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為貫徹落實全國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會議關于“推行個體工商戶分層分類登記管理改革,進一步推進基層工商所改革”的精神,進一步推進工商行政管理機制體制和監管方式方法的改革,完善市場主體信用監管體系,規范對個體工商戶登記管理行為,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制定了《個體工商戶分層分類登記管理辦法》,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實際情況,認真貫徹執行。
各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個體工商戶分層分類登記管理改革的重要性、緊迫性,增強改革意識,堅定改革信心,精心組織實施,將這項改革作為一項重要的任務抓緊抓好。有關貫徹執行情況請于今年7月30日前報送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個體私營經濟監管司。
二○○五年二月五日
個體工商戶分層分類登記管理辦法
為全面推行個體工商戶分層分類登記管理改革,加強基層工商所監管執法規范化建設,支持引導個體經濟健康發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城鄉個體工商戶管理暫行條例》、《工商行政管理所條例》、《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制定本辦法。
一、委托登記、委托驗照和委托備案
(一)市、縣工商行政管理局以及大中城市工商行政管理分局可以依法委托符合條件的工商所對個體工商戶進行設立、變更、注銷登記和驗照,委托符合條件的工商所對從事經營活動也依照有關規定免予工商登記的個體經營者進行備案。
經營項目涉及前置許可、專項審批的個體工商戶登記注冊和驗照,仍由市、縣工商行政管理局以及大中城市工商行政管理分局負責辦理。
(二)受委托的工商所應當以市、縣工商行政管理局以及大中城市工商行政管理分局名義行使以上受委托職權。
(三)市、縣工商行政管理局以及大中城市工商行政管理分局應當依法以書面形式明確規定委托的具體事宜,載明以下內容:
1.委托單位及法定代表人;
2.受委托單位、負責人和承辦人;
3.委托的法律依據;
4.決定委托的程序;
5.委托事項及權限;
6.委托權限的終止事由;
7.委托時間。
(四)受委托工商所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有必要的登記場所、計算機互聯網等辦公設備,工商所和縣級工商行政管理局之間能夠實現實時的信息查詢和數據交換;
2.有熟悉登記業務、能熟練操作計算機、勝任個體工商戶登記、驗照等有關工作的工作人員。
(五)受委托工商所應當根據《個體工商戶登記程序規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分第13號)進行個體工商戶設立、變更、注銷登記,并依據委托行使登記機關的登記管理職權,履行相關登記服務職能。
(六)受委托工商所應當根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印發的《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登記申請材料及格式規范》(工商個字[2004]第118號)規定對申請材料進行審查。
(七)受委托工商所登記個體工商戶,應當推行“一審一核制”。
(八)受委托工商所核準個體工商戶名稱字號,應當在市、縣工商行政管理局以及大中城市工商行政管理分局統一的個體工商戶名稱字號查詢系統中進行實時查詢,隨到隨審。
(九)受委托工商所核發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應當由委托的市、縣工商行政管理局以及大中城市工商行政管理分局統一蓋章;委托的市、縣工商行政管理局以及大中城市工商行政管理分局應當根據全國統一的《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注冊號編碼規則》,為受委托工商所劃定順序號段,受委托工商所應當在劃定號段內按順序編寫注冊號,不得挑取、棄用或另行編號。
(十)受委托工商所應當建立、完善并妥善管理轄區內個體工商戶檔案,不斷完善動態的經濟戶口資料。
(十一)受委托工商所應當依照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個體私營經濟統計報表制度》要求,及時對轄區內個體工商戶登記情況進行統計,及時報送相關統計報表。
(十二)受委托工商所依據委托行使市、縣工商行政管理局以及大中城市工商行政管理分局對個體工商戶進行驗照的職權。
(十三)對通過驗照的個體工商戶,受委托工商所應當在其營業執照上加貼驗照標記。
(十四)對不予通過驗照的個體工商戶,受委托工商所應當依照《城鄉個體工商戶管理暫行條例》、《城鄉個體工商戶管理暫行條例施行細則》等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十五)受委托工商所應當嚴格遵守收費規定,嚴禁在驗照之際擅自增加收費項目、提高收費標準和搭車收費。
(十六)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照國家有關政策法規對農村流動小商小販免予工商登記,對農民在集貿市場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指定區域內銷售自產農副產品免予工商登記。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根據監管執法工作的需要對從事經營活動但依照有關規定免予工商登記的個體經營者進行備案,記錄其基本經營情況,以掌握市場交易動態,規范經營者行為,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
(十七)受委托工商所依據市、縣工商行政管理局以及大中城市工商行政管理分局委托對本轄區內符合本辦法第十六條規定的個體經營者進行備案。
(十八)受委托工商所應當結合日常巡查和查處取締無照經營,對免予工商登記個體經營者的基本經營情況進行備案。
備案應當記錄以下內容:
1.經營者姓名、身份證號;
2.經營范圍;
3.經營方式;
4.經營地點或流動經營的流動范圍。
(十九)受委托工商所按規定進行備案不得向備案人收取任何費用。
(二十)受委托工商所應當加強對備案經營者的日常巡查,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城鄉集市貿易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對備案人的違法經營活動依法進行處罰;受委托工商所應當通過備案甄別不符合免予工商登記條件的無照經營者,依據《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進行查處。
(二十一)受委托工商所應當建立備案臺漲,及時將巡查中發現的備案人經營變更情況載入備案記錄。
二、信用分類監管
(二十二)個體工商戶信用分類監管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立足工商行政管理職能,利用信息化手段,依法對所掌握個體工商戶的市場準入、經營行為、市場退出等信息進行內部信用評價,按不同評價劃分不同的監管類別,實行分類管理的監管方式。
(二十三)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實行個體工商戶信用分類監管是完善市場主體信用監管體系的重要環節,應當與企業信用分類監管相銜接,在金信工程的總體要求下進行,并結合基層經濟戶口管理推進網絡化進程。
(二十四)個體工商戶信用監管指標體系由市場準入指標、經營行為指標、市場退出指標以及參照指標組成。
(二十五)市場準入指標,反映在確認市場主體資格和經營資格過程中個體工商戶的信用狀況。核心在于個體工商戶是否符合法定條件,提交的申請材料是否真實、合法、有效。內容包括:
1.字號名稱;
2.經營者的姓名、身份證號;
3.前置審批文件;
4.經營范圍及經營方式;
5.經營場所使用證明;
6.變更登記情況。
(二十六)經營行為指標,反映的是個體工商戶在經營活動中的信用狀況,核心在于個體工商戶是否守法經營,在交易活動中是否遵循誠實信用原則。內容包括:
1.經營范圍、經營方式等登記事項遵守情況;
2.消費者和群眾對其投訴、舉報的情況;
3.合同履約和經營活動守信情況;
4.驗照情況;
5.遵守商標、廣告、公平交易、市場規范管理等法律法規的情況;
6.其他經營行為。
(二十七)市場退出指標,反映的是個體工商戶在退出市場過程中的信用狀況,核心在于是否依法退出市場。內容包括:
1.注銷登記情況;
2.吊銷營業執照情況。
(二十八)參照指標,反映特定經營行業和特定經營地域對個體工商戶守法經營狀況的影響,是對個體工商戶實施以信用評價為基礎的分類監管時作為合理調整監管重點的參考指標。內容包括:
1.特定經營行業:文化娛樂、互聯網上網、中介服務、洗浴、美容美發、小煤窯、非煤礦山、化學危險品、石油存貯銷售等需要取得行政許可或需進行備案的經營項目;
2.特定經營地域:主要街巷、鬧市區、學校和黨政機關周邊、旅游景點、城鄉結合部、城鄉商品交易會場、農村集貿市場等重點地區。
(二十九)依據個體工商戶信用指標所反映的信用狀況,將個體工商戶信用標準分為守信標準、警示標準、一般失信標準和嚴重失信標準四類。
(三十)守信標準,遵守法律法規和誠實信用原則,具有良好商業信用。具體認定標準是:近兩年內無任何違反工商行政管理法規的不良行為記錄,近兩年內驗照均為合格的。
(三十一)警示標準,有輕微失信行為。具體認定標準是:近兩年內有輕微違反工商行政管理法規的不良行為記錄的。
(三十二)一般失信標準,有較嚴重的違法行為。具體認定標準是:近兩年內有嚴重違反工商行政管理法規的不良行為記錄的。
(三十三)嚴重失信標準,有嚴重違法行為,被責令停業或被依法吊銷營業執照的。
(三十四)結合個體工商戶登記、監管信息和個體工商戶信用標準,將個體工商戶相應地分為A、B、C、D四級管理。A級為守信個體工商戶,用綠牌表示;B級為警示個體工商戶,用藍牌表示;C級為一般失信個體工商戶,用黃牌表示;D級為嚴重失信個體工商戶,用黑牌表示。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特別是基層工商所應當對不同類別個體工商戶實施不同的管理措施,合理地調整監管重點,科學地分配監管力量。
(三十五)對A級個體工商戶,要建立信用激勵機制,予以重點扶持。符合驗照免審條件的,免予審查;除專項檢查和舉報外一般免予日常檢查;在服務方面應開辟“綠色通道”,提供便利。
(三十六)對B級個體工商戶,要建立信用預警機制,在日常工作中予以提示,在辦理變更登記和驗照時進行重點審查。
(三十七)對C級個體工商戶,要作為重點監管對象,加強日常巡查,增加檢查次數,在辦理登記和驗照時進行重點審查。
(三十八)對D級個體工商戶,要建立嚴重失信淘汰機制。屬于責令停止營業的,要依法繳回營業執照及其副本或臨時營業執照;屬于吊銷營業執照的,要及時發布吊銷公告。
(三十九)個體工商戶信用記錄是建立“經濟戶口”的重要內容。市、縣工商行政管理局以及大中城市工商行政管理分局及其派出機構在日常工作中,要按照“誰登記,誰錄入;誰檢查,誰錄入;誰處罰,誰錄入”的原則,及時、準確、完整地記錄個體工商戶的各種信用信息,并通過錄入計算機,實行網絡化管理。
(四十)對涉及個體工商戶信用的重大信息實行網上傳遞,對所有行政處罰要按照結果公開的原則,作為個體工商戶信用信息予以記錄并提供社會查詢;對吊銷營業執照的個體工商戶要依法發布吊銷公告。
(四十一)各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要按照個體工商戶信用監管指標體系和實施分類管理的要求,加強信息網絡建設,本著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信息庫的原則,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金信工程框架下開發相關信用監管軟件,建立統一的個體工商戶信用監管平臺,并通過聯網實現全系統資源共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負責開發能夠實時涵蓋全國個體私營經濟信用監管系統有關數據的統計分析軟件,形成工商總局、省、市、縣局和基層工商所五級縱向貫通的網絡。
(四十二)基層工商所要結合市場巡查對本轄區管理的個體工商戶進行分類,并結合企業信用分類監管一講納入網絡化管理,把分層分類登記管理改革與網絡化建設、經濟戶口管理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個體工商戶信用體系建設。
三、監督與處罰
(四十三)各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要認真落實個體工商戶分層分類登記管理的配套措施,深化基層市場主體經濟戶口管理、市場巡查和信息化、制度化建設,進一步推進基層工商所改革進程。要切實加強對工商所分層分類登記管理工作的監督和指導,加強基層工商所干部隊伍建設,提高人員素質,建立健全各項行政執法規章制度;改善工商所的辦公條件;加快本轄區內的紅盾計算機網絡和12315綜合執法網絡的建設,全面提高基層工商所的監管執法能力。
(四十四)工商所的行政處罰權限依照《工商行政管理所條例》的規定執行。受委托工商所對本轄區的個體工商戶和進行備案的個體經營者依法進行日常監管。
(四十五)受委托工商所在行使受委托的登記、驗照和備案職權中有違法或不當行政行為的,進行委托的市、縣工商行政管理局以及大中城市工商行政管理分局應當責令其限期整改,并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四十六)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和基層工商所的工作人員在執行本規定中玩忽職守、濫用職權,或者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以權謀私、執法違法的,要依法依紀嚴肅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四十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可以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依照本辦法制定具體的落實措施或實施意見,并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備案。
(四十八)本辦法自發文之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2011修訂)
2011-10-29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82)
1982-12-04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條約程序法
1990-1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1958年消除就業和職業歧視公約》的決定
2005-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5-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國和俄羅斯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決定
2001-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5-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郵票過渡性安排的意見
1998-07-1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經濟工作監督的決定
2000-03-01技術進出口合同登記管理辦法(失效)
2001-12-30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7-16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條例
2017-08-02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建立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函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重點工作部門分工方案的通知
2013-05-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5-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3-04-29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江蘇省泰州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3-02-10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金屬非金屬礦山整頓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2013-01-30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的通知
2012-11-09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做好2011年電力運行調節工作的通知
2011-03-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1年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1-02-28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三屆政府陳麗敏等10人任職的通知
2009-11-23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環保總局等部門關于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意見的通知
2007-11-13國辦關于加快推進行業協會商會改革和發展的意見
2007-05-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央預算單位2007-2008年政府集中采購目錄及標準的通知
2007-05-0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切實做好“五一”黃金周期間安全工作的通知
2007-04-2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
2007-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