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技術服務機構與人員
第三章 婚前保健
第四章 孕產期保健
第五章 嬰兒保健
第六章 技術鑒定
第七章 管理與監督
第八章 處罰
第九章 附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以下簡稱《母嬰保健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母嬰保健工作實行以保健為中心、保健和臨床相結合,面向群體、面向基層和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
第三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編制年度及中長期財政預算、配置衛生資源時,應當優先扶持母嬰保健事業,對邊遠貧困地區給予特殊支持,以保障母親和嬰兒獲得醫療保健服務。
第四條 《母嬰保健法》第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各級人民政府領導母嬰保健工作是指:
(一)將母嬰保健事業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制定本地區母嬰保健工作發展規劃,并為規劃目標的實現提供政策保障;
(二)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配合衛生行政部門做好《母嬰保健法》的執法監督管理工作;
(三)為本地區醫療保健機構貫徹實施《母嬰保健法》提供必要條件,物質幫助以及執法的專項經費。
第五條 衛生部主管全國母嬰保健工作,并對母嬰保健工作實施監督管理,其主要職責是:
(一)執行《母嬰保健法》及本辦法;
(二)制定《母嬰保健法》配套規章及技術規范;
(三)按照分級分類指導原則制定全國母嬰保健工作發展規劃和實施步驟;
(四)組織鑒定并推廣母嬰保健適宜技術;
(五)對母嬰保健工作進行監督管理。
第二章 技術服務機構與人員
第六條 《母嬰保健法》及本辦法規定的醫療保健機構是指依據《母嬰保健法》開展母嬰保健業務的各級婦幼保健機構以及其它開展母嬰保健技術服務的機構。
第七條 醫療保健機構開展婚前醫學檢查,必須經設區的市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審批,取得《母嬰保健技術服務執業許可證》。
第八條 醫療保健機構和其它開展母嬰保健技術服務的機構開展結扎手術和終止妊娠手術,必須經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審批,取得《母嬰保健技術服務執業許可證》。
第九條 醫療保健機構開展遺傳病診斷和產前診斷,必須經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審批,取得《母嬰保健技術服務執業許可證》。
第十條 從事《母嬰保健法》規定的婚前醫學檢查、遺傳病診斷、產前診斷、結扎手術和終止妊娠手術的人員,應當參加衛生行政部門組織的《母嬰保健法》知識培訓和業務培訓。凡符合衛生部規定的技術人員標準,經考核并取得衛生行政部門頒發的《母嬰保健技術考核合格證書》后方可從事以上技術工作。
遺傳病診斷和產前診斷人員的考核發證,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負責。
婚前醫學檢查人員的考核發證由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衛生行政部門負責。
結扎手術和終止妊娠手術人員的考核發證,由縣級以上地方衛生行政部門負責。
第十一條 從事家庭接生的人員必須參加衛生行政部門組織的《母嬰保健法》知識培訓和業務培訓。凡符合衛生部規定的技術人員標準和要求并經考核合格及取得縣級衛生行政部門頒發的《家庭接生員技術合格證書》后方可從事正常產的家庭接生工作。
第十二條 未取得《母嬰保健技術服務執業許可證》的醫療保健機構和未取得《母嬰保健技術考核合格證書》、《家庭接生員技術合格證書》的人員不得從事《母嬰保健法》規定的婚前醫學檢查、遺傳病診斷、產前診斷、結扎手術、終止妊娠手術和家庭接生。
第十三條 《母嬰保健技術服務執業許可證》、《母嬰保健技術考核合格證書》、《家庭接生員技術合格證書》有效期三年。有效期滿后繼續開展母嬰保健技術服務的,由原發證機關重新審核認可。
第三章 婚前保健
第十四條 醫療保健機構應當開展婚前健康教育和婚前衛生咨詢服務。
婚前醫學檢查由縣級以上婦幼保健院或經設區的市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醫療機構承擔。
第十五條 開展婚前醫學檢查的醫療保健機構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分別設置專用的男、女婚前醫學檢查室,配備常規檢查和專科檢查設備;
(二)設置婚前健康教育宣教室;
(三)有合格的專職男、女婚前醫學檢查醫師。
第十六條 婚前醫學檢查包括詢問病史、體格及相關檢查。婚前醫學檢查項目按照衛生部有關婚前保健工作常規執行。
《母嬰保健法》第八條規定的嚴重遺傳性疾病、指定傳染病和有關精神病的病種,除法律已有規定外,由衛生部另行公布。
第十七條 準備結婚的男女雙方在辦理結婚登記前,應當持下列材料到任何一方戶籍所在地的婚前醫學檢查單位進行婚前醫學檢查:
(一)《居民身份證》、戶籍證明或其他有效身份證明;
(二)近期一寸免冠照片三張。
涉外婚姻當事人應當到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婚前醫學檢查單位進行婚前醫學檢查。
第十八條 婚前醫學檢查實行逐級轉診制度。對不能確診的,應當轉到設區的市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醫療保健機構進行確診。原婚前醫學檢查單位應當根據確診結果填寫《婚前醫學檢查證明》。
第十九條 婚前醫學檢查單位應當向接受婚前醫學檢查的當事人出具《婚前醫學檢查證明》。
對患指定傳染病在傳染期內和有關精神病在發病期內的,醫師應當提出醫學意見,并如實填寫《婚前醫學檢查證明》。
對患醫學上認為不宜生育的嚴重遺傳性疾病的,醫師應當向當事人說明情況,提出醫學意見,并如實填寫《婚前醫學檢查證明》;對已經采取長效避孕措施或施行結扎手術的,應當予以注明。
不宜生育的嚴重遺傳性疾病的診斷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醫療保健機構負責。
第四章 孕產期保健
第二十條 按照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劃定的服務區域,醫療保健機構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為育齡婦女和孕產婦提供生殖健康和孕產期保健服務。
第二十一條 孕產期保健服務指從懷孕開始至產后四十二天內為孕產婦及胎、嬰兒提供的醫療保健服務。其主要工作是:
(一)為孕育健康后代提供醫學指導與咨詢;
(二)為孕婦建立孕產婦保健手冊(卡),定期為孕婦進行產前檢查,記錄檢查結果;
(三)為孕婦提供營養及孕期自我保健指導;
(四)針對高危孕婦做好保健管理工作,采取適宜技術對孕產婦及胎兒進行監護,使具有不同危險因素的孕婦能按其危險程度,得到相應的保健醫療服務;
(五)提倡住院分娩,做好消毒接生和新生兒復蘇工作,采用適宜技術對孕產婦及胎兒進行監護,預防產傷及產后出血,降低孕產婦及圍產兒的發病率、死亡率;
(六)實行母乳喂養,指導產婦科學哺乳,執行母乳喂養十條標準;
(七)定期進行產后訪視,有條件的地區開展新生兒疾病篩查工作;
(八)為貧困地區或新生兒破傷風高發地區育齡婦女,特別是孕婦進行破傷風類毒素預防接種;
(九)提供避孕措施方面的咨詢指導和技術服務。
(十)對產婦和家屬開展健康教育和科學育兒知識教育。
第二十二條 《母嬰保健法》第十五條規定的嚴重疾病是指:
(一)妊娠合并嚴重的心、肝、肺、腎疾病和糖尿病;
(二)嚴重精神性疾病;
(三)嚴重的妊娠高血壓綜合癥;
(四)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嚴重影響生育的其它疾病。
第二十三條 《母嬰保健法》第十五條規定的致畸物質是指可能導致胎兒發生先天缺陷的有害物質,包括化學(如苯、有機汞、農藥、某些藥物等)、生物(如病毒、弓形體等)、物理(如放射線、同位素等),以及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它化學、生物、物理的致畸性有害物質。
第二十四條 女職工保健按照衛生部、勞動部、人事部、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五個部門聯合頒發的《女職工保健工作規定》執行。
第二十五條 發現孕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進行產前診斷:
(一)羊水過多或過少;
(二)胎兒發育異常或胎兒可能有畸形;
(三)孕早期接觸過可能導致胎兒先天缺陷的物質;
(四)曾經分娩過先天性嚴重缺陷的嬰兒;
(五)年齡超過35周歲;
(六)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它情形。
第二十六條 《母嬰保健法》第十六條、第十八條第一項規定的嚴重遺傳性疾病的種類由衛生部另行公布。
第二十七條 《母嬰保健法》第十八條第二項規定的嚴重缺陷是指:
(一)無腦畸形、腦積水、脊柱裂、腦脊膜膨出等;
(二)內臟膨出或內臟外翻;
(三)四肢短小畸形;
(四)其它嚴重的胎兒畸形。
第二十八條 依照《母嬰保健法》規定施行終止妊娠或者結扎手術的費用;按勞保醫療、公費醫療的規定予以報銷;受術者不享受勞保醫療、公費醫療的,應當由地方政府設立的專項經費解決。
第二十九條 生育過嚴重遺傳性疾病或嚴重缺陷患兒的,再次妊娠前,夫妻雙方應當到縣級以上婦幼保健院或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醫療機構進行醫學檢查。對確診患有醫學上認為不宜生育的嚴重遺傳性疾病的,醫師應當向當事人說明情況,并提出醫學意見。
第三十條 提倡住院分娩。高危孕婦必須在有條件的醫療保健機構住院分娩。
沒有條件住院分娩的正常產,應當由取得《家庭接生員技術合格證書》的人員接生。
第三十一條 醫療保健機構根據接生人員簽署的出生醫學記錄出具《出生醫學證明》。
《出生醫學證明》應當加蓋接生單位的“出生醫學證明專用章”。
《出生醫學證明》是新生兒申報戶口的依據。
家庭接生的,由所在鄉(鎮)衛生院出具《出生醫學證明》。
第三十二條 醫療保健機構應當加強對母嬰保健人員的崗位業務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定期檢查、考核其業務水平和職業道德。
醫師和助產人員(包括家庭接生人員)應當嚴格遵守有關操作常規,認真填寫各項記錄,提高助產技術和服務質量。
助產人員管理辦法由衛生部另行制定。
第三十三條 嚴禁采用技術手段對胎兒進行性別鑒定。但懷疑胎兒為伴性遺傳病,嚴重X連鎖智力低下的,經醫療保健機構領導批準可以做性別鑒定。
第三十四條 國家建立孕產婦死亡、嬰兒死亡和新生兒出生缺陷報告制度。其管理辦法由衛生部制定。
第五章 嬰兒保健
第三十五條 母乳喂養是嬰兒的權利,全社會都要保護和支持母乳喂養,在全國范圍內嚴格執行《母乳代用品銷售管理辦法》。醫療保健機構應當為母乳喂養提供必要條件。
第三十六條 醫療保健機構應當對新生兒進行登記,建立兒童保健手冊,并對新生兒進行訪視,對嬰幼兒進行定期健康檢查和預防接種。
第三十七條 醫療保健人員進行新生兒訪視和嬰兒健康檢查時,應當提供有關母乳喂養、合理膳食、健康心理行為等科學育兒知識。
第三十八條 醫療保健機構應當開展新生兒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癥等疾病的篩查,并提出治療意見。
第三十九條 醫療保健機構應當開展嬰幼兒常見病、多發病的防治工作,并提供眼、耳、口腔保健及促進嬰兒神經、精神發育的有關服務。對高危、體弱者應當重點監護。
第四十條 醫療保健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教委和衛生部頒發的《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辦法》對托幼園、所衛生保健工作實行統一管理和監督。
第六章 技術鑒定
第四十一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設立的母嬰保健醫學技術鑒定組織,稱為母嬰保健醫學技術鑒定委員會。
母嬰保健醫學技術鑒定委員會成員由衛生行政部門提出人選,報同級人民政府聘任。
第四十二條 母嬰保健醫學技術鑒定委員會成員應當由醫德高尚、具有豐富醫療保健實踐經驗和相關學科理論知識,具備主治醫師以上的專業技術職務的專業人員組成。
第四十三條 母嬰保健醫學技術鑒定委員會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有異議的婚前醫學檢查、遺傳病診斷、產前診斷的結果和有異議的下一級醫學技術鑒定結論的醫學技術鑒定工作。
第四十四條 母嬰保健醫學技術鑒定分為省、市、縣三級鑒定。省級母嬰保健醫學技術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為最終鑒定結論。
第四十五條 對婚前醫學檢查、遺傳病診斷、產前診斷的結果有異議的,可以在接到結果之日起15日內向所在地母嬰保健醫學技術鑒定委員會申請醫學技術鑒定。
第四十六條 要求進行醫學技術鑒定的,應當向母嬰保健醫學技術鑒定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填寫《母嬰保健技術鑒定申請表》,并提交有關材料。
母嬰保健醫學技術鑒定委員會應當在接到鑒定申請之日起30日內作出醫學技術鑒定結論,如有特殊情況,一般不得超過90日,并及時通知當事人。
當事人對鑒定結論有異議可在接到鑒定結論通知書之日起15日內向上一級母嬰保健醫學技術鑒定委員會申請重新鑒定。
第四十七條 母嬰保健醫學技術鑒定委員會進行醫學技術鑒定時必須有五名以上相關專業鑒定委員會成員參加。與申請鑒定的當事人有利害關系的人員應當回避。
參加鑒定的鑒定委員會成員應當在鑒定結論上簽名,對不同意見應當如實記錄。與鑒定有關的材料和鑒定結論原件必須立卷存檔。
第四十八條 申請醫學技術鑒定的鑒定費用由申請人預付,根據鑒定結論,由責任人支付。
第七章 管理與監督
第四十九條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設立母嬰保健執法監督的機構或配備政治素質好,能承擔執法監督任務的人員,負責母嬰保健執法監督工作。
第五十條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婦幼保健機構的規劃設置、執業登記、注冊、校驗和有關監督工作。
政府要扶持貧困地區婦幼保健機構,使其達到婦幼保健院基本標準,能肩負起依法提供母嬰保健服務的任務。
第五十一條 婦幼保健機構的設置、服務范圍按照衛生部有關婦幼保健機構分級分等標準和婦幼衛生服務規范執行。
第五十二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母嬰保健工作實施監督管理,其主要職責是:
(一)按照衛生部規定的條件和技術標準,對申請從事婚前醫學檢查、遺傳病診斷、產前診斷以及結扎手術和終止妊娠手術的醫療保健機構進行審批;
(二)按照衛生部規定的條件和技術標準對從事婚前醫學檢查、遺傳病診斷、產前診斷、結扎手術和終止妊娠手術的人員以及從事家庭接生的人員進行考核,并頒發相應的證書;
(三)對《母嬰保健法》與本辦法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四)依照《母嬰保健法》和本辦法決定行政處罰。
第五十三條 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設立母嬰保健監督員。母嬰保健監督員主要從衛生行政部門聘任,根據需要也可以從婦幼保健院中選聘有一定管理經驗和技術水平的人員擔任。
母嬰保健監督員由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審核發證,報上一級衛生行政部門備案。
第五十四條 母嬰保健監督員的主要職責是:
(一)監督檢查《母嬰保健法》與本辦法的執行情況;
(二)對違反《母嬰保健法》與本辦法的單位和個人提出處罰意見;
(三)對母嬰保健工作提出改進建議;
(四)完成衛生行政部門交給的其它監督管理任務。
第五十五條 母嬰保健監督員的管理依照衛生部《母嬰保健監督員管理辦法》執行。
第五十六條 《婚前醫學檢查證明》的格式由衛生部規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印制。
《出生醫學證明》、《母嬰保健技術服務執業許可證》、《母嬰保健技術考核合格證書》、《家庭接生員技術合格證書》、《母嬰保健監督員證》由衛生部統一印制。
第八章 處罰
第五十七條 未取得《母嬰保健技術服務執業許可證》、《母嬰保健技術考核合格證書》和《家庭接生員技術合格證書》,而從事婚前醫學檢查、遺傳病診斷、產前診斷、結扎手術和終止妊娠手術和家庭接生以及出具《母嬰保健法》規定的婚前醫學檢查證明、新生兒出生醫學證明和醫學技術鑒定證明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予以制止,并給予以下處罰:
(一)責令停止;
(二)警告;
(三)處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或經制止仍不改正的,處以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罰款。
以上處罰可單獨或合并使用。
第五十八條 從事母嬰保健專項技術服務工作和醫學技術鑒定的人員出具虛假醫學證明文件或違反《母嬰保健法》規定進行胎兒性別鑒定的,由所在的醫療保健機構或衛生行政部門根據情節給予行政處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衛生行政部門取消其執業資格:
(一)出具虛假醫學證明或違法進行胎兒性別鑒定經制止仍不改正的;
(二)出具虛假醫學證明給當事人造成嚴重后果的;
(三)違法進行胎兒性別鑒定給當事人身心造成嚴重傷害的。
第九章 附則
第五十九條 本辦法的解釋權在衛生部。
第六十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法蘭西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8-04-24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沒收非法所得”是否包含沒收土地問題的答復
1990-08-02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的決定(1998)
1998-11-0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的決定(1998)
1998-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陸地邊界條約》的決定
2000-04-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的決定(2001)
2001-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2004)
2004-03-14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英文本的決定
1990-06-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的決定
1987-09-05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
1989-02-21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1994-07-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有關人員就職宣誓事宜的決定
1999-07-0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的決定 [修正]
2000-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修訂)
2004-04-0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制止向恐怖主義提供資助的國際公約》的決定
2006-02-28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
2014-07-24事業單位財務規則(2012修訂)
2012-02-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
2013-06-0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繼續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的通知
2013-02-26國務院關于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3-02-0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全面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的意見
2013-01-28國務院關于批轉交通運輸部等部門重大節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實施方案的通知
2012-07-24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意見的通知
2012-06-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十二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的通知
2012-04-19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實施條例
2011-12-05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統計局關于加強和完善服務業統計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1-09-1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遼寧蛇島老鐵山等3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通知
201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