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國家稅務局: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出口貨物退(免)稅政策,加強出口貨物退(免)稅管理,根據《國家稅務局關于印發出口貨物退(免)稅清算管理辦法的通知》(國稅發[1999]6號)的規定,經研究,決定自2003年1月1日起至2003年3月31日止,對出口企業2002年辦理的2002年當年及以前年度清算備案的出口貨物退(免)稅情況、以及應退(免)稅情況進行清算。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各級稅務機關要高度重視2002年的出口貨物退(免)稅清算工作,切實加強對清算工作的組織領導,認真按照《出口貨物退(免)稅清算管理辦法》的要求進行工作部署落實,做好組織協調工作,確保按時、高質量的完成清算工作任務。
二、2002年的出口貨物退(免)稅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2002年度出口貨物退(免)稅清算工作完成的好壞,直接影響到2003年出口貨物退(免)稅工作的開展。其中2002年度應退未退結轉2003年的退稅額,是總局分配下達2003年度出口貨物退稅計劃的重要依據;2002年度應免抵而未免抵結轉2003年的免抵稅額,也是總局下達、調整2003年度稅收收入計劃的依據之一,各級國稅機關必須層層把關,層層負責,確保清算上報數字特別是2002年度應退稅未退稅結轉到2003年免抵稅額及退稅額的準確性,不得為申請退稅計劃而弄虛作假。對上報數據不實的,一經發現,總局將以2002年度下達的全年出口退稅計劃為基數,扣減其2003年的出口退稅計劃,并追究有關負責人員的責任。
三、本次出口貨物退(免)稅清算的企業范圍,包括在2002年發生出口退(免)稅業務的所有企業。
四、2002年是生產企業自營、委托出口貨物全面實行“免、抵、退”稅管理辦法的第一年。對生產企業出口貨物“免、抵、退”稅的清算,是2002年度清算工作的重點。結合2002年“免、抵、退”稅管理工作的特點,對2002年度生產企業“免、抵、退”稅的清算實行以下辦法:
(一)對2002年12月及以前月份生產企業出口貨物退(免)稅單證齊全部分的退(免)稅管理。2003年1月5日前,生產企業應將其2002年12月份及以前月份退(免)稅單證收齊部分的出口貨物,向退稅部門申報“免、抵、退”稅,稅務機關按照現行規定的程序辦理“免、抵、退”稅的審核、審批。
(二)對于2002年12月以前月份生產企業出口貨物退(免)稅單證不齊部分的退(免)稅管理。2003年1月15日前,生產企業應將2002年所有退(免)稅單證不齊部分的貨物,填具《生產企業“免抵退”稅清算備案明細表》(附件6),由主管出口退稅的稅務機關審核確認后予以備案。對經查實未備案的上年出口貨物,征稅機關按內銷貨物予以補稅。
(三)對生產企業已備案的2002年出口貨物,實行單獨申報、審批“免、抵、退”稅的管理辦法。對生產企業已備案的、2003年6月30日前收齊單證的出口貨物,稅務機關按免抵退稅總額審批免抵稅額。計算公式如下:
應免抵稅額=免抵退稅總額;
免抵退稅總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出口退稅率-免抵進口料件組成計稅價格×出口退稅率。
對在2003年6月30日前仍未收齊單證的出口貨物,征稅機關一律按內銷貨物予以補稅。
五、在清算過程中,要重點對以下方面的內容進行核查:
(一)出口企業(包括外貿、工貿企業和自營、委托出口貨物的生產企業,下同)有無從事“四自三不見”業務涉嫌騙取出口退稅的問題。如存在涉嫌騙稅問題的,要及時移交有關部門查處。
(二)出口企業申報退稅所提供的出口貨物報關單、增值稅專用發票(或普通發票)、專用發票、出口收匯核銷單是否規范、真實有效,有無偽造、涂改、非法購買、虛開代開和其他弄虛作假的問題;在具體辦理退(免)稅過程中,是否真正做到了單證相符、單證和出口貨物報關單、出口收匯核銷單、專用稅票等電子信息相符;
(三)出口貨物退稅率適用是否準確,是否嚴格按照總局下發的退稅率文庫審核審批辦理退稅。對調整出口退稅率的貨物,是否嚴格按照出口貨物的報關離境日期執行。對多退的稅款,要依法扣回,少退的稅款予以補退;
(四)對生產企業出口貨物“免、抵、退”稅額的計算是否準確;其計稅離岸價格是否正確;
(五)對生產企業是否存在已出口但不申報“免、抵、退”稅的情況;
(六)對生產企業超過規定期限仍未取得有關單證的出口是否按規定補稅;
(七)對借權、掛靠企業已辦理的退稅,是否按規定全部追繳入庫;
(八)對出口卷煙有無超免稅計劃辦理免稅的問題;
(九)對利用外國政府貸款和國際金融組織貸款采用國際招標方式國內企業中標的機電產品,其申報辦理退稅所附送的憑證是否齊全、完整;其貸款性質是否屬于限定的外國政府和國際金融組織貸款;
(十)實行A、B 類退稅管理的出口企業是否將出口收匯核銷單等退稅憑證收齊;清算時對未收齊出口收匯核銷單等退稅憑證的已退稅款,是否予以扣回;
(十一)其他需要重點核查的內容。
六、清算報表及清算報告上報要求:
(一)為及時掌握2002年的出口退(免)稅情況,出口企業應認真填具《外貿企業出口退稅清算表》(附件8)或《生產企業退(免)稅清算表》(附件9),于2003年1月15日前上報主管稅務機關。各地主管出口退稅的稅務機關在經過初步邏輯分析、匯總后,應在盡可能保證數據準確性的基礎上,于2003年1月20日前將本地區的《出口貨物退(免)稅清算快報表》(附件1)上報國家稅務總局(進出口稅收管理司)。
(二)2003年3月31日清算工作結束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國家稅務局應于2003年4月20日 前,將本地區出口貨物退(免)稅清算表(附件2至5)及清算報告正式上報國家稅務總局(進出口稅收管理司)。另外,對確定的大型出口企業,除統計在上述清算報表中外,還要單獨按附件2的格式統計上報其退(免)稅清算情況。
特此通知。
附件:
1.出口貨物退(免)稅清算快報表(略)
2.出口貨物退(免)稅清算匯總表(略)
3.特殊政策退(免)稅清算表(略)
4.出口卷煙免稅情況統計年報表(略)
5.進料加工復出口業務清算匯總表(略)
6.生產企業“免抵退”稅清算備案匯總表(略)
7.外貿企業清算備案明細表(略)
8.外(工)貿企業出口退稅清算表(略)
9.生產企業退(免)稅清算表(略)
10.卷煙出口企業清算表(略)
11.出口企業進料加工復出口業務清算表(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
2017-11-04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失效]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1982)
1982-12-10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96修正)
1996-05-15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2000修正)
2000-07-0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拉脫維亞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5-07-01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
2001-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
1991-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1993-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有關人員就職宣誓事宜的決定
1999-07-0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1-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
2001-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
2003-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
2006-08-27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六)
2006-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
2017-08-06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對貫徹落實“約法三章”進一步加強督促檢查的意見
2013-11-2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
1970-01-01國務院關于遼寧省和河北省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批復
2011-10-2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繼續深化“安全生產年”活動的通知
2011-03-0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
2010-10-27國務院安委會關于集中開展嚴厲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專項行動的通知
2010-07-2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2010-07-16氣象災害防御條例
2010-01-27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2009-05-12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2008修訂)
2008-11-10護士條例
2008-01-31國務院關于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通知
2008-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