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公告
(2007年第4號)
關于終止辛醇案反傾銷調查公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
反傾銷條例》的規定,商務部(以下稱調查機關)于2005年9月15日發布公告,決定對原產于韓國、沙特阿拉伯、日本、歐盟和印度尼西亞的進口辛醇(以下稱被調查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被調查產品歸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稅則號:29051600。
調查機關對被調查產品是否存在傾銷和傾銷幅度、被調查產品是否對國內產業造成損害及損害程度以及傾銷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行了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二十四條的規定,商務部做出初裁決定(見附件)?,F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初步裁定
調查機關初步裁定,在本案調查期內,原產于韓國、沙特阿拉伯、日本、歐盟和印度尼西亞的進口辛醇存在傾銷;國內辛醇產業未受到實質損害。
二、終止調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二十七條的規定,鑒于被調查產品未對國內產業造成實質損害,調查機關決定自2007年1月31日起,終止對原產于韓國、沙特阿拉伯、日本、歐盟和印度尼西亞的進口辛醇的反傾銷調查。
特此公告。
附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關于對原產于韓國、沙特阿拉伯、日本、歐盟和印度尼西亞的進口辛醇反傾銷調查的初步裁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二○○七年一月三十一日
附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關于對原產于韓國、沙特阿拉伯、日本、
歐盟和印度尼西亞的進口辛醇反傾銷調查的初步裁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的規定,商務部(以下稱調查機關)于2005年9月15日發布公告,決定對原產于韓國、沙特阿拉伯、日本、歐盟和印度尼西亞的進口辛醇(以下簡稱被調查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被調查產品歸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稅則號:29051600。
調查機關對被調查產品是否存在傾銷和傾銷幅度、是否對國內產業造成損害及損害程度,以及傾銷和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行了調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的規定,調查機關做出初步裁定如下:
一、調查程序
(一)立案及立案通知
1.立案
2005年7月15日,調查機關正式收到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齊魯分公司、
吉林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東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化工四廠代表中國辛醇產業提交的反傾銷調查申請,申請人請求對原產于韓國、沙特阿拉伯、日本、歐盟和印度尼西亞的進口辛醇進行反傾銷調查。
調查機關審查了申請材料后,認為申請人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十一條及第十三條和第十七條有關中國產業提出反傾銷調查申請的規定。同時,
申請書中包含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十四條、第十五條規定的反傾銷調查立案所要求的內容及有關的證據。
根據上述審查結果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十六條的規定,調查機關于2005年9月15日發布立案公告,決定對原產于韓國、沙特阿拉伯、日本、歐盟和印度尼西亞的進口辛醇進行反傾銷調查。調查機關確定的傾銷調查期為2004年4月1日至2005年3月31日,產業損害調查期為2001年1月1日至2005年3月31日。
2. 立案通知
在決定
立案調查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十六條規定,調查機關于2005年9月9日就收到國內辛醇產業反傾銷調查申請書一事分別通知了韓國、沙特阿拉伯、日本、歐盟和印度尼西亞駐中國大使館。
2005年9月15日,調查機關發布立案公告,并向韓國、沙特阿拉伯、日本、歐盟和印度尼西亞駐中國大使館正式提供了立案公告和申請書的公開部分,請其通知其所在國家的相關出口商和生產商。同日,調查機關將本案立案情況通知了本案申請人及申請書中列明的國外企業。
(二)初步調查
1.傾銷及傾銷幅度的初步調查
?。?)登記應訴
根據公告要求,自公告發布之日起20天的登記應訴期內,沙特阿拉伯朱拜爾肥料公司(Al-Jubail Fertilizer Company)、日本智索石油化學株式會社(Chisso Petrochemical Corporation)、日本三菱化學株式會社(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日本協和發酵化學有限公司(Kyowa Hakko Chemical Co.,Ltd)、韓國韓華石油化學株式會社(Hanwha Chemical Corporation)、韓國LG化學株式會社(LG Chem,Ltd)、德國歐洲歐克素公司(European OXO Gmbh)、瑞典Perstorp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印度尼西亞PT.Petro.Oxo Nusantara公司9家企業向調查機關登記傾銷應訴。
?。?)發放問卷和收取答卷
2005年10月11日,調查機關向應訴的國外生產商發出了反傾銷調查問卷,并要求其在37天內按規定提交準確、完整的答卷。在該期間內,2家應訴公司在問卷規定的期限內向調查機關提交了傾銷部分問卷的答卷。6家應訴公司申請延期遞交答卷并陳述了相關理由。經審查,調查機關同意申請企業的延期要求。至答卷遞交截止之日,調查機關收到了沙特阿拉伯朱拜爾肥料公司、日本智索石油化學株式會社、日本三菱化學株式會社、日本協和發酵化學有限公司、韓國韓華石油化學株式會社、韓國LG化學株式會社遞交的有關傾銷部分問卷的答卷。瑞典Perstorp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沒有遞交答卷。德國歐洲歐克素公司、印度尼西亞PT.Petro.Oxo Nusantara公司未在規定時限內提交符合規定的完整答卷和證據材料。
在隨后的調查進程中,調查機關針對公司遞交的傾銷部分原始答卷中存在的問題,向沙特阿拉伯朱拜爾肥料公司、日本智索石油化學株式會社、日本三菱化學株式會社、日本協和發酵化學有限公司、韓國韓華石油化學株式會社、韓國LG化學株式會社發放了補充問卷,并在規定的時間內收到了部分公司的補充答卷。
(3)實地核查
為進一步核實各應訴公司提交材料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調查機關組成辛醇反傾銷案實地核查小組,于2006年4月赴韓國、日本和沙特阿拉伯進行了實地核查。接受核查的公司有:韓國韓華石油化學株式會社、韓國LG化學株式會社,日本三菱化學株式會社、協和發酵化學株式會社和智索石油化學株式會社,以及沙特阿拉伯朱拜爾肥料公司。核查期間,被核查公司的財務人員、銷售人員和管理人員接受了核查小組的詢問,并根據要求提供了有關的證明材料。核查小組全面核查了各公司的整體情況、被調查產品同類產品的國內銷售情況、被調查產品出口中國銷售情況、生產被調查產品及同類產品的成本及相關費用情況,對公司提交材料的完整性、真實性和準確性進行了調查,并進一步搜集了相關證據。
2.產業損害及損害程度調查
?。?)參加調查活動登記
2005年9月15日調查機關發出《關于參加辛醇反傾銷案產業損害調查活動登記的通知》。在規定的時間內,申請參加調查活動并符合要求的國外(地區)生產者8家,分別是韓國韓華石油化學株式會社(Hanwha Chemical Corporation)、 韓國LG化學株式會社(LG Chem,Ltd),日本協和發酵化學有限公司(Kyowa Hakko Chemical Co.,Ltd)、三菱化學株式會社(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智索石油化學株式會社(Chisso Petrochemical Corporation)和智索株式會社(Chisso Corporation)、沙特阿拉伯朱拜爾肥料公司(Al-Jubail Fertilizer Company),歐洲歐克素公司(European Oxo GmbH);進口商4家,分別為昆山合峰化工有限公司、
浙江華泰精細化工有限公司、浙江華泰化工有限公司和浙江華立國際發展有限公司。上述公司向調查機關遞交了登記表及相關證明材料,經審查后調查機關接受了上述利害關系方的登記。
(2)成立產業損害調查組
2005年9月30日調查機關成立辛醇反傾銷案產業損害調查組。
?。?)發放和收回調查問卷
根據反傾銷條例第二十條和《反傾銷產業損害調查規定》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的規定,調查機關于2005年9月21日向已知的中國國內生產者、進口商和國外(地區)生產者(出口商)發放了《國內生產者調查問卷》、《國內進口商調查問卷》和《國外(地區)生產者/出口商調查問卷》。
在規定的時間或經批準延期遞交的時間內,共收回合格的調查問卷答卷13份。包括:國內生產者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齊魯分公司、吉林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東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化工四廠提交的《國內生產者調查問卷》答卷共3份;國內進口商浙江華泰精細化工有限公司、浙江華泰化工有限公司、浙江華立國際發展有限公司提交的《國內進口商調查問卷》答卷3份;國外(地區)生產者/出口商日本三菱化學株式會社、協和發酵化學株式會社、智索石油化學株式會社,韓國韓華石油化學株式會社、韓國LG化學株式會社,歐洲歐克素公司,沙特阿拉伯朱拜爾肥料公司提交的《國外(地區)生產者/出口商調查問卷》答卷共7份。
?。?)聽取利害關系方意見陳述
根據反傾銷條例第二十條和《反傾銷產業損害調查規定》第十七條的規定,2005年9月21日,調查機關聽取了申請人的意見陳述。
(5)接收利害關系方書面評論意見
2006年3月7日調查機關接收了日本三菱化學株式會社、協和發酵化學有限公司、智索石油化學株式會社《關于辛醇產品的無損害抗辯意見書暨終止本次反傾銷調查申請書》。
(6)實地核查
根據反傾銷條例第二十條和《反傾銷產業損害調查規定》第二十七條的規定,2006年1月、2月和4月,調查機關分別對本案申請人北京東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化工四廠、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齊魯分公司和吉林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進行了實地核查。調查機關核實了申請書和被核查企業調查問卷答卷的相關證據材料,被核查企業向調查機關提交了實地核查補充材料。
調查機關對申請書、調查問卷答卷及所附證據材料和實地核查結果進行了認真分析和全面評估,對各利害關系方的意見依法給予了充分考慮。
?。ㄈ┌l布延期公告
2006年9月15日調查機關發布2006年第70號公告,決定將本案調查期限延長6個月,即截止日期為2007年3月15日。
二、 被調查產品
調查機關在立案公告中確定的本案調查范圍及被調查產品描述如下:
調查范圍:原產于韓國、沙特阿拉伯、日本、歐盟和印度尼西亞的進口辛醇
被調查產品名稱:辛醇,英文稱為Octanol(octyl alcohol)
化學分子式為:
化學結構式為:
產品描述:辛醇為無色有特殊氣味的可燃性液體,與多數有機溶劑互溶。主要用于生產鄰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己二酸二辛酯(DOA)、對苯二甲酸二辛酯(DOTP)、鄰苯二甲酸二仲酯等增塑劑,還用于生產丙烯酸辛酯及其衍生物。
稅則號:本案被調查產品歸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稅則號:29051600。
三、國內同類產品和國內產業
?。ㄒ唬﹪鴥韧惍a品的認定
根據反傾銷條例第十二條和《反傾銷產業損害調查規定》第十、十一條關于國內同類產品認定的規定,調查機關對中國國內生產的辛醇和被調查產品的物理和化學特征、生產工藝流程、產品用途、產品的可替代性、消費者和生產者的評價、銷售渠道、價格等因素進行了考察:
1.物理和化學特性
中國國內生產的辛醇和被調查產品物理性質均為無色、有特殊氣味的可燃性液體,與多數有機溶劑互溶。辛醇熔點為-70℃,沸點為184℃,密度為0.834,折射率為1.4316,閃點為81.1℃?;瘜W性質主要表現在辛醇與含氧的無機酸或有機酸作用生成酯,與五氯化磷作用生成氯辛烷,與氫鹵酸作用生成鹵辛烷,兩個辛醇分子間去水生成二辛醚,辛醇氧化成辛醛,辛醇加氫生成烷烴。
2.生產工藝流程
目前,辛醇工業化主要生產方法是丙烯羰基合成法。中國國內生產的辛醇和被調查產品在制造過程和生產工藝上完全一致,其生產流程為:丙烯與合成氣反應生成正丁醛與異丁醛。正丁醛直接加氫反應生成正丁醇;正丁醛如果先縮合,再加氫就生成了辛醇;異丁醛加氫生成異丁醇。
目前國內外丁醇、辛醇多采用一套裝置進行生產。丙烯羰基合成法分成兩種工藝流程,一種是切換式生產,該生產工藝可根據市場需求情況,全部生產丁醇或辛醇。全部生產丁醇時丁醛縮合系統暫封閑置,將生產流程切換為丁醇流程,操作中只是改變加氫、精餾系統的操作條件;而全部生產辛醇時則開放丁醛縮合系統裝置;另一種是聯產式生產,為一次投料生產出丁醛后,再分別產出丁醇、辛醇。丁醇、辛醇的產量比例可以通過適當降低或提高丁醇或辛醇生產線的負荷來調節。中國國內生產的辛醇和被調查產品所使用的原材料主要為丙烯和合成氣。
3.產品用途、消費者和生產者的評價、銷售渠道及價格等
辛醇主要用于生產鄰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己二酸二辛酯(DOA)、對苯二甲酸二辛酯(DOTP)等增塑劑,還用于生產丙烯酸辛酯及其衍生物,也用于壓敏粘合劑、表面涂料、表面活性劑、抗氧劑、柴油和潤滑添加劑、紡織和化妝品工業用的溶劑和消泡劑等方面,是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和化學助劑原料。國內生產者調查問卷和國外(地區)生產者調查問卷答卷顯示,部分國內用戶既使用國內生產的辛醇,又使用被調查產品。國內生產的辛醇與被調查產品銷售渠道包括通過代理商銷售或直接銷售給辛醇用戶。國內生產的辛醇與被調查產品價格的變化趨勢一致。關于國內生產的辛醇與被調查產品具有可替代性方面,利害關系方均未提出異議。
綜合以上因素,調查機關認定,中國國內生產的辛醇與被調查產品的物理和化學特性、生產工藝流程、產品用途、消費者和生產者的評價、銷售渠道及價格變化趨勢等方面相同,具有可替代性。因此,中國國內生產的辛醇和被調查產品屬于同類產品。
?。ǘ﹪鴥犬a業的認定
根據反傾銷條例第十一條和《反傾銷產業損害調查規定》第十三條的規定,調查機關對本案國內產業的范圍進行了審查。本案申請人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齊魯分公司、吉林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東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化工四廠為中國國內同類產品的生產者,其合計產量占國內同類產品全部總產量的主要部分,符合反傾銷條例第十一條的規定,可以代表中國國內辛醇產業(以下簡稱國內產業)。本案裁決依據的國內產業數據,除特別說明者外,均來自以上特定的國內生產者。
四、 傾銷和傾銷幅度
調查機關審查了各應訴公司的答卷,對各公司的正常價值和出口價格作如下認定:
?。ㄒ唬┱r值、出口價格及價格調整項目的認定
日本公司
日本智索石油化學株式會社
1.正常價值
根據該公司的答卷,調查機關發現該企業在傾銷調查期內只負責產品生產,而該公司關聯的母公司日本智索株式會社負責辛醇全部的國內銷售和出口銷售,后者參加了應訴并按照要求遞交了答卷。調查機關對兩家企業的股權機構、生產銷售職能分工等進行了調查后認為,本案中,在辛醇的生產和銷售方面,智索株式會社和智索石油化學可以被視為一個單一的經濟體,智索株式會社關于被調查產品出口銷售和同類產品國內銷售可以被認為是智索石油化學株式會社的銷售。
調查期內,在日本國內市場的貿易過程中,智索株式會社除銷售智索石油化學株式會社生產的被調查產品同類產品外,還外購部分其他公司產品在國內銷售,或是和其他日本公司在國內進行辛醇的SWAP交易。對于外購交易,智索株式會社承擔的是貿易商的職能,并非銷售自產產品;對于SWAP交易,沒有實際發生的交易價格和銷售收入,因此調查機關經初步調查后,認為這兩種交易不能夠作為確定正常價值的基礎,將其排除在確定正常價值的范圍之外。
調查期內該公司自產的被調查產品同類產品(以下簡稱自產產品)國內銷售數量占同期其向中國出口銷售被調查產品的數量的比例大于5%,符合作為確定正常價值的數量要求。
調查機關對該公司自產產品的國內銷售進行了審查。智索株式會社向關聯和非關聯的企業銷售自產產品,調查機關對交易方式、價格等進行了審查和比較,審查后初步認為,自產產品的關聯銷售可以反映公平的市場價格,其國內銷售可以作為正常價值進一步調查的基礎。
調查機關對該公司報告的成本數據進行了審查。在調查期內,該公司從一家日本石油化學企業采購主要原材料,智索株式會社為了維護和這家日本石油化工企業的穩定關系和購買丙烯的渠道,持有該公司少量股份,并獲得一定的股利,因此調查機關有理由推測,智索株式會社購買丙烯等主要原材料價格可能受到了他們之間關聯關系的影響。經與其他日本應訴公司自非關聯商采購的原料價格比較,調查機關發現其價格明顯低于這種非關聯交易的價格。因此,調查機關決定采用其他日本應訴公司從非關聯貿易商采購的原材料價格來計算智索石油化學株式會社的原材料入帳價格;調查機關對公司發生的研發費用進行了審查,該公司沒有將發生的研發費用分攤到辛醇產品,調查機關認為,公司發生的研發費用應該由公司全部產品承擔,因此調查機關根據銷售收入對研發費用重新進行了分攤;調查機關根據公司報送的會計報告對三項費用依銷售收入比例進行了重新分攤。經過調整后,調查機關發現自產產品的低于成本銷售超過了20%的數量。因此,調查機關將排除低于成本銷售后的自產產品銷售作為確定正常價值的基礎。
2.出口價格
調查機關對該公司被調查產品向中國出口銷售情況進行了審查。
該公司通過非關聯的日本公司向中國出口被調查產品,在交易過程中,該公司知曉被調查產品將銷往中國,并由此決定與非關聯商之間的價格。調查機關采用了該公司與日本公司非關聯公司之間的價格作為向中國出口的價格基礎。
3.調整項目
調查機關對該公司價格調整部分逐一進行了審查。
(1)正常價值
調查機關對該公司的正常價值調整部分進行了審查。
根據公司遞交的材料,接受該公司主張的內陸運費(工廠-客戶)和其他折扣項目調整;對于公司主張的內陸運費(工廠-倉庫)、售前倉儲費、售前倉庫發生的裝卸費用等,由于該公司未提供充足的證據資料,調查機關在初裁階段無法對場外倉庫在國內銷售中的職能、銷售的專項性、費用支付等做確切的了解,因此暫不接受;對于公司主張的“發票中的折扣”,該公司填報了針對特定日本公司的折扣,但該折扣不僅僅針對辛醇,也針對特定日本公司購買的其他產品,按月根據購買金額支付,由于該折扣不是針對特定的辛醇交易的,而且該公司沒有提供具體的折扣標準、折扣在各產品之間的分配方法、銷售和折扣數據等,因此調查機關暫不接受。該公司沒有填報信用費用,調查機關認為,信用費用是機會成本,信用期間的不同會影響到企業的定價策略,因此根據實際發生的交易金額、信用期間和日本商法規定的年利率來計算信用費用。
?。?)出口價格
調查機關對該公司出口價格調整部分進行了審查。
根據該公司提供的證據材料情況,暫接受該公司關于內陸運費(工廠-港口)、報關代理費、檢驗費用、港口費用等調整項目。
該公司出口銷售存在遲延收款的現象,但沒有填報信用費用,理由是日本銀行的短期存款利息幾乎為零,不存在遲延付款的利息損失。調查機關認為,信用費用是機會成本,信用期間的不同會影響到企業的定價策略,因此應根據實際發生的交易金額、信用期間和日本商法規定的年利率計算信用費用;該公司在發票價格之外按照FOB價格的一定比例支付傭金給非關聯的貿易商。該公司認為將FOB價格調整至出廠環節無須扣減傭金。調查機關認為,傭金盡管是在FOB發票價格之外支付的,但是它實際上已經影響到公司的定價策略和具體交易的價格,進而影響到價格的可比性,應該在貿易環節調整過程中扣除。
日本協和發酵有限公司
1.正常價值
調查機關審查了該公司被調查產品的同類產品在日本國內銷售情況。
調查期內,在日本國內市場的貿易過程中,該公司除銷售自產的被調查產品同類產品外,還外購部分其他公司的辛醇產品在日本國內銷售,還和其他日本公司在國內進行辛醇的SWAP交易。對于外購產品在日本國內的交易,調查機關認為,該公司在交易過程中承擔的是貿易商的職能,并非銷售自產產品;對于SWAP交易,沒有實際發生的交易價格和在賬務上體現銷售收入,因此調查機關經初步調查后,決定將這兩部分交易排除在正常價值的基礎之外。
調查期內該公司自產的被調查產品同類產品(以下簡稱自產產品)國內銷售數量占同期其向中國出口銷售被調查產品的數量的比例大于5%,符合作為確定正常價值基礎的數量要求。
調查機關對該公司自產產品的國內銷售進行了審查。該公司向國內的關聯公司和非關聯公司分別銷售自產產品,調查機關對兩種交易的方式、價格等進行了審查和比較,審查后初步認為,自產產品的關聯銷售可以反映公平的市場價格,其國內銷售可以作為正常價值進一步調查的基礎。
調查機關對該公司報告的成本數據進行了審查。對于該公司列在財務費用項下,與生產經營被調查產品無關的收支項目等,調查機關經初步審查后予以剔除。經過調整后,調查機關發現自產產品的低于成本銷售超過了20%的數量。因此,調查機關將排除低于成本銷售后的自產產品銷售作為確定正常價值的基礎。
2.出口價格
調查機關對該公司被調查產品向中國出口銷售情況進行了審查。
該公司通過兩種交易方式向中國出口被調查產品:一是直接向中國的非關聯公司出口;二是通過日本的非關聯公司向中國的非關聯用戶出口。第一種交易方式下,調查機關采用了該公司與中國非關聯公司的價格作為向中國出口的價格基礎;第二種交易方式下,該公司知曉被調查產品將銷往中國,并由此決定與非關聯商之間的價格,調查機關采用了該公司與日本非關聯公司的價格作為向中國出口的價格基礎。
3.調整項目
調查機關對該公司價格調整部分逐一進行了核查。
(1)正常價值
調查機關對該公司的正常價值調整部分進行了審查。
對于公司主張的內陸運費―工廠至分銷倉庫、售前倉儲費用、場外倉庫交易部分的裝卸費用等,由于該公司未提供充足的證據資料,調查機關在初裁階段無法對場外倉庫在國內銷售中職能、銷售專項性、費用支付等做確定的了解,因此調查機關暫不接受與售前倉儲有關的費用調整項目。
接受公司關于信用費用的調整項目。
?。?)出口價格
調查機關對該公司出口價格調整部分進行了審查。
根據該公司提供的證據材料情況,暫接受該公司關于國際運輸費用、信用費用、報關代理費、檢驗費用、貨幣兌換等調整項目。
日本三菱化學株式會社
1.正常價值
調查機關審查了該公司被調查產品的同類產品在日本國內銷售情況。
調查期內,在日本國內市場的貿易過程中,該公司除銷售自產的被調查產品同類產品外,還外購部分其他公司的辛醇產品在日本國內銷售,還和其他日本公司在國內進行辛醇的SWAP交易。對于外購產品在日本國內的交易,調查機關認為,該公司在交易過程中承擔的是貿易商的職能,并非銷售自產產品;對于SWAP交易,沒有實際發生的交易價格,也沒有在賬務上體現銷售收入,因此調查機關經初步調查后,決定將這兩部分交易排除在正常價值的基礎之外。
調查期內該公司自產的被調查產品同類產品(以下簡稱自產產品)國內銷售數量占同期其向中國出口銷售被調查產品的數量的比例大于5%,符合作為確定正常價值基礎的數量要求。
調查機關對該公司自產產品的國內銷售進行了審查。該公司向國內的關聯公司和非關聯公司分別銷售自產產品。調查機關對兩種交易方式、價格等進行了審查和比較,審查后初步認為,自產產品的關聯銷售可以反映公平的市場價格,其國內銷售可以作為正常價值進一步調查的基礎。
調查機關對該公司報告的成本數據進行了審查。該公司沒有按照調查機關在問卷中的要求報送完整的生產流程、原材料的采購以及投料比例情況,調查機關補發了補充問卷,但該公司沒有在規定的時間里按照補充問卷的要求提供本公司的原材料價格等數據,因此,調查機關決定采用其他日本應訴公司從非關聯貿易商采購的原材料價格來計算該公司的原材料入帳價格。經過重新計算成本后,調查機關發現自產產品的低于成本銷售超過了20%的數量。因此,調查機關將排除低于成本銷售后的自產產品銷售作為確定正常價值的基礎。
2.出口價格
調查機關對該公司被調查產品向中國出口銷售情況進行了審查。
該公司通過位于日本的非關聯商社向中國出口被調查產品,在交易過程中,該公司知曉被調查產品將銷往中國,并由此決定與非關聯商之間的價格。經過審查后,調查機關采用了該公司與日本非關聯商社的之間價格作為向中國出口的價格基礎。
3.調整項目
調查機關對該公司價格調整部分逐一進行了審查。
?。?)正常價值
調查機關對該公司的正常價值調整部分進行了審查。
對于公司主張的內陸運費(工廠-分銷倉庫)、售前倉儲費等,由于該公司未提供充足的證據資料,調查機關在初裁階段無法對場外倉庫在國內銷售中的職能、銷售的專項性、費用支付等做確切的了解,因此調查機關暫不接受與售前倉儲有關的費用調整項目。
根據公司遞交的證據材料,調查機關接受了關于信用費用、內陸運費(工廠-客戶)、其他折扣、回扣等調整項目。
?。?)出口價格
調查機關對該公司出口價格調整部分進行了審查。
根據該公司提供的證據材料情況,暫接受該公司關于信用費用、港口裝卸費用、報關和檢驗費用、利息收入(匯兌損益)等調整項目。
對于公司主張的內陸運費(工廠-分銷倉庫)、售前倉儲費、內陸保險費用(工廠-分銷倉庫)等,由于該公司未提供充足的證據資料,調查機關在初裁階段無法對場外倉庫在出口銷售中的職能、銷售的專項性、費用支付等做確切的了解,因此調查機關暫不接受。
其他日本公司
對于其他未應訴未提交答卷的日本公司,根據《反傾銷條例》第二十一條的規定,調查機關決定采用已經獲得的事實和可獲得的最佳信息做出有關傾銷及傾銷幅度的裁定。
韓國公司
韓國韓華石油化學株式會社
根據問卷的要求,該公司出口中國交易相關聯的韓國關聯貿易商HANWHA CORPORATION單獨遞交了問卷。韓華石油化學株式會社在問卷中報送了參與銷售的、位于中國的關聯貿易商的相關信息以及向中國轉售的情況。
1.正常價值
調查機關審查了該公司被調查產品的同類產品在韓國國內銷售情況。
調查期內該公司被調查產品的同類產品國內銷售數量占同期其向中國出口銷售被調查產品的數量的比例大于5%,符合作為確定正常價值基礎的數量要求。
調查期內,在韓國國內市場的貿易過程中,該公司向國內的非關聯公司銷售被調查產品的同類產品,調查機關對交易的交易方式、價格等進行了審查,審查后初步認為,國內銷售可以作為正常價值進一步調查的基礎。
調查機關對該公司報告的成本數據進行了審查。該公司在調查期內從韓國關聯公司采購部分原材料,調查機關對采購方式、價格等進行了初步調查,認為部分原材料的采購和入帳價格,低于其他韓國應訴公司對于同類原材料的非關聯采購和入帳價格,因此調查機關有理由推測,該原材料的采購和入帳價格受到關聯關系的影響。因此調查機關暫決定,計算被調查產品同類產品的生產成本時,采用其他韓國應訴公司非關聯采購的價格作為該部分原材料的入帳價格。在確定公司銷售、管理、財務費用時,調查機關認為與生產經營活動無關的資本項下的費用收支,不應分攤給被調查產品以及內銷的同類產品。因此,對該公司列入的與生產經營無關的部分財務費用不予采納。經過調整后,調查機關發現國內同類產品的低于成本銷售超過了20%的數量。因此,調查機關將排除低于成本銷售后的國內銷售作為確定正常價值的基礎。
2.出口價格
調查機關對該公司被調查產品出口中國的銷售情況進行了審查。
該公司通過四種交易方式向中國出口被調查產品:一是直接向中國的非關聯公司出口;二是通過韓國的非關聯公司向中國的非關聯公司出口;三是通過韓國的關聯公司向位于中國的非關聯公司出口;四是通過位于中國的關聯公司向中國出口。第一種交易方式下,調查機關采用了該公司與中國非關聯公司之間的價格作為確定向中國出口的價格基礎;第二種交易方式下,該公司在交易的過程中知曉被調查產品將銷往中國,并由此決定與韓國非關聯公司之間的價格,調查機關采用了該公司與韓國非關聯公司的價格作為確定向中國出口的價格基礎;第三種交易方式下,韓國關聯公司根據調查機關的要求向調查機關遞交了關聯貿易商答卷。調查機關采用了韓國關聯公司與中國非關聯用戶之間的價格作為向中國出口的價格基礎;第四種交易方式下,該公司同時提交了位于中國的關聯貿易商的相關資料以及向中國轉售的相關信息,調查機關采用了位于中國的關聯公司與中國非關聯用戶之間的價格作為向中國出口的價格基礎。
3.調整項目
調查機關對該公司價格調整部分逐一進行了審查。
?。?)正常價值
調查機關對該公司的正常價值調整部分進行了審查。
對于公司主張的內陸運費、裝卸和檢查費、信用費用,銀行雜費等,公司提供了相關的證據資料,調查機關經過調查后認為能夠反映在國內銷售時實際情況,暫予以接受。
?。?)出口價格
調查機關對該公司出口價格調整部分進行了審查。
根據該公司和關聯貿易商提供的證據材料情況,暫接受該公司和關聯貿易商關于國際運輸費用、傭金、信用費用、報關代理費、出口檢驗費用等調整項目。根據其他韓國應訴公司的信息對國際運輸保險費、港口裝卸費用等進行了調整。根據公司補充報送的資料對中國關聯貿易商發生的利潤、直接和間接費用等進行了調整。
對于該公司主張的出口退稅,由于公司沒有提供充分的證據證明退稅金額與出口中國銷售之間的直接相關,因此,調查機關決定在初裁階段暫不接受公司的出口退稅的主張。
韓國LG化學株式會社
1.正常價值
調查機關審查了該公司被調查產品的同類產品在韓國國內銷售情況。
調查期內該公司被調查產品的同類產品國內銷售數量占同期其向中國出口銷售被調查產品的數量的比例大于5%,符合作為確定正常價值基礎的數量要求。
調查期內,在韓國國內市場的貿易過程中,該公司向國內的非關聯公司銷售被調查產品的同類產品,調查機關對交易方式、金額等進行了審查,審查后初步認為,非關聯的國內銷售可以作為正常價值進一步調查的基礎。
調查機關對該公司報告的成本費用數據進行了審查。調查機關經過初步調查,認為該公司的成本價格合理,成本核算和三項費用的分攤能夠合理反映被調查產品同類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情況;通過調查,調查機關發現國內同類產品的低于成本銷售未達到20%的數量。因此,調查機關暫決定將全部的國內銷售作為確定正常價值的基礎。
2.出口價格
調查機關對該公司被調查產品出口中國銷售情況進行了審查。
該公司通過四種交易方式向中國出口被調查產品:一是直接向中國的非關聯公司出口;二是通過韓國的非關聯公司向中國的非關聯公司出口;三是通過韓國的關聯公司向位于中國的非關聯公司出口;四是通過位于
香港的關聯公司向中國非關聯公司出口。第一種交易方式下,調查機關采用了該公司與中國非關聯公司的價格作為向中國出口的價格基礎;第二種交易方式下,該公司在交易的過程中知曉被調查產品將銷往中國,并由此決定與韓國非關聯公司之間的價格,調查機關采用了該公司與韓國非關聯公司的價格作為向中國出口的價格基礎;第三種交易方式下,韓國關聯公司根據調查機關的要求向調查機關遞交了關聯貿易商調查問卷。經過初步調查,調查機關決定采用韓國關聯公司與中國非關聯用戶之間的價格作為向中國出口的價格基礎;第四種交易方式下,調查機關采用了位于香港的關聯公司與中國非關聯用戶之間的價格作為向中國出口的價格基礎。
3.調整項目
調查機關對該公司價格調整部分逐一進行了核查。
?。?)正常價值
調查機關對該公司的正常價值調整部分進行了審查。
對于公司主張的內陸運費、信用費用、包裝費用等,公司提供了計算方法和相關的證據資料,調查機關經過調查后暫予以接受。
?。?)出口價格
調查機關對該公司出口價格調整部分進行了審查。
根據該公司和關聯貿易商提供的證據材料情況,暫接受該公司和關聯貿易商關于內陸運費、國際運輸費用、國際保險費用、傭金、信用費用、報關代理費、出口檢驗費用等調整項目。
對于該公司主張的出口退稅,盡管公司遞交了相關的證明材料,但調查機關經過審查后認為,公司沒有提供充分的證據證明退稅金額與出口中國銷售之間存在直接關系,因此,調查機關決定在初裁階段暫不接受公司關于出口退稅的調整主張。
其他韓國公司
對于其他未應訴未提交答卷的韓國公司,根據《反傾銷條例》第二十一條的規定,調查機關決定采用已經獲得的事實和可獲得的最佳信息做出有關傾銷及傾銷幅度的裁定。
沙特阿拉伯公司
朱拜爾肥料公司
根據問卷的要求,該公司出口中國交易相關聯的關聯貿易商
臺灣肥料股份有限公司(Taiwan Fertilizer Company Limited)單獨遞交了問卷。
1.正常價值
調查機關審查了該公司的國內銷售情況,調查期內沒有同類產品的國內銷售。因此調查機關采用該公司的生產成本加合理費用和利潤構造其正常價值。
關于成本及費用數據,公司在答卷中報告了所有成本數據,并提供了分攤方法。經初步調查,調查機關發現該公司通過兩家關聯貿易商采購主要原材料丙烯。經與國際性非營利機構ICIS_LOR提供的調查期內丙烯國際市場價格比較,調查機關在初裁中暫采用與國際市場價格接近的一家關聯公司的丙烯價格,作為確定該公司生產成本的基礎。
由于該產品沒有國內銷售,公司主張在計算正常價值時采用與被調查產品屬同一大類的另一產品的銷售、管理、財務、其它費用和利潤數據。經初步調查,該產品和辛醇同屬于增塑劑產品,在沒有同類產品相關數據的條件下,在確定正常價值時,初裁中調查機關暫采用該公司同一大類另一公司的銷售、管理、財務、其它費用和利潤數據。
2.出口價格
調查機關對該公司被調查產品出口中國大陸銷售的情況進行了審查。
該公司通過關聯公司臺灣肥料股份有限公司向中國大陸出口被調查產品。經初步審查,調查機關暫采用關聯公司向中國大陸非關聯用戶之間的價格作為向中國出口的價格基礎。
3.調整項目
調查機關對公司的價格調整部分重新進行了逐一審查。
關于公司所報告出口交易的調整項目,如儲運費、傭金、檢測費、原產地證書費、出口稅、國際海運費、信用費用、銀行手續費、文件郵寄費、戰爭兵險費和匯款費用等,經審查公司提供的證據材料情況,調查機關在初裁中暫予以接受。
其他沙特阿拉伯公司
對于其他未應訴未提交答卷的沙特阿拉伯公司,根據《反傾銷條例》第二十一條的規定,調查機關決定采用已經獲得的事實和可獲得的最佳信息做出有關傾銷及傾銷幅度的裁定。
歐盟公司
對于應訴而未提交答卷的瑞典Perstorp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和遞交答卷但不符合規定的德國歐洲歐克素公司,根據《反傾銷條例》第二十一條的規定,調查機關決定采用已經獲得的事實和可獲得的最佳信息做出有關傾銷及傾銷幅度的裁定。
對于其他未應訴未提交答卷的歐盟公司,根據《反傾銷條例》第二十一條的規定,調查機關決定采用已經獲得的事實和可獲得的最佳信息做出有關傾銷及傾銷幅度的裁定。
印度尼西亞公司
對于遞交答卷但不符合規定的印度尼西亞PT.Petro.Oxo Nusantara公司,根據《反傾銷條例》第二十一條的規定,調查機關決定采用已經獲得的事實和可獲得的最佳信息做出有關傾銷及傾銷幅度的裁定。
對于其他未應訴未提交答卷的印度尼西亞公司,根據《反傾銷條例》第二十一條的規定,調查機關決定采用已經獲得的事實和可獲得的最佳信息做出有關傾銷及傾銷幅度的裁定。
?。ǘ﹥r格比較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六條的規定,調查機關對進口產品的出口價格和正常價值,考慮了影響價格的各種可比性因素,按照公平、合理的方式進行了比較。調查機關在當事人提交的證明材料基礎上,將應訴公司的正常價值和出口價格在出口國(地區)出廠價的基礎上予以比較。在計算傾銷幅度時,調查機關將加權平均正常價值和加權平均出口價格進行比較,得出傾銷幅度。
?。ㄈ﹥A銷幅度
經過計算,各公司的傾銷幅度分別為(圖略)
五、產業損害及損害程度
?。ㄒ唬├鄯e評估的適當性
根據反傾銷條例第九條和《反傾銷產業損害調查規定》第十五條、第十六條的規定,調查機關在考察了相關證據材料后認為:
1.被調查產品的傾銷幅度和進口量不屬于微量或可忽略不計
調查數據顯示,韓國、沙特阿拉伯、日本、歐盟和印度尼西亞向中國出口的辛醇的被訴傾銷幅度均在2%以上,且向中國出口的辛醇數量占中國國內總進口量的比例均超過3%。根據反傾銷條例第九條規定,不屬于法律規定微量或可以忽略不計的范圍。
2.被調查產品之間以及被調查產品與中國國內同類產品之間的競爭條件評估
調查機關對被調查產品之間及被調查產品與中國國內同類產品之間的競爭條件進行了調查。如前所述,第一,被調查產品之間及被調查產品與中國國內同類產品之間,在物理和化學特性、生產工藝流程、產品用途、消費者和生產者的評價等方面基本相同,相互可以替代;第二,被調查產品之間及被調查產品與國內同類產品的客戶群體相同,它們在中國國內市場上是相互競爭的。
綜合考慮以上因素,調查機關認為,對被調查產品對國內產業造成的影響進行累積評估是適當的。
(二)被調查產品進口量及所占國內市場份額
1.被調查產品進口數量
根據中國海關的統計數據,調查期內(2001年-2005年一季度),被調查國家和地區向中國出口的被調查產品數量分別為224788.72噸、259795.88噸、267487.18噸、272457.97噸和64549.68噸,同比分別增長15.57%、2.96%、1.86%、9.23%,進口數量年均增長6.62%。被調查產品的進口數量一直呈上升趨勢。
2.被調查產品在中國國內市場所占的份額
根據中國海關的統計數據,調查期內(2001年-2005年一季度),被調查產品占國內市場份額分別為43.69%、47.47%、47.18%、49.38%和32.93%,同比分別增長3.78、下降0.29、增長2.20、下降11.50個百分點。除2005年一季度市場份額有一定幅度下降外,調查期大部分年份市場份額較穩定并呈小幅上升趨勢。
?。ㄈ┍徽{查產品進口價格及其對國內同類產品價格的影響
1.被調查產品進口價格
根據中國海關的統計數據,調查期內(2001年-2005年一季度),被調查國家和地區出口到中國的被調查產品的加權平均價格每噸分別為516.44美元、539.99美元、598.52美元、814.71美元、932.06美元,同比分別增長4.56%、10.84%、36.12%和44.29%,調查期內年均增長16.41%。進口價格一直呈上升趨勢。
2.國內同類產品價格
調查期內(2001年-2005年一季度),國內同類產品加權平均銷售價格每噸分別為4593.38元、5205.50元、5342.18元、7131.95元、7707.32元,同比分別增長13.33%、2.63%、33.50%、28.65%;調查期內年均增長15.80%。國內同類產品加權平均銷售價格一直呈上升趨勢。
3.被調查產品進口價格對國內同類產品價格的影響
如上所述,調查期內,被調查產品進口價格處于上漲趨勢,調查期末2004年比調查期初2001年增長57.76%,調查期內年均增長16.41%。同期,國內同類產品價格也處于上升趨勢,調查期末2004年比調查期初2001年增長55.27%,調查期內年均增長15.80%。
?。ㄋ模﹪鴥犬a業相關經濟因素和指標的評估
根據反傾銷條例第七、八條及《反傾銷產業損害調查規定》第四、五、六、七條等規定,調查機關對被調查產品影響國內產業的相關經濟因素和指標進行了調查,調查顯示:
1.表觀消費量
調查期內(2001年-2005年一季度),國內同類產品表觀消費量分別為514520.71噸、547288.70噸、566935.88噸、551777.64噸、196022.04噸,2002年、2003年同類產品表觀消費量同比分別增長6.37%、3.59%,2004年同比下降2.67%,2005年一季度同比增長47.39%。調查期末2004年比調查期初2001年增長7.24%,調查期內表觀消費量年均增長2.36%。
2. 產能
調查期內(2001年-2004年),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齊魯分公司2004年10月新建成生產能力為19.1萬噸/年丁辛醇裝置,其中辛醇生產能力17.1萬噸/年;吉林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第四季度丁辛醇裝置切換生產辛醇,實際生產能力增加。調查期末2004年比調查期初2001年增長17.92%,調查期內年均增長5.65%。
3.產量
調查期內(2001年-2005年一季度)同類產品產量分別為195605噸、194478噸、193171噸、218166噸、110179噸,2002年、2003年產量同比分別下降0.58%和0.67%,2004年和2005年一季度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2.94%和119.5%。調查期末2004年比調查期初2001年增長11.53%,調查期內同類產品產量年均增長3.71%。
4.銷售量
調查期內(2001年-2005年一季度)同類產品銷售量分別為199802.54噸、194397.94噸、193459.82噸、206958.40噸、118228.07噸, 2002年、2003年銷售量同比分別下降2.70%和0.48%,2004年和2005年一季度銷售量同比分別增長6.98%和128.93%。調查期末2004年比調查期初2001年增長3.58%,調查期內同類產品銷售量年均增長1.18%。
5.市場份額
調查期內(2001年-2005年一季度)同類產品市場份額分別為38.83%、35.52%、34.12%、37.51%、60.31%,調查期內同類產品市場份額先降后升,調查期末2004年和2005年一季度市場份額呈上升趨勢。
6.銷售價格
調查期內(2001年-2005年一季度)同類產品加權平均銷售價格分別為4593.38元/噸、5205.50元/噸、5342.18元/噸、7131.95元/噸、7707.32元/噸,同比分別上漲13.33%、2.63%、33.50%和28.65%。調查期末2004年比調查期初2001年增長55.27%,調查期內同類產品加權平均銷售價格年均上漲15.80%。
7.銷售收入
調查期內(2001年-2005年一季度)同類產品銷售收入分別為917769562.53元、1011939177.69元、1033497091.54元、1476016807.92元、911222063.95元,同比分別增長10.26%、2.13%、42.82%和194.52%。調查期末2004年比調查期初2001年增長60.83%,調查期內同類產品銷售收入年均增長17.16%。
8.稅前利潤
調查期內(2001年-2005年一季度)同類產品稅前利潤分別為-167186469.27元、-30480705.75元、-62484300.10元、65487218.90元、86216912.31元,同比分別增長81.77%、下降105.00%、增長204.81%和1707.08%。調查期末2004年比調查期初2001年增長139.17%,調查期內同類產品稅前利潤年均增長173.17%。
9.投資收益率
調查期內(2001年-2004年)同類產品投資收益率分別為-8.59%、-2.16%、-7.35%、7.43%,同比分別增加6.43個百分點、下降5.19個百分點和增長14.78個百分點。調查期末2004年比調查期初2001年增長16.02個百分點。
10.開工率
調查期內(2001年-2004年)國內產業開工率分別為86.55%、85.30%、82.91%、81.86%,同比分別下降1.25、2.39和1.05個百分點。調查期末2004年比調查期初2001年下降4.69個百分點。
11.就業人數
調查期內(2001年-2004年)同類產品就業人數分別為2812人、2505人、1830人和1967人,同比分別下降10.92%、26.95%和上升7.49%。調查期末2004年比調查期初2001年下降30.05%,調查期內年均下降11.23%。調查期內,同類產品就業人數呈現先降后升的趨勢。
12.勞動生產率
調查期內(2001年-2004年)同類產品勞動生產率分別為69.56噸/年.人、77.64噸/年.人、105.56噸/年.人和110.91噸/年.人,同比分別增長11.62%、35.96%和5.07%。調查期末2004年比調查期初2001年增長59.45%,調查期內年均增長16.83%。
13.人均年工資
調查期內(2001年-2004年)從事同類產品生產的人均年工資分別為15592.54元、16059.57元、19793.67元和22318.97元,同比分別增長3.00%、23.25%和12.76%。調查期末2004年比調查期初2001年增長43.14%,調查期內年均增長12.70%。
14.期末庫存
調查期內(2001年-2005年一季度)同類產品期末庫存分別為3042.74噸、3509.22噸、3214.40噸、14422.00噸和6372.93噸,同比分別增長15.33%、下降8.40%、增長348.67%和260.97%。調查期末2004年比調查期初2001年增長373.98%,調查期內年均增長67.98%。其中2004年期末庫存較上年增長較大,直接原因是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齊魯分公司2004年10月新建成生產能力為19.1萬噸/年丁辛醇裝置,其中辛醇生產能力17.1萬噸/年;吉林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第四季度丁辛醇裝置切換生產辛醇。短期內產能的集中增長和釋放直接導致產量、銷售量均有一定幅度的增長,與此同時市場需求不增反降,產能、產量和銷售量的增長速度已經超出市場需求變化。產能短期內的大幅增長及市場需求的制約是造成庫存增長的主要原因。
15.現金凈流量
調查期內(2001年-2004年)同類產品經營性現金凈流量分別為-39115544.76元、80302699.34元、17761411.84元和100863772.54元,同比分別增長305.30%、下降77.88%和增長467.88%。調查期末2004年比調查期初2001年增長357.86%,調查期內年均增長237.13%。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在2002年大幅增加,2003年有所回落,2004年再次出現大幅度增加。經調查核實,國內產業調查期內銷售收入變化幅度較大,成本、費用等因素變化幅度相對較小,特別是調查期末2004年和2005年一季度銷售收入較上年同期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因此帶動稅前利潤大幅增長。在現金流出量變化較小的情況下,影響現金凈流量變化的主要因素是現金流入量的變動,現金流入量隨銷售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因此,調查期內,隨著銷售收入和稅前利潤的增長導致同類產品現金凈流量出現大幅增長。
16. 國內產業同類產品的投融資活動情況
調查中未發現國內產業投融資活動受到明顯影響。
上述數據顯示,調查期內同類產品表觀消費量增長,國內產業同類產品產能、產量、銷售量增長,市場份額先降后升,銷售價格上升,銷售收入、稅前利潤增長,投資收益率、現金凈流量上升,在就業人數減少的同時,人均工資和勞動生產率上升,開工率略有下降,期末庫存增長。
從產業損害指標情況看,國內產業未受到實質損害。
六、初步調查結論
根據以上調查結果,調查機關初步裁定,在本案調查期內,原產于韓國、沙特阿拉伯、日本、歐盟和印度尼西亞的進口辛醇存在傾銷;國內辛醇產業未受到實質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