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8月29日 建總發[1999]107號)
建設銀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分行,計劃單列市分行,
蘇州、三峽分行:
現將《
中國建設銀行貸款風險分類工作管理規定(試行)》印發你行,(以下簡稱《規定》,見附件),請結合以下要求一并貫徹執行。
一、對各類授信業務的風險狀況進行風險分類和評價,是實施信貸風險監控、強化貸后管理、防范系統性信貸風險的重要手段,也是制定信貸政策、落實貸款責任制和考核各級行信貸管理等級的基礎,對促進商業銀行的穩健經營具有重要意義。各級行領導要高度重視貸款風險分類工作,加強對貸款風險分類工作的領導,注意協調,做到貸款風險分類工作與剝離不良資產工作兩不誤;協調好信貸經營部門和信貸風險管理部門在風險分類工作中的關系,使分類工作有序進行;要選拔優秀人員到貸款風險分類工作崗位上來,充實分類工作人員。
二、各級行要處理好貸款風險分類工作中日常監控管理與綜合評價的關系,保證貸款風險分類工作人員合理配置,各階段工作量分布均衡,把日常性的風險分類做得扎實可靠,確保綜合評價結論的準確性,避免期末突擊完成任務。
三、上級行信貸風險管理部門對下級行的分類制度執行情況和分類質量要進行檢查。檢查時除本行人員外,還應從下屬非檢查行抽調人員一同進行。檢查結果與被檢查行認定的結果如偏離過大,檢查組要責成被檢查行返工重新分類,視情況予以通報,必要時要求該行作出書面說明。總行要組織對分類工作的檢查,原則上,1999年各行對分類工作的抽查面應達到如下比例:一級分行抽查的機構數應不少于二級分行總數的20%,抽查的客戶不少于客戶總數的5%;城市分行抽查機構數不少于經辦行總數的50%,抽查的客戶不少于客戶總數的8%。二級分行的抽查面由各一級分行自定。
四、各行在收到本通知以后,按分類實施辦法要求,要立即著手安排以1999年6月末為統計時點的貸款風險分類復核工作,確保分類結果于1999年10月24日以前上報總行。1999年12月末的貸款風險分類結果,各行于2000年2月24日前上報總行。從2000年開始,貸款風險分類結果按季上報總行,有關貸款分類數據傳輸工作的具體安排,總行另行通知。
附: 中國建設銀行貸款風險分類工作管理規定(試行)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貫徹落實人民銀行《關于全面推行貸款五級分類工作的通知》精神,依據《中國建設銀行貸款風險分類實施辦法》和《中國建設銀行總行信貸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信貸經營部、信貸風險管理部職責分工方案》,進一步規范貸款風險分類的工作程序,明確貸款風險分類工作的職責分工,特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貸款風險分類實行“本級認定、分級審批、常規管理、分工協作、歸口負責”的工作原則。
(一)本級直接經營的貸款由本級信貸風險管理部門進行分類認定。
(二)各級審批機構按照貸款風險分類審批權限對分類認定結果進行審批。
(三)貸款風險分類是信貸管理的常規工作,即根據掌握的客戶信息,對貸款的風險類別進行適時調整。按照人民銀行現行規定,結合我行實際,貸款風險分類工作頻率定為每季度一次;當出現對客戶風險分類結果有重大影響的情況時,應即時進行分類。全部貸款的風險分類結果綜合統計分析每季進行一次。
(四)各級行貸款風險分類工作的組織實施和分類質量由信貸風險管理部門歸口負責,信貸經營部門及各相關部門予以配合和協助。
第三條 審計部門應該對貸款分類政策、程序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和評價。
第二章 工作程序
第四條 貸款風險分類工作主要包括單戶(單筆)貸款風險分類、貸款風險分類綜合分析階段。
第五條 單戶(單筆)貸款風險分類階段工作程序:
(一)分類準備。分類準備的工作內容包括搜集調查了解客戶信息,提供分類資料,分析整理信貸檔案,填寫分類認定工作底稿,撰寫單戶余額在1000萬元以上客戶的
借款人背景材料(可在“客戶評價報告”的基礎上加以適當補充而成)。
(二)信貸討論。信貸討論工作內容包括對分類準備階段所提供的分類資料、分類認定工作底稿、背景材料中的有關問題進行討論,按照信貸討論結果對分類認定工作底稿內容進行調整,對不符合要求的分類資料和背景材料要重新補做。
(三)分類認定。分類認定是指根據分類資料和信貸討論意見進行綜合判斷,提出分類認定意見,填寫分類認定記錄。
(四)分類認定結果的審批。分類認定結果的審批是指根據分類認定意見,對屬于本級行審批權限內的貸款風險分類進行審批確認,填寫審批記錄,凡超出本級行審批權限的貸款風險分類認定結果和有關資料,報送上級行審批。
(五)提出改進意見。根據貸款風險分類過程和結果發現的信貸經營管理中的問題和風險隱患,提出改進信貸經營管理和防范風險的意見。
第六條 貸款風險分類綜合階段工作內容:
(一)復核和上報貸款風險分類綜合報表。
(二)對分類工作質量進行抽查。
(三)總結分析貸款風險分類工作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信貸經營管理中的問題,撰寫和報送貸款風險分類分析報告。
第三章 分類認定結果的審批權限和審批認定方式
第七條 貸款風險分類認定結果的審批權限
(一)單戶貸款余額在1000萬元以上(含1000萬元)客戶的貸款風險分類認定結果由一級分行風險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風險委)進行審批;
(二)單戶貸款余額在100萬元以上(含100萬元)、1000萬元以下(不含1000萬元)客戶的貸款風險分類認定結果由二級分行(計劃單列市分行所屬支行,下同)風險委進行審批;
(三)單戶貸款余額在100萬元以下客戶、票據貼現(未到期)、
個人住房貸款、個人小額儲蓄
存單質押貸款、單位信用卡透支、個人信用卡透支的貸款風險分類認定結果由支行信貸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信貸委)進行審批;
(四)損失類貸款認定結果的審批權限在一級分行和總行。單戶損失類貸款余額在5000萬元以上(含5000萬元)客戶的貸款風險分類認定結果由總行審批;單戶損失類貸款余額在5000萬元以下(不含5000萬元)客戶的貸款風險分類認定結果由一級分行審批,一級分行不得轉授權。
第八條 為提高貸款風險分類結果審批工作效率,各級風險委(不含支行的信貸委),根據本行的審批力量和審批工作量,可授權本級行信貸風險管理部門對本級行風險委審批權限內的貸款風險分類結果進行審批。
第九條 貸款風險分類認定方式
貸款風險分類認定由各級信貸風險管理部門指定1名部門負責人和1名部門成員擔任(只設1名信貸風險管理專崗人員的支行可由其1人擔任)。
第十條 貸款風險分類認定結果的審批方式
(一)一級分行和二級分行風險委(含支行信貸委,下同)審批貸款風險分類的方式為:由風險委召開專門審批會議,由風險委主任或副主任擔任審批會議負責人,風險委其他成員擔任審批會議成員,集體審查討論后,由審批會議負責人在審批認定記錄表上簽署審批意見,其他會議成員簽名。
(二)一級分行信貸風險管理處、二級分行信貸風險管理科審批貸款風險分類的方式為:由信貸風險管理部門成立審批小組,信貸風險管理部門負責人擔任審批小組負責人,部門其他人員(3人以上)擔任小組成員。審批小組召開審批會議,集體審查討論后,由審批小組負責人在審批認定記錄表上簽署審批意見,審批小組成員簽名。
第十一條 當貸款風險分類認定部門和分類認定結果審批部門重合時,分類程序中的認定和審批可簡化為審批程序,審批認定記錄表中只簽署審批意見。
第四章 貸款風險分類工作中信貸經營部門的職責
第十二條 各級信貸經營部門負責辦理本規定第五條第(一)款所規定的貸款風險分類準備工作,參加本規定第五條第(二)款所規定的貸款風險分類的信貸討論工作。信貸經營部門對所提供的貸款風險分類資料、分類認定工作底稿和背景材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負責。具體工作任務包括:
(一)搜集分類資料,填寫貸款風險分類認定工作底稿,撰寫分類所需的借款人背景材料,提供分類準備資料,參與信貸討論并提供信貸討論要求報送的各類材料,按照信貸討論結果調整分類認定工作底稿內容;
(二)負責分類認定工作底稿和審批結果的信息系統錄入。
第十三條 信貸經營部門對同級信貸風險管理部門的貸款風險分類認定結果有不同意見時,可向本級風險委提出申訴,風險委予以裁決。在未裁決之前,分類結果暫不報審批。
第五章 貸款風險分類工作中信貸風險管理部門的職責
第十四條 各級信貸風險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完成本規定第五條第(二)款所規定的信貸討論工作、負責完成本規定第五條第(三)款、第(四)款、第(五)款、第六條所規定的各項工作任務。已經錄入信貸管理信息系統的仍然有效的信息,各級信貸風險管理部門要充分提取利用,盡量減少信貸經營部門的重復
勞動。信貸風險管理部門對所轄范圍貸款風險分類制度執行情況負責;對所轄范圍貸款風險分類工作質量負責。
第十五條 總行信貸風險管理部門具體工作任務
(一)制定全行貸款風險分類規章制度,指導、檢查和監督全行貸款風險分類工作;
(二)組織全行的貸款風險分類人員培訓,對全行貸款風險分類工作提供相關信息支持;
(三)綜合分析全行貸款風險分類結果,通過貸款風險分類工作總結信貸經營管理中的問題,撰寫貸款風險分類分析報告;
(四)根據工作需要,經行領導批準后,向總行有關部門和行外有關部門提供我行貸款風險分類結果。
第十六條 一級分行、二級分行、支行信貸風險管理部門具體工作任務
(一)組織本級貸款風險分類的信貸討論,提出按照信貸討論結果對分類認定工作底稿內容進行調整的意見;
(二)對本級貸款風險分類進行認定;在對分類認定結果審批之前向本級信貸經營部門反饋分類認定結果;
(三)對所轄范圍審批權限以內的貸款風險分類認定結果組織審批;
(四)綜合分析所轄范圍貸款風險分類結果,撰寫貸款風險分類分析報告;根據所發現的問題,提出改進信貸經營管理和防范風險的意見;
(五)向上級行和本級行有關部門報送貸款風險分類結果和綜合報表、綜合分析報告;
(六)負責本級分類認定工作底稿、分類結果認定和審批記錄、其他認為有必要保存在風險管理部門的分類資料的存檔和管理。
第十七條 信貸風險管理部門對信貸經營部門提供信息資料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如存有疑問,應要求其進一步核實、補充和完善,必要時可以到實地進行調研,從客戶方面獲取分類所需要的信息。
第六章 附則
第十八條 一級分行可依據本規定的基本原則制定實施細則。
第十九條 本規定由總行負責解釋。
第二十條 本規定自印發之日起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