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同意國家水產總局《關于全國水產工作會議情況的報告》,請認真貫徹執行。
水產是國民經濟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有遼闊的海洋和內陸水面,水產資源豐富,發展水產事業的條件很好。但是,它的重要性,至今還沒有被我們一些同志所認識。這些年來,水產品產量和質量,都遠遠不能滿足人民生活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這種狀況必須盡快改變過來。各地要切實加強對水產工作的領導,全面地、完整地執行農林牧副漁五業并舉的方針。各有關部門也要積極支持漁業生產,努力把水產事業搞上去。
關于全國水產工作會議情況的報告
全國水產工作會議于二月五日至三月一日在北京召開。會議根據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在總結水產工作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研究了水產工作的調整和著重點的轉移問題,制定了加速水產發展的方針、任務和政策措施,大家一致表示要盡快扭轉目前的被動局面,為實現漁業現代化而努力。現將會議討論的幾個主要問題報告如下。
一、水產工作的現狀
建國以來,水產事業有較大發展,這對改善市場供應,增加出口,起了積極的作用。
但是,長期以來,由于政治運動頻繁,特別是林彪、“四人幫”的干擾破壞,加上農林牧副漁五業并舉方針執行得很不好,漁業擺不上位置,以及我們在工作中違反客觀規律造成的缺點、錯誤,致使水產工作積累了許多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當前突出的問題是:
(一)水產資源遭到嚴重破壞。近海捕撈能力成倍增加,漁場卻沒有相應擴大,盲目發展底拖網作業,片面強調高產,酷漁濫捕,帶魚、黃魚等主要品種產量連年大幅度下降。魚越打越小,有的已形不成漁汛,有的幾近絕種。工業污染嚴重影響了海珍品的生產,舟山等主要漁場已受到嚴重威脅。
內陸水域建閘筑壩,隔斷了魚蟹洄游通道;圍湖墾殖,使水面大量縮小,產卵場遭到破壞;水域污染日益嚴重,有的江河魚已絕跡。全國淡水捕撈直線下降,由五十年代年產六十多萬噸,下降到七十年代三十多萬噸。
(二)人工養殖發展緩慢。我國有可以養殖的內陸水面七千五百萬畝,淺海灘涂七百四十萬畝,發展海、淡水養殖的潛力極大。但因經濟政策不合理,又缺乏資金、物資、飼料,內陸水面只利用了百分之六十,單產很低;淺海灘涂已利用的不到百分之十五,而且養的主要是貝藻,魚蝦極少。
(三)產品質量差,腐爛損失嚴重。水產品總產量中,小魚雜魚和低值魚占一半以上。而且保鮮加工設備很少,冷凍品不到總產的百分之五,低質咸干品比重大,每年約有三、四十萬噸腐爛變質。目前,我國水產品除工業原料、供應出口和腐爛損失的以外,可供國內人民食用的每人平均只有五斤多。數量少,質量又差,市場供應十分緊張,人民群眾意見很大。
(四)集體經濟薄弱,社隊負債累累。由于漁業政策不落實,成本高,魚價低,經濟單一,管理混亂,漁業社隊多數虧本,難以維持簡單再生產。僅沿海漁區欠國家貸款累計達五億五千多萬元,平均每個勞動力三百元。
(五)設備落后,技術水平低。全國還有三十多萬條非機動漁船。機動漁船的機械裝備、助漁導航儀器也十分落后。深海捕撈技術沒有過關,遠洋漁業還是個空白。養殖設備簡陋,人工增殖尚未開展。水產品加工還處于“一把刀,一把鹽”的落后狀態。水產科研教育底子薄,人員少,水平低,遠遠不能適應生產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要求。
會議認為,上述問題不解決,不僅漁業的現代化無從談起,連現有產量也難以維持,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了。
二、抓住重點,盡快把水產生產搞上去會議根據當前水產工作矛盾很多、問題成堆的狀況,認為水產工作著重點的轉移,首先要從調整入手,貫徹執行“大力保護資源,積極發展養殖,調整近海作業,開辟外海漁場,采用先進技術,加強科學管理,提高產品質量,改善市場供應”的方針,使水產事業的現代化建設得以在堅實可靠的基礎上穩步前進。
水產工作近期的任務是:今明兩年力爭把生產秩序整頓好,近海捕撈產量維持現有水平,著重保護資源,提高產品質量,淡水和海水養殖的較大發展,一九八0年水產品總產量達到四百八十萬噸。一九八五年前,近海資源得到恢復和增殖,外海漁場進一步開發利用,養殖生產全面鋪開,建成一批商品基地,一九八五年總產量達到六百萬噸,養殖產量的比重從百分之二十四提高到百分之四十。基本消滅臭魚爛蝦現象,上市魚貨大部分改為鮮活魚、冰鮮魚、冷凍魚或其他加工制品,水產品出口換匯有較大幅度增長。
實現這個任務,必須嚴格按照客觀規律辦事,全面落實黨的各項政策,以集體漁業為主,發揮國營漁業的骨干作用,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集中力量,抓好以下三項工作:一是資源的保護、增殖和合理利用,這是維持現有產量和進一步發展的可靠保證;二是大力發展養殖,這是今后增加產量的主要來源;三是改進保鮮加工,提高產品質量,這是改善市場供應的有效措施。
(一)加強漁政管理,切實保護資源水產資源是發展水產生產的物質基礎。要大張旗鼓地宣傳國務院發布的《水產資源繁殖保護條例》,制定實施細則,切實貫徹執行。今明兩年,要建立起漁船登記、作業登記和漁業許可證等制度,并盡快制定漁業法。(注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已于一九八六年一月二十日經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自一九八六年七月一日起施行。)
建立健全海區、省、縣漁政監督管理機構和海區、省兩級漁政船隊。內陸主要江河湖庫,也要設置必要的管理機構和漁政船。設立漁業警察,執行監督檢查任務。各級漁政機構的職能和任務是,保護水產資源,維護生產秩序,協同公安、司法部門執行漁業法規,對外代表國家維護我國的漁業權益。所需的人員編制和經費,海區和內陸跨省的大水面,由國家解決;其余的由所在省、市、區解決。
漁政工作,在統一領導下,實行分級管理。淺海養殖水域、灘涂和定置作業漁場由所在縣的漁政部門管理;機船底拖網禁漁區線以內海域,由所在省、市、區的漁政部門管理;禁漁區線以外海域,由海區漁業指揮部管理。跨海區、省、縣的生產作業,必須取得當地主管部門的同意,并執行其有關規定。內陸水域,按行政區劃管理,跨界水面由有關方面協商管理。凡有爭議的,由上一級漁政部門仲裁解決。
要合理利用近海資源,減少拖網作業,發展圍、流、釣生產。大黃魚、小黃魚、帶魚、對蝦等重點品種,由海區漁業指揮部會同有關省、市、區逐個制定保護措施。一九八0年底以前機動拖網漁船一律到禁漁區線外作業,現有小馬力拖網漁船要逐步轉向其他作業或發展養殖。各地要制定調整近海作業的具體方案。經濟上確有困難的社隊在調整作業時,國家要給予適當補助。要加強資源調查,建造一批適合外海作業的船只,并著手發展遠洋漁業。
嚴禁圍湖填塘,已經圍墾而得不償失的,要退田還湖。圍海造田要統籌規劃,不得破壞水產資源。興修水利必須考慮魚蟹洄游繁殖的需要。廠礦企業要嚴格執行國家有關環境保護的政策法令。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毒魚、炸魚、偷魚、搶魚等不法行為。對嚴重破壞水產資源的,要賠償損失,繩之以法。
(二)充分利用水面,大力發展養殖養殖生產,穩妥可靠,發展起來可以增加社員收入,壯大集體經濟,改善市場供應,擴大出口貨源,使水產生產布局更加合理。
集中建設一批養殖商品基地。已經列入國家規劃的十大片淡水魚商品基地,要保質保量按時完成,產品主要用于內銷,中央和地方六、四分成。海水養殖商品基地,要抓生產技術過關、出口換匯率高的品種,產品主要供應出口。各省、市、區也要因地制宜建設一批商品基地。基地的經營形式,主要是社辦漁場或縣社、社隊聯合辦場,建設用工由社隊自力更生解決。需要補助的投資、物資、設備以及收購產品回供的飼料、化肥等,國家規劃建設的基地由國家負責,地方規劃建設的由地方負責。
進一步擴大城郊穩產高產魚塘的面積,有條件的要發展網箱養魚和工廠化養魚,提高城市人民吃魚自給水平。發展城郊養魚所需的資金、物資,應納入城市生產建設規劃。
要發展和依靠群眾,把一切宜于養殖的水面、灘涂充分利用起來。沿海社隊凡有條件的都要發展養殖,實行養捕結合。內陸地區要興辦社隊漁場,到一九八五年基本做到可養水面都養上魚。
水產總局建立養殖公司,飼養對蝦和鰻魚出口,所得外匯,三、五年內用于引進新技術、新設備,加速漁業現代化建設。
(三)搞好保鮮加工,提高魚貨質量提高魚貨質量,要從生產第一線的保鮮工作抓起。凡有條件改裝的漁輪,要逐步安裝制冷機械;新建漁輪,一定要有制冷設備。現有機帆漁船要有計劃地改裝一部分,帶冰出海;新建的要有隔熱艙,有的還可配備制冷設備。要恢復船上漁獲物沖洗和分類裝箱等行之有效的制度。
建立從產到銷的冷藏流通網。國家要集中力量搞好重點產區和商品基地的冷庫、冷藏車船和漁港碼頭的建設;同時,發動和支持群眾大搞小型簡易的冷藏保鮮設施。大中城市批發部門也要增設冷藏設備,盡快建立漁用冷藏設備制造工業。
選擇一批重點漁業縣、社建設加工基地,從國外引進現代化的制冷、罐頭、魚粉和魚糜制品等設備,采取漁工商結合的形式進行試點。大力開展低值魚、小雜魚加工綜合利用,提高食用價值。
水產供銷部門要及時做好水產品的收購、加工和調運。要嚴格質量標準,運用價值規律,堅持以銷鮮冷凍品為主,促進魚貨質量的提高。減少經營環節,逐步實行按經濟區域劃片供應。要積極組織生產單位同零售單位直接掛鉤,或產銷直接見面,供應鮮活水產品。
加強漁政管理,大力發展養殖,提高魚貨質量,這三項工作既是調整的重點,也是實現漁業現代化的起點。各級領導必須把人力、物力、財力轉到這方面來,其他各項工作,都要圍繞這三項統一規劃,合理安排。特別要大力加強水產科研教育工作。盡快建立健全各級水產科研機構,建設現代化的科學實驗手段。要集中力量研究保護近海資源的科學措施,搞清外海漁場的資源狀況,研究養殖新品種的培育和養魚新技術,突破捕撈、養殖、保鮮加工機械化、自動化的技術關鍵。恢復和充實高中等水產院校,提高教育質量,抓好科技人員、漁工、漁民和干部的技術培訓,迅速壯大科技隊伍,提高生產技術和科學管理水平。
三、落實漁業政策,壯大集體經濟目前,我國水產總產量中,集體漁業占百分之八十以上。落實漁業政策,調動廣大漁民的生產積極性,把集體漁業搞上去,使幾百萬漁民逐步富裕起來,不僅關系到整個漁業生產的發展速度,而且關系到鞏固海邊防的大問題。
會議結合漁業的具體情況,還擬定了發展集體漁業的十條政策、措施。
第一,穩定漁業社隊所有制。目前我國漁業大多數以大隊為基本核算單位,是符合漁業生產特點和現階段生產力水平的,不要輕易變動。以生產隊為基本核算單位的,不要在條件不具備時匆忙過渡。近幾年,被強迫并隊過渡群眾強烈反對的,經縣一級領導機關批準,允許改正過來。對分散單干的,要加強教育,重新組織起來。
第二,專業漁業社隊(包括國營漁場)的養殖水面、灘涂、土地,以及劃給連家船漁民的生產、生活基地,受國家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不允許以任何借口平調漁業社隊的勞力、資金、產品和物資。
第三,認真執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加強定額管理,建立健全獎懲制度,堅決糾正平均主義。要實行“三定兩獎”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第四,(注解:水產品購銷問題,改按中發〔1985〕5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放開政策、加速發展水產業的指示》中“水產品全部劃為三類產品,一律不派購,價格放開,實行市場調節”的規定執行。)國家對集體漁業的水產品試行派購和議購相結合的政策。派購比例一般為百分之六十左右,具體比例可依各地不同情況,本著專業高于兼業、海洋高于淡水、集中產區高于分散產區的原則,由省、市、自治區主管部門確定,供銷部門和生產單位簽訂合同。派購部分,可以發放預購定金,并在漁需物資供應上給予適當照顧。其余部分實行議價收購或由社隊自行處理,但漁民除自食魚外,不搞實物分配。對于特供和出口水產品,一般應實行全額收購,國家給予專項加價和物資獎售等優待。
第五,海水和淡水的水產品收購價格,從一九七九年春汛起,分別提高百分之二十和三十,并相應擴大品種、規格、鮮度、季節等差價。
支漁工業品要提高質量,相應降低銷售價格,逐漸縮小工漁產品之間的比價。漁業社隊(包括國營漁場)的養殖生產用電,按農用標準收費。
第六,漁業社隊要以漁為主,多種經營。凡適合社隊經營的水產品加工和其他工副業,要有計劃、有步驟地下放給社隊經營。允許漁業社隊根據合同規定,把生產的魚貨運到銷地交售。
第七,國家發放的專項長期低息或微息貸款,以及支農資金、事業費,漁業應占有合理的比例。漁業附加稅或漁港基金,只許用于漁港及其他漁業設施的建設,不準挪作他用。
第八,漁業社隊因發展生產新增勞力,要按漁民定量相應解決口糧指標。要妥善解決專業漁民和國營漁場職工的家屬無戶籍、無口糧問題。
第九,對培育魚種、親魚、網箱養魚和工廠化養魚所需的飼料糧,要和機械化養豬、養雞同等對待。
第十,供銷部門收購養殖的魚蝦,要回供一定數量的飼料和化肥。鼓勵養殖單位利用池埂、隙地種植飼料,其產品一律不予征購。
四、加強黨對水產工作的領導
漁業是目前國民經濟中的一個薄弱環節,請各級黨委、革委會把水產工作列入議事日程,切實加強領導。漁區一定要堅持以漁為主,主要領導精力應該放在漁業上;半農半漁地區,要農漁并舉,全面發展;其他地區也要根據條件,積極發展漁業。要建立健全各級水產機構,內陸有些省要恢復和建立水產局,水產機構和干部要保持穩定。
各級水產部門要搞好組織建設和思想建設,堅定不移地執行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各級領導干部,都要努力學習,精通業務,嚴格按照客觀規律辦事,把水產事業盡快搞上去。
以上報告,如無不當,請批轉各地貫徹執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2009年修訂)
2009-08-27商標代理管理辦法(2010修正)
2010-07-12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外交人員法(主席令 第19號)
2009-12-31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2007-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于舉行聯合軍事演習期間其部隊臨時處于對方領土的地位的協定》的決定
2007-06-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立法會在1999的年12月19日前開展工作的決定
1999-08-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關于合作打擊非法販運麻醉藥品、精神藥物及其前體的協議》的決定
2004-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文物的規定適用于具有科學價值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古人類化石的解釋
2005-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2000-08-25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市轄區土地審批權限問題的答復
1990-11-1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級以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直接選舉的若干規定
1983-03-05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
1992-02-25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1989-12-26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
1993-07-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香港特別行政區有關人員就職宣誓事宜的決定
1997-05-23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1992)
1992-09-04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1994-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預備役軍官法
1995-05-10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
1996-10-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在1999年12月19日前開展工作的決定
1999-07-0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2006第三次修訂)
2005-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懲治走私、制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的犯罪分子的決定
1990-12-28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暫行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人工影響天氣管理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
2019-12-30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城市道路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2012第一次修正)
2012-03-30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