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實行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計劃生育技術工作是衛生部門的一項重要任務。積極做好計劃生育技術工作,有效地落實節育措施,控制人口增長,有利于保護人民健康,提高人口素質,促進民族繁榮。
第二條 計劃生育技術工作,是用現代科學知識指導育齡夫婦有計劃地生育、節育、優生。必須貫徹避孕為主的方針,推廣綜合節育措施。努力提高節育效果,降低手術并發癥的發生率,保護受術者的安全與健康。
第三條 計劃生育技術工作的主要內容是:
(一)宣傳節育、優生的科學知識,進行避孕技術指導;
(二)開展節育手術和有關業務;
(三)防治和鑒定節育手術并發癥;
(四)組織業務培訓考核和技術交流;
(五)進行節育方法、優生調查等臨床科學研究工作。
第二章 機構設置及分工
第四條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應加強對計劃生育技術工作的領導,設立相應的機構或專人進行管理。要組織和發揮各級計劃生育科技、婦幼保健專業機構、各級綜合醫院、醫學院校等有關單位的力量,開展計劃生育技術工作。
第五條 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計劃生育技術指導所、站的管理,使之成為該地區專業技術的指導中心。
第六條 縣及縣以上醫院、婦幼保健院(所)設計劃生育科。暫時無條件設立計劃生育科的,可先在婦產科、外科(泌尿科)中按比例設置計劃生育床位,配有專職計劃生育醫務人員,開展計劃生育咨詢門診和各項節育手術,以及手術并發癥的診斷和防治等。有條件的要開展計劃生育科研及遺傳優生等咨詢工作,并負責對基層有關醫務人員的培訓和業務指導。
第七條 人民公社(鄉)衛生院、城市街道醫院要有專職或兼職計劃生育醫務人員,條件具備者也可設計劃生育組,承擔全公社、街道的計劃生育技術指導任務。可根據技術力量、 設備條件, 經上級衛生行政部門批準,開展二至五項節育手術。(放、取宮內節育器,男、女結扎,人工流產)。
生產大隊由鄉村醫生、赤腳醫生負責指導育齡夫婦落實節育措施,發送避孕藥具。
第八條 部隊、企事業系統和單位的衛生處、職工醫院、衛生所、保健站(或醫務室)根據條件設立計劃生育科、組或專人承擔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工作。
第九條 建立健全各級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組。指導組是由當地有經驗的節育技術和有關科的醫務人員組成,并有衛生行政、計劃生育部門的有關人員參加的不脫產的業務組織,是同級衛生行政部門開展節育技術工作的參謀和助手。 其主要任務
: (1)開展學術活動, 交流經驗;( 2 )對節育技術人員進行培訓考核,
對計劃生育技術進行指導和監督; (3) 負責手術并發癥的會診、 危重病例的
搶救, 以及差錯事故的鑒定等工作;(4)編寫、審定有關避孕、節育知識的宣
傳資料等。
第三章 隊伍建設
第十條 計劃生育技術工作, 主要由各級醫療保健部門的計劃生育科、 婦產科、外科(泌尿科)、婦幼保健組及其從事計劃生育工作的醫務人員承擔。人員要保持穩定,做到隊伍專業化。從事節育技術工作的中、初級醫務人員必須經過本專業的培訓考核,合格者方能從事這項工作。
第十一條 對從事計劃生育技術的專業人員考核和晉升,應根據(83)衛人字128號文件《計劃生育技術人員考核標準》執行。
第十二條 對計劃生育技術人員要加強思想教育和醫德教育,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技術上要精益求精, 一絲不茍,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實行崗位責任制和獎懲制度。對工作積極,責任心強,技術好,認真做宣傳指導,工作有成績的先進集體和個人要予以鼓勵;對違犯《節育手術常規》操作造成嚴重事故的,要區別情況進行批評教育,情節惡劣者,應嚴肅處理。各省、市、自治區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獎懲辦法。
第四章 質量管理
第十三條 各級醫療保健單位要加強計劃生育科學知識的宣傳指導工作 , 因人因地制宜,指導育齡夫婦落實安全有效的節育措施。
第十四條 在計劃生育技術工作中,要貫徹質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方針。嚴格執行《節育手術常規》,保證手術質量,做好手術后隨訪觀察,減少和防止并發癥發生,確保受術者的安全與健康。要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如宣教、門診登記、手術記錄、差錯事故、咨詢登記、出入院、轉診、會診、 搶救、隨訪、病歷管理、
考核及獎懲和業務學習等,以不斷提高工作質量和工作效果。
第十五條 臨床使用或推行計劃生育的新藥、新技術必須根據國務院國發[1978〕154號文批轉的《 藥政
管理條例(試行)》 和(79)衛藥字第278號文精神,由省、市衛生廳、局或國家有關部門技術鑒定,衛生部批準。
第十六條 各省 、 市自治區衛生行政部門應制定節育手術差錯事故及死亡登記報告制度。發生事故和死亡時要及時處理,并向上級報告。縣及縣以上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組或醫療單位,負責事故鑒定。對死亡病例要組織討論,做好死因分析。
第十七條 對節育手術并發癥的處理,應持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態度。由市、縣衛生行政部門和計劃生育部門組織本地區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組的醫生會診、轉診、鑒定及治療等工作,并做好登記、記錄和病案管理。凡確診為并發癥的病人,應在指定的醫療單位進行治療,其治療費用按有關規定辦理。
第十八條 各級醫療保健單位,應做好節育手術數量和質量的統計工作。除填報全國統一報表外,省、市、自治區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必要的統計報表,為改進和提高工作積累資料。
第十九條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應與同級計劃生育部門密切配合,主動掌握計劃生育的基本情況, 如出生率、 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長率、節育率、人流率和各種節育措施的比例等,進一步做好技術指導工作。
第二十條 計劃生育技術機構和專業人員,應注意收集計劃生育科技情報,了解國內外新技術、新動向,結合臨床需要開展應用科研,積極采用國內外先進技術和經驗,不斷提高節育科學技術水平。
第五章 其 他
第二十一條 醫療保健單位應按時做好本單位避孕藥具的需求計劃,要及時掌握和處理使用中發生的特殊情況。
第二十二條 縣及縣以上醫療保健單位開展計劃生育技術所需的業務經費,應分別納入地方各級財政預算安排解決。有困難的公社醫療衛生單位,按(83)國計生委字第6號通知規定,由縣以上計劃生育部門補充添置必需的小型計劃生育專用手術器械,其購置費由計劃生育事業費開支。
第二十三條 節育手術后的休假期限,應根據衛生部、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聯合檢發的《節育手術常規》中有關各種節育手術后假期的建議執行。各省、市、自治區可結合實際情況提出補充意見,在本地區統一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