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區人民政府,
蘇州工業園區、蘇州高新區、太倉港口管委會;市各委辦局,各直屬單位:
經市政府第31次常務會議討論同意,現將市經信委制定的《關于建立蘇州市地標型企業(制造業)評價標準的意見(試行)》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蘇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建立蘇州市地標型企業(制造業)評價標準的意見(試行)
為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加快培育地標型企業的指導意見》(蘇府[2009]68號)的有關要求,科學衡量企業發展各方面的優勢,有效檢驗地標型企業培育的成果,引導企業更快更好地步入科學發展的軌道,現就建立我市地標型企業(制造業)評價指標體系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把蘇州建設成科學發展的樣板區、開放創新的先行區、城鄉一體的示范區,成為以現代經濟為特征的高端產業城市、生態環境優美的最佳宜居城市、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的目標,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企業結構調整,著力打造一批具有國內乃至國際影響力的制造業標桿企業,引領和帶動我市企業整體做強做大,為蘇州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作出表率。
二、基本原則
(一)領先性原則:堅持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通過評價體系對企業的綜合評價考核,篩選出我市在制造業各產業發展中最為先進的企業,體現我市企業發展的最高水平。
(二)導向性原則:評價體系不但是對當前地標型企業的評價準則,也是引導我市企業實現科學發展,做強做大,躋身國內乃至國際一流先進制造業企業的參照體系。
(三)公認性原則:通過評價體系評價考核的地標型企業,在行業內地位得到國內乃至國際同行業公認,并能獲得較廣泛的社會公眾認知度。
三、主要內容
地標型企業是一個地區(城市)具有發展代表性的標桿企業,在國內乃至國際同行業中處于發展的優勢地位和權重地位,引領產業發展方向,掌握話語權,擁有公信力。在法人層面上,它是承擔社會責任的表率、奉德守法的表率;在企業經營上,它是引領行業的表率、技術先進的表率、發展戰略的表率、發展速度的表率和發展質量的表率,具有較高的社會認知度和行業表率力。
因此,地標型企業(制造業)評價體系著重在以下四個方面對企業進行評價考核:
(一)發展戰略:主要評價企業的綜合和專項發展規劃、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運行以及企業增長潛力和資本運作等方面的內容,注重企業發展的中長期戰略目標和發展過程的科學和諧。
(二)發展規模:主要評價企業在地區和國內外同行業中的規模水平以及在行業內的地位。
(三)發展質量:主要評價企業經營效率和效益、品牌運作、技術開發的能力和成果、研發機構的質量等內容,注重企業現有的競爭優勢和經營的科學水平以及企業的發展后勁。
(四)社會責任:主要評價企業依法經營、社會貢獻、
勞動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內容,注重企業的社會貢獻和社會形象,突出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理念。
四、考核評價
(一)指標設置:本評價指標體系共設四個大類,每個大類再設若干個分類指標,以期對企業在某一方面的先進程度給予客觀詳實的考評,充分體現地標型企業(制造業)在這一方面的標桿作用。
(二)評定資格。
申報及評定企業是在蘇州市工商登記注冊,總部設在蘇州并在蘇州集研發、制造、銷售為一體的內資實體企業或企業集團,具有法人資格和一般納稅人資格,且年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
凡企業在考評年度前二年中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報評定地標型企業:連續二年出現虧損;有稅務管理部門認定的嚴重偷稅違法行為;發生重大安全生產事故、重大環境污染事故或發生其它具有重大社會負面影響的事件。
五、保障措施
(一)組織領導:為加強地標型企業培育工作的組織領導,蘇州市政府成立由政府分管市長任組長、相關組成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全市地標型企業考評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負責申報考評具體工作。蘇州下轄各市(區)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和辦公室。
(二)修訂完善:根據我市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制造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狀況及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本評價指標體系由市考評領導小組適時作修訂完善。
六、申報考評程序
(一)申報程序:每二年申報一次,具體申報時間以蘇州市考評領導小組發出的申報通知為準。由各市(區)地標型企業考評領導小組根據蘇州市政府《關于加快培育地標型企業的指導意見》和《關于建立蘇州市地標型企業(制造業)評價標準的意見》中申報企業資格規定,提出申報名單,并經當地政府審核同意后上報蘇州市考評領導小組。
(二)評價程序:蘇州市考評領導小組收到各地上報的企業資料后,由各相關職能部門和相關行業協會組成的考核評價小組按照《蘇州市地標型企業(制造業)評價指標(試行)》對企業資料進行評價,并將最終評價結果上報蘇州市人民政府。
(三)評價結果:考評得分700分以上的企業可為地標型候選企業。
七、命名表彰
對經過嚴格考核評價后最終確認的企業,由蘇州市政府命名為蘇州市地標型企業(制造業)。
對獲得蘇州市地標型企業(制造業)榮譽稱號的企業,市政府對企業的進一步發展給予優先扶持。
附件:蘇州市地標型企業(制造業)評價指標(試行)
附件:
蘇州市地標型企業(制造業)評價指標(試行)
類別 序號 指標名稱 指標內容 分值 考評部門 發展戰略
1 發展規劃 有明確的發展目標,已制定企業未來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和分階段實施計劃。
已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
法人治理結構完善。 20 經信委
2 增長潛力 前二年每年工業投入平均額不低于年銷售收入的5%得滿分。比重在3%—5%的得20分,
低于3%的不得分。50 經信委
3 上市擴張 已上市企業得滿分,已進入上市輔導期的企業得10分。 30 發改委
發展規模
1 規模實力與行業排名 世界500強得滿分;中國500強得300分;
中國制造業500強或在全市制造業企業中年銷售收入連續二年位于前五十強或
在全國同行業內連續二年位于前三位的得250分。
400 統計局 經信委 行業協會
發展質量
1 行業地位
是國際行業協會會員單位或是全國行業協會的常務理事單位或
省級行業協會的副會長(副理事長)單位得20分。
是國家或行業標準的參與制定者得20分。 40 經信委
2 品牌建設與經營 企業主導產品中擁有國家級名牌稱號,
且名牌產品銷售占企業銷售比重超過50%的得滿分。
比重在30%—50%之間的得20分,低于30%的不得分。 30 經信委
統計局
3 節能減排 完成蘇州地方能耗下降考核指標。
其中年耗3000T標煤以上的重點耗能企業須通過能源審計得20分。
完成蘇州地方污染減排指標得20分。 40 經信委 環保局
4 研發機構 企業已建立有國家級各類研發機構之一的得滿分。
省級得30分 市級得10分。 50經信委 發改委
5 專利成果 考評前二年累計發明專利申請量位于全市同行業第一、第二、第三名的分別
得15分、10分和5分。
發明專利授權總量位于全國、全省、全市同行業前三位的分別得15分、10分和5分。 30 科技局
知識產權局
6 高新企業 企業本身或控股的下屬企業被評為省級高新技術企業。 50 科技局
7 科研實力 承擔過省級以上重大科技計劃項目得15分。
二年內獲得過省級以上科技獎勵得15分。 30 科技局
8 稅收貢獻 地區年納稅額達10億(含)以上的得滿分;5億(含)~10億的得70分;
1億(含)~5億的得50分;5000萬(含)~1億的得30分;5000萬以下不得分。
凡高新技術企業所享受稅收優惠視同已經繳納,
同時凡屬我市四大跨越發展工程的企業和汽車、傳感網等產業的企業,
其納稅下限可適當降低。 90 國稅局
地稅局
社會責任
1 榮譽稱號
企業或
法人代表或技術核心人才榮獲國家級(包括國家部委及黨群工團體)授予的
各類榮譽稱號得滿分。
獲得省政府、國家級行業協會、
國際專業權威機構授予的各類榮譽稱號的得20分。 30 經信委
2 企業信譽 考評年度在金融系統中或具有資質的中介機構出具的誠信記錄為AAA級,
且前二年誠信等級未出現下降。
積極參與社會公益和慈善捐款。
通過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
近二年來沒有重大產品質量違法案件。 30 人民銀行
民政局 慈善總會 質監局
3
勞動關系 工會組織健全,勞動關系和諧。
實行全員
勞動合同制;無拖欠工資,依法繳納社會保險。實行工資集體協商。 40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總工會
4 安全環保 通過ISO14000環境體系認證。
通過清潔生產審核。
注重職工
勞動保護,百萬工時傷害率小于5%。
近二年中沒有較大以上安全生產責任事故發生。
嚴格執行各項環保要求,企業近二年內無較大環境污染事件發生。 40 環保局 安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