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中央直屬各外貿(工貿)總公司:
為了全面、真實反映外貿企業年度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做好1999年度外貿企業財務報告的編報工作,現將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關于1999年度外貿企業會計報表的編制上報問題
(一)報表匯編范圍
各級外貿企業要按照完整反映本企業經營情況和財務狀況的原則編制會計報表,對具有控股權的被投資企業,不論其經營何種業務,是否改建為股份有限公司,都應繼續按照財政部印發的《合并會計報表暫行規定》(財會字〔1995〕11號)的要求編制企業合并會計報表。
各地區財政部門要按照完整反映本地區所屬外貿企業的財務狀況的匯編原則,匯總編報1999年度地方外貿企業的合并會計報表。
(二)報表的種類和格式
各級主管財政機關和外貿企業,均應按照《財政部關于下發<1999年底匯總會計報表〔國有非金融企業類〕>的通知》(財統字〔1999〕15號)規定的種類、格式、數據軟盤要求以及報送時間,編報年度會計報表。
(三)報表報送方法
地方主管財政機關和中央外貿企業,應按照《財政部關于下發<1999年度匯總會計報表〔國有非金融企業類〕>的通知》(財統字〔1999〕15號)規定,于2000年4月20日之前,向財政部涉外司、統計評價司分別上報一份1999年度會計報表、財務狀況說明書和數據軟盤。數據軟盤包括地方財政部門編制的匯總報表數據、中央外貿企業(集團)的合并報表和所屬基層單位分戶數據軟盤。
(四)編寫財務狀況說明書
各級外貿企業要按照主管財政機關的要求認真編寫財務狀況說明書。財政狀況說明書應說明以下內容:
1.報表的匯編(合并)范圍;
2.企業出口收匯、實現利潤及其分配情況;
3.每美元出口成本較上年增減情況及簡要分析;
4.出口退稅執行情況及問題;
5.應收帳款及應收外匯帳款的主要內容和問題(應列明逾期3年以上應收帳款及應收外匯帳款的金額);
6.庫存商品的主要內容和問題;
7.待處理財產損溢的主要內容及其產生原因;
8.長期投資的構成及主要問題;
9.工效掛鉤計提的工資情況及人均工資狀況;
10.應付福利費和公益金的提取、使用狀況;
11.企業住房基金來源及使用狀況,企業在管理費用中列支的交納住房公積金情況;
12.財產損失的情況;
13.其他需說明的事項。
二、關于1999年度外貿企業會計報表的報表指標填報口徑
鑒于我部下發的《1999年度匯總會計報表〔國有非金融企業類〕》(以下簡稱“統一匯總報表”)與外貿企業根據會計核算要求編制的基礎會計報表存在一定的差異,為便于企業填報,特統一口徑如下:
(一)資產負債表
1.本表內“年初數”有關指標根據外貿企業1998年度會計報表中資產負債表“年末數”按“統一匯總報表”口徑調整編制。
2.本表內“年末數”指標以外貿企業1999年年終會計決算指標根據“統一匯總報表”要求填報。
3.本表內“短期投資跌價準備”、“長期投資減值準備”由執行“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的外貿企業填列。
4.本表內“合并價差”、“少數
股東權益”、“未確認的投資損失”由編制合并會計報表的外貿企業(集團)填列。
5.本表內“未確認的投資損失”,反映長期投資為零后繼續虧損,填報時在此欄反映。
6.原外貿企業報表“其他長期資產”填入本表“其他資產”項內。
7.原外貿企業報表“其他應收款”填入本表“其他流動資產”項內。
8.原外貿股份有限公司報表“應收股利”、“應收利息”、“期貨保證金”和“應收席位費”填入本表“其他流動資產”項內。
9.原外貿企業報表“應收帳款凈額”本表勿需填列。
10.原外貿股份公司報表“長期股權投資”、“長期債權投資”合并填入本表“長期投資”項內。
11.原外貿企業報表“固定資產凈額”本表勿需填列。
12.原外貿股份公司報表“工程物資”填入本表“在建工程”項內。
13.原外貿股份有限公司填表“開辦費”、“長期待攤費用”填入本表“遞延資產”項內。
14.原外貿企業、外貿股份有限公司報表“其他長期資產”填入本表“其他資產”項內。
15.原外貿企業報表“其他應付款”、“其他未交款”填入本表“其他流動負債”項下。
16.原外貿企業報表“未付利潤”填入本表“應付利潤”項下。
17.原外貿股份公司報表“代銷商品款”填入本表“其他流動負債”項下。
18.原外貿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報表“國有股股利”、“其他國有資產收益”填入本表“其他長期負債”項下。
19.原外貿企業報表中“主管部門留存公積”本表勿需填列。
(二)利潤及利潤分配表
1.本表“少數股東權益”和“未確認的投資損失”僅由編制合并會計報表的外貿企業(集團)填報。
2.本表“用在前年度含量工資結余彌補利潤”和“結轉的含量工資包干節余”指標,外貿企業勿需填列。
3.原外貿企業報表“商品銷售收入”填入本表“銷售(營業)收入”項下。
4.原外貿企業報表“商品銷售收入凈額”填入本表“商品(營業)凈收入”項下。
5.原外貿企業報表“商品銷售成本”填入本表“銷售營業成本”項下。
6.原外貿企業報表“經營費用”填入本表“銷售營業費用”項下。
7.原外貿企業報表“商品銷售稅金及附加”填入本表“銷售(營業)稅金及附加”項下。
8.原外貿企業報表“商品銷售利潤”填入本表“銷售利潤”項下。
9.原外貿企業報表“凈利潤--其他(加項)”填入本表“其他調整因素”項下。
10.原外貿企業報表“提取盈余公積--其中公益金”填入本表“提取盈余公積--其中提取公益金”項下。
11.原外貿企業報表“應付利潤”填入本表“應付投資者利潤(股利)”項下。
12.原外貿企業報表“匯兌損失”填入本表“主營業務利潤--其他(減項)”項下。
13.原外貿股份有限公司報表“存貨跌價損失”填入本表“主管業務利潤--其他(減項)”項下。
14.原外貿企業報表“轉出(入)機電產品出口信貸銷售盈虧”、“易貨貿易順差(或逆差)利潤(虧損以“-”號表示)”填入本表“營業利潤--其他支出(減項)”項下。
15.原外貿企業報表“應付利潤--已分配優先股股利”、“應付利潤--已分配普通股股利”填入本表“應付投資者利潤(股利)”項下。
16.本表“出口產品(商品)銷售收入”、“進口產品(商品)銷售收入”反映外貿企業按照自營業務核算的商品銷售收入。
17.本表“出口產品(商品)銷售成本”反映外貿企業按照自營業務核算的商品銷售成本(不包括經營費用、財務費用和管理費用)。
18.本表“提取盈余公積”包括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積和任意盈余公積。
(三)外貿企業現金流量表、國有資產總量表(會年企附02表)、基本情況表(會年企附03表),根據財統字〔1999〕19號《關于下發<1999年度匯總會計報表〔國有非金融企業類〕>的通知》的規定進行編制。
(四)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指標表(會年企附04表)僅由外貿股份有限公司填列。
(五)外貿企業補充指標表(會企外初03表)根據財政部財統字〔1999〕19號《關于下發<1999年度匯總會計報表〔國有非金融企業類〕>的通知》的規定填報。其中“工效掛鉤清算情況”有關項目,僅由實行工效掛鉤的中央外貿企業填列。
三、相關財務政策的說明
(一)國有外貿企業取得財政部門無償撥入的簡易建筑費、扶持生產資金和所得稅返還,記入企業實收資本--國家資本金。外貿股份有限公司取得財政無償撥入的簡易建筑費、扶持生產資金和所得稅返還,記入資本公積項下單獨反映,待以后年度企業增資擴股時增購國家股。
(二)外貿企業住房制度改革中有關財會處理,仍按照財政部印發的《關于企業住房制度改革若干財務問題規定的通知》(財工字〔1995〕18號)和《企業住房基金會計處理補充規定的通知》(財會字〔1995〕14號)執行。
(三)根據財政部《關于印發<國有企業年度會計報表注冊會計師審計暫行辦法>的通知》(財經字〔1998〕114)號要求,外貿企業年度會計報表,應于年度終了后在規定的時間內委托中國注冊會計師實施審計。中央外貿企業編制的企業合并會計報表,應由集團總部或母公司、總公司統一委托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
會計師事務所接受外貿企業集團、總公司的委托,對其合并會計報表進行審計,必須根據重要性原則抽查至少10%的子公司或所屬企業個別會計報表,并負審計責任。外貿企業集團、總公司所屬控股上市公司,按國家其他法規審計,不包括在抽查范圍內。
會計師事務所除依照國家有關法律規定對1999年度外貿企業會計事項實施審計外,還應根據我部《關于做好1998年度外貿企業財務報告編報審計工作的通知》(財外字〔1998〕486號)的要求,對外貿企業有關重要會計事項予以重點披露。
以上通知,請貫徹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