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
為緩解縣鄉財政困難,根據《財政部關于印發〈關于切實緩解縣鄉財政困難的意見〉的通知》(財預〔2005〕5號)精神,財政部研究制定了《2005年中央財政對地方緩解縣鄉財政困難獎勵和補助辦法》?,F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實際,研究制定省對下獎勵和補助辦法,采取有效措施,確保緩解縣鄉財政困難工作取得實效。
附件:2005年中央財政對地方緩解縣鄉財政困難獎勵和補助辦法
2005年5月8日
2005年中央財政對地方緩解縣鄉財政困難獎勵和補助辦法
為緩解縣鄉財政困難,根據《財政部關于印發〈關于切實緩解縣鄉財政困難的意見〉的通知》(財預〔2005〕5號)精神,特制定本辦法。
一、對財政困難縣政府增加稅收收入和省市級政府增加對財政困難縣財力性轉移支付給予獎勵
為調動財政困難縣(市、旗,含所屬鄉、鎮、蘇木。下同)發展經濟、做大“蛋糕”的積極性,引導省市級財政加大對財政困難縣的支持力度,中央財政對2004年財政困難縣增加稅收收入、省市級政府增加對財政困難縣財力性轉移支付按一定的系數,并考慮各地財政困難程度給予獎勵。市轄區以及
北京、
天津、
上海、
浙江、
江蘇、
廣東、
大連、
青島、
寧波、
廈門、
深圳等所轄縣暫不列入獎勵范圍。
(一)財政困難縣。指按照2003年數據計算可支配財力低于基本財政支出需求的縣??芍湄斄Πū炯壵话泐A算收入、上級政府財力性補助收入以及可用于基本財政支出的預算外收入等,對上解上級財政的支出、一般預算收入中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罰沒收入中用于成本開支部分等作必要扣除?;矩斦С鲂枨蟀▏覚C關事業單位在職職工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離退休人員經費和必要的事業發展支出,具體由財政部根據各地財政供養人數、人均開支標準和地區間支出成本差異系數核定。
(二)財政困難縣增加的稅收收入。指按財政管理體制規定,縣鄉分享的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資源稅、房產稅、印花稅、契稅、車船使用稅、耕地占用稅、土地增值稅等收入。
(三)省市級政府增加的對財政困難縣財力性轉移支付。指省市政府增加的“兩稅”返還、所得稅基數返還、一般性轉移支付、民族地區轉移支付、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調資轉移支付、體制補助、其他財力性補助等。不包括省市級政府通過下放支出責任以及減少專項撥款等方式增加的財力性轉移支付。
(四)獎勵系數。財政困難縣政府增加稅收收入的獎勵系數為0.3,省市級政府增加對財政困難縣財力性轉移支付的獎勵系數為0.23。
(五)獎勵資金的分配。省級財政要將獎勵資金首先用于財政困難縣,財政困難縣財力缺口完全彌補后,可以用于解決其他縣鄉財政困難問題,不得截留、挪用。
二、對縣鄉政府精簡機構和人員給予獎勵
為推動縣鄉政府精簡機構和人員,提高行政效率,中央財政對各地2004年縣鄉政府精簡機構和人員給予一次性獎勵。撤并1個鄉鎮獎勵50萬元,精簡1人獎勵4000元。省級財政要將獎勵資金兌現到精簡機構和人員的縣。
三、對產糧大縣給予獎勵
為調動縣鄉政府支持糧食生產的積極性,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和糧食產量,減輕產糧大縣財政壓力,中央財政對產糧大縣按一定因素給予獎勵。省級財政要根據中央財政下達的分縣獎勵資金,及時如數兌現到產糧大縣,由縣財政統籌安排,合理使用。具體獎勵辦法按《財政部關于印發中央財政對產糧大縣獎勵辦法的通知》(財建〔2005〕153號)的規定執行。
四、對以前緩解縣鄉財政困難工作做得好的地區給予補助
為體現公平原則,中央財政在對2004年各地緩解縣鄉財政困難工作實績進行獎勵的同時,對以前年度緩解縣鄉財政困難工作做得好的地區給予補助。
(一)對省市級政府財力向下轉移較多的地區給予補助。對2003年省內人均財力較低縣占全省人均財力比重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地區,中央財政根據超出的額度按0.3的系數給予補助。省級財政要將補助資金繼續用于緩解縣鄉財政困難。
(二)對機構精簡進度較快、財政供養人員控制有力的地區給予補助。中央財政按2000~2003年縣鄉政府撤并鄉鎮的個數和精簡人員數給予一次性補助,分3年到位。撤并1個鄉鎮補助40萬元,每精簡1人補助3000元。
五、建立健全監督約束機制
地方各級財政要按照《關于切實緩解縣鄉財政困難的意見》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本地區省以下緩解縣鄉財政困難獎補辦法,合理分配和妥善使用中央獎勵補助資金,切實緩解縣鄉財政困難。
(一)要建立地方財政運行監控和支出績效評價體系,準確、全面地掌握財政運行情況,科學、客觀地評價地方緩解縣鄉財政困難的能力、努力程度和工作實績。
(二)省、市和縣級財政部門要在財政預、決算報告中,分別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人大常委會報告中央獎勵補助資金的使用情況和緩解縣鄉財政困難的措施與成效。省級財政部門要將有關情況匯總后報送財政部。
(三)中央財政對地方上報數據資料、獎補資金分配和使用情況進行專項檢查。各地不得編報虛假信息,采取先征后返或列收列支虛增收入等方式騙取中央獎勵補助資金,不得截留、挪用中央獎勵補助資金,不得拖欠國家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資,違規購買、更新小汽車、新建辦公樓、培訓中心,不得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等。否則,一經查實,中央財政要扣減獎勵補助資金,情節嚴重的,取消享受獎補政策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