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國家匯管理局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分局、外匯管理部,深圳、大連、青島、廈門、寧波市分局:
為落實《個人財產(chǎn)對外轉移售付匯管理暫行辦法》(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04]第16號,以下簡稱《辦法》),便利申請人辦理業(yè)務,防止國家稅收流失,現(xiàn)就《辦法》所涉及個人財產(chǎn)對外轉移提交稅收證明或完稅憑證的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稅務機關對申請人繳納稅款情況進行證明。稅務機關在為申請人開具稅收證明時,應當按其收入或財產(chǎn)不同類別、來源,由收入來源地或者財產(chǎn)所在地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分別開具。
二、申請人擬轉移的財產(chǎn)已取得完稅憑證的,可直接向外匯管理部門提供完稅憑證,不需向稅務機關另外申請稅收證明。
申請人擬轉移的財產(chǎn)總價值在人民幣15萬元以下的,可不需向稅務機關申請稅收證明。
三、申請人申請領取稅收證明的程序如下:
(一)申請人按照本通知第五條的規(guī)定提交相關資料,按財產(chǎn)類別和來源地,分別向國稅局、地稅局申請開具稅收證明。
開具稅收證明的稅務機關為縣級或者縣級以上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
(二)申請人資料齊全的,稅務機關應當在15日內開具稅收證明;申請人提供資料不全的,可要求其補正,待補正后開具。
(三)申請人有未完稅事項的,允許補辦申報納稅后開具稅收證明。
(四)稅務機關有根據(jù)認為申請人有偷稅、騙稅等情形,需要立案稽查的,在稽查結案并完稅后可開具稅收證明。
申請人與納稅人姓名、名稱不一致的,稅務機關只對納稅人出具證明,申請人應向外匯管理部門提供其與納稅人關系的證明。
四、稅務機關開具稅收證明的內部工作程序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明確。
五、申請人向稅務機關申請稅收證明時,應當提交的資料分別為:代扣代繳單位報送的含有申請人明細資料的《扣繳個人所得稅報告表》復印件,《個體工商戶所得稅年度申報表》、《個人承包承租經(jīng)營所得稅年度申報表》原件,有關合同、協(xié)議原件,取得有關所得的憑證,以及稅務機關要求報送的其他有關資料。
申請人發(fā)生財產(chǎn)變現(xiàn)的,應當提供交易合同、發(fā)票等資料。
必要時稅務機關應當對以上資料進行核實;對申請人沒有繳稅的應稅行為,應當責成納稅人繳清稅款并按照稅收征管法的規(guī)定處理后開具稅收證明。
六、稅務機關必須按照申請人實際入庫稅額如實開具證明,并審查其有無欠稅情況,嚴禁開具虛假證明。
申請人編造虛假的計稅依據(jù)騙取稅收證明的,偽造、變造、涂改稅收證明的,按照稅收征管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規(guī)定處理。
七、稅務機關應當與當?shù)赝鈪R管理部門加強溝通和協(xié)作,要建立定期協(xié)調機制,共同防范國家稅收流失。稅務機關應當將有稅收違法行為且可能轉移財產(chǎn)的納稅人情況向外匯管理部門通報,以防止申請人非法對外轉移財產(chǎn)。外匯管理部門審核過程中,發(fā)現(xiàn)申請人有偷稅嫌疑的,應當及時向相應稅務機關通報。
有條件的地方,稅務機關應當與外匯管理部門建立電子信息交換制度,建立稅收證明的電子傳遞、比對、統(tǒng)計、分析評估制度。
各地稅務機關、外匯管理部門對執(zhí)行中的問題,應及時向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外匯管理局反映。
附件:《稅務局稅收證明》式樣
二ОО五年一月三十一日
附件:
( )稅務局稅收證明 NO.
納稅人姓名 身份證件名稱
住所 身份證件號碼
應稅財產(chǎn)納稅情況
財產(chǎn)種類
稅種
完稅時間
完稅金額
完稅憑證種類
及號碼
已納稅財產(chǎn)
金額
依法不需納稅或免稅財產(chǎn)有關情況
不需納稅或免稅財
產(chǎn)種類 不需納稅或免稅財產(chǎn)
金額 不需納稅或免稅的原因說明
完稅情況簡要說明:
經(jīng)辦人: 年 月 日
稅務機關(公章)
負責人: 年 月 日
使用說明
1、本表適用范圍:納稅人需要向有關部門和單位證明納稅情況時使用。
2、填寫說明:
納稅人姓名:填寫納稅人的真實姓名。既有中文名字,又有英文等其他語言名字的,應同時填寫。
住所:填寫納稅人在申請?zhí)铋_稅收證明時的詳細住址。
身份證件名稱:填身份證、護照或其他能證明納稅人身份的證件名稱。
身份證件號碼:填身份證號、護照號或其他身份證件的號碼。
財產(chǎn)種類:按照財產(chǎn)的來源分項填寫。如:工資薪金收入、稿酬收入、轉讓房屋收入等。相同性質的收入分次納稅的,不能合并填寫。如:分別轉讓房產(chǎn)、汽車的收入,不能合并填寫為轉讓房產(chǎn)、汽車收入,應分別填寫為轉讓房產(chǎn)收入,轉讓汽車收入。
稅種:填寫納稅人實際繳納的稅種。
完稅時間:填寫納稅人實際繳納稅款的時間。
完稅金額:填寫納稅人實際繳納稅款的數(shù)額。
完稅憑證種類及號碼:填寫納稅人稅款入庫時的完稅憑證種類和號碼。
已納稅財產(chǎn)金額:填寫納稅人已經(jīng)繳納稅款的財產(chǎn)金額。
不需納稅或免稅財產(chǎn)種類:填寫納稅人依法不需要納稅或免稅的財產(chǎn)種類和名稱。財產(chǎn)如果是貨幣的,填寫貨幣的來源如:國家級獎勵資金等。
不需納稅或免稅財產(chǎn)金額:填寫納稅人依法不需要納稅或免稅的財產(chǎn)金額。
不需納稅或免稅的原因說明:不需要納稅的財產(chǎn),填寫不需要納稅的理由,如不屬于征稅范圍;免稅的財產(chǎn),填寫免稅的法律依據(jù),如:法律、行政法規(guī)、行政規(guī)章的名稱;規(guī)范性文件規(guī)定免稅的,要填寫文件名稱和文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9-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jiān)察法》的決定
2010-06-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將國家技術委員會和科學規(guī)劃委員會合并為科學技術委員會的決議
1970-01-01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如何理解和執(zhí)行法律若干問題的解答(五)
1992-07-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決定(1995)
1995-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的決定(2001)
2001-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國性法律的決定
2005-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jù)法
1970-01-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決定
2002-10-28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正確理解和執(zhí)行《環(huán)境保護法》第四十一條第二款的答復
1992-01-31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
1980-02-1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的決定
1990-04-04中華人民共和國農(nóng)業(yè)法
1993-07-02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辦法
1995-03-11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
1992-11-0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3-10-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分別制定法規(guī)和規(guī)章在深圳經(jīng)濟特區(qū)實施的決定
1992-07-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qū)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公共機構的徽記、印章、旗幟問題的決定
1999-04-10技術進出口合同登記管理辦法(失效)
2001-12-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3-12-27醫(yī)療機構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民用機場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13修正)
2013-07-18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一(1999年)
1999-12-25國家宗教事務局行政許可實施辦法
2013-12-3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對貫徹落實“約法三章”進一步加強督促檢查的意見
2013-11-25學校體育工作條例
199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