀行抽調其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分支行的外匯營運資金,必須保證其分支行的外匯營運資金不低于本規定第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法定數額。
銀行在經營過程中實收外匯資本金或外匯營運資金不足法定數額的,國家外匯管理局除責令其限期補足外,可給予警告、通報批評的處罰。對未按期限補足的,國家外匯管理局可以暫停其部分或全部外匯業務,直至終止其經營外匯業務。
第二十九條 外匯資本準備金是銀行從其稅后外匯利潤中提取的補充實收外匯資本金的外匯基金。銀行必須逐年從其稅后外匯利潤中提取外匯資本準備金。
銀行的實收外匯資本金加外匯資本準備金低于本規定第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法定外匯資本金的3倍時,應當將不少于50%的稅后外匯利潤補充為外匯資本準備金;銀行的實收外匯資本金加外匯資本準備金高于本規定第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法定外匯資本金的3倍時,應當將不少于10%的稅后外匯利潤補充為外匯資本準備金。
銀行和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銀行分支行均須按前款規定提取外匯資本準備金,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銀行分支行由其總行或者上級行統一提取。
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銀行可以將部分或者全部外匯資本準備金轉為實收外匯資本金。
第三十條 外匯呆帳準備金是指銀行專項用于沖銷外匯呆帳的外匯基金。外匯呆帳系指債務人逾期未履行償債義務超過三年,確實不能收回的外匯資金。
外匯呆帳準備金逐年按年末外匯貸款余額的0.3%—0.5%提取,計入管理費用。
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銀行分支行,由其總行或者上級行統一提取外匯呆帳準備金和沖銷外匯呆帳。
銀行動用外匯呆帳準備金沖銷外匯呆帳必須報國家外匯管理局備案。
第四章 外匯業務范圍
??? 第三十一條 銀行可以申請經營下列部分或者全部外匯業務:
一、外匯存款;
二、外匯貸款;
三、外匯匯款;
四、外匯借款;
五、發行或代理發行股票以外的外幣有價證券;
六、外匯票據的承兌和貼現;
七、外匯投資;
八、買賣或代理買賣股票以外的外幣有價證券;
九、自營或代客外匯買賣;
十、外幣兌換;
十一、外匯擔保;
十二、貿易、非貿易結算;
十三、資信調查、咨詢、見證業務;
十四、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的其它外匯業務。
第三十二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可以對銀行總行和其分支行核批不同的業務范圍。
第三十三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在核批外匯業務范圍時,可以對單項外匯業務的適用對象、適用范圍等作出特別限定。國家外匯管理局根據需要可以對已批準外匯業務的適用對象、適用范圍等進行重新限定,也可以要求銀行暫停辦理或者終止辦理某項外匯業務。
第三十四條 銀行必須在批準的業務范圍內經營外匯業務。超過審批的業務范圍經營外匯業務的,國家外匯管理局除勒令其停止辦理超范圍經營的外匯業務和沒收其超范圍經營外匯業務所得外,可給予人民幣10000-50000元的罰款。
第五章 外匯業務管理
??? 第三十五條 銀行經營外匯業務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求平衡、保證支付、良性循環的原則。
國家專業銀行和承擔政策性融資任務的銀行在上述經營原則下,按照國家有關政策規定辦理外匯業務。
第三十六條 銀行經營外匯業務實行單獨核算、單獨計算盈虧。
第三十七條 銀行應當根據國家外匯管理規定嚴格監督客戶的外匯收支活動。
第三十八條 銀行辦理外匯股本投資,按照投資余額核減其自有外匯資金。但其用外匯資金購買的辦公用設備、自用房產不超過自有外匯資金的25%部分可不核減其自有外匯資金。
第三十九條 銀行可以自行與境內外金融機構建立代理行關系,并由其總行統一管理。
第四十條 銀行可以自行或者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在境外金融機構開立外幣帳戶。
第四十一條 銀行自行在境外開立的外幣帳戶的使用范圍限于:
一、境外發債、借款所籌資金暫時存放境外;
二、償還外債之前將償債資金暫時存放境外;
三、境外同業存款;
四、辦理國際結算業務;
五、辦理自營或代客買賣外匯及外幣有價證券業務;
六、國家外匯管理局規定的其它用途。
第四十二條 銀行超出前條規定的帳戶使用范圍在境外開立外幣帳戶,必須報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并提交下列文件和資料:
一、開戶的申請書(包括開戶行名稱、所在地、帳戶幣別、性質、帳戶的使用范圍和帳戶的使用期限等);
二、證明開戶用途的文件;
三、境外帳戶涉及的外匯業務開展情況報告;
四、國家外匯管理局要求提供的其它文件和資料。
銀行分支行除提交上述文件和資料外,還應當提供其上級行或總行同意其在境外開立外幣帳戶的文件。
第四十三條 銀行總行負責對本系統境外開立外幣帳戶進行統一管理。
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銀行分支行,統一使用其總行的境外帳戶,需單獨在境外開立外幣帳戶的,應當經其總行審核同意。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銀行分支行可使用其總行的境外帳戶,也可自行在境外開立外幣帳戶。
銀行的境外帳戶必須在規定的使用范圍內使用。其境外帳戶資金收付情況應當逐筆在境內的會計帳簿中反映。
銀行在境內外資、中外合資金融機構開立外幣帳戶視為在境外金融機構開立外幣帳戶。
第四十四條 對違反本規定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和第四十三條規定的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可以給予警告、通報批評、責令暫停使用境外外幣帳戶、責令撤銷境外外幣帳戶、限期將外匯資金調回境內、暫停其經營外匯業務三個月至半年的處罰,并可處以人民幣10000—50000元的罰款。對通過境外帳戶逃匯或不按照規定使用境外帳戶,造成資金損失的,還應當追究有關當事人的責任。
第四十五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認為必要可以對銀行在境外建立代理行和境外開戶進行特別限制。
第四十六條 銀行向境外金融機構或者向境內外資、中外合資金融機構存、拆外匯資金,必須建立信用額度控制制度,對每家機構的具體授信額度必須報國家外匯管理局備案。
第四十七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負責外匯同業拆借市場的管理,負責管理、監督銀行按規定繳存外匯存款準備金,負責管理、監督銀行外匯存貸款利率執行情況,負責規定和調整銀行各種外匯業務手續費費率的最高限額或比率。
第四十八條 銀行辦理外匯兌換業務必須嚴格執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兌換率。
第四十九條 銀行辦理貿易、非貿易結算,外匯與人民幣兌換等業務,所收入的屬于國家的外匯應當按照有關規定辦理移存,所需外匯按照有關規定提取。
第五十條 銀行違反本規定第四十六條至第四十九條的規定,國家外匯管理局可以給予警告、通報批評和沒收其非法所得的處罰,并可處以人民幣10000—50000元的罰款。
第五十一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對銀行實行外匯資產負債比例管理。
第五十二條 銀行外匯資產負債比例包括:
一、自有外匯資金(包括:實收外匯資本金、外匯準備金、未分配外匯利潤)占外匯風險資產總額的比率。
二、外匯負債加外匯擔保為自有外匯資金的最高倍數;
三、外匯流動資產占外匯流動負債的最低比率;
四、外匯流動資產占外匯總資產的最低比率;
五、三個月內可變現的存放、拆放國內外同業外匯資金、購買可轉讓外幣有價證券占款、存放中央銀行外匯資金和外幣現鈔之和占外匯總資產的最低比率;
六、對一個法人單位的外匯放款、投資、擔保(按擔保余額的50%折算)和其它外匯融資之和占該銀行自有外匯資金的最高比率;
七、外匯投資的最高比率;
八、向其任意股東單位提供的外匯放款、投資、擔保(按擔保余額50%折算)和其它外匯融資之和占該股東單位持有該銀行的外匯股份的最高比率;
九、凈存放、拆放一家國內金融機構的外匯資金占該銀行自有外匯資金的最高比率;
十、凈存放、拆放境外一家金融機構或境內一家外資、中外合資金融機構的外匯資金占該銀行自有外匯資金的最高比率;
十一、外幣有價證券占款占外匯總資產的最高比率;
十二、對房地產的外匯融資占外匯總資產的最高比率;
十三、國家外匯管理局規定的其它比例。
外匯資產負債比例的具體比例數由國家外匯管理局根據需要確定和調整。國家外匯管理局可以對特定銀行或者根據銀行的外匯資產負債情況確定特別適用或臨時適用的外匯資產負債的比率。
第五十三條 銀行總行和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銀行分支行均須單獨計算外匯資產負債比例;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銀行分支行,其外匯資產負債并入總行統一計算比率。
第五十四條 銀行必須嚴格執行各項外匯資產負債比例規定,對違反規定者,國家外匯管理局除責令其限期調整外匯資產負債比例外,可以給予警告、通報批評、暫停或限制經營有關外匯業務的處罰,并可處以人民幣10000—50000元的罰款。
第五十五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認為必要,可以要求銀行辦理某些外匯業務時逐筆報批、事前通知或事后備案。銀行未按照要求辦理的,國家外匯管理局除責令其限期清退或收回有關外匯資金外,可以給予警告、通報批評和暫停經營有關外匯業務的處罰,并可處以人民幣10000—50000元的罰款。
需逐筆報批、事前通知和事后備案的外匯業務由國家外匯管理局規定和調整。
第五十六條 銀行總行應當根據本規定和其它有關規定制定本系統外匯業務管理規章和制度,并報國家外匯管理局核備。銀行總行必須監督其下屬分支行嚴格執行本規定。對銀行分支行違反本規定的行為,國家外匯管理局有權追究其上級行或者總行的責任。
第六章 財務和統計報表
??? 第五十七條 銀行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的要求建立健全外匯財務、會計制度,并實行外幣分帳制。
第五十八條 銀行要真實計算外匯損益,不得將逾期貸款利息、租賃收益等計入外匯收入;不得將逾期貸款利息、租賃收益等滾入本金,并將相應的金額計入外匯收入。
第五十九條 銀行必須按照國家外匯管理局的要求報送財務和外匯業務統計報表,并保證報表的完整、準確和真實。
第六十條 報表的種類包括:
一、財務報表
1.各種外幣資產負債表及各種外幣資產負債折成美元合并編制的外匯資產負債表(年報);
2.外匯資產負債折成本幣與本幣資產負債合并編制的資產負債表(年報);
3.各種外幣損益表及各種外幣損益折成美元合并編制的外匯損益表(年報);
4.外匯損益折成本幣與本幣損益合并編制的損益表(年報)。
二、外匯業務統計報表
外匯業務統計報表分為半年報、季報、月報三類。
各種報表的具體格式由國家外匯管理局確定。
第六十一條 銀行設在境外的全資附屬機構的外匯資產與負債和外匯業務損益情況應當反映在其境內總行的報表中。
第六十二條 銀行總行和分支行均需填報報表。全國性銀行總行向國家外匯管理局報送;銀行分支行向國家外匯管理局分局報送;區域性銀行總行同時向國家外匯管理局和分局報送。
年報、半年報和季報報表的報送日期為每年、每半年、每季后第一個月月末之前,月報表的報送日期為第二個月上旬末之前,經過注冊會計師審核簽章的年度外匯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的報送日期為第二年第一個季度末之前。
第六十三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可以根據需要增、減財務和外匯業務統計報表的種類,調整報表的內容。
第六十四條 銀行編制報表使用如下匯率:
一、外幣之間的折算按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統一折算率折算;
二、人民幣與美元之間的折算按填報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折算率中間價折算。
第六十五條 銀行不按照規定報送報表的,國家外匯管理局可以區別情況給予處罰。對年內一次不按期報送報表的,給予警告;對年內兩次不按期報送報表的,給予通報批評,并從過期之日起每日處以人民幣1000元的罰款;對年內三次不按期報送報表的,暫停其經營外匯業務半年;對不按要求填報報表或報表不全的,給予警告,并處以人民幣5000元的罰款;對故意作假帳或者不作帳導致報表虛假或有重大遺漏的,給予通報批評和暫停其經營外匯業務半年至一年的處罰,并處以人民幣50000—100000元的罰款。
第七章 外匯業務檢查與考評
??? 第六十六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可以自行或者指定會計師事務所對銀行外匯業務進行全面檢查或者重點檢查,被檢查銀行應當接受檢查并予以配合。
第六十七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對銀行每三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對銀行的分支行每兩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檢查,檢查的內容和日期由國家外匯管理局確定。
國家外匯管理局對全國性銀行全行進行全面檢查,應當提前四十五天通知該銀行;對區域性銀行和銀行分支行進行全面檢查,應當提前三十天通知該銀行。
國家外匯管理局在向銀行發出全面檢查通知的同時,向被檢查銀行提供調查表和索要資料的清單。全國性銀行必須在接到檢查通知后三十天內將已填制的調查表和資料清單送回國家外匯管理局;區域性銀行和銀行分支行須在接到檢查通知十五天內將已填制的調查表和資料清單送回國家外匯管理局。
檢查結束后,由國家外匯管理局或者會計師事務所提出檢查報告,送被檢查銀行董事會和有關金融管理部門。
第六十八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可根據需要隨時對銀行外匯業務進行重點檢查。檢查內容由國家外匯管理局確定。
重點檢查可事前通知,也可不事前通知。
國家外匯管理局可根據檢查需要向被檢查銀行索要有關資料。
檢查結束后,由國家外匯管理局提出檢查報告,送被檢查銀行董事會和有關金融管理部門。
第六十九條 對不配合檢查、不按照要求提供資料的被檢查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可給予警告、通報批評和暫停經營外匯業務三個月至半年的處罰,并可處以人民幣5000元的罰款。
第七十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定期對銀行經營外匯業務的狀況進行考評。
第七十一條 對銀行外匯業務考評的內容包括:
一、外匯資產質量情況;
二、實收外匯資本金和營運資金情況;
三、外匯資產負債結構和流動性情況;
四、外匯業務收益情況;
五、外匯業務經營管理能力(包括全系統外匯業務管理能力);
六、執行政策法規的情況。
第七十二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對銀行外匯業務的考評每兩年進行一次。具體的考核指標、計算方法、考評索要資料及考評日期由國家外匯管理局確定。國家外匯管理局認為必要時,可臨時決定對銀行外匯業務進行考評。
第七十三條 考評結束后,由國家外匯管理局將考評結論通知被考評銀行和該銀行主管部門(或上級行和總行)及其董事會。
國家外匯管理局不對外公布或向其它部門提供考評結論,被考評銀行未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不得對外公布或向其它部門提供考評結論。
第七十四條 被考評銀行對國家外匯管理局的考評不配合,致使考評無法進行的,國家外匯管理局可以給予通報批評或者暫停其部分或全部外匯業務三個月的處罰。
第七十五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通過檢查、監督和考評,發現的銀行外匯業務經營管理方面的問題,可區別情況給予處罰:
一、經營管理不善,逾期較多,資金結構不合理的,責令限期調整外匯資產結構并可限制其有關外匯業務的開展。
二、逾期過多,已出現虧損的,限期整頓并暫停其部分或全部外匯業務。
三、外匯業務虧損嚴重,資不抵債的,終止其經營外匯業務。
第八章 附 則
??? 第七十六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可根據本規定制定銀行外匯業務管理的具體辦法。本規定未盡事宜,國家外匯管理局可以制定補充規定,報中國人民銀行批準后實施。
第七十七條 銀行不服國家外匯管理局依照本規定給予的處罰,可以向做出處罰決定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七十八條 本規定于一九九三年一月一日公布,一九九三年七月一日起實行。由國家外匯管理局負責解釋。本規定實行之日起,一九九○年十二月三十日公布的《外匯指定銀行外匯業務管理規定》同時廢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1998修正)
1998-11-0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對深圳灣口岸港方口岸區實施管轄的決定
2006-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
2001-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
1995-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長江南京港對外國籍船舶開放的決定
1986-01-2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繼續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
1996-05-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分別制定法規和規章在深圳經濟特區實施的決定
1992-07-0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修訂)
1998-08-29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2014修訂)
2014-07-29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登記管理辦法(2019修正)
2019-03-02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國務院關于修改《規章制定程序條例》的決定
2018-01-16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2016年修正)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16年修正)
2016-02-0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湖南望城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復函
2014-02-18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稽查條例 (2011修訂)
2011-01-08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2011修訂)
2011-10-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近期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3-01-23國務院關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0-10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
2010-02-06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2009-04-24國務院關于修改《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的決定(國務院令第534號)
2008-09-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國人民銀行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
2008-07-10土地調查條例
2008-02-07國務院關于成立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
2007-06-12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管理條例
2007-05-28國務院關于同意將山東省泰安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07-03-09國務院、中央軍委關于頒發《關于軍隊干部離職體校原暫行規定》的通知
198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