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第九條規定,特制訂《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以下簡稱《規范》),現予頒布,并通知如下:
一、本《規范》從頒布之日起,各藥品生產企業必須按照本《規范》的要求,制訂和執行保證藥品質量的規章制度和衛生要求。
二、根據我國制藥企業現狀和國家經濟狀況,全面施行本《規范》需要有個時間過程,各藥品生產企業應當緊密結合生產技術改造的進行,制訂施行本《規范》的規劃,努力使本企業盡快達到本《規范》的要求。
三、新建、改建和擴建的藥品生產企業(含車間),都必須按照本《規范》的要求,進行設計、建筑、安裝、調試、試生產,經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組織檢查驗收,符合本《規范》要求后,發給《藥品生產企業許可證》和符合本《規范》要求的證書。
四、本《規范》是藥品生產企業進行藥品生產和質量管理的基本準則,各有關部門、藥品生產企業及有關行業組織均可依據本《規范》的要求,制訂實施本《規范》的具體辦法。
五、藥品生產既是國家經濟事業,又是人民福利事業,各有關部門應當給予支持和扶持,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在信貸、稅收、外匯留成和價格等方面能給予一定優惠,幫助藥品生產企業解決生產技術改造和施行本《規范》所需的措施條件。
六、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抓緊建立健全藥品監督保證體系,根據本《規范》的要求,培訓藥政、藥檢干部和藥品監督員,以盡快適應按本《規范》對藥品生產企業進行監督、檢查、驗收的要求。
七、實施本《規范》是我國藥品生產企業科學化、規范化管理的一項重大變革,也是保證藥品質量的根本措施。各國的經驗表明,推行《規范》一定要配合做好宣傳輿論工作,在各藥品生產企業和廣大醫藥人員中形成《規范》的概念。為此,請各有關部門、制藥行業、醫藥院校、各級藥學學術團體和報刊雜志采取各種形式做好這方面的工作。
八、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每年都應對本轄區內的藥品生產企業施行本《規范》的情況組織進行一次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向衛生部報告。
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第九條規定,特制訂《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以下簡稱《規范》)。
第二條 本《規范》是藥品生產企業管理生產和質量的基本準則。藥品生產的全過程均應符合本《規范》的要求。
第三條 本《規范》適用于各種藥品的制劑生產及原料藥品生產的各關鍵工藝。
第二章 人 員
第四條 藥品生產企業必須配備受過專門教育的具有醫藥專業知識、生產經驗及組織能力的各級管理人員和一定數量的與生產藥品相適應的專職助理工程師或藥師以上的工程技術人員,負責組織生產和質量管理工作。
第五條 負責生產和負責質量管理的企業領導人員必須具有大專學歷或相當的學歷,對藥品的生產及質量管理有一定經驗,并能夠按本《規范》的規定組織生產。
企業領導人對本《規范》的實施和產品質量負全部責任。
第六條 藥品生產和質量管理的部門負責人員應受過高等專業教育,并有藥品生產和質量管理的實踐經驗,有能力對藥品生產和質量管理中的實際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和處理。
第七條 藥品生產操作人員和質量管理人員應具有與本職工作要求相適應的文化程度,經過專業培訓,能熟練地進行生產、管理工作。
第八條 藥品生產企業必須對各級管理人員和工人有計劃地進行技術教育和培訓,定期考核,不斷提高其業務能力和技術水平。
第三章 廠 房
第九條 藥品生產企業必須有整潔的生產環境。生產區周圍應無污染源。空氣、場地、水質應符合生產要求。生產區內及周圍應無露土地面。
第十條 藥品的生產和檢驗應在適合于這些工作的廠房內進行。
(1)在同一廠房和鄰近廠房進行的各項操作不得相互妨礙。
(2)廠房內必須有足夠的空間和場所,能整齊、合理地安置設備和物料。工序銜接合理、人流物流分開,防止不同藥物相互混淆、交叉污染和遺漏生產、檢驗步驟。
(3)廠房應能防止動物和昆蟲的進入。其內部表面應光滑少縫隙,不得脫落或吸附顆粒性粉塵,并能耐受清洗和消毒。
(4)廠房內應具備適當的照明、取暖及通風設備,必要時需要有空調設備,使室內保持適當的溫度和濕度。照明、采暖設備及各種管道應與生產車間的空間隔離。
(5)廠房必須按生產工藝和產品質量的要求劃分潔凈等級,并應采取相應的保證措施。
(6)廠房內要具備中間體、半成品的儲存區。
第十一條 為了特殊目的生產的某些藥品應在專用廠房內生產。其廠房除應符合本《規范》第十條要求外,還應具備以下條件:
(1)生產無菌而又不能在最后容器中滅菌的藥品,應在具有緩沖間的密閉隔離的廠房內進行生產。輸入的空氣需經除菌過濾,室內保持正壓。對工作區內的空氣應進行常規的微生物和塵埃的計數檢查,檢查結果應符合規定。檢查記錄應予保存。
(2)對于能在最后容器中滅菌的藥品,其廠房除不強調室內空氣除菌外也應符合上述其他要求。另外,工作區還應具有防止把未滅菌的藥品與已滅菌的藥品相互混淆的可靠保證。
(3)生產青霉素類藥物的廠房應與其它廠房嚴格分開,并裝有專用的空調系統,室內保持負壓。青霉素類藥物的分裝廠房及設備也不得做其它抗菌素或其它藥品分裝使用。
第十二條 倉儲區應具備以下條件:
(1)有足夠的空間、適當的照明和通風設施。必要時應控制溫度和濕度,使所儲物料保持干燥、清潔、整齊。
(2)待驗、合格、不合格的物料和產品,應嚴格分開儲存,并有易于識別的明顯標記。
(3)應設取樣室。
(4)對易燃易爆物料,其它危險品、廢料、回收物料及回收產品等應有特殊隔離區。毒藥、麻醉藥品、精神藥物的保存均應符合有關管理規定的要求。對溫度、濕度有要求的物料或產品應在能保證其穩定性的條件下儲存。
第四章 設 備
第十三條 生產設備必須按照下列原則設計、安裝、維護:
(1)應與生產相適應并便于必要時拆開徹底清洗或滅菌。
(2)凡與藥品直接接觸的設備表面均需光潔、平整、易清洗、耐腐蝕,不得與所加工的藥品發生化學變化或吸附所加工的藥品。
(3)應不污染生產中的物料及容器。
(4)設備的布局應便于生產操作和維護保養,并能防止混淆或遺漏任何生產工序。
第十四條 無菌灌注設備應定期用微生物學方法進行檢查。滅菌器內部工作情況應用儀表監測,定期驗證,結果納入記錄。
第十五條 用于生產和檢驗的儀器、儀表、衡器、量器應經過法定規定檢定,并定期復查。檢定及復查結果應保留記錄。凡精度不能保證產品質量的儀表、儀器、衡器、量器,不得用于生產和檢驗。
第十六條 設備必須有使用記錄,并由專人管理,定期檢查、保養、維修,并應記錄、建檔。
第五章 衛 生
第十七條 藥品生產企業必須符合衛生要求。生產區及周圍均應保持清潔、整齊。藥品生產企業應制訂衛生制度,并由專人負責執行。在遠離生產區(與生產區隔絕的地方)應設廢料與垃圾轉運站。
第十八條 人員、廠房、儀器、包裝材料等有關生產衛生的一切事項應符合以下要求:
(1)用于藥品生產、加工、包裝、保管的任何場所,均應保持清潔衛生,生產區內不得存放非生產物料。
(2)生產操作所使用的設備、容器、照明器具、搬運工具等均應有清潔保養制度。
(3)生產區附近應有足夠數量供生產操作人員使用的清潔衛生、通風良好的更衣室、沖洗、消毒設施、廁所。
(4)對各種工作服、鞋、帽等勞動保護用品的質量規格、洗滌周期、消毒方法均應有明確規定。
(5)生產和質量監督人員要有良好的藥品生產的衛生習慣,保持個人清潔衛生。生產區內嚴禁吸煙、吃東西。
(6)企業所有人員要定期體檢,建立保健檔案。傳染病患者、體表有傷口者、皮膚病患者及藥物過敏者不得從事直接接觸藥品的生產。
(7)為強化生產人員生產藥品所必備的衛生知識,要定期對生產人員進行藥品生產的衛生教育。
(8)對操作人員的健康有損害的生產操作,應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
第六章 原 料
第十九條 原料的管理、檢查要有成文的、完善的制度。
第二十條 用于藥品生產的原料,應有編號及帳、卡,帳、卡的內容包括:品名、批號、規格、標準、包裝規格、數量、供應者、來源、收貨日期、存放庫位、檢驗日期、檢驗結果、發放日期、經手人簽字等。
第二十一條 藥品生產企業須按規定的質量標準購進原料,進貨時要檢查有無原料生產廠的合格證書、有無污損、填寫原料帳、卡,入庫待驗。
第二十二條 由質量管理部門按規定的方法取樣,取樣后的包裝應作標記,填寫取樣記錄,內容包括:物料名稱、編號、批號、包裝情況、進庫量(總重重、總容量及包裝數)、取樣量、取樣日期、取樣人簽字等。檢驗后出具檢驗報告書。檢驗記錄存檔,并按規定留樣。
第二十三條 待驗、合格、不合格原料的貨位要嚴格分開,要有醒目的狀態標記。合格原料使用時憑領料單計量發放,記錄要完整。不合格的原料應及時處理,并記錄備查。
第二十四條 原料應制訂儲存期限及復驗制度,并應按第二十二條的規定處理。
第七章 生產操作
第二十五條 生產操作和管理應在第四條及第六條規定的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
第二十六條 生產人員應符合下例條件:
(1)體檢合于要求。
(2)生產人員需經技術培訓,應具有基礎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符合崗位要求后方可獨立操作。
(3)對從事易燃、易爆、有毒、無菌作業及高壓、高速設備等的操作人員,應進行基礎知識教育和嚴格的專業訓練,合格者方可上崗操作。
第二十七條 為了防止藥品的污染和混淆,生產操作應采取以下措施:
(1)生產操作開始前,應檢查全部器械、容器和設備是否潔凈或滅菌。并經檢查確認無前次生產遺留物、容器、記錄等存在,填寫清場報告后,方可進料開始下次生產。
(2)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容器須有醒目的狀態標記,標明內容物的名稱,批次或識別代號。運轉中的機械設備也應附有所加工物料的狀態標記
(3)各種生產操作只限于在按操作性質分別建立的廠房內進行,并應有與其相適應的、專用的全套設備。
(4)在生產區內根據不同的要求,應有可區別的工作服。每種工作服只限本區內穿用,不得越區或穿戴外出。
(5)生產無菌藥品應在專用廠房內進行,操作人員先換鞋,再用適當的消毒劑洗手,換上清潔的工作服、帽、口罩、手套等自緩沖間進入。盛裝藥品的容器應有明顯的狀態標記,標明其內容物是否已滅菌,物料的數量及情況。其進入專用廠房的方式不得影響廠房的無菌條件。
(6)有粉塵的操作,應在良好的排氣系統和保持一定壓差的密閉工作區內進行,并應配備足以防止交叉污染的捕塵、吸收裝置。
第二十八條 每一產品均應制訂生產工藝規程,其內容包括:藥品名稱、劑型、處方、生產的詳細操作規程、藥品和半成品儲存的注意事項、中間體、半成品質量標準和各項技術參數、生產中每一步驟的理論收得率和實際收得率(允許限度)、成品容器、包裝材料和標簽等。
各工序應按工藝規程制訂崗位操作規則。
第二十九條 不符合工藝規程的指令,操作人員應拒絕執行。變更工藝操作的一切指令均須按規定履行批準手續,并由技術負責人及驗證人簽字后下達執行。無批準手續變更操作指令,操作人員應拒絕執行。
第三十條 生產每批藥品均應有一份確能反映生產各個環節的完整記錄。
記錄的內容應包括:
(1)藥品名稱、劑型、生產日期、批號(包括批次)、該批生產的全部操作步驟及采取的特殊措施、按工藝規程內容設計的工藝流程記錄(包括配方及其中每一成份的投料量及批號)、在生產工藝過程中進行的全部檢驗結果、結論及簽字日期、加蓋批號的標簽等。
(2)操作人員應及時填寫記錄,填寫時要字跡清晰、內容真實、數據完整,并由操作人及復核人簽字。記錄應保持整潔,不得撕毀和任意涂改。更改錯誤時,更改人需在更改處簽字,并需使被更改的部分可以辨認。
(3)生產記錄應按批號整編歸檔,保存至藥品失效期后一年。未制定失效期藥品的生產記錄保存三年。
第八章 包裝和貼簽
第三十一條 只有既符合工藝要求又符合質量標準的產品方能包裝和貼簽。
第三十二條 應根據藥品的理化性質,選用適當的包裝材料。包裝材料和標簽應有專人驗收保管。并應分類儲存于專門的區域。
第三十三條 成品均應有標簽和說明書。標簽至少應有下列內容:生產單位、注冊商標、批準文號、批號、品名、規格、生產日期或失效期等。劇毒藥品應有明顯的標記。標簽應色調鮮明、字跡清楚、易于辨別、防止混淆。
說明書上應印有藥品的主要成分、藥理作用、毒副反應、適應癥、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項、儲存條件、商標及批準文號等。
第三十四條 包裝材料、標簽和說明書應由專人領取,計數發放,領發人均應簽字。
第三十五條 包裝和貼簽后,應核對包裝材料和標簽的實用數和領用數是否符合。已打印批號而未使用的標簽應由負責人核實簽字后及時報銷。
第九章 生產管理和質量管理的文件
第三十六條 生產管理和質量管理的文件目的在于明確責任、減少錯誤、使工作人員得到詳細的指令便于遵循,且能夠調查及追蹤有缺陷的產品。這類文件應包括:
(1)物料的規格和管理辦法。
(2)每種產品的生產指令、處方、生產操作工藝等。
(3)每種產品的質量管理記錄。如物料驗收、檢驗、發放記錄;每種產品的生產,檢驗、包裝記錄;成品的入庫、檢驗、銷售和用戶意見的記錄等。
(4)其它,如廠房、環境和設備的衛生、保養及檢查;生產和包裝設備的調試和操作;儀器、設備的定期檢查、維護及保養;人員的培訓;物料報廢及管理等文件。
第三十七條 上條文件的起草、修訂、審查、批準應按規定的程序進行。文件一旦經過修訂、批準執行,前文件即應作廢,不得再度使用或在廠內出現。
第三十八條 各級人員必須嚴格執行文件的規定,并應有檢查復核制度。遇有特殊情況難于按文件指示執行,應詳細記錄,及時上報。凡未按規定程序修改的文件,任何人都有權拒絕執行。
第十章 質量管理部門
第三十九條 藥品生產企業應設獨立的質量管理部門,直屬企業領導人領導。其在組織上的地位與生產部門平行。質量管理部門的負責人應由符合第二章第六條規定的人員擔任。
第四十條 質量管理部門負責生產全過程的質量監督。應設化驗室,并配備足夠的專業人員和必須的儀器設備,負責對原料、半成品和成品、包裝材料的檢驗及質量控制。
質量管理部門的主要任務和權限:
(1)根據法定藥品標準和質量管理的要求制定檢驗的項目和詳細操作規程。
(2)決定原料、半成品是否允許投料;決定成品是否允許出廠。
(3)決定包裝材料及其標準、說明書、藥品的最后容器是否允許使用。
(4)評定原料、半成品及成品的儲存條件是否適當。
(5)評價成品、原料和半成品的質量穩定性。
(6)對產品進行留樣觀察,并根據儲存條件和穩定性實驗的結果,為確定或改變藥品的失效期或質量負責期提供數據。留樣量至少為全檢量的兩倍,保留到藥品失效期后1年;未制定失效期的藥品保存3年。留樣期間如出現異常,應提出報告及處理意見,并報當地衛生行政部門。
(7)負責對質量標準的制定和修訂,并報請有關管理部門審核批準。
(8)負責對收回的藥品決定處理辦法,并應保留處理記錄。
(9)質量管理部門應定期向衛生行政部門匯報藥品生產的質量情況,并接受藥檢部門的業務指導,任何人不得干預。
第四十一條 質量管理部門應按規定的程序和辦法取樣。應規定取樣容器、取樣量、取樣方法等。抽取的樣品應有代表性。樣品應加貼標簽。
第四十二條 質量管理部門應保存所有樣品的分析記錄。其主要內容應包括:質量標準的來源,按標準進行的每項檢驗結果,數據處理,計算結果和結論,檢驗人員簽字,主管負責人簽字,日期。
第十一章 自 檢
第四十三條 藥品生產企業可以組織檢查組,定期對生產和質量管理進行全面檢查。但是實行自我檢查的企業仍需接受衛生行政部門的藥品質量檢查和監督。
第十二章 銷售記錄
第四十四條 每批成品應有銷售記錄。其內容應包括:品名、規格、批號、數量、收貨單位和地址、發貨日期。根據記錄應能追查每批藥品的出廠情況,必要時及時全部收回。
第四十五條 銷售記錄至少應保存至藥品失效期后1年,未制定失效期的藥品應保存3年。
第四十六條 藥品退貨應做好記錄,并予保存。記錄內容應包括:品名、規格、批號、數量、退貨單位、退貨原因、日期、處理意見等。若退貨原因涉及其它批號時,應同時研究處理。并應按規定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書面報告。
第十三章 用戶意見和不良反應報告
第四十七條 用戶對藥品質量問題的口頭或書面意見,必須詳細記錄,認真調查,提出處理意見,存檔備查,并及時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第十四章 附 則
第四十八條 本《規范》下列用語的含意是:
生產:藥品生產全過程中的全部操作步驟。
原料:藥品生產過程中使用的所有投入物。
半成品:需進一步加工的物質或混合物。
物料:原料、半成品、包裝材料和成品等。
批:在規定限度內具有同一性質和質量,并在同一生產周期中生產出來的一定數量的藥品。
批號:用于識別“批”的一組數字或字母加數字。用之可以追溯和審查該批藥品的生產歷史。
待驗:系指物料允許投料或出廠前,所處的擱置不能使用的狀態。
第四十九條 本《規范》修改、解釋權屬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2018修正)
2018-10-26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2015年修正)
2015-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2007-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葡萄牙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2006-12-29中央人民政府任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暫行條例[失效]
1970-01-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可被認為具有過分傷害力或濫殺濫傷作用的常規武器公約>第一條修正案》的決定
2003-06-28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04修正)
2004-08-28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規定的解釋
2005-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已修正)
1991-09-0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已修訂)
1994-05-12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
2001-10-27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國務院關于印發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方案的通知
2019-04-19全國經濟普查條例(2018修訂)
2018-08-11國務院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4-02-2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云南大理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復函
2014-02-18企業債券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工傷保險條例(2010修訂)
2010-12-20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金屬非金屬礦山整頓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2013-01-30國務院關于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2-11-09國務院關于促進紅十字事業發展的意見
2012-07-10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16號
2012-03-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興邊富民行動規劃(2011-2015年)的通知
2011-06-05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國家行政學院工作的若干意見
2010-01-10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9-12-07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2008修訂)
2008-09-10公共機構節能條例
2008-08-01對外承包工程管理條例
2008-07-21關于加強中央企業負責人第二業績考核任期薪酬管理的意見
2007-12-26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
2007-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