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勞動(勞動人事)廳(局),國務院有關部、直屬機構勞動(教育)部門,總后勤部司令部:
一九九一年十月,國務院作出了《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國發〔1991〕55號,以下簡稱《決定》),這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我國職業技術教育工作的關心和重視。為了深入貫徹落實這一《決定》,現對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認真學習、宣傳《決定》精神,進一步提高對職業培訓重要性的認識。
九十年代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非常關鍵的時期。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是關系到我國實現第二步戰略目標和下世紀經濟振興的重要措施。《決定》對指導我國職業技術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具有戰略意義。各級
勞動部門要結合職業培訓工作的實際,認真學習《決定》精神,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加強對“技術工人也是經濟建設的重要人才”的宣傳,逐步扭轉社會上“輕工匠,重仕途”的陳腐觀念和傳統偏見。要從我國勞動力數量多、素質低,經濟建設所急需的生產一線技術工人嚴重缺乏的實際出發,進一步提高對職業培訓重要性的認識,切實加強職業培訓工作,推動職業培訓事業的發展。
二、積極貫徹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方針,把技術工人的培訓放到突出的位置。
我國職業培訓包括就業前培訓和在職工人培訓。技工學校是我國培養后備中級技術工人的主要基地。要認真總結技工學校的辦學經驗,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針,進一步發揮其培養后備技術工人的骨干示范作用和多功能作用。各地區、各部門要根據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和國家的產業政策,制定本地區、本部門后備技術工人培訓規劃,在不斷提高培訓質量的同時,規劃技工學校的合理布局和規模。要根據誰辦學誰受益的原則,依靠企業和企業主管部門大力發展技工教育;積極鼓勵大型企業興辦技工學校、中小企業在行業指導下聯合辦學,進一步挖掘辦學潛力,提高辦學效益,以逐步緩解后備技術工人隊伍與企業發展需要不相適應的矛盾。
就業訓練以培養初級層次后備
勞動者為主,并組織轉業培訓。根據我國產業技術結構和勞動就業的實際需要,大量勞動者需要經過初級層次的培訓進入生產崗位就業或重新就業。因此,就業訓練是我國職業技術教育體系中不可替代的層次和組成部分。各級勞動部門要高度重視,并切實做好就業訓練工作。要根據經濟發展和就業需要擴大培訓規模,加強定向培訓;要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明確培訓目標,按初級技術等級標準或崗位規范的要求進行嚴格培訓和考核,提高培訓質量;要加強就業訓練中心的建設和對就業訓練中心工作的指導,促進就業訓練工作與勞動就業服務體系的職業介紹、待業保險、生產自救工作緊密結合;要繼續推動社會各方面力量辦學,共同做好就業訓練工作。
改革學徒培訓。對傳統工藝和少數特殊工種應按有關規定繼續實行學徒培訓。其它工種應將招學徒工逐步改為招定向培訓生,做到在企業進行操作訓練,在職業技術學校、就業訓練中心等培訓機構進行專業技術理論學習和基本功訓練,以提高培訓能力和培訓效益。
三、在深化勞動制度配套改革中,推動職業技術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要認真貫徹經國務院批準的《工人考核條例》(一九九0年勞動部令第1號),繼續堅持“先培訓、后就業,先培訓、后上崗”的原則,把好技術工人進入企業“入口”質量關。對各類職業技術學校、就業訓練中心的畢業(結業)生,逐步實行畢業(結業)證書與技術等級或崗位合格證書雙證制度。企事業單位在招工時,要根據國家勞動工資計劃,首先從取得“雙證”的專業對口人員中錄取。
要結合勞動用工、工資分配等制度的改革,逐步完善和落實“培訓、考核與使用、待遇相結合”的制度。為廣大工人開辟崗位成才之路,形成激勵工人生產、學習積極性的競爭機制。
四、采取有力措施,促進職業培訓事業的發展和培訓質量的提高。
開辟多種經費來源渠道支持職業培訓事業的發展。要根據財力可能和事業發展需要,商同級財政部門逐步提高技工學校的經費標準,增加對就業訓練中心的經費投入。在使用職業技術教育補助經費、貸款、享受免稅政策等方面,要爭取對技工學校、就業訓練中心與對其它職業技術學校一樣,統籌安排。技工學校、就業訓練中心內不屬義務教育階段的職業技術教育,可商同級物價部門制定標準,收取一定的培訓費用。
加強職業培訓師資隊伍建設工作。要在努力辦好現有師資培訓基地的基礎上積極創建新的師資培訓基地;要采取多種形式培訓師資,特別是生產實習指導教師;要完善教師職務聘任制,制定考核辦法,逐步實行教師資格證書制度。根據國家的統一安排,認真解決教師的待遇問題,有條件的地區、部門可恢復“生產實習指導教師崗位津貼”的制度。
要建立技工培訓評估制度。根據不同培訓目標,確定技工學校、就業訓練中心評估標準。通過評估檢查,促進技工學校、就業訓練中心改善辦學條件,確保培訓質量。
充分發揮職工教育和職業培訓協會及各級職業培訓研究機構的作用,形成研究網絡,總結、研究國內外職業培訓先進經驗,為職業培訓事業的發展服務。
五、在地方政府統籌職業技術教育中主動發揮勞動部門的作用。
各級勞動部門要認真貫徹《決定》精神,在各級政府的領導下,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對職業培訓工作的綜合管理。充分依靠行業主管部門和企業,努力辦好技工學校,加強就業訓練、搞好學徒培訓和在職工人培訓,并建立、完善工人技術等級標準、考核和證書的管理體系。同時,要積極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社會勞動力計劃的宏觀管理,通過搞好勞動崗位的人才需求預測,進一步加強對各類職業技術學校辦學規模、培養規格和專業設置的有效調控,使培養計劃與社會新增勞動力計劃更好地結合,使辦學規模、專業結構、層次、培養質量同社會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對勞動力的需求相適應。要根據勞動部門介紹就業、組織起來就業和自謀職業相結合的“三結合”就業方針,加強對各類職業技術學校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和咨詢服務,保證經濟建設和企業發展對各類人員的需要,使整個職業技術教育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服務。
勞動部 一九九二年三月六日