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國務院同意財政部《關于完善省以下財政管理體制有關問題的意見》,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附:關于完善省以下財政管理體制有關問題的意見(財政部 2002年12月9日)
根據《國務院關于印發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方案的通知》(國發〔2001〕37號)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人民政府要結合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完善所屬市、縣的財政管理體制(含省會城市的財政管理體制,以下簡稱省以下財政管理體制)。結合近年來省以下財政管理體制運行情況,現對完善省以下財政管理體制有關問題提出如下意見:
一、完善省以下財政管理體制的目標和原則
1994年實行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以來,各地比照中央對地方的分稅制模式,陸續調整了省以下財政管理體制,配套建立了轉移支付制度。總體上看,現行省以下財政管理體制調動了各級地方政府發展經濟和組織收入的積極性,基本保證了各級地方政府正常運轉和各項事業發展的資金需要。但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省以下財政管理體制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按企業隸屬關系劃分收入妨礙了企業的公平競爭,地區間財力差距呈擴大趨勢,一些基層政府財政運轉困難等。徹底解決這些問題,治本之策是促進地區經濟均衡發展,轉變政府職能,調整財政支出結構,量力而行辦各項事業。從財政工作看,需要結合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進一步完善省以下財政管理體制。
近期內,完善省以下財政管理體制的目標是:充分調動各級政府增收節支的積極性,切實保證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的及時足額發放和基層政權的正常運轉,逐步縮小轄區內地區間財力差距,促進國民經濟及各項事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完善省以下財政管理體制應堅持以下原則:一是突出重點,適當增強財政困難縣(含縣級市、旗,下同)、鄉(含鎮、蘇木,下同)的財力;二是積極穩妥,在采取有效措施完善省以下財政管理體制的同時,保證各級地方財政的平穩運行,省以下財力調整主要通過增量進行;三是簡明規范,在確保完善財政管理體制目標實現的前提下,辦法力求簡單透明,統一規范,便于操作。
二、合理界定省以下各級政府的事權范圍和財政支出責任
各地要按照建立公共財政框架的基本要求,依法界定各級政府的事權范圍,進一步明確省以下各級政府的財政支出責任。
在明確劃分各級政府財政支出責任的基礎上,各級政府要各負其責,嚴格實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凡屬省、市(指地級市、州、盟,以下簡稱市級)政府承擔的財政支出,省、市級財政應積極籌措資金加以保障,不得以任何形式轉嫁給縣、鄉財政。省、市級政府委托縣、鄉政府承辦的事務,要足額安排對縣、鄉財政的專項撥款,不留資金缺口,不得要求縣、鄉財政安排配套資金。屬于共同事務,應根據各方受益程度,并考慮縣、鄉財政的承受能力,確定合理的負擔比例,積極探索共同事務的經費負擔辦法。
三、合理劃分省以下各級政府財政收入
各地要根據各級政府的財政支出責任以及收入分布結構,合理確定各級政府財政收入占全省財政收入的比重。省以下地區間人均財力差距較小的地區,要適當降低省、市級財政收入比重,保證基層財政有穩定的收入來源,調動基層政府組織收入的積極性;省以下地區間人均財力差距較大的地區,要適當提高省、市級財政收入比重,并將因此而增加的收入用于對縣、鄉的轉移支付,調節地區間財政收入差距。省、市級財政不得將因完善體制增加的收入用于提高本級財政支出標準或增加本級財政支出。
省以下各級政府間財政收入的劃分,要按照完善省以下財政管理體制的原則,結合各地實際,采用按稅種或按比例分享等規范辦法,打破按企業隸屬關系劃分收入的做法,為推進企業的改組改制、兼并重組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創造條件。為了降低縣、鄉財政收入風險,保證縣、鄉財政收入的穩定,應當在兼顧稅收征管效率的前提下,將年度間波動幅度大、流動性強、地區之間稅基分布懸殊的稅種作為省、市級財政收入或主要由省、市級財政分享。
四、進一步規范省以下轉移支付制度
省、市級財政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幫助解決縣、鄉財政困難。在明確劃分省以下各級政府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的基礎上,建立規范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
省級財政要按照有關客觀因素和開支標準,合理測算所屬市級、縣級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和政權正常運轉等基本財政支出需求。對縣、鄉財政收入不能滿足基本財政支出需求部分,省、市級財政要通過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的方式逐步加以解決。由市級政府確定縣、鄉財政管理體制的地區,省級財政要督促市級財政參照省級財政測算出的各縣基本財政支出需求,出臺彌補各縣基本財政支出缺口的具體辦法,并報省級財政部門備案。
省、市級政府要承擔起分級管理的應盡職責,除了中央財政下達的轉移支付資金外,要通過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壓縮本級支出和專項撥款等方式,積極籌措資金,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規模,加大對財政困難縣、鄉的支持力度。
轉移支付資金的分配要力求公平、公正和合理,要通過公式化方式分配轉移支付資金,盡量減少中間環節。轉移支付的形式要力求簡化并相對穩定。對原體制補助、原體制上解等較為確定的轉移支付要進行歸并。省、市級財政要采取措施保證中央安排的轉移支付資金落實到縣、鄉。
五、根據鄉經濟狀況合理確定鄉財政管理體制
各地要根據鄉經濟狀況,區別對待,合理確定鄉財政管理體制,妥善處理縣與鄉的財政分配關系,避免向鄉財政轉嫁支出。對經濟欠發達、財政收入規模較小的鄉,其財政支出可由縣財政統籌安排,以保障其合理的財政支出需要;對經濟較為發達、財政收入規模較大、財政收入增長能夠滿足自身支出需要的鄉,可實行相對規范的財政管理體制,以調動其發展經濟和增加收入的積極性。要進一步加強對鄉財政的管理,約束鄉政府行為。鄉財政要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規定,除接受中央轉貸外,不得舉債或為企業、建設項目出具擔保。
六、強化財政預算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
(一)要按照建立公共財政框架的要求并區別輕重緩急,調整支出結構,合理確定財政支出順序。要確保基層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資、離退休人員離退休費和基本養老金以及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等按時足額發放。在基層政權基本財政支出需要沒有充分保證的情況下,不得將財政資金投入到其他領域,更不能用于安排一些“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對按國家規定由財政安排的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資性支出,各級財政要足額安排,并全部納入財政在國庫開設的工資專戶,專門用于工資發放。
(二)要進一步規范財政資金供給范圍,解決財政供養人口過多、包攬過寬的問題。行政事業單位要嚴格實行定編定員,對超編人員,要采取措施,限期清理辭退。要加強對事業單位的管理,改進事業經費的撥付辦法,科學核定對事業單位的撥款數額。
(三)要穩步推進預算管理改革,強化預算管理。通過實行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購制度等改革措施,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
1987-01-2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的決定
2007-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入制止恐怖主義爆炸的國際公約的決定
2001-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
2000-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
1990-09-0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結束工作的建議的決定
1997-07-0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分別制定法規和規章在深圳經濟特區實施的決定
1992-07-01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
2002-04-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國性法律的決定
2005-10-27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管理辦法(2014修訂)
2014-07-29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2003-11-2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快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利用的意見
1970-01-01國務院關于貴陽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2013-03-05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消防工作的意見
2011-12-30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的決定(2011)
2011-07-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1年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1-02-28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浙江省嘉興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1-01-2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乳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通知
2010-09-16國務院關于第五批取消和下放管理層級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
2010-07-0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減輕企業負擔專項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0-06-1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繼續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年”活動的通知
2010-02-15國務院關于表彰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和模范個人的決定
2009-09-26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業發展意見的通知
2009-05-07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深刻吸取近期三起重大生產安全事故教訓切實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
2009-04-2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認真貫徹實施食品安全法的通知
2009-03-04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禽遺傳資源進出境和對外合作研究利用審批辦法
2008-08-28關于印發《國資委直屬機關黨委常委會工作制度》的通知
2008-09-01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條例
2008-06-08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務院工作規則》的通知
2008-03-23國務院關于印發2007年工作要點的通知
2007-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