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單位:
黑龍江省
齊齊哈爾市人民政府
發布日期:2007-10-24
執行日期:2007-11-1
第一條 為完善我市醫療保險制度、保障城鎮居民基本醫療需求、促進和諧社會建設,根據國務院《關于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和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黑龍江省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方案的通知》,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凡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是指由政府主辦,以家庭繳費為主,政府給予適當補助,參保居民按規定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享受相應醫療保險待遇的制度。
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堅持籌資水平、繳費年限與待遇水平相適應原則,以大病統籌為主。
第四條 市、縣(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是市、縣(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行政主管部門,其所屬的醫療保險管理機構具體承辦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業務,負責本辦法的組織實施。
財政、民政、衛生、教育、殘聯、公安、工商、交通等部門應當協同
勞動保障部門和醫療保險管理機構做好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
第五條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勞動保障局,街道辦事處、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應當按照市政府相關分工規定,具體辦理轄區內城鎮居民參保登記、數據錄入、醫療保險費代收代繳、醫療保險證和醫療保險卡發放以及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宣傳和咨詢等工作。
第六條 市、縣(市)、區教育局負責組織所屬學校,以學校為單位統一到當地醫療保險管理機構為在校學生辦理參保登記和繳費手續。
第二章 參保范圍和籌資標準
第七條 凡具有本市城鎮戶籍的下列居民均可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一)18周歲以上非從業人員;
(二)各類中小學、職業高中、技校、中專在校學生;
(三)18周歲以下非在校人員。
第八條 高等院校在校學生醫療保險按照原有辦法執行。
第九條 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籌集來源:
(一)城鎮居民個人繳費;
(二)財政補助。
第十條 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籌集標準:
城鎮居民每人每年按照210元標準籌集;各類中小學、職業高中、技校、中專在校學生和18周歲以下非在校人員每人每年按照90元標準籌集。其中:
(一)低保人員、
喪失勞動能力的重度殘疾人員、低收入家庭60周歲以上老年人,由中央財政補助50元,省級財政補助50元,市財政補助70元,個人繳納40元。
(二)各類中小學、職業高中、技校、中專在校學生和18周歲以下非在校人員,由中央財政補助20元,省級財政補助20元,市財政補助20元,個人繳納30元;屬于低保家庭或重度殘疾的學生和兒童,由中央財政補助25元,省級財政補助25元,市財政補助25元,個人繳納15元。
(三)其他參保人員,中央財政補助20元,省級財政補助20元,市財政補助20元,個人繳納150元。
第十一條 本市低收入家庭暫定為家庭月人均收入在本地低保標準以上至低保標準150%的家庭,待省政府標準頒布后按照省政府標準執行。
第十二條 符合參保條件的城鎮居民,應當以戶口簿內所有成員為一個參保單位,持戶口簿、身份證等證件和資料,到所在街道辦事處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辦理參保和繳費手續。其中的低保人員、低收入家庭、喪失勞動能力的重度殘疾人員分別由民政部門和殘聯認定。
已辦理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家庭成員、離休人員、老紅軍、二等乙級以上革命
傷殘軍人、出國定居人員等不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對參保的城鎮居民,由醫療保險管理機構核發基本醫療保險證和IC卡。
第十三條 城鎮居民參保后中斷繳費,中斷繳費期未超過3個月的,在足額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后,繼續享受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待遇;超過3個月辦理繳費手續的,設立6個月的待遇等待期,等待期滿后繼續享受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待遇。參保城鎮居民中斷繳費期間發生的醫療費用不予核銷。
第十四條 城鎮居民參保繳費后,在基本醫療保險待遇期內,因故退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其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不予退還。
第十五條 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不建立個人賬戶,暫不享受異地安置人員醫療保險待遇。
第三章 醫療保險待遇
第十六條 在一個醫療保險年度內,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最高支付限額為2.5萬元。最高支付限額以內符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規定的醫療費用,由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和城鎮居民個人按比例支付。
(一)住院起付標準:三級醫院為每次500元;二級醫院為每次300元;一級醫院及基層社區醫療服務機構為每次200元。
(二)住院報銷標準:三級醫院報銷55%;二級醫院報銷60%;一級醫院及基層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報銷65%.住院期間使用乙類藥品的,參保居民應首先自負10%,再按上述比例報銷;住院期間實施特殊檢查和特殊治療的報銷50%;轉往市外上級醫院住院所發生的醫療費用,報銷標準在本市三級醫院基礎上減少8%.
(三)門診大病報銷標準:經鑒定患有尿毒癥的參保居民實施血液透析的,報銷50%;腎(肝)移植術后參保居民服用抗排異藥物的,報銷50%;其他門診大病暫不在報銷范圍。
第四章 醫療保險管理
第十七條 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組織管理和醫療服務管理參照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有關規定執行,具體辦法由勞動保障部門和醫療保險管理機構另行制定。
第十八條 城鎮居民市內住院醫療終結后,除按照規定標準和比例自負部分醫療費用外,其余醫療費用由醫療保險管理機構與定點醫療機構結算。
第十九條 本辦法規定的繳費標準、起付標準、自付比例及最高支付限額等政策將根據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運行情況,由市醫療保險管理機構提出調整意見,報市政府批準執行。
第二十條 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實行財政專戶、單獨列賬,專款專用、收支兩條線管理。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當年不足支付的部分,可由低保城市醫療救助資金以及其他資金拆借解決,待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結余時予以歸還。
第二十一條 因突發性疾病、流行性疾病和自然災害等因素造成急、危、重病人劇增,使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難以支付時,由同級政府協
調解決。
第二十二條 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接受財政、審計等部門的監督和審計。醫療保險管理機構定期公布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使用情況以及相關政策信息。
第五章 附則
第二十三條 醫療保險管理機構經辦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業務,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由財政撥付;所需人員編制由編委、人事部門核定,配齊人員。
第二十四條 各縣(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籌資水平和醫療費用報銷比例,各縣(市)人民政府可視經濟發展狀況等因素自行確定。
第二十五條 本辦法由齊齊哈爾市人民政府負責解釋。
第二十六條 本辦法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發文單位:
遼寧省
大連市人民政府
發布日期:2007-10-24
執行日期:2007-10-24
各區、市、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直屬機構,各有關單位:
現將《大連市行政投訴處理暫行辦法》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二00七年十月二十四日
大連市行政投訴處理暫行辦法
第一條 為做好本市行政投訴工作,改進工作作風,提高行政效能,促進依法行政,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制定本暫行辦法。
第二條 大連市人民政府行政投訴中心(以下簡稱投訴中心)是市政府負責處理行政投訴的主管機構,其主要職責是:
(一)負責受理公民、法人、其他組織以及境外人員(以下簡稱投訴人)對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或依法受行政機關委托履行行政管理職責的組織及其工作人員(以下簡稱被投訴人)的投訴;負責分析當前社會熱點、難點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負責受理企、事業等單位和人民群眾對政府信息的申請和咨詢。
(二)具體負責受理投訴人對區市縣政府、先導區管委會、政府各部門、直屬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的投訴;組織對重大、有影響及突發行政違法違規事件的調查并提出處理意見;組織協調區市縣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及直屬機構行政投訴工作,對其行政投訴工作進行檢查、指導和監督。
(三)承辦市政府交辦的其他相關工作。
第三條 市及區市縣政府、先導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及直屬機構行政投訴受理機構應根據本辦法,受理和處理對本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違規行政行為的投訴。區市縣政府、先導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及各直屬機構應指定部門和專、兼職人員,負責本部門職能范圍內和上級交辦的行政投訴工作。
第四條 投訴人可以通過電話、信函和電子郵件方式進行投訴,投訴中心不接受群眾來訪。
第五條 投訴中心受理投訴的范圍:
(一)行政機關不履行法定職責,違反國家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和黨委、政府決定、命令,或者盲目決策,造成重大失誤的投訴。
(二)行政機關不正確履行法定職責,不認真落實內部管理制度,工作職責不清,相互扯皮、推諉,辦事效率低下,以及政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不作為,亂作為,給行政管理相對人造成延誤或損失的投訴。
(三)行政機關不執行行政許可及服務規定和程序,該取消或調整的審批事項不取消或不調整,違反政務公開規定,不履行一次性告知義務和公開服務承諾,不認真受理,不按規定時限辦理,人為設置障礙,歧視、刁難服務對象,以及利用管理和審批權吃、拿、卡、要的投訴。
(四)行政執法部門在維護、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活動中,故意縱容或者庇護不正當競爭,對發現的嚴重違法、違規、違紀問題不及時糾正,不向有關職能部門通報和移交處理的投訴。
(五)政府工作人員執行公務不文明,工作作風生硬,態度蠻橫粗暴,對群眾的正當要求和合理意見置之不理以及其他與政府工作人員及窗口服務人員身份不相稱行為的投訴。
第六條 投訴中心原則不受理投訴的范圍:
(一)歷史遺留問題以及黨和政府已有結論的重大事件。
(二)投訴人就相同投訴內容已到信訪部門上訪,信訪部門已經受理、正在
立案處理或已有處理結論的問題。
(三)投訴人已經將投訴內容向人民法院起訴或申請行政復議的問題。
(四)不屬于行政投訴中心職能范圍的投訴。
第七條 投訴中心對已受理的事項,分下列情況處理:
(一)投訴中心在接到投訴人投訴后要做好登記,在2個工作日內做出是否受理的決定;對不予受理的,應當向投訴人說明理由。
(二)對市民的簡單投訴及政策咨詢,投訴中心應直接辦理并答復投訴人。市民提出有價值的建議應轉交相關部門并將意見反饋給建議人。投訴中心應定期總結市民建議,形成報告上報市政府。
(三)對需轉交有關行政機關處理的投訴,投訴中心應轉交有關承辦單位處理。承辦單位應在投訴件送達后,一般問題3個工作日、復雜問題7個工作日、疑難問題15個工作日內辦結。對涉及面廣、情況特別復雜的投訴,在規定時限內確實無法辦結的,辦結時間最長不超過60個工作日,并告知投訴人。
(四)涉及多個承辦單位的投訴,需分別處理的,各承辦單位應就職責范圍內的事項進行處理并答復投訴人;需多個部門會同處理的,投訴中心直接協調處理或會同有關部門共同調查處理,也可向市政府提出處理意見及建議。
(五)重大、疑難及帶有普遍性的熱點、難點投訴件,投訴中心應形成《市長專報》上報市政府,并按照市領導的批示精神進行重點查辦。
第八條 投訴事項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可以終結:
(一)經過投訴中心、有關行政機關或相關組織協調,爭議的雙方當事人達成一致意見,糾紛得到解決的。
(二)投訴事項經核實與事實不符的。
(三)投訴人自愿放棄投訴的。
(四)投訴人無故不參加協調活動或拒絕與投訴中心聯系配合的。
(五)投訴人將投訴內容向人民法院起訴或申請行政復議的。
第九條 投訴事項的處理結果,屬于投訴中心直接處理的,由投訴中心自處理完畢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將處理意見答復投訴人;屬于轉交承辦單位處理的,承辦單位經調查處理,形成書面報告,經主管領導簽批后,正式行文上報市投訴中心,同時承辦單位應于3個工作日內將有關結論或意見向投訴人直接反饋。
第十條 投訴人對承辦單位處理結果不滿意的,可以向投訴中心反映。投訴中心應對反映的問題進行調查。對原投訴處理機關處理得當的,告知投訴人;對確屬處理不當的,應責成原投訴處理機關重新處理或形成處理意見報市政府。
第十一條 投訴中心對投訴事項進行調查,有關單位及人員應予以配合,并提供與投訴事項相關的證據材料。由投訴中心轉交有關單位調查的投訴,有關單位應對投訴內容及投訴人資料予以保密,并及時調查,在規定的處理期限內向投訴中心反饋調查結果和處理意見。各投訴網絡機構對投訴中心轉辦件的辦理情況定期在《大連行政服務與行政效能》簡報上公布。
第十二條 投訴中心負責查詢和督促投訴件的處理。有關承辦部門對投訴中心交辦的投訴事項在規定的期限內不處理的,由投訴中心予以通報批評。
第十三條 經查實,被投訴部門或工作人員確存在推諉、敷衍、拖延、弄虛作假等行為并造成嚴重后果的,投訴中心應提請監察機關處理或向有關行政機關提出給予行政處分的建議。
第十四條 被投訴部門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對投訴人進行任何形式的打擊報復或損害投訴人的合法權益,一經發現,由有關部門依照有關規定嚴肅查處。
第十五條 投訴人應如實反映情況,投訴內容應具體、明確,應具實名及聯系方式。投訴人故意偽造證據誣陷他人造成嚴重后果的,投訴中心應按照有關法規移交有關執法部門進行查處。
第十六條 本暫行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