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追究范圍
第三章 違法責任
第四章 違法審判責任的確認和追究
第五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保證審判人員依法行使職權,促進人民法院的廉政建設,維護司法公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及其他有關法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人民法院審判人員在審判、執(zhí)行工作中,故意違反與審判工作有關的法律、法規(guī),或者因過失違反與審判工作有關的法律、法規(guī)造成嚴重后果的,應當承擔違法審判責任。
第三條 違法審判責任,應當依據違法事實、行為人的法定職責、主觀過錯以及違法行為所產生的后果確定。
第四條 追究違法審判責任,應當堅持實事求是、法律、紀律面前人人平等以及責任自負、罰當其過、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第二章 追究范圍
第五條 違反法律規(guī)定,擅自對應當受理的案件不予受理,或者對不應當受理的案件違法受理,或者私自受理案件的。
因過失致使依法應當受理的案件未予受理,或者對不應當受理的案件違法受理,造成嚴重后果的。
第六條 明知具有法定回避情形,故意不依法自行回避,或者對符合法定回避條件的申請,故意不作出回避決定,影響案件公正審理的。
第七條 審判人員擅自干涉下級人民法院審判工作的。
第八條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影響案件主要事實認定的證據,請求人民法院調查收集,有關審判人員故意不予收集,導致裁判錯誤的。
第九條 依職權應當對影響案件主要事實認定的證據進行鑒定、勘驗、查詢、核對,或者應當采取證據保全措施而故意不進行,導致裁判錯誤的。
第十條 涂改、隱匿、偽造、偷換或者故意損毀證據材料,或者指使、支持、授意他人作偽證,或者以威脅、利誘方式收集證據的。
丟失或者因過失損毀證據材料,造成嚴重后果的。
第十一條 篡改、偽造或者故意損毀庭審筆錄、合議庭評議記錄、審判委員會討論記錄的。
第十二條 向合議庭、審判委員會報告案情故意隱瞞主要證據、重要情節(jié),或者提供虛假材料的。
遺漏主要證據、重要情節(jié),導致裁判錯誤,造成嚴重后果的。
第十三條 拒不執(zhí)行審判委員會決定,或者拒不執(zhí)行上級人民法院裁判的。
第十四條 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作出錯誤裁判的。
因過失導致裁判錯誤,造成嚴重后果的。
第十五條 故意違反法律規(guī)定采取或者解除財產保全措施,造成當事人財產損失的。
采取財產保全措施時有過失行為,造成嚴重后果的。
第十六條 先予執(zhí)行錯誤,造成當事人或者案外人財產損失的。
第十七條 執(zhí)行工作中有下列行為之一,造成當事人或者案外人財產損失的:
(一)故意違法執(zhí)行第三人或者案外人財產;
(二)故意重復查封、扣押、凍結被執(zhí)行財產;
(三)故意超標的查封、凍結、扣押、變賣被執(zhí)行財產;
(四)鑒定、評估、變賣被執(zhí)行財產時,指使有關部門壓低或者抬高價格;
(五)故意違反法律規(guī)定,暫緩執(zhí)行、中止執(zhí)行、終結執(zhí)行。
第十八條 私自制作訴訟文書,或者在制作訴訟文書時,故意違背合議庭評議結果、審判委員會決定的。
因過失導致制作、送達訴訟文書錯誤,造成嚴重后果的。
第十九條 故意違反法律規(guī)定采取強制措施的。
采取強制措施有過失行為,致人重傷或者死亡的。
第二十條 故意拖延辦案,或者因過失延誤辦案,造成嚴重后果的。
第二十一條 故意違反法律規(guī)定,對不符合減刑、假釋條件的罪犯裁定減刑、假釋的。
第二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審判人員不承擔責任:
(一)因對法律、法規(guī)理解和認識上的偏差而導致裁判錯誤的;
(二)因對案件事實和證據認識上的偏差而導致裁判錯誤的;
(三)因出現(xiàn)新的證據而改變裁判的;
(四)因國家法律的修訂或者政策調整而改變裁判的;
(五)其他不應當承擔責任的情形。
第三章 違法責任
第二十三條 獨任審判員違法審判的,由獨任審判員承擔責任。
第二十四條 合議庭成員評議案件時,故意違反法律規(guī)定或者歪曲事實、曲解法律,導致評議結論錯誤的,由導致錯誤結論的人員承擔責任。
第二十五條 審判委員會委員討論案件時,故意違反法律規(guī)定或者歪曲事實、曲解法律,導致決定錯誤的,由導致錯誤決定的人員承擔責任。
審判委員會主持人違反民主集中制原則導致審判委員會決定錯誤的,由主持人承擔責任。
第二十六條 院長、庭長故意違反法律規(guī)定或者嚴重不負責任,對獨任審判員或者合議庭的錯誤不按照法定程序糾正,導致違法裁判的,院長、庭長、獨任審判員或者合議庭有關人員均應當承擔相應責任。
第四章 違法審判責任的確認和追究
第二十七條 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決定是否錯誤,應當由人民法院審判組織確認。
第二十八條 各級人民法院監(jiān)察部門是違法審判責任追究工作的職能部門,負責違法審判線索的收集、對違法審判責任進行調查以及對責任人員依照有關規(guī)定進行處理。
第二十九條 監(jiān)察部門應當從二審、審判監(jiān)督中發(fā)現(xiàn)審判人員違法審判的線索。
人民法院各審判組織和審判人員應當配合監(jiān)察部門的工作,及時將在審判工作中發(fā)現(xiàn)的違法審判線索通知監(jiān)察部門,并提供有關材料。
第三十條 對涉及上級人民法院監(jiān)察部門監(jiān)察對象的違法審判線索,監(jiān)察部門應當將有關材料報送上級人民法院監(jiān)察部門處理。
第三十一條 上級人民法院監(jiān)察部門認為下級人民法院應當追究有關審判人員責任而沒有追究的,報告院長決定,責令下級人民法院追究責任,必要時可以直接調查處理。
第三十二條 對責任人的追究,應當根據違法行為的具體情況確定:
(一)情節(jié)輕微的,責令有關責任人作出檢查或者通報批評;
(二)情節(jié)較重,應當給予紀律處分的,依照《人民法院審判紀律處分辦法(試行)》給予相應的紀律處分;
(三)有犯罪嫌疑的,移送有關司法部門依法處理。
第三十三條 違法審判責任案件的立案、調查、處理、申訴,依照《人民法院監(jiān)察部門調查處理案件暫行辦法》規(guī)定的程序進行。
第五章 附 則
第三十四條 本辦法所稱審判人員是指各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員、助理審判員。執(zhí)行員、書記員、司法警察、司法監(jiān)察人員參照本辦法執(zhí)行。
第三十五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國務院在廣東省暫時調整部分法律規(guī)定的行政審批的決定
2012-1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命名單(吳雙戰(zhàn)、彭小楓、劉永治、劉鎮(zhèn)武、葛振峰、符廷貴的任命)
2010-02-26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九屆第二十四號)
2009-12-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葡萄牙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8-10-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修改〈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xié)定〉議定書》的決定
2007-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1991修正)
1991-06-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籌備委員會關于成立香港各界慶祝香港回歸祖國活動委員會的決定
1996-03-2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就業(yè)政策公約》的決定
1997-05-09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2001修訂)
2001-0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
2005-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的決定
1985-04-10臺灣省出席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協(xié)商選舉方案
1997-05-09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
1997-05-09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
1997-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國務院增發(fā)今年國債和調整中央財政預算方案的決議
1998-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修訂)
1999-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qū)域自治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1-02-28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城鎮(zhèn)燃氣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
2019-03-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4年部分節(jié)假日安排的通知
2013-12-1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fā)2013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3-04-07國務院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和國務院第一次全體會議精神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
2013-03-28國務院關于201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2013-01-08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消防工作的意見
2011-12-30國務院關于印發(fā)中國老齡事業(yè)發(fā)展“十二五”規(guī)劃的通知
2011-09-17國務院關于修改《工傷保險條例》的決定
2010-12-20國務院關于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
201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