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條 在水事糾紛發生及其處理過程中煽動鬧事、結伙斗毆、搶奪或者損壞公私財物、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的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釋義】 本條是關于在水事糾紛發生及其處理過程中煽動鬧事、結伙斗毆、搶奪或者損壞公私財物、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的規定。
一、本條規定的犯罪行為有以下五種情況:
1.在水事糾紛發生及其處理過程中煽動鬧事構成犯罪的。
2.在水事糾紛發生及其處理過程中結伙斗毆構成犯罪的。
3.在水事糾紛發生及其處理過程中搶奪公私財物構成犯罪的。
4.在水事糾紛發生及其處理過程中損壞公私財物構成犯罪的。
5.在水事糾紛發生及其處理過程中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構成犯罪的。
二、按照本條的規定,行為人如果實施了以上行為之一,并且構成犯罪的,應當承擔刑事法律責任。
(一)《刑法》第277條第1款規定:“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
構成此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罪須具備以下要件:1.本罪客觀上表現為阻礙國家有關部門對水事糾紛進行處理的公務活動。行為所針對的對象為依法對水事糾紛進行處理的國家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行為的內容是阻礙上述人員依法執行職務和履行職責。行為人必須在上述人員執行職務或履行職責時實施阻礙行為,且采用暴力、威脅的方法;2.本罪主體為普通主體,即凡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3.本罪主觀上只能是故意,阻礙的動機不影響本罪的成立。
(二)《刑法》第278條規定:“煽動群眾暴力抗拒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實施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力;造成嚴重后果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構成此煽動群眾暴力抗拒國家法律實施罪須具備以下要件:1.本罪客觀上表現為以文字、圖畫、演說等方式煽動群眾以暴力抗拒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的實施;2.本罪主體為普通主體,即凡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3.本罪主觀上只能是故意。
(三)《刑法》第290條第2款規定:“聚眾沖擊國家機關,致使國家機關工作無法進行,造成嚴重損失的,對首要分子,處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對其他積極參加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構成此聚眾沖擊國家機關罪須具備以下要件:1.本罪客觀上表現為糾集多人強行進入、圍攻處理水事糾紛的國家機關,致使水事糾紛的處理工作無法進行,造成嚴重損失的行為;2.本罪主體為普通主體,即凡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3.本罪主觀上只能是故意。
(四)《刑法》第267條規定:“搶奪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攜帶兇器搶奪的,依照本法第263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構成此搶奪罪須具備以下要件:1.客觀上表現為乘人不備,公然奪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2.本罪主體為普通主體,即凡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3.本罪的主觀方面只能是故意,還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五)《刑法》第275條規定:“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構成此故意毀壞公私財物罪須具備以下要件:1.本罪客觀上表現為毀壞公私財物。對象為公私財物,既可以是動產,也可以是不動產。行為表現為毀壞,不限于從物力上改變或消滅財物的形體,而是包括使財物喪失或減少其原本效用的一切行為;2.毀壞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3.本罪主觀上只能是故意。
(六)《刑法》第238條規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具有毆打、侮辱情節的,從重處罰。”“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232條、第234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構成此非法拘禁罪須具備以下要件:1.本罪客觀上表現為非法剝奪他人身體自由的行為。作為本罪對象的“他人”沒有限制,即可以是守法公民,也可以是犯有錯誤或有其他違法行為的人,還可以是犯罪嫌疑人;行為的特征是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剝奪他人的身體自由;非法剝奪人身自由是一種持續行為,時間很短、瞬間性的剝奪人身自由的行為不構成本罪;剝奪人身自由的行為必須具有非法性;2.主觀上只能是故意;3.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犯此罪的從重處罰。
三、對上述五種行為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1.《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19條第五項規定,捏造或者歪曲事實、故意散布謠言或者以其他方法煽動擾亂社會秩序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公安機關處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2.《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19條第七項規定,拒絕、阻礙國家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公安機關處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3.《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23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偷竊、騙取、搶奪少量公私財物或者哄搶國家、集體、個人財物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公安機關處15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可以單處或者并處200元以下罰款。
4.《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23條第四項規定,故意損壞公私財物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公安機關處15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可以單處或者并處200元以下罰款。
5.《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22條第二項規定,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公安機關處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新增列九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修正案》和《〈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新增列硫丹修正案》的決定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免職的名單(2009年8月27日)
2009-08-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1983)
1983-09-02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羅馬尼亞引渡條約》的決定
1997-02-23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關于200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0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決議
2004-03-1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5-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的決定
1988-04-13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已修正)
1986-04-1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已修訂)
1994-05-12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人選的產生辦法
1999-01-1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決定(2004第二次修正)
2004-08-28直銷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廣播電視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2016年修正)
2016-02-06存款保險條例
2015-02-17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
2012-11-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電煤市場化改革的指導意見
2012-12-20律師事務所管理辦法(2012修訂)
2012-11-30國務院關于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的意見
2012-08-03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浙江省嘉興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1-01-24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召開全國深入開展嚴厲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專項行動視頻會議的通知
2010-10-2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地溝油整治和餐廚廢棄物管理的意見
2010-07-13檢察官職業道德準則(試行)
2009-09-0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的意見
2008-12-30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于調整鋁合金焦炭和煤炭出口關稅的通知
2008-08-1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汶川地震抗震救災捐贈款物管理使用的通知
2008-05-31關于加強中央企業負責人第二業績考核任期薪酬管理的意見
2007-12-26國務院關于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新設立高新技術企業實行過渡性稅收優惠的通知
2007-12-26國務院關于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
2007-09-2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綜合減災“十一五”規劃的通知
2007-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