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條 國家有計劃地開展殘疾預防工作,加強對殘疾預防工作的領導,宣傳、普及母嬰保健和預防殘疾的知識,建立健全出生缺陷預防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機制,針對遺傳、疾病、藥物、事故、災害、環境污染和其他致殘因素,組織和動員社會力量,采取措施,預防殘疾的發生,減輕殘疾程度。
國家建立健全殘疾人統計調查制度,開展殘疾人狀況的統計調查和分析。
【釋義】
本條是關于國家開展殘疾預防工作和建立健全殘疾人統計調查制度方面的規定。
本條規定得比較詳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一)開展殘疾預防工作
根據《關于殘疾人的世界行動綱領》的定義,殘疾預防是指在預防出現心智、身體和感官缺陷的各項措施(即一級預防);或在出現缺陷后,防止它造成不良后果。《關于殘疾人的世界行動綱領》把殘疾預防看成一項戰略措施,提出:“殘疾預防戰略對于減少缺陷和殘疾的出現極為重要。應該采取措施及早發現缺陷的癥狀,立即進行治療或補救,這樣就可以預防殘疾,或者至少大為減輕殘疾的程度,而且往往可以避免造成持久性殘疾。”“實行殘疾預防和保證缺陷不致發展成為更為嚴重的殘疾方案,要比以后不得不照料殘疾人,使社會付出的代價小得多。”基于這種共識,《關于殘疾人的世界行動綱領》號召會員國應對預防缺陷和殘疾采取適當措施,并確保有關知識和技術的傳播;要訂立社會各級的殘疾人預防協調方案。
開展殘疾預防工作對于保護人民的健康、保護人力資源、提高國民素質,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分組審議殘疾人保障法(修訂草案)的時候,關于早期預防和控制殘疾的意見比較集中。殘疾人是具有特殊困難的群體,應該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呵護,而最大的呵護是預防,做好殘疾的預防工作是人道主義的體現。要從源頭上預防新生兒缺陷,做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就可以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有效地預防和減少殘疾的發生。國家和地方公共團體為了預防殘疾,應當采取普及相關知識、加強母嬰保健、早期發現致殘原因以及進行早期治療等必要措施。
因此,殘疾人保障法對于預防殘疾工作著重強調了以下三點:
第一,國家有計劃地開展殘疾預防工作,加強對殘疾預防工作的領導。
我們國家堅持計劃生育和優生優育,反對近親結婚,防止有害遺傳。我國婚姻法第七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結婚:(一)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二)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
第二,宣傳、普及母嬰保健和預防殘疾的知識。
依據我國母嬰保健法的規定,醫療保健機構應當為公民提供婚前保健服務,包括婚前衛生指導(關于性衛生知識、生育知識和遺傳病知識的教育)、婚前衛生咨詢(對有關婚配、生育保健等問題提供醫學意見)、婚前醫學檢查(對準備結婚的男女雙方可能患影響結婚和生育的疾病進行醫學檢查)。例如規定:(1)經婚前醫學檢查,對患指定傳染病在傳染期內或者有關精神病在發病期內的,醫師應當提出醫學意見;準備結婚的男女雙方應當暫緩結婚。(2)經婚前醫學檢查,對診斷患醫學上認為不宜生育的嚴重遺傳性疾病的,醫師應當向男女雙方說明情況,提出醫學意見;經男女雙方同意,采取長效避孕措施或者施行結扎手術后不生育的,可以結婚。但《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規定禁止結婚的除外。(3)經產前診斷,胎兒患嚴重遺傳性疾病的,有嚴重缺陷的,或者因患嚴重疾病,繼續妊娠可能危及孕婦生命安全或者嚴重危害孕婦健康的,醫師應當向夫妻雙方說明情況,并提出終止妊娠的醫學意見。(4)生育過嚴重缺陷患兒的婦女再次妊娠前,夫妻雙方應當到縣級以上醫療保健機構接受醫學檢查。
第三,針對遺傳、疾病、藥物中毒、事故、災害、環境污染和其他致殘因素,制定法律法規,組織和動員社會力量,采取預防疾病的措施。
遺傳病是導致先天殘疾的重要原因,能夠導致殘疾的遺傳病并不多,常見的有以下十類:(1)致盲遺傳病:如先天性白內障;(2)致聾遺傳病:如先天性耳聾;(3)運動障礙疾病:如成骨不全、重癥肌無力等;(4)神經精神系統遺傳病:如小頭畸形、精神分裂等;(5)內分泌系統遺傳病:如呆小病;(6)血液系統遺傳病:如血友病A等;(7)先天代謝病:如白化病等;(8)心血管系統病:如先天性心臟病、肥厚型心臟病;(9)性染色體異常綜合征:如先天性睪丸或卵巢發育不全綜合征;(10)常染色體綜合征:如先天愚型。致殘的疾病因素除剛才提到的十種遺傳病外,還有中風、腦癱、脊髓損傷、癲癇、麻風病、高血壓病、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種疾病。致殘的中毒因素包括食源性化學中毒(如甲醛導致的雙目永久性失明)、藥物中毒(如鏈霉素中毒引起的耳聾)、農藥中毒(如四肢肌肉性萎縮)、煤氣中毒(嚴重的導致大腦功能障礙,出現偏癱和繼發性癲癇等)。意外傷害包括交通意外、生產事故、燒傷、燙傷、化學品灼傷、運動創傷等。有害環境因素包括物理有害環境,如光學致盲、聲學致殘電學致殘等;化學有害環境,如慢性鉛中毒導致肢體偏癱、智力低下等;生物有害環境,如寄生蟲環境(如腦囊蟲病印發的癲癇)、病毒感染(如乙腦)等。
殘疾的預防措施可以分為三級。一級預防是指預防致殘性傷害和疾病發生。如:免疫接種、安全防護、預防性咨詢及指導、預防性保健、避免引發傷病的危險因素或危險源、實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合理行為及精神衛生、遵守安全規則并養成安全習慣等;二級預防是指防止傷病后出現殘疾。如疾病早期篩查、定期健康檢查、控制危險因素、改變不良生活方式、早期醫療干預、早期康復治療等;三級預防是指殘疾出現后采取措施,預防殘障形成。如康復功能訓練、使用假肢和矯形器或輔助功能用品用具、使用步行用具、進行康復咨詢、支持性醫療及護理、手術治療等。
實踐中由于致殘因素多種多樣,目前我國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堅持計劃生育和優生優育,反對近親結婚,防止有害遺傳;加強計劃免疫,防治流行性疾病和地方病;搞好環境保護,控制污染和公害;減少各種事故;改進保健服務,防止濫用藥物;嚴禁生產和銷售偽劣假冒藥品;積極推廣補救控制技術,減少二次損傷等。
(二)開展殘疾人統計調查工作
有關殘疾人的統計調查是聯合國關注的一項基礎性工作。《關于殘疾人的世界行動綱領》、《殘疾人機會均等標準規則》等文件均要求各國應定期收集、發布有關殘疾人的統計信息。通過嚴密的統計調查工作,掌握全國殘疾人的數量、地區分布、致殘原因、生活狀況,以及康復、教育、就業等方面的豐富數據和資料,能夠為殘疾評定工作的標準化、制度化,為國家制定完善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的法律法規、政策,提供客觀、可靠的依據,有力地推動殘疾人事業的發展。
1987年我國進行的首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適逢“聯合國殘疾人十年(1983-1992)”。在世界各國為促進殘疾人“充分、平等參與”做出的努力中,我國的這一務實行動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和好評。第一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是一次樣本量大、牽涉面廣、專業性和技術性比較強的特殊的社會調查。為國家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和《中國殘疾人事業五年工作綱要》及八五、九五、十五計劃綱要提供了科學依據。從第一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到現在,已經有十八年之久。十八年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迅速,我國人口的數量、結構、分布和人民生活、工作狀況等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與此同時,殘疾人的數量、結構、地區分布、致殘原因及康復、就業、教育、婚姻、家庭狀況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有的方面變化很大。第一次抽樣調查的數據和資料已經不能反映變化了的現實,有時需要組織專題調查,有時不得不依據第一次抽樣調查的數據并參照有關統計資料,對殘疾人某些方面的數據進行推測,這給實際工作帶來很大困難。為了全面準確地掌握現階段殘疾人的基本情況,為國家制定實施有關殘疾人的法律法規、發展計劃、政策措施,加強和改善對殘疾人的服務,推進殘疾人奔小康,提供翔實可靠的依據,2004年9月,國務院正式批準開展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這一調查行動本身和調查結果將有力地向世界表明,中國在保障和發展殘疾人事業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就,展示我國人權保障的真實性、公平性和廣泛性。
開展殘疾人統計調查工作,有利于預防殘疾工作的開展,因為致殘原因的調查正是殘疾人抽樣調查的一項重要內容。隨著工業化發展、環境的變化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造成殘疾的社會的、生產的、遺傳的、藥物的、環境的因素也出現一些新的變化。通過調查取得殘疾人致殘原因及其變化的寶貴數據資料,對健全殘疾防控機制,預防殘疾發生,提高人口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2015年修正)
2015-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75)[失效]
1975-01-1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的決定
2003-08-27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關于200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及200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的決議
2004-03-1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第八個五年計劃綱要
1991-04-0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加入《關于向國外送達民事或商事司法文書和司法外文書公約》的決定
1991-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已被修正)
1992-04-03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在河道、航道范圍內開采砂石、砂金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
1990-05-1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的決定(1995)
1995-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法
1997-02-2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幾個問題的解釋
1998-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8-11-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國性法律的決定
1999-12-20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和管理辦法(2003修正)
2003-04-17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法(2006年修訂)
2006-08-27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直銷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法規匯編編輯出版管理規定(2019修正)
2019-03-02城市道路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
2018-07-31農田水利條例
2016-05-17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03年修訂)
2003-11-2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取消76項評比達標表彰評估項目的決定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重點工作部門分工方案的通知
2013-05-30國務院關于修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0國務院關于201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2013-01-08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
2012-09-05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2-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