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增值稅計算機稽核工作的管理,保證增值稅計算機稽核系統發票比對(以下簡稱發票比對)的正常運行,特制定本規程。
第二條 發票比對是稅務機關利用計算機網絡,將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以下簡稱納稅人)申報認證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以下簡稱發票)抵扣聯逐一與存根聯進行核對(并把紅字發票存根聯與抵扣聯進行核對)的增值稅日常稽核管理手段。
第三條 發票比對實行兩級數據采集、三級發票比對的五級管理。兩級采集是指負有增值稅直接征收職能的主管稅務機關(以下簡稱征收機關)運用防偽稅控報稅子系統和認證子系統采集發票存根聯和抵扣聯數據,區縣級稅務機關(含省級和地市級稅務機關的直屬征收分局、涉外分局,下同)將征收機關上報的發票存根聯和抵扣聯以及采集到其它數據傳入稽核系統的過程;三級比對是指地市級稅務機關、省級稅務機關、國家稅務總局(以下簡稱總局)三級分別對本地市、本省跨地市、跨省區域的發票進行比對。
第四條 本規程適用于推行增值稅計算機稽核系統的各級稅務機關。
第二章 數據采集
第五條 數據采集的內容包括:
(一)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開具的發票存根聯、抵扣聯數據;
(二)納稅人檔案數據;
(三)失控發票數據。
第六條 征收機關應于每月13日前(含當日,下同)完成以下工作:
(一)運用防偽稅控報稅子系統采集發票存根聯數據(因納稅人計算機硬盤損壞等原因無法生成發票存根聯數據的,通過認證子系統采集)。
(二)運用防偽稅控認證子系統采集發票抵扣聯數據;
(三)將采集的發票數據匯總生成下列數據文件:
1.發票存根聯數據;
2.發票抵扣聯數據;
3.《增值稅專用發票存根聯采集情況統計表》數據;
4.《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聯認證采集情況統計表》數據。
(四)將前款所列數據文件通過軟盤或網絡報上級稅務機關。
第七條 區縣級稅務機關增值稅管理部門于每月13日前完成以下工作:
(一)錄入失控發票數據;
(二)錄入(或從其他計算機管理系統載入)納稅人檔案變動情況數據(稽核系統初次運行前,將全部納稅人檔案數據錄入稽核系統)。
第三章 數據處理
第八條 區縣級稅務機關增值稅管理部門于每月14日前完成以下工作:
(一)接收并載入征收機關上報的下列數據:
1.發票存根聯數據;
2.發票抵扣聯數據;
3.《增值稅專用發票存根聯采集情況統計表》數據;
4.《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聯認證采集情況統計表》數據。
(二)在載入征收機關報送的數據后,立即進行數據完整性檢查,發現下列問題的,應刪除已載入的數據,并要求征收機關更正后重報。
1.發票存根聯數據中的發票份數、金額合計、稅額合計與《增值稅專用發票存根聯采集情況統計表》的數據不符;
2.發票抵扣聯數據中的發票份數、金額合計、稅額合計與《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聯認證采集情況統計表》的數據不符。
(三)檢查所有征收機關的數據報送情況,對尚未報送數據的,應及時催報。
第九條 區縣級稅務機關增值稅管理部門于每月15日前統計、打印下列統計表:
(一)《增值稅專用發票存根聯采集情況統計表》;
(二)《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聯認證采集情況統計表》;
(三)《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分類統計表》;
(四)《失控發票明細表》。
第十條 區縣級稅務機關信息中心于每月15日前將下列數據報上級稅務機關:
(一)本規程第八條第一款所列各類數據;
(二)納稅人檔案變更情況數據;
(三)失控發票數據。
第十一條 區縣級稅務機關信息中心于每月24日前從上級稅務機關提取下列數據:
(一)比對結果數據:
1.相符發票數據;
2.不符發票數據;
3.缺聯發票數據;
4.抵扣聯重號發票數據;
5.屬于失控發票數據;
6.屬于作廢發票數據;
7.紅字缺聯發票數據。
(二)全國失控、作廢發票庫追加數據。
第十二條 區縣級稅務機關增值稅管理部門于每月25日前統計、打印《增值稅專用發票比對情況匯總統計表(含各級比對結果)》。
第十三條 地市級稅務機關信息中心于每月16日前完成以下工作:
(一)檢查下級稅務機關上報數據情況,對尚未報送數據的,應及時催報。
(二)將下級上報的數據提入本地數據庫,并進行以下處理:
1.將當月發票抵扣聯數據與全國失控、作廢發票數據庫比對。
2.清分本、異地發票數據。
3.對本地發票數據進行比對。
第十四條 地市級稅務機關增值稅管理部門于每月17日前統計打印下列統計表:
(一)本規程第九條所列各類統計表;
(二)《增值稅專用發票本級比對情況統計表》;
(三)《增值稅專用發票本級比對不符詳細情況統計表》;
(四)《上月協查結果返回統計表》。
第十五條 地市級稅務機關信息中心于每月17日前將下列數據報上級稅務機關:
(一)本規程第十條所列各類數據;
(二)《增值稅專用發票本級比對情況統計表》數據;
(三)《上月協查結果返回統計表》數據。
第十六條 地市級稅務機關信息中心于每月23日前完成以下工作:
(一)從上級稅務機關提取本規程第十一條所列比對結果數據及全國失控、作廢發票庫追加數據。
(二)為下級稅務機關準備本規程第十一條所列比對結果數據。
第十七條 地市級稅務機關增值稅管理部門于每月24日前統計、打印《增值稅專用發票比對情況匯總統計表(含各級比對結果)》。
第十八條 省級稅務機關信息中心于每月18日前完成以下工作:
(一)檢查下級稅務機關上報數據情況,對尚未報送數據的,應及時催報。
(二)將下級上報的數據提入本地數據庫,并進行以下處理:
1.將省直屬征收機關報送的當月發票抵扣聯數據與全國失控、作廢發票數據庫比對。
2.清分本、異地發票數據。
3.對本地發票數據進行比對。
第十九條 省級稅務機關流轉稅管理部門在每月19日前統計打印下列統計表。
(一)本規程第十四條所列統計表;
(二)《增值稅專用發票本地比對情況統計表(含下級比對結果)》。
第二十條 省級稅務機關信息中心于每月19日前將本規程第十五條所列各類數據報總局信息中心。
第二十一條 本規程第十條、第十五條、第二十條所稱各級稅務機關信息中心,應于上報數據前,確認流轉稅管理部門(增值稅管理部門)完成所規定的統計工作。
如遇有未完成統計工作情形的,信息中心予以督促。
第二十二條 省級稅務機關信息中心于每月22日前,完成以下工作:
(一)從總局提取本規程第十一條所列比對結果數據及全國失控、作廢發票庫追加數據;
(二)為下級稅務機關準備本規程第十一條所列比對結果數據。
第二十三條 省級稅務機關流轉稅管理部門于每月23日前完成統計打印《增值稅專用發票比對情況匯總統計表(含各級比對結果)》。
第二十四條 本規程第十二條、第十七條、第二十三條所稱各級稅務機關流轉稅管理部門(增值稅管理部門),應于統計、打印《增值稅專用發票比對情況匯總統計表(含各級比對結果)》前,確認信息中心已完成從上級稅務機關提取數據。如遇有未提取上級數據情形的,流轉稅管理部門予以督促。
第二十五條 總局信息中心于每月20日前完成以下工作:
(一)檢查下級稅務機關上報數據情況,對尚未報送數據的,應及時催報。
(二)將下級上報的數據提入本地數據庫,并進行清分、比對處理。
第二十六條 總局流轉稅管理司于每月21日前統計、打印以下統計表:
(一)本規程第十四條所列統計表;
(二)《全國增值稅專用發票比對情況匯總統計表(含各級比對結果)》。
第二十七條 總局信息中心于每月21日前完成以下工作:
(一)生成全國失控、作廢發票庫追加數據。
(二)為下級稅務機關準備本規程第十一條所列比對結果數據。
第四章 附則
第二十八條 本規程由國家稅務總局負責解釋。
第二十九條 本操作規程自2001年1月1日起試行。
附件一
附件二(略)
附件1:
名詞解釋
一、失控發票指防偽稅控企業丟失被盜金稅卡中未開具的發票以及被列為非正常戶的防偽稅控企業未向稅務機關申報或未按規定繳納稅款的發面
二、作廢發票指防偽稅控企業通過防偽稅控開票子系統予以作廢的發票。
三、本地發票指購貨單位、銷貨單位均屬本主管稅務機關所轄區域范圍內的發票。
四、異地發票指購貨單位、銷貨單位雙方中,只有一方在本稅務機關主管范圍內的發票。
五、清分指把下級上報的發票數據區分為本地發票和異地發票的數據處理過程。
六、相符發票指發票抵扣聯與發票存根聯的五要素相同。五要素包括:開票日期、購貨單位納稅人識別號、銷貨單位納稅人識別號、金額合計、稅額合計。其中抵扣聯與存根聯的金額合計、稅額合計差異在1.00元內,系統按相符處理。
七、不符發票指發票抵扣聯與發票存根聯數據的開票日期、購貨單位納稅人識別號、銷貨單位納稅人識別號、金額合計、稅額合計五要素中存在不同。不符的優先級次序為:稅額、金額、購貨單位納稅人識別號、銷貨單位納稅人識別號、開票日期。
八、缺聯發票指系統內有抵扣聯而無存根聯并且按規定不需留待下期繼續比對的發票。
九、紅字缺聯發票指系統內有紅字存根聯而無紅字抵扣聯并且按規定不需留待下期繼續比對的發票。
十、抵扣聯重號發票指系統內存在兩份或兩份以上相同發票代碼和號碼的發票抵扣聯。
十一、滯留存根聯指系統內有存根聯而無抵扣聯并且需要留待下期繼續比對的發票。
十二、滯留抵扣聯指系統內有抵扣聯而無存根聯并且按規定需要留待下期繼續比對的發票。
十三、屬于失控發票指在與全國失控、作廢發票庫比對中發現屬于失控發票的抵扣聯。
十四、屬于作廢發票指在與全國失控、作廢發票庫比對中發現屬于作廢發票的抵扣聯。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免職名單(2009年8月27日)
2009-08-2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
2007-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2006-10-31)
2006-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1986修訂)
1986-12-02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2001-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的決定
2000-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生物多樣性公約》的決定
1992-11-07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
1982-08-2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
1986-09-05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
1982-12-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決定
1991-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
1996-05-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分別制定法規和規章在深圳經濟特區實施的決定
1992-07-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共機構的徽記、印章、旗幟問題的決定
1999-04-10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2003-11-24存款保險條例
2015-02-17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石家莊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1970-01-01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開發開放有關政策的批復
2012-06-27國務院關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
2011-07-01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2010修訂)
2010-12-04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認真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通知精神高度重視并切實做好2010年元旦、春節期間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
2009-12-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強降雪防范應對工作的通知
2009-11-1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遼陽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09-03-28關于印發《關于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的通知
2007-12-29國務院關于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7-12-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抗旱工作的通知
2007-12-0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節能發電調度辦法(試行)的通知
2007-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