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農業(農牧、畜牧、獸醫、漁業、農機、農墾、鄉鎮企業)廳(委、局、辦),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局,部屬有關單位:
為加強農業標準化實施示范項目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根據《農業部財政項目支出管理暫行辦法》(農財發[2002]36號),我部制定了《農業標準化實施示范項目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執行中如有問題,請及時反映。
附件:農業標準化實施示范項目資金管理暫行辦法
農業部
二○○六年一月二十七日
附件:
農業標準化實施示范項目資金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速推進農業標準的推廣應用,提高農業標準化生產水平,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提高農業產業競爭力,促進農民增收,加強農業標準化實施示范項目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根據《農業部財政項目支出管理暫行辦法》(農財發[2002]36號),制定本暫行辦法。
第二條 農業標準化實施示范,是指在農業生產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實施農業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實現產地環境無害化、基地建設規模化、生產過程規范化、質量控制制度化、生產經營產業化、產品流通品牌化,以更好地輻射帶動農業標準化生產水平的提高。
農業標準化實施示范的重點是農業標準的轉化、培訓和應用。
第三條 農業標準化實施示范的形式是建設以核心示范區為主要內容的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縣(農場)(以下簡稱示范縣(農場))。
第四條 農業標準化實施示范堅持市場導向,突出重點,整合資源,創新機制,效益優先。項目資金安排遵循公平、公開、公正、擇優的原則。
第五條 農業部負責農業標準化實施示范項目的組織管理和監督檢查,省級農業(農牧、畜牧、獸醫、漁業、農機、農墾、鄉鎮企業,下同)主管部門負責組織申報、指導實施和日常監督檢查,縣級人民政府(農場)負責組織實施,縣級農業主管部門(農場)為項目單位。
第六條 各地應采取措施,整合行政、技術、資金、項目等資源,推動示范縣(農場)的建設,切實發揮示范縣(農場)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
第七條 各地應鼓勵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參與示范縣(農場)的建設。
第二章 示范縣(農場)建設內容與資金使用方向
第八條 示范縣(農場)圍繞示范產品,按照目標市場要求,依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完善示范縣(農場)產業、企業標準體系,建立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技術和管理標準,并對標準進行集成,轉化成通俗易懂的操作手冊、明白紙。
第九條 示范縣(農場)對農產品生產、經營和管理人員進行農業標準化培訓和宣傳,每年培訓管理和技術干部至少1次,每年培訓農民至少2次;同時利用信息平臺和各種新聞媒體,開辟農業標準化專欄,加強宣傳,擴大示范效應。
第十條 示范縣(農場)建立健全農藥、獸藥、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等農業投入品監管制度,完善標簽、標識制度。核心示范區逐步推行農業投入品定點采購,建立檔案制度,鼓勵發展連鎖經營。普及安全使用知識,杜絕違禁藥物及添加劑的使用。依法規范農業投入品市場秩序,堅決打擊制售和使用假冒偽劣農業投入品行為。
第十一條 示范縣(農場)推行農產品生產經營檔案化管理,逐步建立農產品生產、加工、包裝、運輸、儲藏及市場營銷等各個環節質量安全檔案記錄和農產品標簽管理制度,逐步形成產銷一體化的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信息網絡。
第十二條 示范縣(農場)建立健全質量安全控制制度。
(一)建立和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購置小型速測儀器等設備,加強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監測,實現從生產到市場的全過程質量監控。
(二)建立內部監督管理制度,對各項標準的落實、投入品的使用等進行動態監督。
(三)建立例行監測制度。省級農業主管部門要將示范縣(農場)納入例行監測范圍,并將監測結果及時反饋到示范縣人民政府和項目單位,督促整改。
(四)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誠信活動,提高農業生產經營者質量安全意識和誠信水平。
第十三條 示范農產品通過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或地理標志產品認證,實行分等分級、商標注冊和包裝上市,通過產品推介、展示展銷等方式有計劃地組織市場營銷,培育品牌,樹立品牌形象,擴大農產品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
第十四條 項目資金用于以下方面:
(一)農業標準體系的集成與轉化。用于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以及國際標準和主要貿易國標準的收集、整理、轉化、集成,農產品生產操作規程制訂和修訂,生產檔案印制等。
(二)質量安全控制。用于農產品、產地環境的質量安全檢測,農藥、獸藥、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等農業投入品的推介。
(三)宣傳與培訓。用于媒體宣傳,信息發布,培訓教材、音像制品的制作和印發,專家授課等。
(四)品牌培育。用于產品認證,商標注冊,產品推介,標簽、標識印制等。
(五)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建設。用于系統平臺與信息查詢系統的硬件購置、軟件開發、信息采集以及日常維護等。
第三章 項目申報與資金撥付
第十五條 申報示范縣(農場)建設要具備以下條件:
(一)示范品種。為農業部或者省級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特色農產品發展規劃所確定的優勢農產品、特色農產品或出口農產品。示范產品僅限1種。
(二)示范品種生產規模。
種植業:糧油作物(小麥、玉米、水稻、大豆、薯類)種植面積不少于5萬畝,蔬菜種植面積不少于2萬畝,果園種植面積不少于3萬畝,茶園種植面積不少于2萬畝。
畜牧業:奶牛存欄不少于5000頭,肉牛出欄不少于1萬頭,肉羊出欄不少于2萬只,生豬出欄不少于10萬頭,肉雞出欄不少于100萬只,蛋雞存欄不少于100萬只。
漁業:淡水養殖示范面積不少于3000畝,藻、貝類不少于2萬畝,工廠化養殖不少于10萬平方米,蝦蟹類不少于1萬畝,深水網箱不少于2萬立方米。
國有農場、山區縣的種植、養殖規模條件可適當放寬。
(三)農田和養殖基礎設施齊全,有進一步完善核心示范區道路、水渠、圈舍、魚池等的能力。
(四)農產品商品率較高。糧油商品率至少達到50%,蔬菜、水果商品率至少達到80%,茶葉、畜禽產品、水產品商品率至少達到90%.
(五)農業生態環境條件較好。沒有工業“三廢”污染源,產地環境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或有機農產品產地環境要求,已通過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或者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產地環境合格評估。
(六)監管服務機構健全。農業標準化管理、質量安全檢測、農產品認證管理、農業技術推廣、農業綜合執法機構健全,隊伍穩定。
(七)有與本產業相關的國家級或者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或屬于龍頭企業原料基地),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能夠對示范產業進行有力的帶動。
(八)已經或者正在實施國家級相關農業項目,其中已經建設農業部定點批發市場、農資打假試點、綠色食品生產基地或者列入“三電合一”項目建設的縣優先考慮。
第十六條 農業部根據農業標準化發展需要和預算規模,制定下一年度項目計劃,明確年度目標,分解項目內容,劃分實施地區,提出指導意見。
第十七條 農業部印發項目指南,包括項目目標、項目內容、申報條件及有關要求等。
第十八條 省級農業主管部門組織縣級農業主管部門(農場)編制項目申報書,其中的年度目標應與年度考核目標(見第四章)一致。項目申報書要經過縣級人民政府(農場)審核同意。
第十九條 省級農業主管部門組織審核項目申報書,擇優排序,提出推薦意見,以正式文件報送農業部。
第二十條 省級農業主管部門應當編制農業標準化實施示范項目規劃,并建立項目庫。
第二十一條 農業部組織專家評審,核定省級農業主管部門報送的項目申報書。
第二十二條 農業部以正式文件下達年度項目資金。項目資金直接撥付到項目單位。
第二十三條 項目單位要嚴格執行農業部核定的項目申報書,不得擅自變更。
第二十四條 項目單位要建立項目資金使用的明細賬,確保專款專用。
第四章 考核與驗收
第二十五條 示范縣(農場)建設期三年。通過當年考核的方可列為次年項目。每年年底前由示范縣(農場)項目單位進行工作總結,并報送省級農業主管部門。
第二十六條 示范縣(農場)建設第一年和示范縣(農場)建設第二年,由省級農業主管部門組織年度檢查考核;示范縣(農場)建設三年期滿,由農業部或委托省級農業主管部門組織驗收考核。
第二十七條 示范縣(農場)建設第一年要達到以下考核目標:
(一)示范縣(農場)要建立1-2個核心示范區。核心示范區要明確界限,集中成片。核心示范區規模要不少于示范品種生產規模的30%,道路、水渠、圈舍、魚池等要配套完善。
(二)農業標準體系完善。示范品種生產、加工、包裝、貯運、銷售等環節標準完善,有規范的操作規程,有配套的管理要求。
(三)管理制度健全。有完善的投入品監管制度、定點采購制度和經營記錄制度,有示范品種生產、加工、包裝、運輸、儲藏及銷售各環節的生產經營檔案制度,有宣傳培訓計劃和實施方案,有品牌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
第二十八條 示范縣(農場)建設第二年要達到以下考核目標:
(一)示范縣(農場)核心示范區農產品生產主要環節標準應用覆蓋率、標準入戶培訓率、標準簡明手冊入戶率、農藥(獸藥、飼料及其添加劑)等投入品經營檔案管理覆蓋率、農業生產與經營檔案管理覆蓋率達到100%,形成市場占有率和社會知名度高的名特優品牌。
(二)非核心示范區主要生產環節標準應用覆蓋率達到80%以上,上述其余指標均達到90%以上。
(三)核心示范區和非核心示范區種植養殖環節機械化水平明顯提高,經濟效益比非示范區增加10%以上。
第二十九條 示范縣(農場)建設第三年,要在鞏固前兩年建設成果基礎上,使核心示范區和非核心示范區產品商標注冊率、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地理標志產品認證率達到100%,全面完成示范縣(農場)建設任務。
第三十條 示范縣(農場)建設三年期滿,驗收考核合格的,由農業部授予“國家級***(產品)標準化示范縣(農場)”稱號。
第三十一條 示范縣(農場)第一年或者第二年沒有達到年度考核目標的,取消下年度申報資格,并限期整改;示范縣(農場)建設兩年均沒有達到年度考核目標的,不再允許申報,并通報批評;示范縣(農場)建設三年期滿,驗收考核不合格的,暫不授予“國家級***(產品)標準化示范縣(農場)”稱號,并限期整改。
第三十二條 驗收考核合格的示范縣(農場),在國家或者省級質量安全例行監測或監督抽查中達不到規定要求的,限期整改,仍達不到要求的,取消其 “國家級***(產品)標準化示范縣(農場)”稱號;出現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的,取消其“國家級***(產品)標準化示范縣(農場)”稱號。
第五章 管理與監督
第三十三條 示范縣(農場)所在地人民政府應成立由主要領導和各有關部門負責人組成的農業標準化示范縣(農場)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對示范縣(農場)建設統一領導。辦公室設在項目單位,負責項目的組織、協調、調度、監督、督促檢查等工作。
第三十四條 項目單位要做好示范縣(農場)建設資金的落實與管理工作。省級農業部門應給予必要的指導和支持。
第三十五條 項目單位要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反映項目執行和資金使用情況。省級農業主管部門每年年初向農業部報送上一年度的項目執行和資金使用情況。
第三十六條 農業部在項目執行過程中進行重點抽查。
第三十七條 對提供虛假材料,擅自變更已經核定的項目申報書,或者截留、擠占、挪用項目資金的,一經發現,將嚴肅查處。
第六章 附 則
第三十八條 本暫行辦法由農業部負責解釋。
第三十九條 本暫行辦法自發布之日起執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2018修正)
2018-04-27反家庭暴力法
2015-12-27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2009-12-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廢止部分法律的決定
2009-06-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科威特國關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2008-04-2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識的決議
1985-11-22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可被認為具有過分傷害力或濫殺濫傷作用的常規武器公約>所附的“禁止或限制使用地雷、誘殺裝置和其他裝置的修正議定書”》的決定
2002-04-28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申請解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七十七條有關規定的答復意見
2005-12-21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的決議
2006-03-14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
1994-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
1995-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
1983-09-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教師節的決定
1985-01-21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決議
1982-12-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決定
1991-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失效)
1995-07-05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
2019-08-1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9-04-17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稽查條例(2016年修訂)
2016-07-0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稽查條例 (2011修訂)
2011-01-08湖南桃花江核電廠址保護管理辦法
2013-07-03國務院關于部委管理的國家局設置的通知
2013-03-19國務院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
2012-03-22國務院關于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1-05-10關于調整進境物品稅稅目稅率的通知
2011-01-24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蔬菜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的通知
2010-08-27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關于2010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