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區人民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江大橋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駐蕪各單位:
《
蕪湖市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暫行規定》已經2011年2月21日市政府第44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二O一一年四月二日
蕪湖市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暫行規定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規范管理安全生產事故隱患(以下簡稱“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實工作責任,促進安全隱患治理,防止和減少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國發〔2010〕23號)、《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暫行規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16號)、《
安徽省重大、特大
安全事故隱患監督管理辦法》(省政府令第147號)、《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實施意見》(皖政〔2010〕89號)、《蕪湖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實施意見》(蕪政〔2010〕94號)等有關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暫行規定。
第二條 安全隱患是指生產經營單位違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標準、規程和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的規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存在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物的危險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上的缺陷。
第三條 生產經營單位是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防控的責任主體。
第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長江大橋開發區管委會應當加強對轄區內安全隱患監督管理工作的領導,行業主管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對安全隱患實施監督管理,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依法對安全隱患實施綜合監督管理。
第二章 分級管理
第五條 安全隱患分為一般隱患和重大隱患。
第六條 一般隱患:是指可能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下同),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且治理難度較小,發現后能夠立即完成治理或能夠在15日內完成治理的隱患(“以下”不含本數,“以上”含本數,下同)。
第七條 重大隱患分為Ⅲ、Ⅱ、Ⅰ級。
Ⅲ級重大隱患:是指可能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且治理難度較大,需局部停產停業,經過一定時間方能完成治理的隱患。
Ⅱ級重大隱患:是指可能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 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且治理難度大,需部分停產停業,經過一段時間方能完成治理的隱患。
Ⅰ級重大隱患:是指可能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或可能造成重大社會影響,后果特別嚴重,需部分或全部停產停業治理,且治理難度很大的隱患。
第八條 重大隱患分級的認定。
Ⅲ級重大隱患,由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安委會(辦)或市政府有關行業管理部門組織2名安全生產專家組專家(或注冊安全評價師、注冊安全工程師、本行業工程師)評估,出具安全隱患等級意見,報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安委會(辦)或市政府有關行業管理部門認定;
Ⅱ級重大隱患,由市政府安委辦組織2名市安全生產專家組專家(或注冊安全評價師、具有高級職稱的注冊安全工程師)評估,出具安全隱患等級意見,報市政府安委會認定;
Ⅰ級重大隱患,由市政府安委辦組織安全中介機構或省級以上安全生產專家組專家(必須是注冊安全評價師或具有高級職稱的注冊安全工程師)評估,出具隱患等級意見,經市政府安委會審核后,報省政府安委會(辦)認定。
第九條 省、市安全生產專家組專家和安全中介機構對重大隱患評估,應當按照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和行業技術標準、規范、規程及安全生產保障條件進行綜合評估,作出評估論證結論;對安全隱患的類別、等級、影響范圍、影響程度、估計損失等作出評估。
第十條 一般以上安全隱患由所在鎮(街道、園區)安委會(辦)實施綜合監督管理;
Ⅲ級以上重大隱患由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安委會(辦)或市政府有關行業管理部門實施綜合監督管理;
Ⅱ級以上重大隱患由市政府安委會(辦)實施綜合監督管理;
Ⅰ級重大隱患由市政府安委會(辦)上報省政府安委會(辦)實施綜合監督管理。
第十一條 各級人民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長江大橋開發區管委會應當在每年財政預算中安排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資金,用于引導重大隱患治理。
第三章 排查治理
第十二條 安全隱患排查工作采取全面排查與專項排查、定期排查與不定期排查相結合方式進行。
第十三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隱患排查治理長效機制,開展日常化的隱患排查。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或主管負責人每月至少組織1次安全隱患全面排查或專項排查工作,其中高危行業、較大危險行業和危險作業場所每月至少組織1次安全隱患全面排查工作和1次專項排查工作,全面排查工作原則上定期安排在每月上旬,排查治理情況應記錄在《安全生產事故隱患登記表》(附件1)中;構成Ⅲ級以上重大隱患的,應當及時向所在鎮(街道、園區)安委會(辦)填報《安全生產重大隱患呈報(發布)表》(附件2)。
第十四條 市、縣區、開發區、鎮(街道、園區)安委會(辦)每年在轄區內至少組織2次安全隱患全面排查工作,原則上安排在“兩節”、“兩會”和“全國安全生產月”活動期間,排查治理情況記錄在《安全生產事故隱患登記表》(附件1)中。
第十五條 各級各部門根據國家和省市工作部署、行業特點、事故教訓、實際工作或專項整治工作需要,結合事故的季節性、規律性因素,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不定期安全隱患專項排查。
第十六條 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應當列為安全生產聯席會議制度的重要事項,各聯席會議牽頭單位要根據行業特點和事故的季節性、規律性因素負責組織成員單位開展聯合執法,落實安全隱患專項排查治理工作。
市安監局負責牽頭組織危險化學品、職業安全健康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市公安局負責牽頭組織煙花爆竹、消防、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市經信委負責牽頭組織非煤礦山、電力設施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市住建委負責牽頭組織建筑施工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市教育局負責牽頭組織中小學校、幼兒園及教育行政部門審批的非學歷教育機構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市交通運輸局負責牽頭組織公路運輸安全隱患排查治理;蕪湖海事局負責牽頭組織長江水上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治理;上鐵蕪湖工務段負責牽頭組織鐵路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治理。
第十七條 縣區、開發區、鎮(街道、園區)有關行業管理部門對排查出的Ⅲ級以上重大隱患,應當及時向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安委會(辦)填報《安全生產重大隱患呈報(發布)表》(附件2);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有關行業管理部門及聯席會議牽頭單位對排查出的Ⅱ級以上重大隱患,應當及時向市政府安委會(辦)填報《安全生產重大隱患呈報(發布)表》(附件2);市政府安委會(辦)對排查出的Ⅰ級重大隱患,應當及時向省政府安委會(辦)填報《安全生產重大隱患呈報(發布)表》(附件2)。
第十八條 安全隱患由責任單位組織治理。發現安全隱患,應當立即治理,不能立即治理的,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責任單位主要負責人全面負責本單位安全隱患的排查治理工作,并逐級落實從主要負責人到相關從業人員的責任,切實做到隱患整改責任、措施、資金、時限、預案“五到位”。建立由安全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為主導的隱患整改效果評估制。
第十九條 安全隱患治理期限,一般隱患不超過15天,重大隱患不超過180天,需要延長時間的,按分級管理規定,由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以上安委會(辦)或市以上行業主管部門批準。
第二十條 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業主管部門要對本行業各單位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進行抽查,抽查方式包括定期、不定期和明查、暗訪等。
第二十一條 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有關行業主管部門應當督促生產經營單位組織和發動職工積極參與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
第四章 公開發布和掛牌督辦
第二十二條 凡列入重大隱患,一律實行公開發布和掛牌督辦制度。
第二十三條 公開發布和掛牌督辦實行分級管理。
Ⅲ級以上重大隱患由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安委會(辦)或市政府有關行業管理部門公開發布和掛牌督辦;
Ⅱ級以上重大隱患由市政府安委會(辦)公開發布和掛牌督辦;
Ⅰ級重大隱患報省政府安委會(辦)。
第二十四條 安全隱患公開發布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方式。所有安全隱患,生產經營單位在內部公開發布,每月不少于1次;Ⅲ級及以上重大隱患,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安委會(辦)、市政府有關行業管理部門公開發布,每半年不少于1次;Ⅱ、Ⅰ級重大隱患,由市政府安委會(辦)公開發布,每半年不少于1次。
第二十五條 安全隱患公開發布主要內容:安全隱患所在地、所在單位及安全隱患名稱、基本情況、等級、類別;安全隱患治理措施和要求、治理目標和計劃、治理責任單位和人員、治理資金來源和投入、安全防范和應急措施、督辦協辦單位等。可以采用《安全生產重大隱患呈報(發布)表》(附件2)格式公開發布。
第二十六條 各級安委會(辦)和有關行業管理部門對本級掛牌督辦的安全隱患實施具體督辦,并對下一級掛牌督辦的安全隱患治理情況進行督查或抽查。
第二十七條 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安委會(辦)、市政府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對本轄區、本行業內Ⅲ級以上重大隱患治理情況每季度至少組織1次督查,研究解決治理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按時向市政府安委辦報送《安全生產重大隱患治理進度季報表》(附件3)。
第二十八條 市政府安委會(辦)對Ⅱ級以上重大隱患掛牌治理情況每半年至少組織1次督查,研究解決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重大問題,按時向省政府安委辦報送《安全生產重大隱患治理進度季報表》(附件3)。
第二十九條 在全市范圍內可能產生較大影響的重大隱患,市政府安委會(辦)可以發布臨時公告。
第五章 驗收銷案
第三十條 一般隱患治理完成情況,由所在單位組織驗收;Ⅲ級重大隱患治理完成情況,由所在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安委會(辦)或市政府有關行業管理部門組織驗收;Ⅱ級重大隱患治理完成情況,由市政府安委會(辦)會同市政府有關行業管理部門組織驗收;Ⅰ級重大隱患治理完成情況,上報省政府安委辦組織驗收。
第三十一條 重大隱患治理責任單位完成治理任務后,應當組織有關專家或中介機構評估治理情況,形成書面意見或報告;按照
管轄權限,Ⅲ級重大隱患及時向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安委會(辦)或市政府有關行業管理部門提出銷案申請,并填寫《安全生產重大隱患銷案登記表》(附件4);Ⅱ級以上重大隱患及時向市政府安委會(辦)提出銷案申請,并填寫《安全生產重大隱患銷案登記表》(附件4)。
第三十二條 驗收單位應組織有關專家進行驗收,對經復查通過驗收的重大隱患,應在《安全生產重大隱患銷案登記表》(附件4)驗收單位意見欄中填寫驗收意見,并報上級政府安委辦備案;對未按時完成治理的重大隱患,應對責任單位采取相應處罰措施,并繼續掛牌督辦。
第三十三條 對掛牌督辦并采取全部或者局部停產停業治理的重大隱患,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安委會(辦)、市政府有關行業管理部門收到生產經營單位要求恢復生產經營的申請報告后,應當在10日內進行現場審查。
第三十四條 現場審查合格的,對安全隱患驗收銷案,同意恢復生產經營;現場審查不合格的,依法責令改正或者下達停產整改指令,不得恢復生產經營。
第三十五條 對整改無望或者生產經營單位拒不執行整改指令的,依法實施行政處罰;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依法提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權限予以關閉。
第六章 信息管理
第三十六條 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安委會(辦)、市政府有關行業管理部門要建立安全隱患排查治理臺賬(附件1);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要督促所屬有關行業管理部門、鎮、街道、園區、各生產經營單位建立相應臺賬。
第三十七條 安全隱患排查治理臺賬的主要內容有:安全隱患所在地、所在單位及安全隱患名稱、基本情況、等級、類別;安全隱患治理措施和要求、治理目標和計劃、治理責任單位和人員、治理資金來源和投入、安全防范和應急措施、治理進展和驗收情況、督辦協辦單位等。
第三十八條 安全隱患檔案實行分級管理。生產經營單位負責本單位內所有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情況的建檔管理,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有關行業管理部門、各鎮(街道、園區)安委辦負責本行業、本轄區內一般以上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情況的建檔管理,市政府有關行業管理部門和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安委辦負責本行業、本轄區內Ⅲ級以上重大隱患排查治理情況的建檔管理,市政府安委辦負責全市Ⅱ級以上重大隱患排查治理情況的建檔管理。
第三十九條 嚴格實行安全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統計報告責任制度。各生產經營單位于每季度結束后2日內向所在鎮(街道、園區)安委會(辦)、縣區和開發區有關行業管理部門報送《安全生產事故隱患登記表》(附件1)。
第四十條 各鎮(街道、園區)安委會(辦)、各縣區和開發區有關行業管理部門和轄區內重點企業將附件1匯總審核后,于每季度結束后3日內報送所在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安委會(辦)和市政府有關行業管理部門。
第四十一條 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安委會(辦)、市政府有關行業管理部門和市有關重點企業,于每季度結束后4日內向市政府安委會(辦)填報《安全生產重大隱患呈報(發布)表》(附件2)、《安全生產重大隱患治理進度季報表》(附件3)、《直接監管行業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統計表》(附件5)、《綜合監管行業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統計表》(附件6)。
第四十二條 市政府安委辦于每季度結束后5日內將上述各類報表匯總后報省政府安委辦。
第四十三條 實行安全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統計分析制度。市政府安委會(辦)每年至少通報1次統計分析情況,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安委會(辦)、市政府有關行業管理部門每半年至少通報1次統計分析情況,各鎮(街道、園區)安委會(辦)、縣區和開發區有關行業管理部門每季度至少通報1次統計分析情況。
第四十四條 安全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統計分析通報內容包括: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責任落實情況,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進度情況,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中的經驗和存在問題,下一步工作安排以及建議等。
第七章 舉報和獎勵
第四十五條 鼓勵公眾舉報安全隱患,設立安全隱患舉報電話(12350)和電子信箱(wuhu12350@126.com),建立健全安全隱患公眾舉報網絡。
第四十六條 有關單位和工作人員應嚴格為安全隱患舉報人保密。
第四十七條 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有關行業管理部門在接到舉報后要立即組織核查,必要時可以采取緊急避險和有效治理措施,督促生產經營單位立即治理,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第四十八條 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有關行業管理部門對安全隱患舉報屬實的相關人員應當按照有關規定,予以獎勵。
第八章 處 罰
第四十九條 生產經營單位違反本規定,按照《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暫行規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16號)等相關規定給予處罰。對隱患整改不力造成事故的,依法追究企業和企業相關負責人的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條 行政機關及其公務人員違反本規定,按照《行政機關
公務員處分條例》(國務院令第495號)和《安全生產領域違法違紀行為政紀處分暫行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11號)等相關規定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九章 附 則
第五十一條 本規定由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負責解釋。
第五十二條 本規定自2011年4月2日起施行。
附件:1.安全生產事故隱患登記表
2.安全生產重大隱患呈報(發布)表
3.安全生產重大隱患治理進度季報表
4.安全生產重大隱患銷案登記表
5.直接監管行業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情況統計表
6.綜合監管行業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情況統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