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建筑垃圾處置管理條例
(2013年8月30日成都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 2013年9月25日四川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批準)
《成都市建筑垃圾處置管理條例》已于2013年8月30日經成都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2013年9月25日四川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批準,現予公布,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成都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2013年10月8日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排放
第一節 減排
第二節 排放許可
第三節 排放現場管理
第三章 運輸
第一節 企業、車輛和駕駛員
第二節 運輸許可
第三節 運輸作業
第四章 消納
第一節 綜合利用
第二節 消納管理
第五章 監督管理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七章 附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建筑垃圾處置管理,保護和改善城鄉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辦法》和《四川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成都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本市行政區劃范圍內從事建筑垃圾排放、運輸、消納等處置活動的,應當遵守本條例。
前款所稱建筑垃圾,是指單位和個人在新建、改建、擴建、拆除、修繕各類建(構)筑物、管網,道路施工和裝飾裝修房屋等過程中所產生的渣土、沙石、棄料以及其他廢棄物。
前款規定行為過程中所產生的危險廢物,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處理。
第三條 建筑垃圾處置應當遵循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原則。
建筑垃圾可以再利用或者再生利用的,應當回收利用;不能再利用或者再生利用的,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本條例的規定處置。
第四條 本市鼓勵建筑垃圾的減排,提倡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對建筑垃圾進行綜合利用。
市和區(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在每年的財政預算中安排一定數額的資金,用于支持建筑垃圾的減排和綜合利用活動。
第五條 產生建筑垃圾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承擔處置建筑垃圾的責任,并按照有關規定交納處置費用。
排放、運輸、消納建筑垃圾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承擔及時消除污染的責任。代為消除的,所需費用由責任人承擔。
第六條 建筑垃圾處置實行屬地為主、條塊結合的管理原則。
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建筑垃圾處置的監督管理工作。
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法定職責對施工現場范圍內的建筑垃圾處置活動實施監督管理。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和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按照法定職責對建筑垃圾運輸活動實施監督管理。規劃、環保、房管、國土、水務、安監、林業和園林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建筑垃圾處置活動監督管理的相關工作。
街道辦事處、鎮(鄉)人民政府在城市管理等行政主管部門的業務指導下,對本轄區范圍內的建筑垃圾處置活動進行監督、檢查。
第二章 排放
第一節 減排
第七條 本市鼓勵建設單位和工程設計單位選用節能環保材料,鼓勵施工單位優化施工措施,以減少建筑材料的消耗和建筑垃圾的產生。
第八條 本市鼓勵建筑工業化,逐步推行建(構)筑物配件的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和現場裝配。
提倡新建住宅的開發建設單位直接向使用者提供全裝修成品房。
第九條 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不得采用已被國家、省有關規定所禁止的施工技術、設備、材料和產品。
鼓勵采用可重復使用的材料搭設施工現場臨時建筑物、臨時圍擋。
第十條 本市鼓勵具備現場分類條件的施工單位按照分類要求結合施工或者拆除步驟對建筑垃圾進行分類。
鼓勵施工單位在施工現場回收利用建筑垃圾。施工單位應當優先將施工現場產生并且可以利用的建筑垃圾作為填充物回用于建設工程。
第二節 排放許可
第十一條 建設單位或者施工單位應當在開工之日二十日前,對工程項目的建筑垃圾產生數量進行評估,并編制排放情況評估報告后,持下列材料向工程項目所在地的區(市)縣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辦理《建筑垃圾處置(排放)證》:
(一)《建設工程施工許可證》、《房屋征收決定書》或者《房屋結構安全批準書》等法律文件;
(二)《建筑垃圾排放評估報告》;
(三)建筑垃圾處置方案;
(四)建筑垃圾處置費交納憑證。
前款第三項所稱處置方案應當包括工程項目和建設、施工單位名稱,施工地址以及建筑垃圾的種類、數量、運輸企業、消納場地、回收利用等內容。
第十二條 因搶險、救災等特殊情況需要緊急排放建筑垃圾的,不適用本條例第十一條的規定。但是,建設單位或者施工單位應當在險情、災情消除后三日內報區(市)縣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三條 區(市)縣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接到申請之日起五日內進行審核。符合規定的,應當核發《建筑垃圾處置(排放)證》;不符合規定的,不予核發,并向申請人書面告知原因。
第十四條 《建筑垃圾處置(排放)證》應當載明工程項目、建設和施工單位名稱,施工地址,以及建筑垃圾的種類、數量、排放期限和運輸企業、消納場地的名稱等內容。
建設單位或者施工單位應當按照《建筑垃圾處置(排放)證》的要求排放建筑垃圾。
禁止涂改、出租、出借、轉讓或者倒賣《建筑垃圾處置(排放)證》。
第三節 排放現場管理
第十五條 建設單位或者施工單位應當配置施工現場建筑垃圾處置(排放)管理員,并按照下列規定加強施工現場管理,防止建筑垃圾污染周圍環境:
(一)實施封閉施工;
(二)采取防塵措施;
(三)硬化施工現場出入口道路;
(四)對駛出施工現場的車輛進行除泥除塵處理;
(五)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要求。
工程竣工或者房屋拆除后,建設單位或者施工單位應當在十五日內將建筑垃圾全部清除。
第十六條 從事下列零星施工和市政工程維修活動的,業主或者施工單位應當將施工區域有效隔離,防止建筑垃圾擴散污染周圍環境:
(一)供排水、電力、燃氣、通信等管線、管道施工;
(二)道路及交通設施維修;
(三)綠化施工;
(四)其他零星施工和市政工程維修活動。
前款規定活動所排放的建筑垃圾,施工單位和個人應當在二十四小時內處置完畢。
第十七條 零星裝修或者維修房屋排放建筑垃圾的,業主或者施工單位、個人應當實行袋裝化收集,并按照下列規定委托他人統一處置:
(一)實行委托管理的建筑區劃,委托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處置;
(二)未實行委托管理,但已實行生活垃圾處置社會化服務的建筑區劃,委托該建筑區劃的環境衛生作業服務企業處置;
(三)未實行委托管理和生活垃圾處置社會化服務的建筑區劃,委托所在地的社區服務機構處置。
前款規定建筑垃圾由被委托人組織清運,處置費用由業主或者使用人承擔。
第十八條 禁止擅自傾倒建筑垃圾。
禁止將危險廢物混入建筑垃圾或者將建筑垃圾混入生活垃圾。
第三章 運輸
第一節 企業、車輛和駕駛員
第十九條 本市建筑垃圾運輸實行公司化、規?;?、專業化運營管理。
在本市從事建筑垃圾運輸經營活動的,應當符合下列要求,并持相關資料向企業所在地的區(市)縣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一)具有獨立企業法人主體和道路運輸經營資格;
(二)具有適度數量規模的自有運輸車輛;
(三)符合條件的駕駛員人數與車輛規模相適應;
(四)具備健全的企業運營管理制度并得到有效執行,配備相應的專門工作人員;
(五)具備停車場地和車輛沖洗設備;
(六)建立安全生產管理制度,配備專職的安全生產管理人員;
(七)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二十條 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備案申請之日起五日內進行核實。符合本條例第十九條第二款規定條件的,予以備案,并納入建筑垃圾運輸企業名錄;不符合規定的,不予備案,并向申請人書面告知原因。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備案情況建立全市統一的建筑垃圾運輸企業名錄,向社會公布并提供免費查詢服務。
第二十一條 建筑垃圾運輸車輛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具備道路運輸經營資格;
(二)車輛前部安裝放大反光號牌,車廂尾部噴涂放大反光號碼;
(三)安裝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具有行駛記錄功能的衛星定位系統等電子裝置,并納入管理部門監督平臺;
(四)符合本市建筑垃圾運輸車輛技術規范要求;
(五)車輛技術標準與機動車行駛證一致;
(六)安裝符合技術規范的全密閉覆蓋設施。
第二十二條 建筑垃圾運輸車輛駕駛員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取得相應準駕車型駕駛證并具有三年以上駕駛經歷;
(二)具備道路運輸從業資格;
(三)無飲酒或者醉酒后駕駛記錄;
(四)三年內未發生承擔全部責任或者主要責任的重大及以上道路交通安全事故;
(五)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要求。
第二節 運輸許可
第二十三條 建設單位或者施工單位應當與本市建筑垃圾運輸企業名錄中的運輸企業簽訂建筑垃圾運輸合同。
本條例第十六條和第十七條規定活動所排放的零星建筑垃圾,處置責任人可以委托本市建筑垃圾運輸企業名錄以外的單位和個人運輸。但是,承運人應當實行袋裝化運輸或者密閉運輸,不得沿途撒漏或者隨意丟棄。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市工商管理部門擬訂建筑垃圾運輸合同示范文本。
第二十四條 承運建筑垃圾的運輸企業,應當在實施運輸十日前,持下列材料向建筑垃圾運出地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申請辦理《建筑垃圾處置(運輸)證》:
(一)《建筑垃圾處置(排放)證》;
(二)建筑垃圾運輸合同;
(三)《建筑垃圾運輸申報表》;
(四)與建設單位或者施工單位簽訂的安全承諾書。
前款第二項所稱建筑垃圾運輸合同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雙方單位名稱和派駐現場的管理人員名單;
(二)運輸線路與時間;
(三)運輸車輛車牌號碼。
第二十五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在接到申請之日起十日內進行審核,符合規定的,核發《建筑垃圾處置(運輸)證》;不符合規定的,不予核發,并書面告知原因。
《建筑垃圾處置(運輸)證》的辦理實行一車一證制。
禁止涂改、出租、出借、轉讓或者倒賣《建筑垃圾處置(運輸)證》。
第三節 運輸作業
第二十六條 運輸建筑垃圾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規章,不得有超載、超速行駛、違反交通信號或者污損、遮擋號牌等交通違法行為;
(二)按規定的時間、線路行駛;
(三)隨車攜帶《建筑垃圾處置(運輸)證》;
(四)保持車輪、車身外部整潔,不得帶泥行駛;
(五)密閉運輸,不得冒載或者沿途泄漏、遺撒;
(六)將建筑垃圾運送至核定的消納場地。
第二十七條 運輸企業應當配置作業現場建筑垃圾處置(運輸)管理員,監督運輸車輛密閉啟運,督促駕駛員規范使用運輸車輛安裝的衛星定位系統等電子裝置。
第四章 消納
第一節 綜合利用
第二十八條 市和區(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將建筑垃圾綜合利用項目列入科技發展規劃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劃,并在產業、科技、財政、稅收、金融、用地等方面給予扶持。
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建筑垃圾綜合利用項目,支持建筑垃圾再生產品的研發機構和生產企業發展。
第二十九條 鼓勵本市建設項目使用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產品。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的非承重結構部位施工,提倡優先使用建筑垃圾再生產品。
第三十條 鼓勵道路工程的建設、施工單位使用建筑垃圾作為路基墊層。
鼓勵不同工程項目就近利用建筑垃圾用于回填、堆坡造景。
第三十一條 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建筑垃圾綜合利用信息平臺,根據本市建筑垃圾的排放情況,引導建設、施工單位和建筑垃圾綜合利用企業通過綜合利用信息平臺交換利用建筑垃圾。
第二節 消納管理
第三十二條 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城市管理、環保、國土、水務等行政主管部門,編制建筑垃圾固定消納場設置規劃,報市人民政府批準。
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市建設發展實際需要,保障建筑垃圾固定消納場的用地需求,建立固定消納場建設管理工作機制。
第三十三條 下列區域不得設置建筑垃圾固定消納場:
(一)地質結構不良、地層破碎、活動斷層或者有滑動崩塌危險的地區;
(二)基本農田;
(三)環城生態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
(四)河流、湖泊、水庫等水域保護區;
(五)法律、法規、規章規定不得設置的其他區域。
第三十四條 設置建筑垃圾固定消納場的,應當符合下列要求,并向消納場所在地的區(市)縣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辦理《建筑垃圾處置(消納)證》:
(一)規劃、環保、國土等行政主管部門核發的批準文件;
(二)符合《建筑垃圾處理技術規范》要求;
(三)場地四周設置不低于兩米的實體圍欄;
(四)配備防塵、防污水外溢和滲漏、消殺等設施;
(五)硬化出入口道路,設置沖洗設施;
(六)配置專人管理;
(七)封場綠化、復墾或者平整設計方案。
第三十五條 區(市)縣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接到申請之日起二十日內進行審核。符合規定的,應當核發《建筑垃圾處置(消納)證》;不符合規定的,不予核發,并向申請人書面告知原因。
第三十六條 建筑垃圾固定消納場達到原設計容量或者因其他原因導致無法繼續從事消納活動的,應當在停止消納三十日前向區(市)縣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未經批準,不得擅自關閉或者拒絕受納建筑垃圾。
建筑垃圾固定消納場關閉后,應當按照原審批的設計方案實現用地功能。
第三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臨時對外受納建筑垃圾,但是應當在受納后三日內報區(市)縣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一)再生利用建筑垃圾的;
(二)因建設項目回填或者堆坡造景需要的。
除前款規定外,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許可不得擅自受納建筑垃圾。
第三十八條 建筑垃圾運輸車輛進入固定消納場或者臨時消納場地,應當服從場地管理人員的指揮,按要求傾卸,不得帶泥駛出。
建筑垃圾消納場地不得受納工業垃圾、生活垃圾或者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險廢物,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建筑垃圾污染周圍環境。
第五章 監督管理
第三十九條 本市推行建筑垃圾處置憑證管理制度。
實行建筑垃圾處置憑證管理的區域,建設單位或者施工單位應當在建筑垃圾運出施工現場前如實填寫憑證內容,經排放現場管理人員簽字確認后交運輸企業隨車攜帶。建筑垃圾運輸車輛進入消納場地后,消納場地經營者應當核實憑證記載事項,并將第一聯交回建設單位或者施工單位,將第二聯于每月月底前報區(市)縣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四十條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建筑垃圾處置監督管理信息共享平臺。
相關部門應當根據各自管理職能向信息共享平臺提供以下信息:
(一)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提供建筑垃圾排放、消納場地設置許可或者備案,受納情況備案,以及運輸企業備案、名錄管理等方面的信息;
(二)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提供建設工程施工許可等方面的信息;
(三)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提供建筑垃圾運輸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和運輸車輛、駕駛員道路運輸從業資格等方面的信息;
(四)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提供建筑垃圾運輸許可,運輸車輛信息,以及駕駛員駕駛紀錄、交通違法行為處理情況、交通事故記錄等信息;
(五)其他需要各相關部門提供的共享信息。
第四十一條 本市對建筑垃圾運輸企業實行記分管理。
運輸企業違反本條例規定的,除依法予以行政處罰外,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其扣除規定的記分。對扣分達到一定分值的運輸企業,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責令其停運整改;經整改仍不符合規定的,在本市建筑垃圾運輸企業名錄中除名。
第四十二條 相關部門按照下列職責分工,對建筑垃圾排放、運輸、消納等處置行為實施監督管理:
(一)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建筑垃圾處置監督管理工作,依法對發生在城市道路上的建筑垃圾運輸過程中的撒漏、污染行為實施處罰;
(二)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施工現場內的建筑垃圾排放行為進行監督管理,依法對排放過程中發生的污染行為實施處罰;
(三)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建筑垃圾運輸企業的道路運輸經營行為進行監督管理,依法對運輸企業的道路運輸經營違法行為和發生在公路上的建筑垃圾運輸過程中的撒漏、污染行為實施處罰;
(四)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對建筑垃圾運輸中的道路交通安全行為進行監督管理,依法對運輸車輛的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實施處罰。
第四十三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對違反本條例的行為進行舉報和投訴。
市和區(市)縣人民政府相關部門應當設置舉報電話,受理公眾舉報和投訴。接到公眾舉報和投訴,應當在三十日內將調查或者處理結果告知舉報人或者投訴人。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四條 本條例規定的禁止行為,國家、四川省相關法律、法規已有處罰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四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處以三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逾期未改正的,查封建筑垃圾排放現場:
(一)未取得《建筑垃圾處置(排放)證》,擅自排放建筑垃圾的;
(二)未按照《建筑垃圾處置(排放)證》核定的期限和數量排放建筑垃圾的。
第四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四條第三款規定的,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撤銷《建筑垃圾處置(排放)證》,并處以五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
運輸企業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三款規定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撤銷《建筑垃圾處置(運輸)證》,并處以三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七條 單位違反本條例第十六條或者第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處以三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個人從事前款規定行為的,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處以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八條 建設單位或者施工單位、運輸企業違反本條例第十八條第一款規定的,分別按照本條例第四十五條、第五十二條第一款第三項的規定處理。
建設單位或者施工單位、運輸企業之外的其他單位或者個人違反本條例第十八條第一款規定的,按照本條例第四十七條的規定處理。
第四十九條 建設單位或者施工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將建筑垃圾交由本市建筑垃圾運輸企業名錄以外的單位、個人運輸的,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處以三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逾期未改正的,查封建筑垃圾排放現場。
本市建筑垃圾運輸企業名錄以外的單位、個人違反本條例規定,擅自承運建筑垃圾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處以三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未取得道路運輸經營許可,擅自從事建筑垃圾運輸經營的,由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按照道路運輸管理法規、規章的規定處理。
第五十條 運輸企業違反本條例規定,未辦理《建筑垃圾處置(運輸)證》擅自運輸建筑垃圾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處以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
運輸企業違反本條例規定,雇用不符合要求的駕駛員從事建筑垃圾運輸活動的,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并處以三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一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六條第一項或者第二項規定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按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處理。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六條第三項規定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并處以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二條 在城市道路上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六條第四至六項規定的,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清除污染,并按照下列規定處以罰款:
(一)違反第四項規定的,處以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罰款;
(二)違反第五項規定的,處以五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造成污染的,處以二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污染特別嚴重的,處以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三)違反第六項規定,沿途傾倒建筑垃圾的,處以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在公路上從事前款規定行為的,由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處理。
第五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六條第一款規定,擅自關閉建筑垃圾固定消納場或者拒絕受納建筑垃圾的,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并處以五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八條第二款規定的,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并處以五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四條 單位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七條第二款規定,未經許可擅自受納建筑垃圾的,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并處以五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
個人從事前款規定行為的,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并處以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五條 城市管理、建設、交通運輸等行政主管部門、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和街道辦事處、鎮(鄉)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在建筑垃圾處置監督管理活動中徇私舞弊、濫用職權或者拒不履行法定職責的,由上級主管部門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由上級主管部門或者監察機關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七章 附則
第五十六條 本條例所稱處置,包含建筑垃圾的排放、運輸和消納活動。
本條例所稱運輸企業,是指本市建筑垃圾運輸企業名錄中的運輸企業。
本條例中三十日以內期限的規定是指工作日,不含法定節假日。
第五十七條 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條例制定配套的實施辦法。
本市建筑垃圾運輸企業備案和名錄公布、記分以及建筑垃圾處置憑證管理的具體辦法,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另行制定。
第五十八條 本條例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1998年4月17日成都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1998年8月30日四川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批準的《成都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規定》同時廢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2014年修訂)
2014-08-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十一屆〕第四十五號
2013-02-27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
2011-10-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的決定
2010-06-2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可否充當辯護人的決定
1970-01-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嚴懲嚴重破壞經濟的罪犯的決定[失效]
1982-03-0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批準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關于設立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的建議的決定
1990-04-04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99修正)
1999-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決定
1986-12-02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所得稅法
1980-09-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0-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的決定
2001-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第四次修正本)
2004-10-27快遞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救援銜標志式樣和佩帶辦法
2018-11-06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志愿服務條例
2017-08-22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3年修正)
2013-12-07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近期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3-01-23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民政部等部門關于加強見義勇為人員權益保護意見的通知
2012-07-19國務院關于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2-07-08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寧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2-06-28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
2010-02-06外國企業或者個人在中國境內設立合伙企業管理辦法(國務院令第567號)全文
2009-11-2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節約糧食反對浪費工作的通知
2010-01-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采取綜合措施對耐火粘土螢石的開采和生產進行控制的通知
2010-01-02保安服務管理條例
2009-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