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政辦發〔2008〕81號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新區管委會,市政府各工作部門、直屬機構:
《
銅川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行辦法》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銅川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二○○八年八月二十七日
銅川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行辦法
第一條 根據《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陜政辦發〔2008〕4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我市行政區域內農業戶籍的下列人員:
(一)年滿18周歲以上(不含在校學生),未參加其他社會養老保險的農村居民;
(二)沒有參加其他社會養老保險的鄉鎮企業職工、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
第三條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堅持以保障參保人年老后的基本生活為目的;堅持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籌資模式;堅持待遇水平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權利與義務相對等,激勵與約束相一致的原則。
第四條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現階段實行縣級統籌,由各級人民政府負責推行,并將其列入本縣(區)、本鄉(鎮)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第五條 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是全市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的主管部門,負責政策制定和監督指導;縣(區)人事和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本縣(區)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組織實施和監督管理工作;縣(區)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經辦機構負責養老保險費收繳、養老金支付、個人賬戶管理、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工作。
第六條 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村養老保險的宣傳動員和組織實施。村民委員會根據縣(區)、鄉(鎮)人民政府的統一部署,負責以村(組)為單位統一辦理參保繳費手續。
第七條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費的年繳費標準(含集體補助和財政補貼),按當年本縣(區)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0%至20%繳納,并隨著經濟發展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繳費標準可適時調整。
第八條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費可以按月、按季或按年繳納。參保繳費起始日年滿60周歲以上人員不繳納養老保險費,本人直系親屬按規定參保并正常繳費的,可享受養老保險待遇。
第九條 市、縣(區)財政對于參保人員養老保險費給予適當補貼,標準為每人每年30元,由市、縣(區)財政各負擔50%。財政補貼資金納入當年財政預算。
第十條 完全
喪失勞動能力的農村貧困殘疾人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養老保險費由市、縣(區)財政各承擔一半,全額給予補貼。
第十一條 鼓勵有條件的村(組)集體經濟組織,加大對本村(組)集體補助的數額,具體辦法由村民代表大會決定。
第十二條 提倡和鼓勵機關、團體和社會各界對農村特困群眾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給予扶持和資助。
第十三條 縣(區)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經辦機構為參保農民建立養老保險檔案和個人賬戶,核發《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繳費手冊》。
第十四條 參保人員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包括:
(一)個人繳納的養老保險費總額及其利息;
(二)村(組)集體補助總額及其利息;
(三)財政補貼總額及其利息;
(四)其他收入及其利息。
第十五條 參保人員個人賬戶的儲存額利率根據人民銀行同期公布的城鄉居民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確定。農保經辦機構每年對參保人員個人賬戶中的儲存額結息一次。
第十六條 參保人員在本市內跨統籌區域轉移養老保險關系的,個人賬戶金額全部轉移。參保人員轉往外地市的,個人賬戶中個人和集體繳費儲存額全部轉移。
第十七條 參保人員有權向農保經辦機構查詢基本養老保險有關情況,經辦機構應當及時提供相應的服務。
第十八條 參保人員養老保險待遇由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養老補貼兩部分組成。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辦法為:個人賬戶積累總額除以國家規定的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即:個人賬戶養老金月領取標準=個人賬戶積累總額/139。現階段全市養老補貼標準為:60周歲以上每人每月60元,由市、縣(區)財政各承擔50%,根據當年實際需要分別列入市、縣(區)財政預算。
第十九條 具備以下條件之一的,且符合參加社會養老保險條件的本人直系親屬均已按規定參保并正常繳費,可享受養老保險待遇:
(一)參保繳費起始日年滿60周歲以上人員;
(二)參保繳費起始日45周歲以上,按規定參保并足額繳納相應年限的養老保險費,且年滿60周歲的人員;
(三)參保繳費起始日45周歲以下,按規定參保并連續足額繳納相應年限的養老保險費,且繳費年限在15年以上、年滿60周歲的人員。
第二十條 達到享受養老保險待遇年齡但未按規定繳納養老保險費的,應按規定補繳(含利息),從繳清次月起享受。補繳部分不享受財政補貼。
第二十一條 參保人員在繳費期間死亡的,可以將個人繳納及村(組)集體補助的養老保險費的本息退還給法定
繼承人或指定受益人。參保人員在領取養老金期間死亡的,可以將個人繳納及村(組)集體補助的養老保險費本息余額退給其法定繼承人或者指定受益人。
第二十二條 參保人員養老保險待遇水平根據經濟增長、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和農村居民基本生活費用價格指數的變動適時調整。具體調整方案由市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會同財政部門提出,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后執行。
第二十三條 參保人員養老保險待遇由農保經辦機構按月實行社會化發放。縣(區)農保經辦機構為符合條件的農民核發《農民養老保險待遇領取證》,參保農民憑證按月領取。領取養老保險待遇的人員每年應參加資格認證,領取期間死亡的,其直系親屬或者有關人員應在一個月內到所屬農保經辦機構辦理相關手續。
第二十四條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由縣(區)農保經辦機構在國有商業銀行開設基金收入戶和支出戶,財政部門在同一銀行開設財政專戶。基金實行預算管理、專款專用。條件具備時可實行市級統籌。
第二十五條 市、縣(區)財政部門應按標準編制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財政補助年度預算,并及時將資金劃撥到基金專戶,確保農民養老保險待遇的按時足額發放。
第二十六條 各級農保工作機構應當建立健全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財務、會計、統計和內部審計制度。按年度編制社會保險基金收支預決算。
第二十七條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中的儲存額,只能用于支付參保人員年老時的養老金,不得提前支取挪作他用。
第二十八條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積累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存入國有商業銀行和認購國家債券,確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任何單位和個人均不得擅自改變其性質和用途。
第二十九條 各級農保經辦機構和人員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市、縣(區)財政、
勞動保障部門根據農保工作需要,合理核定和安排專項工作經費預算。
第三十條 參加原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已領取養老金的人員仍按原辦法執行,符合本辦法有關規定的可享受養老補貼。未達到領取年齡的人員可根據本人自愿過渡到本辦法。
第三十一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的,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或者上級行政機關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對主要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第三十二條 縣(區)人民政府根據本辦法制定具體的實施細則并組織實施。
第三十三條 本辦法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