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分行,深圳市分行,各行屬院校,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中國外匯交易中心:
現將《國務院關于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7]26號,以下簡稱《決定》)轉發給你們,并提出以下意見,請一并認真貫徹執行。
一、各單位領導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工作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領導,組織干部職工認真學習、深入領會《決定》精神,要從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出發,從講政治、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高度來認識和理解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要做好《決定》的宣傳解釋工作。各單位要制定宣傳計劃,采用專門會議、墻報、板報、標語和廣播等形式,宣傳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大意義,宣傳統一制度的內容和相關政策,積極進行正確的輿論導向,結合實際做好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把職工的思想統一到《決定》的精神上來,使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得到廣大職工的充分理解和支持。
三、為幫助廣大干部職工學習理解《決定》精神,我們編寫了宣傳提綱(見附件2),供學習宣傳時參考。
四、目前銀行、人保系統(含人行、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中保)各總行(總公司)正在共同抓緊研究、制定銀行、人保系統統一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和有關配套制度,各單位待總行改革方案出臺后,再組織貫徹實施。
附件:1。國務院關于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略)
2。銀行、人保系統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宣傳提綱
中國人民銀行
一九九七年九月十六日
銀行、人保系統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宣傳提綱
(一九九七年九月)
1997年7月,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7]26號,以下簡稱《決定》),并召開了全國統一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工作會議。這是繼《國務院關于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1991]33號)和《國務院關于深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通知》(國發[1995]6號)后,國務院作出的關于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又一項重大決策,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它對于促進企業改革,維護社會穩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基本養老保險涉及到每個勞動者的切身利益,是社會保障體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為使銀行、人保系統廣大干部職工更好地學習和領會國務院《決定》精神,增強養老保險意識,推進銀行、人保系統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特編寫本宣傳提綱。
一、全面理解《決定》的目標和原則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企業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為解決企業之間負擔離退休費用畸輕畸重,擴大基本養老保險的互濟功能,變企業保險為社會保險,均衡企業負擔,平等參與市場競爭,強化激勵機制,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繳率,自八十年代中期以來,各地區和中央部分行業對養老保險制度進行了積極的改革探索。黨中央、國務院及時、全面地總結了改革實踐的經驗,發布了一系列重要文件,指導了全國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1991年國務院發布了33號文件,中心任務是實行養老保險統籌,變“企業保險”為社會保險;1995年國務院發布了6號文件,中心任務是落實“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的原則,形成了社會互濟與自我保障相結合、公平與效率相結合的新機制;這次國務院的《決定》,中心任務是實現統一全國企業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即統一企業和職工個人的繳費比例;統一個人帳戶的規模;統一基本養老金的計發辦法。統一制度的建立,標志著具有中國特色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已經形成。
這次統一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目標和基本原則是:
——到本世紀末,要基本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適應城鎮各類企業職工和個體勞動者,資金來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層次、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權利與義務相對應、管理服務社會化的養老保險體系。
——實行“以支定收,略有結余,留有部分積累”的養老保險基金籌集模式,為迎接人口老齡化高峰作好準備;
——實行企業和職工個人共同繳納養老保險費的制度,增強個人自我保障的責任和意識;
——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要貫徹社會互濟和自我保障相結合,公平與效率相結合;
——社會保障水平要與我國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適應,基本養老保險只能保障職工的基要生活需要,要通過發展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
——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要覆蓋到城鎮各類企業和勞動者;
——要加強對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建立健全社會保險基金監督機構,依法監督,確保基金的安全;
——社會保險政策要統一,管理要法制化;
——要提高養老保險管理服務的社會化水平。
二、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的原則是新的養老保險制度的核心
從我國的實際情況看,與養老保險相關的有三個不容回避的現實:一是人口多,底子簿的基本國情,不允許把社會保障水平搞得很高,更不能全由國家、政府包下來;二是我國正處于經濟高速發展的階段,就整個社會經濟運行,特別是社會保險方面,必須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三是我國建立養老保險制度已有40多年的歷史,且人口老齡化來勢迅猛。對養老保險制度的設計,不能不考慮這樣一種歷史和現實狀況。
正是基于對我國基本國情的深刻認識,借鑒國際上社會保險發展的經驗和教訓,中央提出把社會統籌的長處與個人帳戶的優勢結合起來,創造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的實質就是把公平與效率結合起來,把社會互濟與自我保障結合起來,把保障基本生活與鼓勵勤奮勞動結合起來。為加快經濟發展,提高效率,必須在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方面更多地體現勞動差別,必須引入激勵機制,而個人帳戶是一種較好地體現形式。個人帳戶能直觀地反映職工工資水平的高低和勞動貢獻的大小,把待遇水平同職工在職工貢獻大小緊密地聯系起來。
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的原則,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為每個繳費職工建立一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帳戶,個人帳戶具有唯一性、終身性和繼承性。個人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全部進入職工的個人帳戶,單位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的一部分劃入職工的個人帳戶,剩余部分進入社會統籌基金。個人帳戶儲存額,按優惠利率計息。職工退休時,基本養老金的計發直接與個人帳戶儲存額的多少掛鉤,多繳多得,少繳少得。對于壽命長的職工,個人帳戶儲存額支付完后,繼續用社會統籌基金支付其養老金至終身。
在國務院沒有作出統一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之前,各地區、各部門存在著基本養老保險多種辦法并行,基金收繳辦法不規范,有的提取比例過高,個人帳戶規模和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差異較大等問題,這次國務院的《決定》是通過對全國兩年多的改革實踐經驗進行認真總結,經過廣泛深入地調查研究基礎上形成的。其主要內容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統一企業和職工個人的繳費比例。規定企業繳費比例一般不得超過企業工資總額的20%;個人繳費比例1997年不得低于本人繳費工資的4%,以后每兩年提高一個百分點,最終達到8%。
二是統一個人帳戶的規模。規定按本人繳費工資的11%為每個職工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帳戶,個人繳費全部記入個人帳戶,其余部分從企業繳費中劃入。隨著個人繳費比例的提高,企業劃入的部分相應降低,最終降至3%。職工調動時,個人帳戶儲存額全部隨同轉移。職工或退休人員死亡,個人帳戶儲存額中的個人繳費部分可以繼承。
三是統一基本養老金的計發辦法。規定本《決定》實施后參加工作的職工(稱“新人”),個人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退休后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兩部分:基礎養老金月標準為省、自治區、直轄市或地(市)(含行業)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20%;個人帳戶養老金月標準為本人帳戶儲存額除以120。個人繳費年限累計不滿15年的,退休后不享受基礎養老金待遇,其個人帳戶儲存額一次性支付給本人。本《決定》實施前已經離退休的人員(稱“老人”),仍按國家原來的規定發給養老金,同時執行養老金的調整辦法。本決定實施前參加工作、實施后退休的職工(稱“中人”),其個人繳費和視同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按照新老辦法平穩過渡、待遇水平基本銜接的原則,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確定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為本人退休前月指數化平均繳費工資乘以計發系數再乘以本《決定》實施前的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的連續工齡)。如果以上三項之和與老辦法相比仍偏低,則另發給一定數額的補貼。確保“中人”退休后的實際待遇不降低。基礎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和補貼從養老統籌基金中支付。
合理確定基本養老保險的待遇水平是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一個關鍵性問題。我國是一個12億人口的大國,生產力水平還相對落后,加上人口老齡化來勢迅猛,工資貨幣化程度在不斷提高,基于這種狀況,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均必須同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相適應,基本養老保險只能滿足職工的基本生活需要,這是建立我國社會保險制度必須遵循的一條基本原則,職工不同層次、不同水準的保障需求要通過建立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來實現。多層次的養老保險包括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人壽保險。為保障職工退休后的待遇水平,銀行、人保系統將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根據自身的經濟負擔能力職工個人收入情況,積極舉辦補充養老保險和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
三、認真學習和貫徹國務院的《決定》,推進銀行、人保系統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經國務院批準,銀行、人保系統(人、工、農、中、建、交、中保)從1994年1月1日起,實行了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從統籌運轉情況看,建立了統一的養老保險政策,實行了單位和職工個人繳費,按標準及時足額支付了基本養老金,加強了基金的管理和監督,從而保障了離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得到了銀行、人保系統廣大職工的衷心擁護,維護了隊伍的穩定,增進了社會安定。
目前,銀行、人保系統已組成由各總行、總公司參加的統一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研究起草小組,正在抓緊測算,研究、制定銀行、人保系統養老保險改革方案和有關配套制度。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事關重大,影響久遠,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各級單位領導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領導,組織職工認真學習、深入領會《決定》精神,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做好宣傳解釋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為進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奠定廣泛的群眾基礎,為推動銀行、人保系統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而努力工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2004年修正)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2012年修正)
2012-10-26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2015年修正)
2015-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
2009-12-26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2001修正)
2001-06-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的解釋
2000-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2002)
2002-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
1980-02-12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已修定]
1979-07-08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辦法
1995-03-1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
1997-1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具體產生辦法
1998-11-0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1-03-28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
2004-06-25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2013修訂)
2013-12-07農業保險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音像制品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2019)
2019-03-02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
2019-02-17食鹽專營辦法(2017修訂)
2017-12-26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央國家機關及有關單位對口支援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實施方案的通知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家減災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5-08個體工商戶條例
2011-04-16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
2011-01-2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乳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通知
2010-09-16關于企業工資薪金及職工福利費扣除問題的通知
2009-01-04國務院關于修改《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的決定(國務院令第534號)
2008-09-10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監察部等部門關于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意見的通知
2008-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