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玩弄校花双胞胎,日本人真人姓交大视频,成 人 免费 黄 色 视频,欧美熟妇无码成a人片

衛生部關于印發非淋菌性尿道炎等疾病診療規范的通知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1-01-19 · 6159人看過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全國性病麻風病控制中心:

  現將《非淋菌性尿道炎(宮頸炎)診療規范(試行)》、《尖銳濕疣診療規范(試行)》、《性病性淋巴肉芽腫診療規范(試行)》、《生殖器皰疹診療規范(試行)》和《性病治療推薦方案(2000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性病診斷標準和治療方案(暫行)》(衛防慢發〔1991〕第16號)自本文件頒布之日起自行廢止。

  附件:1.非淋菌性尿道炎(粘液膿性宮頸炎)診療規范(試行)

  2.尖銳濕疣診療規范(試行)

  3.性病性淋巴肉芽腫診療規范(試行)

  4.生殖器皰疹診療規范(試行)

  5.性病治療推薦方案(2000年)

  附件1:非淋菌性尿道炎(粘液膿性宮頸炎)診療規范(試行)〔nongonococcal urethritis(mucopurulent cervicitis),NGU(MPC)〕

  1.診斷標準

  NGU及MPC的診斷應根據臨床及實驗室檢查結果綜合分析。

  1.1 接觸史 患者有非婚性接觸史或配偶感染史。

  1.2 臨床表現

  潛伏期平均為1~3周。男性病人表現為尿道炎,常有尿痛或尿道分泌物。尿痛的程度比淋病輕,有時僅表現為尿道的刺痛和癢。尿道分泌物常為漿液性或粘液膿性,較稀薄,量也較少。女性病人有尿急、尿痛等尿道炎癥狀,但主要為宮頸內膜炎。宮頸有充血、水腫、觸之易出血、黃色粘液膿性分泌物增多以及下腹部不適等癥狀。但也有相當數量的病人癥狀輕微或無任何臨床癥狀。

  1.3 實驗室檢查

  用涂片、培養檢查,無淋病奈瑟菌的證據。男性尿道分泌物革蘭染色涂片檢查可見多形核白細胞,在油鏡(1000倍)下平均每視野≥5個為陽性。晨起首次尿或排尿間隔3~4小時的尿液(前段尿15ml)沉渣在高倍鏡(400倍)視野下,平均每視野≥15個多形核白細胞有診斷意義。或者男性病人〈60歲,無腎臟疾病或膀胱感染、無前列腺炎或尿路機械損傷,但尿白細胞酯酶試驗陽性者也可診斷為NGU.女性宮頸粘液膿性分泌物,黃色,在油鏡(1000倍)下平均每視野多形核白細胞>10個有診斷意義(但應除外滴蟲感染)。

  目前由于對衣原體的培養和診斷試劑盒的使用尚無條件或不夠規范,臨床實驗室診斷中只需見到有炎癥細胞(多形核白細胞)并排除淋球菌感染即可作出診斷。

  1.4 病例分類

  1.4.1 報告病例 具備1.1,1.2,及1.3各項指標。

  1.4.2 確診病例 經實驗室檢查,證實有沙眼衣原體或其他致病的病原體。

  2.處理原則

  2.1 治療原則

  2.1.1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2.1.2 及時、足量、規則治療;

  2.1.3 不同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案;

  2.1.4 同時治療性伴;

  2.2 判愈與預后 病人的自覺癥狀消失。男性病人無尿道分泌物,尿沉渣無白細胞;女性病人宮頸內膜炎臨床表現消失。在判愈時,一般可不作病原體檢查。

  NGU(MPC)經及時正規治療,預后良好。如病人經治療但癥狀持續存在,或癥狀消失后又出現,最可能的原因是其性伴未經治療,發生再感染,或是由于引起尿道炎或宮頸炎其他原因的存在,應勸告病人復診以查明原因。

  2.3 管理及預防:要加強防治性病的宣傳教育,早期發現患者并給予有效治療。加強性伴通知,在高危人群中進行篩查,發現和治療患者。

  加強對患者的管理。在患病期間不從事可能擴散疾病的職業,如保育員、護理及浴室工作等。在醫院及托兒所等處如發現工作人員患病及入托幼兒有外陰陰道炎,要注意觀察。為防止間接傳染應分開使用體溫表,對浴室、毛巾及床單等應進行消毒。

  為預防感染,性伴任何一方染有本病未徹底治愈之前,應避免性生活,并應嚴格分開使用毛巾、臉盆、床單等可致傳染的物品;污染物可煮沸消毒。

  個人預防可用避孕套。

  附件2:尖銳濕疣診療規范(試行)(condyloma acuminatum)

  1.診斷標準

  1.1 接觸史 有非婚性接觸史、配偶感染史或間接感染史。

  1.2 臨床表現

  1.2.1 男性及女性在生殖器、會陰或肛門周圍,偶爾口腔、乳房等處出現多個粉紅色、灰白色或灰褐色丘疹或乳頭狀、雞冠狀或菜花狀高起的贅生物。少數呈乳頭瘤樣增殖的巨大型尖銳濕疣,即Buschke-Loewenstein巨大型尖銳濕疣。

  1.2.2 癥狀 自覺有癢感、異物感、壓迫感或疼痛,常因皮損脆性增加而出血。女性可有白帶增多。

  1.2.3 女性患尖銳濕疣應與假性濕疣(絨毛狀小陰唇),男性應與珍珠樣陰莖丘疹相區別。男性及女性還要與扁平濕疣、鮑溫樣丘疹病、生殖器汗管瘤等相鑒別。

  1.2.4 用5%醋酸液涂抹皮損處,3~5分鐘后變白。

  1.3 實驗室檢查

  1.3.1 皮損活檢 有HPV感染的特征性凹空細胞的組織病理學變化特點。

  1.3.2 必要時在皮損活檢中用抗原或核酸檢測顯示有HPV.常見的是HPV6、11型,少見為HPV16、18型。

  1.4 病例分類

  1.4.1 報告病例 具備1.1及1.2指標

  1.4.2 確診病例 具備1.1,1.2及1.3中的任何一項指標。

  2.處理原則

  2.1 治療原則

  2.1.1 注意患者是否同時有淋球菌、衣原體、支原體、滴蟲、霉菌等病原體感染,如有,應同時治療。

  2.1.2 患者配偶與性伴若有尖銳濕疣或其他性病,應同時治療。

  2.1.3 治療期間避免性生活。

  2.2 判愈及預后

  判愈標準是去除增生疣體,尖銳濕疣預后一般良好,但復發率較高。

  2.3 管理及預防

  2.3.1 尖銳濕疣每例患者只應報告一次。過去未曾診斷的患者首次診斷時應當報告。

  2.3.2 尖銳濕疣患者應避免性生活,或使用避孕套,以防傳染給配偶。

  2.3.3 患者應及早治療。

  2.3.4 嚴格遵守一夫一妻制是預防本病的最佳方法。

  附件3:性病性淋巴肉芽腫診療規范(試行)(lymphogranuloma venereum, LGV)

  1.診斷標準

  1.1 接觸史 有非婚性接觸史或配偶感染史。

  1.2 臨床表現

  本病由沙眼衣原體L1、L2、L3型引起。

  1.2.1 潛伏期5~21天,平均7~10天。

  1.2.2 早期有初瘡,在外生殖器部位出現單個(偶有多個)小丘疹、糜爛、潰瘍,數日后自愈。

  1.2.3 1~4周后出現單側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壓痛。它可被腹股溝韌帶上下分隔形成“溝槽征”。破潰形成瘺管似“噴水壺狀”,愈后遺留瘢痕。可有發熱、關節痛、肝脾腫大、結節性紅斑等。

  1.2.4 晚期發生直腸狹窄、生殖器象皮腫。

  1.3 實驗室檢查

  1.3.1 在感染4周后用衣原體作補體結合試驗呈陽性,1∶64以上有診斷意義。或作微量免疫熒光血清學試驗。

  1.3.2 腫大的淋巴結作病理檢查有星狀膿瘍,周圍有上皮細胞柵狀排列。淋巴結抽取物中的白細胞用免疫熒光法顯示有包涵體。有條件可作沙眼衣原體培養。

  1.4 病例分類

  1.4.1 報告病例 具備1.1及1.2各項指標。

  1.4.2 確診病例 具備1.1,1.2,1.3各項指標。

  2.處理原則

  2.1 治療原則 診斷必須明確;治療越早效果越好;治療必須規則、足量、完成規定的療程;治療后要經過足夠時間定期追蹤觀察;性伴必須同時接受檢查和治療;治療前及治療期間避免性生活。

  2.2 判愈與預后 經正規治療后,患者活動性癥狀和體征消失。早期治療預后良好,晚期可發生直腸狹窄、象皮腫等后遺癥。

  2.3 管理與預防 避免非婚性接觸,最近與患者有性接觸者應作預防性治療。可參考其他性病的有關措施。

  附件4:生殖器皰疹診療規范(試行)(genital herpes)

  1.診斷標準

  1.1 接觸史

  有非婚性接觸史或配偶感染史

  1.2 臨床表現

  本病由單純皰疹病毒引起,可分為原發性和復發性兩種臨床表現。

  1.2.1 原發性生殖器皰疹

  1.2.1.1 潛伏期3~14天

  1.2.1.2 外生殖器或肛門周圍有群簇或散在的小水皰,2~4天后破潰形成糜爛或潰瘍,自覺疼痛。

  1.2.1.3 腹股溝淋巴結常腫大,有壓痛。

  1.2.1.4 患者常有發熱、頭痛、乏力等全身癥狀。

  1.2.1.5 病程約2~3周

  1.2.2 復發性生殖器皰疹

  原發皮損消退后皮疹反復發作,復發性生殖器皰疹較原發性全身癥狀及皮損輕,病程較短。

  1.2.2.1 起疹前局部有燒灼感,針刺感或感覺異常。

  1.2.2.2 外生殖器或肛門周圍群簇小水皰,很快破潰形成糜爛或淺潰瘍,自覺癥狀較輕。

  1.2.2.3 病程7~10天

  1.3 實驗室檢查

  有條件和必要時作下列檢查

  1.3.1 細胞學檢查(Tzanck涂片)以玻片在皰底作印片,Wright染色或Giemsa染色,顯微鏡下可見到具特征性的多核巨細胞或核內病毒包涵體。

  1.3.2 檢測病毒抗原 從皮損處取標本,以單克隆抗體直接熒光法或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單純皰疹病毒抗原。

  1.3.3 病毒培養 從皮損處取標本作病毒培養,發現有單純皰疹病毒和細胞病變。

  1.4 病例分類

  1.4.1 報告病例 具備1.1,1.2指標

  1.4.2 確診病例 具備1.1,1.2指標及1.3任何一項指標。

  2.處理原則

  2.1 治療原則 及時足量使用抗病毒藥物,減輕癥狀、縮短病程和控制皰疹的傳染與復發。

  2.2 判愈與預后 患處皰疹損害完全消退,疼痛、感覺異常以及淋巴結腫痛消失。雖易復發,但愈后好。

  2.3 管理與預防 首次診斷的生殖器皰疹病例應報告。其余可參考尖銳濕疣的管理與預防。

  附件5:性病治療推薦方案(2000年)

  「梅毒治療方案」

  一、早期梅毒(包括一期、二期及早期潛伏梅毒)

  1.青霉素

  芐星青霉素G(長效西林)240萬U,分兩側臀部肌注,1次/周,共2~3次;或

  普魯卡因青霉素G,80萬U,1次/日,肌注,持續10~15天,總量800~1200萬U.

  2.對青霉素過敏者

  鹽酸四環素500mg,4次/日(2g/日),口服,持續15天;或

  多西環素100mg,2次/日,口服,連續15天;或

  紅霉素,用法同鹽酸四環素。

  二、晚期梅毒(包括三期皮膚、粘膜、骨骼梅毒,晚期潛伏梅毒或不能確定病期的潛伏梅毒)及二期復發梅毒。

  1.青霉素

  芐星青霉素G,240萬U,分兩側臀部肌注,1次/周,連續3周,共3次,總量720萬U;或

  普魯卡因青霉素G,80萬U,1次/日,肌注,連續20天為一療程。也可根據情況休藥,2周后進行第2個療程。

  2.對青霉素過敏者

  鹽酸四環素,500mg,4次/日,口服,連續30天;或

  多西環素100mg,2次/日,口服,連續30天;或

  紅霉素,用法同四環素。

  三、心血管梅毒

  應住院治療,如有心力衰竭,應予以控制后,再開始抗梅治療。不用芐星青霉素。為避免吉海反應的發生,青霉素注射前一天口服潑尼松,10mg/次,2次/日,連續3天。水劑青霉素G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劑量。首日10萬U,1次/日,肌注;次日10萬U,2次/日,肌注;第三日20萬U,2次/日,肌注;自第四日用普魯卡因青霉素G,80萬U,肌注,1次/日,連續15天為一療程,總量1200萬U,共兩個療程,療程間休藥2周。必要時可給予多個療程。

  對青霉素過敏者,選用下列方案治療,但療效不如青霉素可靠。

  鹽酸四環素,500mg,4次/日,口服,連續30天;或

  多西環素100mg,口服,每日2次,連服30天;或

  紅霉素,用法同四環素。

  四、神經梅毒

  應住院治療,為避免吉海反應,可在青霉素注射前一天口服潑尼松,10mg/次,2次/日,連續3天。

  水劑青霉素G,每日1200~2400萬U,靜脈滴注,即每次200~400萬U,每4小時一次,連續10~14天。繼以芐星青霉素G240萬U,1次/周,肌注,連續3次。或

  普魯卡因青霉素G240萬U,1次/日,同時口服丙磺舒每次0.5g,4次/日,共10~14天。繼以芐星青霉素G240萬,1次/周,肌注,連續3次。

  對青霉素過敏者,可選用下列方案,但療效不如青霉素。

  鹽酸四環素500mg,4次/日,口服,連續30天;或

  多西環素100mg,2次/日,口服,連服30天;或

  紅霉素,用法同鹽酸四環素。

  五、妊娠梅毒

  1.根據孕婦的梅毒的分期不同,采用相應合適的青霉素方案進行治療,用法及用量與同期其他梅毒患者相同(禁服四環素、多西環素),必要時可增加療程。

  2.普魯卡因青霉素G,80萬U/日,肌注,連續10天。妊娠初3個月內,注射一療程,妊娠末3個月注射一療程。

  3.對青霉素過敏者,只選用紅霉素治療,每次500mg,4次/日,早期梅毒連服15天,二期復發及晚期梅毒連服30天。妊娠初3個月與妊娠末3個月各進行一個療程。但其所生嬰兒應用青霉素補治。

  六、先天梅毒(胎傳梅毒)

  1.早期先天梅毒(2歲以內)

  腦脊液異常者

  水劑青霉素G,10~15萬U/kg/日,出生后7日以內的新生兒,以5萬U/kg/次,靜脈注射每12小時1次;出生7天以后的嬰兒每8小時1次,直至總療程10~14日。或,

  普魯卡因青霉素G,5萬U/kg/日,肌注,1次/日,連續10~14日。

  腦脊液正常者

  芐星青霉素G,5萬U/kg/日,1次分兩臀肌注。

  如無條件檢查腦脊液者,可按腦脊液異常者進行治療。

  2.晚期先天梅毒(2歲以上)

  水劑青霉素G,20~30萬U/kg/日,每4~6小時1次,靜脈注射或肌注,連續10~14日。或,

  普魯卡因青霉素G,5萬U/kg/日,肌注,連續10~14天為一療程。可考慮給第二個療程。

  對較大兒童青霉素用量,不應該超過成人同期患者的治療用量。

  對青霉素過敏者,可用紅霉素治療,7.5~12.5mg/kg/日,分4次口服,連服30天。8歲以下兒童禁用四環素。

  七、HIV感染者梅毒

  芐星青霉素G240萬U肌注,1次/周,共3次;或芐星青霉素G240萬U肌注一次,同時加用其他有效的抗生素。

  八、療后隨訪及判愈標準

  梅毒經充分治療,應隨訪2~3年。第一年每3個月復查一次,以后每半年復查一次,包括臨床和血清(非螺旋體抗原試驗)。如在療后6個月內血清滴度未有4倍下降,應視為治療失敗,或再感染,除需加倍重新治療外,還應考慮是否需要作腦脊液檢查,以觀察神經系統有無梅毒感染。一期梅毒在1年以內、二期梅毒在2年以內多數病人可轉陰。少數晚期梅毒血清可持續在低滴度上(隨訪3年以上)可判為血清固定。神經梅毒要隨訪腦脊液,每半年一次,直至腦脊液完全轉為正常。

  「淋病治療方案」

  一、淋菌性尿道炎、宮頸炎、直腸炎:

  頭孢曲松250mg,一次肌注;或

  大觀霉素2g(宮頸炎4g),一次肌注;或

  環丙沙星500mg,一次口服;或

  氧氟沙星400mg,一次口服;或

  頭孢噻肟1g,一次肌注。

  二、淋菌性咽炎:

  頭孢曲松250mg,一次肌注;或

  環丙沙星500mg,一次口服;或

  氧氟沙星400mg,一次口服。

  注:大觀霉素對淋菌性咽炎療效較差。

  三、淋菌性眼炎

  新生兒:頭孢曲松25~50mg/kg(單劑不超過125mg),靜脈或肌肉注射,1次/日,連續7天。或大觀霉素40mg/kg肌肉注射,1次/日,連續7天。

  成人:頭孢曲松1g,肌注,1次/日,連續7天。或大觀霉素2g,肌注,1次/日,連續7天。

  注:同時應用生理鹽水沖洗眼部,每小時1次。

  四、妊娠期淋病:

  頭孢曲松250mg,一次肌注;或

  大觀霉素4g,一次肌注。

  注:孕婦禁用氟喹諾酮類和四環素類藥物。

  五、兒童淋病:

  頭孢曲松125mg,一次肌注;或

  大觀霉素40mg/kg,一次肌注。

  體重大于45kg者按成人方案治療。

  六、淋菌性附睪炎:

  頭孢曲松250mg~500mg,1次/日,肌注,連續10天;或

  大觀霉素2g,1次/日,肌注,連續10天。

  七、淋菌性盆腔炎:

  頭孢曲松500mg,1次/日,肌注,連續10天;或

  大觀霉素2g,1次/日,肌注,連續10天。

  應加服甲硝唑400mg,2次/日,口服,連續10天或多西環素100mg,2次/日,口服,連服10天。

  八、播散性淋病:

  頭孢曲松1g肌注或靜脈注射,連續10天以上。或大觀霉素2g肌注,2次/日,連續10天以上。淋菌性腦膜炎療程約2周,心內膜炎療程要4周以上。

  若考慮同時有衣原體或支原體感染時,應在上述藥物治療中加用多西環素100mg,2次/日,口服,連服7天以上;或阿奇霉素1g,一次口服,并作隨訪。

  判愈和愈后:

  治療結束后2周內,在無性接觸史情況下符合如下標準為治愈:①癥狀和體征全部消失;②在治療結束后4~7天作淋球菌復查陰性。

  淋病患者若能早期、及時、適當治療,一般預后良好,但若延誤治療時機或治療不當,亦可產生合并癥或播散性淋病,造成嚴重后果。

  「非淋菌尿道炎(粘液膿性宮頸炎)的治療方案」

  一、初發NGU(MPC)病例

  多西環素100mg,口服,2次/日,連服7~10天;或

  阿奇霉素1g,一次頓服,需在飯前1小時或飯后2小時服用;或

  紅霉素500mg,口服,4次/日,連服7天。或乙琥紅霉素800mg,口服,4次/日,連服7天。

  氧氟沙星300mg,口服,2次/日,連服7天。

  米諾環素100mg,口服,2次/日,連服10天。

  二、復發性或持續性NGU(MPC)病例

  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案,推薦方案為

  甲硝唑2g單次口服,加紅霉素500mg,口服,4次/日,共7天;或

  乙琥紅霉素800mg,口服,4次/日,連服7天。

  三、孕婦MPC病例

  禁用多西環素和氧氟沙星,推薦方案為:

  紅霉素500mg,口服,4次/日,共7天;

  也可用:

  紅霉素250mg,口服,4次/日,共14天;或

  乙琥紅霉素800mg,口服,4次/日,共7天;或

  阿奇霉素1g,一次頓服。

  四、新生兒衣原體眼結膜炎

  可用紅霉素干糖漿粉劑,劑量每日為50mg/kg,分4次口服,連服2周。如有效,再延長1~2周。用0.5%紅霉素眼膏或1%四環素眼膏,出生后立即滴入眼中有一定的預防衣原體感染的作用。

  對患者的性伴也應進行性病的檢查和治療。

  治愈的標準是病人的自覺癥狀消失,無尿道分泌物,尿沉渣無白細胞。在判愈時,一般可不作病原體培養。分子生物學方法可查出死菌的抗原和DNA,因此不能用來判愈。

  NGU經及時正規治療后預后良好,癥狀消失,無任何后遺癥。如病人經治療但癥狀持續存在,或癥狀消失后又出現,最可能的原因是其性伴未經治療,發生再感染,或者是由于引起尿道炎或宮頸炎的其他原因的存在,應勸告病人復診以查明原因。目前已發現有少數對四環素有耐藥性的支原體株。

  「尖銳濕疣的治療方案」

  一、局部藥物治療

  1.0.5%足葉草毒素酊 即0.5%鬼臼毒素酊,外用,2次/日,連用3日,停藥4日,為1療程。可用1至3個療程。任何部位的尖銳濕疣,包括男性尿道內及女性陰道內的尖銳濕疣均可用此藥,效果好。本品有致畸作用,孕婦禁用。

  2.10%~25%足葉草酯酊 外用,每周一次,搽藥2~4小時后洗去,注意保護損害周圍的正常皮膚、粘膜,用藥6次未愈則應改用其他療法。本品有致畸作用,孕婦禁用。

  3.50%三氯醋酸溶液外用,每日1次,通過對蛋白的化學凝固作用而破壞疣體。注意保護損害周圍正常皮膚和粘膜。用藥6次未愈則應改用其他療法。

  4.5-氟脲嘧啶(5-Fu)軟膏外用,每日1次,勿接觸正常皮膚和粘膜。孕婦禁用。

  5.5%咪喹莫特(imiquimod)霜 每周三次,外用,用藥6~10小時后洗掉,最多使用16周。此藥為外用免疫調節劑,通過刺激局部產生干擾素及其他細胞因子而起作用。

  二、物理療法

  1.激光治療 采用CO2激光治療,用于多發性疣及尿道內疣。

  2.冷凍治療 采用液氮冷凍,相對價廉,治愈率為63~88%。

  3.電灼治療 有效率約94%,復發率約22%。

  三、手術治療

  適用于單發或巨大尖銳濕疣。

  尖銳濕疣的判愈標準是疣體消失。尖銳濕疣的預后一般良好,治愈率較高,但各種治療均有復發可能。

  「軟下疳的治療方案」

  阿奇霉素1g,一次頓服;或

  頭孢曲松250mg,一次肌注;或

  紅霉素500mg,口服,4次/日,共7天;或

  環丙沙星500mg,2次/日,口服,共3天(孕婦及哺乳婦女忌服);或

  大觀霉素2g,一次肌注。

  治愈標準:臨床上潰瘍處疼痛和膿液消失,上皮愈合,腫大的淋巴結消退,潰瘍愈合及病原菌培養檢查,每周一次,直到培養陰性即可判愈。早期及有效的治療可完全恢復,嚴重的損害治愈后可有瘢痕形成。

  「性病性淋巴肉芽腫的治療方案」

  多西環素100mg,2次/日,連服21天;或

  紅霉素500mg,4次/日,連服21天。孕婦首選;或

  四環素500mg,4次/日,連服14~28天;或

  米諾環素100mg,2次/日,連服10天。

  其他療法:橫痃可穿刺吸膿,以促進愈合。直腸狹窄可行擴張,象皮腫可作整形手術切除。

  治愈指患者經治療后,臨床癥狀和體征消失。

  「生殖器皰疹治療方案」

  一、抗病毒治療

  1.原發性生殖器皰疹

  阿昔洛韋200mg,口服,5次/日,連服7~10日,或

  伐昔洛韋300mg,口服,2次/日,連服7~10日,或

  泛昔洛韋250mg,口服,3次/日,連服5~10日。

  2.復發性生殖器皰疹 最好在出現前驅癥狀或損害出現24小時內開始治療

  阿昔洛韋200mg,口服,5次/日,連服5日,或

  伐昔洛韋300mg,口服,2次/日,連服5日,或

  泛昔洛韋125~250mg,口服,3次/日,連服5日。

  3.頻繁復發患者(1年復發6次以上),為減少復發次數,可用抑制療法

  阿昔洛韋400mg,口服,2次/日,或

  伐昔洛韋300mg,口服,1次/日,或

  泛昔洛韋125~250mg,口服,2次/日。

  以上藥物均需長期服用,一般服用4個月到1年。

  4.嚴重感染 指原發感染癥狀嚴重或皮損廣泛者。阿昔洛韋 5mg~10mg/kg體重,靜脈點滴,每8小時1次,用5~7日或直至臨床癥狀消退。

  二、局部治療 保持患處清潔、干燥。皮損處可外涂3%阿昔洛韋霜、1%噴昔洛韋乳膏和酞丁胺霜等。

  「艾滋病的治療方案」

  一、抗逆轉錄病毒聯合治療

  已批準生產的有三大類共11種化學治療藥物。包括5種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NRTI)、2種非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N-NRT1)及4種蛋白酶抑制劑(PI)

  (1)齊多夫定(疊氮胸苷ZDV或AZT),標準用量200mg,3次/日,或300mg,2次/日。主要副作用為白細胞減少、貧血、惡心。

  (2)地丹諾辛(雙脫氧肌苷DDI),標準用量200mg,3次/日。主要副作用為惡心,腹瀉、胰腺炎。

  (3)扎西他濱(雙脫氧胞苷DDC),標準用量0.75mg,3次/日。主要副作用為末梢神經病、阿夫他性潰瘍。

  (4)司他夫定(雙氫雙脫氧胸苷d4 T,),標準用量40mg,3次/日。主要副作用為末梢神經病,AST、ALT升高。

  (5)拉米夫定(3硫胞苷3TC),標準用量150mg,2次/日。主要副作用為惡心、貧血。

  (6)奈韋拉平(NVP),用量為200mg,1次/日,2周后改為400mg,1次/日。主要副作用是皮疹,約占40%。

  (7)臺拉維定(DLV),用量為400mg,3次/日。主要副作用是皮疹,約占44%。

  (8)洛韋胺(LVD),用量為100mg,3次/日。主要副作用是惡心、腹瀉。

  (9)沙奎那韋(SAQ),用法為600mg,3次/日。主要副作用是腹瀉、惡心、腹部不適。

  (10)英在那韋(IDV),用法為800mg,3次/日。主要副作用是腎結石、高膽紅素血癥。

  (11)利杜那韋(RTV),用法為600mg,2次/日。主要副作用是惡心、嘔吐、乏力、腹瀉、高甘油三脂癥。

  (12)尼非那韋(NFV),用法為750mg,3次/日。主要副作用是疲乏、腹瀉、注意力不集中。

  根據作用機理,其聯合應用為:
  ---------------------------------------------
    A(NRTI)  |  B(NRTI)  |  C(PI)  |  D(NNRTI)
  -----------|-----------|---------|------------
    AZT      |  DDC      |  IDV    |  DLV
       *     |           |         |     **
    d4T       |  DDI      |  NFV    |  LVD
             |  3TC      |  RTV    |  NVP
             |           |  SAQ    |
  ----------------------------------------------
  *由于外周神經的危險增加,d4T和DDC不能聯用。

  **生產公司已停止了LVD的進一步的開發。

  上表中:二聯治療A+B;三聯治療A+B+C或A+B+D;四聯治療A+B+C+D或A+B+2×C.

  聯合治療藥物選擇的標準:

  ①經證實有效,②協同作用,③沒有交叉耐受,④無蓄積毒性,⑤應用實用性。

  二、免疫調節治療

  主要用于免疫調節的藥物有4種。

  (1)a干擾素300萬U皮下或肌肉注射,每周3次,3~6個月/療程。有抗病毒和免疫調節作用。

  (2)白細胞介素2(IL-2)250萬U,連續靜脈點滴24h,每周5d,共4~8周。可使患者淋巴細胞數增加,改善免疫功能。目前采用重組IL-2〔(1),(2)均有發熱等副作用〕。

  (3)丙種球蛋白定期使用,能減少細菌性感染的發生。

  (4)中藥 如香菇多糖、丹參、黃芪和甘草甜素等亦有調整免疫功能的作用。目前有些研究工作已發現某些中藥或其成分,在體外實驗能抑制HIV,具有良好的前景。

  三、常見合并癥的治療

  (1)口腔念珠菌感染

  AIDS患者常反復發生口腔念珠菌感染,有時延及扁桃體及咽后壁,可使制霉菌素片(每片50萬U)100萬U研碎加甘油、調成糊狀局部涂,或調成粘稠糊狀慢慢吞咽,或伊曲康唑200mg/日×7日,或氟康唑50~200mg/日×14日,口服亦可靜脈點滴200~400mg/日。

  (2)卡氏肺囊蟲肺炎

  臨床表現:呼吸困難,明顯PO2低(70mmHg左右),但胸片顯示其病變不太重時,結合病史及抗HIV 抗體陽性要考慮本病,可口服復方新諾明(TMPco)2~4片/次,3~4次/日,恢復后尚需間斷服用以防復發。長期服用時要注意血象及尿和腎功能。國外用戊烷脒(Pentamidine)4mg/kg/日,溶于150~200ml5%葡萄糖液中緩慢點滴,療程3周,或戊烷脒600mg溶于6ml注射用水中氣霧劑吸入,1次/日,如治療卡氏肺囊蟲肺炎,連續3周。

  (3)細菌性感染

  有反復發作的沙門菌感染,如血培養陽性可口服喹諾酮類藥物。美國最近報道在AIDS患者中結核病和非典型分枝桿菌感染發病率很多,且進展迅速,可用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鏈霉素或乙胺丁醇三聯或四聯抗結核藥,強化治療2個月,異煙肼、利福平鞏固治療4個月。用藥過程中亦需注意肝腎功能。

  (4)隱球菌腦膜炎

  治療重點是降顱內壓,可用20%甘露醇,或作腦室引流,抗生素方面可用二性霉素B首劑0.1mg/日,以后逐日增加至0.6~0.7mg/日,靜注1~3月,或半年。或氟康唑200~400mg/日靜脈點滴,病情穩定后可改口服氟康唑。

  (5)皰疹病毒感染

  帶狀皰疹可口服阿昔洛韋200mg/次,5次/日×10日,或伐昔洛韋300mg,2次/日×10日。單純皰疹或巨細胞病毒感染可口服阿昔洛韋或伐昔洛韋,每日用量同前,療程7天。

  (6)弓形體病

  口服磺胺嘧啶(SD)100~200mg/kg/日,分4次/日,療程2~3周。和乙胺嘧啶首劑75mg,以后25mg/日,療程2~3周。亦可口服螺旋霉素0.3~0.4g,3次/日,療程3~6周,但作用不太肯定。

  (7)隱孢子蟲病

  主要表現腹瀉,目前尚無特效治療,另有等孢子球蟲(Isospora)和小孢子蟲(Microsporidia)均可引起腹瀉、小腸吸收不良,診斷有時要作糞便涂片的特殊染色和電鏡檢查才能診斷,治療是補液和電介質及調整免疫功能,口服螺旋霉素0.6~1g,4次/日,療程3~6周,或口服甲硝唑400mg,3次/日,療程2~3周。

  (8)腫瘤

  對發展較快的Kaposi肉瘤可用長春新堿(或長春花堿),博來霉素或阿霉素聯合治療,或干擾素,歷時半年至一年,效果較好,亦可局部放療。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包雅杰

包雅杰

執業證號:

13201201111569176

北京市康達(南京)律師事務所

簡介: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包雅杰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輛購置稅法

2018-12-29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名單

2014-02-27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2003修訂)

2003-12-27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將第一商業部和第二商業部合并為商業部的決議

1970-01-0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新西蘭領事協定》的決定

2004-06-25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

1970-01-01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

1983-09-02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長江南通港、張家港對外國籍船舶開放的決定

1982-11-19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國性法律的決定

1999-12-20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獨資企業法

1999-08-30

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條例

2017-08-02

衛星電視廣播地面接收設施管理規定(2018修正)

2018-09-18

出入境邊防檢查條例

1970-01-01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

2014-11-24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

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金屬非金屬礦山整頓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2013-01-30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2年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要點的通知

2012-05-15

國務院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

2012-03-22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的意見》任務分工的通知

2011-12-28

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0-05-07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0-01-21

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9-12-31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

2009-12-01

文化產業振興規劃

2009-09-26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發展改革委等部門促進擴大內需鼓勵汽車家電以舊換新實施方案的通知

2009-06-01

國務院關于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

2009-04-14

國務院關于修改《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的決定

2009-01-24

國務院關于推進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9-01-26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鮮活農產品運輸和銷售工作的通知

2008-01-25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清理規范各類職業資格相關活動的通知

2007-12-31
法律法規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札达县| 阳城县| 怀宁县| 长子县| 英超| 江安县| 义乌市| 高邑县| 江阴市| 比如县| 老河口市| 夏津县| 靖边县| 溧阳市| 利津县| 贡嘎县| 兴隆县| 东源县| 长白| 监利县| 苗栗县| 双城市| 鄂州市| 阆中市| 保山市| 龙胜| 拜泉县| 普兰店市| 瓦房店市| 喀喇沁旗| 巢湖市| 鹤山市| 象州县| 遂宁市| 张掖市| 灯塔市| 澄江县| 田东县| 阜平县| 安乡县| 清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